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有哪些战备原则?

作者&投稿:但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战备的基本原则有:

一、重战思想。战争是关系到国家民众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不能不认真研究和对待。

二、慎战思想。即慎重对待战争,不轻易言战。

三、备战思想。未雨绸缪,必须重视备战的思想,思想上时刻不要忘记战备。

四、善战思想。就是要会用兵打仗。

1、注重以“道”为首要因素的多因素制胜论。“道”就是政治,是“令民与上同意也。”当然,在注重道的同时,其他四个“天、地、将、法”因素也不可忽视。

2、庙算制胜论。庙算,是古代开战前在庙堂举行军事会议,商讨与谋划战争的一种方式。

3、“诡道”制胜论。《孙子兵法》里讲道:“兵者,诡道也”。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战备的全胜战略:

自古以来,战争的直接目的就在于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最高和最理想的目标就是以“全”争胜——“不战而屈人之兵”。

《谋攻篇》中指出:“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因此,“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站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内容
答: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 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它随着社会的前进、战争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历史公元前21世纪(一说公元前22世纪),中国建立了奴隶制的夏王朝,从此战争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此时,尽管人们对于战争的认识处于低级阶段,还是产生了以...

吴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答:《吴子兵法》虽然保存六篇,但也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军事思想。首先,它提出了一套政治、军事并重,而以政治为先的战争观念。《吴子兵法·图国》说,要富国强兵,必须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文德,指政治教化而言。武备,指军事战争而言。它强调两者必须并重,不可偏废。并说历史的经验证明,承桑氏(古代部落)只修文德,不...

《孙子兵法》的现代应用
答:在漫长的国防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的洗礼,培育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卫国御侮的尚武精神,最终形成了多民族、大疆域的国家。 ⑴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 我国古代为提高国防能力提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一是“以民为体”,“居安思危”的国防指导思想;二是“富国强兵”...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有哪些内容?
答:还提出了速战速决的战争指导原则:“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兵贵胜,不贵久。”“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3)战争与主观指导。战争的胜负,除了与政治、经济等基本因素外,更重要的还取决于战争组织指挥者的主观指导。我国古代军事家不但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主观指导的重要性,而且还分为战...

以下什么是中国古代的作战思想
答: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古代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是它的集中概括。它的一些基本思想是:(1)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许多兵法都贯穿着反对天命论的思想,强调战争胜负决定于人。孙子、吴子等明确提出,战争的胜负决定于政治、将领、治兵、法令及天时、地利等客观条件。孙子提出“...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意思是什么?
答:【解释】: 战:战备。危:危险,危机。(一个国家)忘记了战备就必然会有危险。【出处】; 《司马法·仁本》原文 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不出于中人。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故仁见亲,义见说智见恃,勇...

中国古代战争观核心思想
答:的确,战争是为达成政治的一种手段,一国之君必先在内政上下功夫,以厚植国家的力量,不可以战争作为巩固王位或是拓展疆域的凭借。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存亡和个人的生死,因此言战议兵必须慎重。 二、历代治世统治者的慎战思想 慎战观是中华传统军事观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文景之治...

我国的国防战略是什么
答:问题四:我国的国防战略方针是什么的战备方针? 军事秘密 问题五:新时期中国国防战略方针是什么?大学军事理论 国坚持不对外扩张的方针,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此,不会像美国那样在全世界部署兵力,看谁不顺眼就收拾谁。但是,为了国家安全,我们必须拥有足够强大的防务力量,来防御外界对我国的侵略。

浅谈孙武唯物论思想的时代价值
答:孙武通过战争事物中对立范畴(敌我、攻守、全破等)的认识,揭示出它们之间的生克消长关系,从而衍生出对各种作战方式的描述,推动了军事思想和军事学术的发展。孙武的军事思想揭示了军事领域中一些带普遍性的规律,对指导军事实践产生了重要作用。在现代战争中,他所揭示的某些规律仍有其生命力,其中很多原则还被移用到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