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用什么字表示也

作者&投稿:亥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文言文用什么字表示“她”

现代汉语中的第三人称“她”指代女性,既可做主语,也可做宾语,还可做定语。而在古汉语中,第三人称则由“之”和“其”充当,这两个他称代词,既可指称男性,也可指称女性,也就是说,这两个他称代词可以表示“她”,只不过在上古文言文中“其”只能表示领属。

不过这两个他称代词,通常不充当主语。所以,你所例举的“她是我的女儿”或“她是我的妻子”的文言文应该是:此女为我女子也;此妇人为我妻子也。

注意:古代,女:指未婚女子,妇:指已婚女子;女子:即女儿,例如:《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宋芮司徒生女子,赤而毛,弃诸堤下。”。妻子:即妻,例如:《诗·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2. 在文言文中哪些字表示 又

"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1、动词: a用;使用。

《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b做。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

d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2、介词: a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b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

《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

《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d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3、连词: a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b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以入。”

c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e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以贻之。”

f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g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

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 4、副词:通“已”。已经。

《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3. 我, 用文言文中的什么字形容

古代文言文也有雅俗之分,有史家之严谨,也有戏剧之俚俗。

比较严肃、高雅、正式的文言文,“我”一般用:余、吾、我、予、某、昂、妾(女人)、愚、仆等等。

帝王人臣专用:朕、孤、寡人、本王、微臣、臣、下官、末将、本将、本督、本帅等。

通俗一点则用:鄙人、后学、末学、不才、奴家(女人)、在下、晚生、小生、晚辈、洒家(早期白话)、老朽、贫僧(和尚)、老衲(和尚)。。。

“余”和“予”在古代常常通用,常做主语、宾语和定语,表示单数。如苏轼《石钟山记》“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孟子·万章上》“予既烹而食之”(我已经做熟了而且吃掉了)。

“吾”和“我”在古籍中通用,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可以表示复数。如《史记·项羽本纪》“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别人是刀和砧板,我们是被宰割的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孟子·梁惠王上》“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先生说的这些话,对我触动很大,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朕”在秦以前本是一般的自称,如屈原《离骚》“朕皇考曰伯庸”(我父亲的名字叫伯庸);秦始皇以后就成为只能用于皇帝的专用代词了,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我是始皇帝)。

“昂”多用在《诗经》中,如《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人涉昂否,昂须我友”(别人涉水过河,而我却不,我要等待我的好友)。

“侬”属于吴地方言,魏晋南北朝时开始被作为第一人称代词使用。

4. “应该” 在文言文中用哪个字可以表示

“宜”在文言文中可以表示“应该”

拼音:yīng gāi

用于建议,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表示推测,说话本人对现象的认知具有不确定性,或是对自己所说的不自信。

不宜有所过。(“宜”应该;“过”拜访。)——《史记·魏公子列传》

造句:

1、我们应该坚决反对男尊女卑的思想。

2、你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应该受到良心的谴责。

3、每个同学都应该拟订一份学习计划。

4、生活水平提高了,应该提倡适度的消费。

5、对这件事,你是局内人,应该很清楚。

5. 文言文中也字的用法

“也”字的用法

(一)“也”字作助词的用法:

1、“也”字表示判断语气的用法:一般译为“是”“就是”。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2、“也”字作句末语气词的用法: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①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3、“也”字用在句中或句末的用法: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①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过秦论》)

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4、“也”字用在句末的用法: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③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5、“也”字用在句末的用法:表示祈使语气。

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

②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二)“也”字作句中语气词的用法: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①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①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

①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

②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

③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原文链接:



~

在文言文中一般是用什么字表示 也 的意思?
答:亦、还

古文中意思是“也”的字有哪些?
答:古诗文中意思是“也”的字有:亦、基本字义:亦 1、副词,也,表示同样、也是:~无不可。~步~趋。2、又:“先君何罪?其嗣~何罪?”3、不过,只是:“王~不好土也,何患无士?”4、表示加强或委婉的语气:“呜呼,~盛矣哉!”“学而时习之,不~说乎?”5、姓。亦的组词如下:...

“也”这个字在古代怎么说,好像是yi什么
答:“也”这个字在古代用“亦”字表示,读音:yì。亦,多用在副词,表示同样、也、又、不过的意思;也可表示加强或委婉的语气。一、也拼音:yě 释义:1、副词,表示同样、并行的意思:你去,我也去。2、在否定句里表示语气的加强:一点儿也不错。3、在复句中表转折意:虽然你不说,我也能猜个八...

也用文言文什么表示
答: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 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旋见一白酋…英将也。——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呢”、“吗” 若为佣耕,何富贵...

也是文言文
答:1. 是也在文言文中意思 是也shì yě 一、正、正是;或可表示前后相等、同一。是曰正,是之本义。《说文》『直也。从日正。』。也,yě,字形本义:牝门、女阴;性、出入;生、所生、出。伸意:属、部分、子集;亦。也,《说文》『女阴也。象形。』。「A,B也。」⇔「A,B之属...

文言文的也,乎,耳,安,焉,孰,
答:1.用作助词.(一)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如: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指南录>...

也是的文言文
答:1. “是也”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是也:现在正是这个时候。出自先秦佚名《唐雎不辱使命》:“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译文: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也”...

文言文的也的用法
答:(5)“也已矣”:罢了。例: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2. 文言文中也字的用法 “也”字的用法(一)“也”字作助词的用法:1、“也”字表示判断语气的用法:一般译为“是”“就是”。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2、“也”字作句末语气词的...

文言文语气词有哪些
答:1. 文言文中的语气词是那些 这是别人回答的 我借用一下回答你文言文常见的语气词有以下几个:1、也:(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如:夫将者,国之辅也.(2)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2、矣:(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如:道之不行,已知之矣.(2)用在句...

文言文中的“然也”是什么意思?
答:文言文中然也的意思为:是的,肯定的意思。基本字义:然 1、对,是:~否。不~。不以为~。2、以为对,答应,信守:~纳(以为对而采纳)。~诺(许诺,信守诺言)。3、这样,如此:当~。~后。~则。4、表示一种语气(a.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b.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