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西昌-滇中铁矿成矿带 (五)康滇成矿带

作者&投稿:爰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该铁矿成矿带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康滇地轴,位于扬子地台西缘,其基底包含了太古宙末到古元古代角闪岩相到变粒岩相变质岩和花岗质岩石组成的“康定杂岩”(及与其相当的岩群)与中、新元古代昆阳群或会理群等浅变质地层,以及新元古代的晋宁期花岗岩类等。其上沉积了震旦系和一些显生宙地层,并受到古生代岩浆活动(主要是侵入活动)的明显影响。这是一个南北向继承性多旋回铁矿床重要成矿带,探明铁矿储量达70.7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13.7%。

表2-8 鞍本地区及外围鞍山群各组岩层中条带状硅质铁矿床特征

在成因上与岩浆活动有关的铁矿床,其成矿时代最早是中元古代早期或古元古代晚期,为产于大红山群和河口组浅变质细碧角斑质岩系和基性岩建造中的火山 沉积型(铜)铁矿床、铁矿床和高温气液交代型、充填型铁矿床等,组成一个成矿系列,局部还包含了矿浆型铁矿床,分别分布于云南大红山(云南大红山铁矿床)和四川会理西南拉拉厂附近(图2-12)。此外,在会理的其他地点和云南昆明西北鹅头厂等地中昆阳群及其相当的浅变质地层中,也见有同上述类型相似的铁矿床。有的可构成大型矿床。其次,有新元古代与晋宁期和澄江期岩浆活动有关的铁矿床。当时有大规模酸性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活动,主要沿南北向安宁河断裂发生,伴有少量基性岩类。在侵入体接触带及其附近,有以接触交代型为主的和热液交代型铁、锡矿床产出,形成本区的铁锡成矿带。这个矿带北自西昌以北喜德朝王坪,南到云南昆明以南的石屏境内。带内从北而南有泸沽、摩沙营、顺河、长塘等与铁锡矿化有关的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泸沽花岗岩的时代较新,同位素年龄为635~716 Ma,属澄江期产物。摩沙营及春以南的花岗岩时代较老,同位素年龄为719~1084 Ma,属晋宁期产物。从伴生矿化看,泸沽花岗岩外接触带主要产有接触交代型为主的和热液交代型铁矿床或(锡)铁矿床。摩沙营岩体和顺河岩体主要伴生有接触交代型锡矿床,次为热液交代型铁矿床。云南境内的石屏龙潭花岗闪长岩体和黑云母花岗岩体接触带则有含钨锡的赤铁矿矿体产出。

图2-12 西昌-滇中地区主要铁矿分布略图

时代更晚的是本带北段攀西地区含钒钛磁铁矿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它是本区最重要的铁矿床成矿母岩,以往测定的同位素年龄值存在着一些矛盾,含矿岩体大部分侵位于上震旦统白云质大理岩或前震旦系的碳酸盐岩层中,其上多被中生代地层覆盖。看来岩体的主要成矿时代究竟是否属古生代早期或晚期,或兼具两个时代,还有待今后进一步工作来证实。有关的岩浆型钒钛磁铁矿矿床是区内最重要的铁矿床类型,集中分布在北起冕宁,南至金沙江岸,沿安宁河断裂西侧分布,矿带长约320km。在云南牟定等地也有这类铁矿床产出,但规模远不如四川境内的一些矿床。本区钒钛磁铁矿矿床的分布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矿带:东矿带分布于安宁河断裂以西和绿汁江断裂以东的狭长地带,包括太和、巴洞、白马、白草和红格等重要地区,是主要矿带;西矿带位于绿汁江断裂西侧,包括攀枝花、萝卜地、安益等矿区(图2-12)。

康滇地轴地台盖层中还有不同时代的沉积铁矿床产出。它们均分布于安宁河-易门深断裂以东。其中以中奥陶统的华弹式铁矿床和中泥盆统的碧鸡山、鱼子甸铁矿床较为重要。

在上元古界双水井组中,赋存有满银沟式沉积变质型富铁矿床。铁矿床主要分布在满银沟运动所形成的不整合面之上,以一套铁泥质胶结石英碎屑为主的碎屑岩,在此含铁岩系之下,不整合面之上分布有变质凝灰岩和中酸性变质火山岩。因此,有人提出铁矿床在成因上可能与火山-沉积有关(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矿产研究所第一铁矿床研究队,1978)。

西昌地区的中元古界凤山营组和滇中地区中元古界昆阳群大龙口组的碳酸盐岩地层和火山-沉积碎屑岩中广泛分布有以菱铁矿为主的铁矿床。矿体形态为似层状、透镜状或脉状,矿石矿物成分简单,以菱铁矿为主,次有赤铁矿,脉石矿物为方解石,次为石英和绿泥石等。代表性矿床有会理凤山营、新平鲁奎山、安宁王家滩等。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1986)曾对凤山营组碳酸盐岩和菱铁矿作了Rb-Sr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前者为1540Ma,后者为534~846Ma,认为1540Ma代表了地层和原生沉积菱铁矿的年龄,534~846Ma反映了这类矿床的热液成矿时代,说明菱铁矿的形成经历了不止一个成矿阶段。



(一)矿量和分布~

据1997年铁矿储量平衡表统计,我国已探明铁矿产地1992处(不包括台湾省),其中,超大型矿床(>10亿吨)12个,即辽宁省的弓长岭、西鞍山、东鞍山、齐大山、红旗、南芬,河北自治区的司家营,内蒙古的白云鄂博,四川省的红格、白马、攀枝花和云南省的惠民;大型矿床(10亿吨至1亿吨)94处;中型矿床(1亿吨至1000万吨)366处;小型矿床(<1000万吨)1532处。
在1992处铁矿床中,共探明储量519亿吨,保有储量481亿吨。探明铁矿储量主要集中在辽宁、河北、四川、山西、安徽、云南、内蒙古、山东和湖北等9个省(自治区),包括1020个产地,探明储量共计413.2亿吨,占全国探明铁矿总储量的80%。其次为河南、北京、甘肃、湖南、新疆、广东、福建、江西和陕西等省(市、自治区),共探明储量73.8亿吨,包括576处产地,占全国探明铁矿总储量的14.3%。其他一些省(市、自治区)探明铁矿储量较少,只占全国探明总储量的5.7%。
我国铁矿床的分布常成群集中分布,构成一些重要的铁矿集中区(成矿区),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10个:鞍山-本溪、西昌-滇中、冀东-密云、五台-吕梁、长江中下游、鄂西-湘西北、包头-白云鄂博、安徽霍邱、鲁中和邯郸-邢台(图2-1)。
这10个铁矿成矿区(带)中,共有矿产地689处,探明铁矿储量390.5亿吨,占全国铁矿探明储量的75.5%(表2-1)。除了上述10个铁矿集中区外,还有闽西南、豫中、祁连山和东疆等地铁矿也相对较集中,并构成一定成矿区(图2-1)。
应该指出,尽管我国已探明的铁矿储量不少,其中A+B+C+D级储量达519亿吨,A+B+C级储量为227.8亿吨,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矿床由于矿石选冶困难,开采技术条件(如矿体埋藏较深、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等)和交通不便等问题未解决,所以还暂不能开发利用。估计这类暂难利用的矿石储量达185亿吨,大致占保有储量的38.6%(宋瑞祥,1996)。
将我国铁矿储量与世界上主要产铁国家对比(表2-2)可以看出:世界铁矿石储量为1500亿吨,铁金属量650亿吨;基础储量2300亿吨,换算成铁金属量1000亿吨。世界上主要产铁国家是原苏联、澳大利亚、巴西和加拿大等国。由于我国和世界各国储量的统计标准不一样,彼此之间很难直接对比。如果用我国A+B+C级保有储量(227.8亿吨)与其他国家的基础储量相对比,按全国铁矿石的平均品位(TFe)34%计算,铁金属量为78亿吨,即我国铁矿储量列居世界第五位,排在原苏联、澳大利亚、巴西和加拿大之后,美国之前。

图2-1 中国铁矿分布略图

表2-1 我国主要铁矿成矿区(带)资源概况


表2-2 世界铁矿储量和储量基础(亿吨)


位于四川中南部、云南中部,呈南北向展布,其北与龙门山断裂相接,其南以哀牢山断裂为界,西临青藏高原。该成矿带开发较早,矿产地较多,虽然交通不便,但经过50年建设基本上已具工业基地雏形。
康滇地区隶属于扬子地块,即以往人们称之为康滇地轴,其有较长的地质演化历史。中元古代夹持于南华洋与萌特提斯洋(元古洋)之间,古陆曾发生裂解,接受了过渡型沉积,晋宁运动后基本克拉通化(陈智梁等,1987)。古生代,特别是晚古生代以来受古特提斯洋的开裂与闭合的影响,发生了裂陷和陆内南北向断裂活动以及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大规模喷发,使康滇地区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晚三叠世隆起后又受新特提斯洋活动影响,发生了岩浆侵入与陆相盆地构造。总之,康滇地区表现出十分明显的陆缘特征,产生了与其有关的成矿地质环境。在中元古代其西缘为洋盆拉张环境,发生了海相火山喷发及其铁铜成矿作用,如大红山铁铜矿;其东缘处于弧后拗拉槽环境,出现了与杂色岩系有关的铜矿化,如东川铜矿;其中部为活动陆缘环境,沿晋宁期花岗岩侵入体发生钨、锡、铜等成矿,如安宁岔河锡钨矿、泸沽锡铁矿。古生代以裂谷或裂陷槽环境为主,在会理一带形成了产于碳酸盐岩中的天宝山、麒麟厂等大型铅锌矿,华弹、鱼子甸等沉积铁矿,以及与基性岩有关的攀西钒钛磁铁矿等。中生代以后沉积盆地环境最显著,在滇中与西昌盆地中产生含铜砂岩矿床。显而易见,康滇成矿带长期处于以特提斯为主的构造体系影响下,成矿作用频繁,矿床类型较多,主要有海相火山岩型、岩浆型、热液型与夕卡岩型等,成矿组分以铁铜、铅锌两组最发育,钨锡次之。矿床在空间分布上主要位于绿叶江大断裂与小江大断裂之间。并且夕卡岩型、岩浆型与热液型矿床多位于大断裂附近,而其他类型则形成于其侧旁断陷盆地或沉积盆地中。
该成矿带已探明铁矿储量为70多亿吨,占全国储量的13.7%,铜占全国储量的8.96%,铅锌占全国储量的5.9%,目前仍有大型铅锌矿床发现,是一个十分有远景的成矿带。

(二)西昌-滇中铁矿成矿带
答:该铁矿成矿带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康滇地轴,位于扬子地台西缘,其基底包含了太古宙末到古元古代角闪岩相到变粒岩相变质岩和花岗质岩石组成的“康定杂岩”(及与其相当的岩群)与中、新元古代昆阳群或会理群等浅变质地层,以及新元古代的晋宁期花岗岩类等。其上沉积了震旦系和一些显生宙地层,并受到古生代岩浆...

扬子陆块西南缘西昌-滇中大规模铜、铁、铅锌成矿预测
答:扬子陆块西南缘西昌-滇中是我国元古宙重要的大规模铜、铁、铅锌矿床密集区。本区位于扬子陆块的西南缘,在元古宙先后经历了古元古代活动大陆边缘海的海脊火山岩盆地,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二次裂谷作用,成矿地质条件十分优越。区内分布着拉拉厂-大红山古元古代铜铁矿床密集区、东川(通安)-易门中元古代...

中国铁矿空间分布
答:但是由于东部地区工作程度相对较高,西部地区相对较低,因此这36个铁矿成矿区带相对集中于东部地区,查明铁矿资源储量主要集中于辽东-吉南铁矿成矿带、康滇(攀西-滇中)铁矿成矿带、冀东-辽西铁矿成矿带、鲁西-胶东铁矿成矿带、舞阳-霍邱铁矿成矿带、长江中下游铁矿成矿带、西南-西天山铁矿成矿带等为数不多的成矿...

(一)矿量和分布
答:我国铁矿床的分布常成群集中分布,构成一些重要的铁矿集中区(成矿区),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10个:鞍山-本溪、西昌-滇中、冀东-密云、五台-吕梁、长江中下游、鄂西-湘西北、包头-白云鄂博、安徽霍邱、鲁中和邯郸-邢台(图2-1)。这10个铁矿成矿区(带)中,共有矿产地689处,探明铁矿储量390.5亿吨,...

(五)康滇成矿带
答:古生代以裂谷或裂陷槽环境为主,在会理一带形成了产于碳酸盐岩中的天宝山、麒麟厂等大型铅锌矿,华弹、鱼子甸等沉积铁矿,以及与基性岩有关的攀西钒钛磁铁矿等。中生代以后沉积盆地环境最显著,在滇中与西昌盆地中产生含铜砂岩矿床。显而易见,康滇成矿带长期处于以特提斯为主的构造体系影响下,成矿...

(四)康滇成矿带
答:构造地质背景为扬子地台康滇地轴,成矿带呈南北向分布,南北长450km,东西宽250km。集中4种主要类型的铜矿:海相火山岩型铜矿,如大红山和拉拉等,均属于古元古代;海相杂色岩系型铜矿,如东川和易门等,均属于中元古代;受层间带控制的铜矿,如烂泥坪等,时代为新元古代;陆相杂色岩系型铜矿,如郝...

喜马拉雅期成矿系统与成矿系列
答:载金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黝铜矿和方铅矿等。常见微细型明金,金品位5.36×10-6~15.23×10-6,伴生银达48.2×10-6~426.34×10-6,有时Cu、Pb、Zn亦可达工业品位。盖层中金矿常有喜马拉雅期辉绿岩脉形影相随,表明成矿过程中有岩浆及岩浆热液作用的叠加。此外,在石棉及冕宁、西昌一带,赋矿地层还有泥盆系、...

西南三江新生代矿集区的分布格局及找矿前景
答:(2)义敦矿集区 位于德格—乡城银铅锌多金属成矿带,该成矿带是在昌台-乡城晚三叠世岛弧构造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矿作用从中生代延续到新生代,是近年来在找矿方面进展很快的一个矿集区。包括三个矿床成矿亚系列,即中生代初期岛弧环境下与中酸性火山岩有关的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成矿亚系列(以呷村为代表)、中生...

中国中生代成矿区带的划分及其特征
答:Ⅲ—特提斯成矿域:ⅢA—西藏成矿省:ⅢA-1—羌塘石膏油页岩煤成矿带,ⅢA-2—冈底斯铬铁白云母成矿带,ⅢA-3—喜马拉雅铬成矿带;ⅢB—川滇成矿省:ⅢB-1—松潘—甘孜金银白云母成矿带,ⅢB-2—三江石膏锡铁成矿带 1.东北成矿省 东北成矿省位于滨太平洋成矿域的最北部,地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

西昌盆地层序充填序列与沉积动力演化初探
答:图8.13 西昌复合盆地沉积动力演化模式 8.2.3.3 被动边缘稳定发展阶段 由于原特提斯洋和古特提斯洋扩张的影响,扬子西部边缘处于拉张背景,呈多阶段裂谷式被动边缘,并一直持续至早二叠世。 早古生代,随着海平面的上升,以及受螺髻山古岛弧链隆升和滇中古陆的影响,导致寒武纪—志留纪典型被动边缘的沉积组合。 志留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