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二代 北斗二代导航系统

作者&投稿:鲜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二代介绍

《2006年中国航天白皮书》宣布将在未来5年启动五大航天工程,其中具有军事用途的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在4年内完成部署。有专家表示,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部署完成后,中国将能对小目标发动精准攻击,而美国也有媒体认为中国用“北斗计划”来压制美国卫星的军事优势。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全面渗透普通人的生活,还有科索沃战争和第二次海湾战争美国 GPS 制导高精度打击武器的诱惑,构建一个类似GPS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开始提上日程,从2007年开始我国正式建设“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二号”)。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需要发射35颗卫星,足足要比GPS多出11颗。按照规划,“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采用“东方红”-3号卫星平台。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又细分为27颗中轨道(MEO)卫星和3颗倾斜同步(IGSO)卫星组成,27颗MEO卫星平均分布在倾角55°的三个平面上,轨道高度21500km。“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提供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开放服务在服务区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m,授时精度为50ns,测速精度为0.2m/s。授权服务则是军事用途的马甲,将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与更高精度的定位、测速、授时服务,外加继承自北斗试验系统的通信服务功能。

2011年12月2日清晨5时07分,我国“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的第十颗卫星成功发射。此前,第一、第二颗“北斗二号”卫星分别于2007年4月和2009年4月发射。卫星发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预示着“北斗二号”正在加速组网。

二、发展过程

2007年4月14日4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约14分钟后,星箭分离。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2009年4月15日0时16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二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2010年1月17日0时1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卫星组网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据中国卫星导航工程中心负责人介绍,我国正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COMPASS,中文音译名称BeiDou)建设工作,规划相继发射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此前,已成功发射了两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为静止轨道卫星。按照建设规划,2012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首先提供覆盖亚太地区的导航、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2020年左右,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2010年6月2日晚23时5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

2010年8月1日5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也是中国今年连续发射的第三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此次发射的卫星及其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本次卫星发射也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26次航天飞行。

2010年11月1日0时2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六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这是我国2010年连续发射的第4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在这次发射中,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首次在运载火箭上使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志。蓝色圆形标志包含有北斗七星、司南、网格化地球等元素以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中英文名称,表明北斗系统星地一体,为全球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行业特点,展示其开放兼容、走向世界、服务全球的建设宗旨。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33次飞行。

2010年12月18日4时2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七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至此.2010年我国共进行了15次成功发射,创历史新高,而这样的发射密度在国际上与美俄相当。

这次发射的第七颗北斗导航卫星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也是我国今年连续发射的第五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第七颗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表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建设正按计划顺利推进,今后几年将持续进行组网发射。

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颗卫星将与2010年发射的5颗导航卫星共同组成“3+3”基本系统(即3颗GEO 卫星加上3颗IGSO 卫星),在轨验证和系统联调后,将具备向我国大部分地区提供初始服务条件。这次发射的卫星和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37次飞行。

2011年7月27日5时4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四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2011年12月2日清晨5时0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中国第十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的第五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此次第十颗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这次卫星发射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53次航天飞行。

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013年年底前,我国还将陆续发射多颗组网导航卫星,不断提升系统服务性能,扩大覆盖区域,完成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2020年左右,将建成由30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覆盖全球的高精度、高可靠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2012年2月25日0时12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也是中国2012年发射的首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58次航天飞行。

2012年4月30日,北京时间4时5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第十二、第十三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顺利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导航卫星,也是中国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两颗地球中高轨道卫星。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60次航天飞行。

图2-4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示意图

2012年9月19日3时1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第十四颗和第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是我国第二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北斗导航卫星,也是2012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的第三次发射。此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快速组网技术日臻成熟。

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火箭,成功将第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二代北斗导航工程的最后一颗卫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70次发射。至此,我国北斗导航工程区域组网顺利完成(图2-4)。

三、技术突破

在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国防科技大学卫星导航研发中心又传捷报:该中心突破多项核心关键技术,一举攻克系统“高精度指标”“抗干扰能力”两大关键技术难题。

该校卫星导航研发中心通过多年攻关,在信号捕获技术、信号跟踪技术、高精度授时技术等方面先后取得多项重大突破,研制成功新一代监测接收机、地面中心站测量系统等重要设备,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设计精度的实现。又凭借在电磁对抗领域多年积累的深厚功底,他们很快掌握了电磁干扰特性,创新性地提出了国际领先的技术方案,仅用不到半年时间就研制成功卫星抗干扰设备,实现了我国卫星系统抗干扰技术的重大突破,并开发出适用于卫星、飞机、导弹等各种平台使用的抗干扰产品。



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导航系统的关系?~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由中国建立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由四颗(两颗工作卫星、2颗备用卫星)北斗定位卫星(北斗一号)、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北斗定位系统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授时精度可达数十纳秒(ns)的同步精度,北斗导航系统三维定位精度约几十米,授时精度约100ns。美国的GPS三维定位精度P码目前己由16m提高到6m,C/A码目前己由25-100m提高到12m,授时精度日前约20ns。。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制造。四颗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时间分别为:2000年10月31日;2000年12月21日;2003年5月25日,2007年4月14日,第三、四颗是备用卫星。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它将在交通、场馆安全的定位监控方面,和已有的GPS卫星定位系统一起,发挥“双保险”作用。
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简称为BD,在ITU(国际电信联合会)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发射)和S波段(接收)。 北斗二代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为Compass(即指南针),在ITU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
北斗一号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定位、通信(短消息)和授时。
北斗二代系统的功能与GPS相同,即定位与授时。
[编辑本段]系统工作原理
“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出用户到第一颗卫星的距离,以及用户到两颗卫星距离之和,从而知道用户处于一个以第一颗卫星为球心的一个球面,和以两颗卫星为焦点的椭球面之间的交线上。另外中心控制系统从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字化地形图查寻到用户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户出于某一与地球基准椭球面平行的椭球面上。从而中心控制系统可最终计算出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这个坐标经加密由出站信号发送给用户。
“北斗一号”的覆盖范围是北纬5°一55°,东经70°一140°之间的心脏地区,上大下小,最宽处在北纬35°左右。其定位精度为水平精度100米(1σ),设立标校站之后为20米(类似差分状态)。工作频率:2491.75MHz。系统能容纳的用户数为每小时540000户。
[编辑本段]与GPS系统对比
1、覆盖范围:北斗导航系统是覆盖我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东经约70°一140°,北纬5°一55°。GPS是覆盖全球的全天候导航系统。能够确保地球上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能同时观测到6-9颗卫星(实际上最多能观测到11颗)。
2、卫星数量和轨道特性:北斗导航系统是在地球赤道平面上设置2颗地球同步卫星颗卫星的赤道角距约60°。GPS是在6个轨道平面上设置24颗卫星,轨道赤道倾角55°,轨道面赤道角距60°。航卫星为准同步轨道,绕地球一周11小时58分。
3、定位原理:北斗导航系统是主动式双向测距二维导航。地面中心控制系统解算,供用户三维定位数据。GPS是被动式伪码单向测距三维导航。由用户设备独立解算自位解算在那里而不是由用户设备完成的。为了弥补这种系统易损性,GPS正在发展星际横向数据链技术,使万一主控站被毁后GPS卫星可以独立运行。而“北斗一号”系统从原理上排除了这种可能性,一旦中心控制系统受损,系统就不能继续工作了。
4、实时性:“北斗一号”用户的定位申请要送回中心控制系统,中心控制系统解算出用户的三维位置数据之后再发回用户,其间要经过地球静止卫星走一个来回,再加上卫星转发,中心控制系统的处理,时间延迟就更长了,因此对于高速运动体,就加大了定位的误差。此外,“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也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其具备的短信通讯功能就是GPS所不具备的。
综上所述,北斗导航系统具有卫星数量少、投资小、用户设备简单价廉、能实现一定区域的导航定位、通讯等多用途,可满足当前我国陆、海、空运输导航定位的需求。缺点是不能覆盖两极地区,赤道附近定位精度差,只能二维主动式定位,且需提供用户高程数据,不能满足高动态和保密的军事用户要求,用户数量受一定限制。但最重要的是,“北斗一号”导航系统是我国独立自主建立的卫星导少的初步起步系统。此外,该系统并不排斥国内民用市场对GPS的广泛使用。相反,在此基础上还将建立中国的GPS广域差分系统。可以使受SA干扰的GPS民用码接收机的定位精度由百米级修正到数米级,可以更好的促进GPS在民间的利用。当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随着我军高技术武器的不断发展,对导航定位的信息支持要求越来越高。
[编辑本段]双星定位不同于“多星”定位
“一代‘北斗’只用双星定位,比GPS等投资小、建成快,”范本尧说这是我国国情决定的,也对一代“北斗”的技术路线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所以我们的定位系统具有自己的特点。”
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都是使用24颗卫星(GPS还另有3颗备份卫星,GLONASS则因经费问题损失了几颗卫星)组成网络。这些卫星不中断地向地面站发回精确的时间和它们的位置。GPS接收器利用GPS卫星发送的信号确定卫星在太空中的位置,并根据无线电波传送的时间来计算它们间的距离。等计算出至少3~4颗卫星的相对位置后,GPS接收器就可以用三角学来算出自己的位置。每个GPS卫星都有4个高精度的原子钟,同时还有一个实时更新的数据库,记载着其他卫星的现在位置和运行轨迹。当GPS接收器确定了一个卫星的位置时,它可以下载其他所有卫星的位置信息,这有助于它更快地得到所需的其他卫星的信息。
“1983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芳允院士和合作者提出利用两颗同步定点卫星进行定位导航的设想,经过分析和初步实地试验,证明效果良好,”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黄秉英研究员说,这一系统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
一代“北斗”采用的基本技术路线最初来自于陈芳允先生的“双星定位”设想,正式立项是在199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卫星、地面控制中心站和用户终端等3部分即可完成定位。一代“北斗”与GPS系统不同,对所有用户位置的计算不是在卫星上进行,而是在地面中心站完成的。因此,地面中心站可以保留全部北斗用户的位置及时间信息,并负责整个系统的监控管理。
有源无源是关键不同点
“一代‘北斗’采用的是有源定位,GPS和GLONASS等都是无源定位,”范本尧说,“这是它们质上的不同点。”
所谓有源定位就用户需要通过地面中心站联系及地面中心站的传输,通讯就不必通过其他的通讯卫星了,一星多用符合我国国情。GPS和GLONASS没有设计通讯功能,主要原因就在于不需要地面站中转服务的无源定位不能提供通讯服务。
区域性基于技术水平
北斗定位导航系统是覆盖中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中国卫星导航工程中心副主任冉承其介绍,北斗定位导航系统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并有一些GPS系统所没有的长处,如在静态地图的基础上,可以把道路拥堵的实时情况在导航仪上反映出来。
一代“北斗”是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只能全天候、全天时用于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而GPS和GLONASS都是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在全球的任何一点,只要卫星信号未被遮蔽或干扰,都能接收到三维坐标。“区域性是我国双星定位的技术特点、水平以及国家需求决定的,”范本尧说。
GPS和GLONASS的空间部分是高度在2万千米左右的卫星组成的网络。GPS的卫星平均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上,GLONASS卫星平均分布在3个轨道平面上,不停地绕地球旋转。这样,在全球的任何位置、任何时间都可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通过它们就可以获得高精度的三维定位数据。
“北斗”一号是双星定位,轨道偏高,距离地面3万6千千米,是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之所以要在这么高的高度是因为我们只有两颗定位卫星,不能覆盖整个地球,如果在较低轨道上绕地运行,每天就要有一定时间不能监控我国所在区域。
二代“北斗”可称“中国的GPS”
“我国发展二代‘北斗’不会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也不会停掉一代,另外发展二代,”范本尧说,“我们会在一代的基础上不断补充卫星数,增加其功能,提高其整体水平。”这位将继续承担二代“北斗”设计工作的科学家说:“二代‘北斗’可以称为‘中国的GPS’,不过它仍然会比GPS多一个通讯为发展我国二代“北斗”的关键技术提供了准备。范本尧举例说,此次定位的“北斗”一号备份卫星上新装载了用于卫星定位的激光反射器,能够参照其他星,把自身位置精确定格在几个厘米的尺度以内。这颗卫星已定位成功,表明这种技术是有效而可靠的。这样,当我们不断发射新的卫星构建二代“北斗”体系时,众多卫星就会找准自己的位置,构成符合标准的网络。此外,“北斗”一号的3颗星寿命都是8年,专家正不断研究,预计下一次发射的卫星寿命就能达到10年左右了;而目前GPS卫星的寿命都是12年左右,GLONASS卫星的寿命则是3到5年。
“20世纪原子钟最辉煌的应用莫过于由它构成了全球定位系统的核心,”黄秉英说,导航星和地面站全离不开它。目前的原子钟主要有3种:铷钟、铯钟和氢钟。结构紧凑、可靠性高、寿命长的原子钟正是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必需的。在结构方面,铷钟最小体积已达到6立方厘米;在频率稳定度方面,氢钟最好;而在长期频率稳定度和准确度方面,则以铯钟最佳。目前,设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国家授时中心使用的就是被称为“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频率基准”的铯钟,我国的授时基准---UTC(NIM)都是由它提供并不断同国际基准校正的,而“北斗”将建成,届时,国民经济各领域都将从中获得更大的效益。
2003年5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上太空,标志着我国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代完善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第一代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导航系统,它由两颗工作星和一颗备份星组成。前两颗“北斗一号”卫星分别于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发射升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为船舶运输、公路交通、铁路运输、野外作业、水文测报、森林防火、渔业生产、勘察设计、环境监测等众多行业以及其他有特殊调度指挥要求的单位提供定位、通信和授时等综合服务。
2000年,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两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对于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的需要,促进我国卫星导航定位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由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分、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服务区域为中国及周边国系统可广泛应用于船舶运输、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海上作业、渔业生产、水文测报、森林防火、环境监测等众多行业,以及军队、公安、海关等其他有特殊指挥调度要求的单位。
[编辑本段]北斗系统三大功能
快速定位:北斗系统可为服务区域内用户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快速实时定位服务,定位精度20—100m;
短报文通信:北斗系统用户终端具有双向报文通信功能,用户可以一次传送40-60个汉字的短报文信息;
由于对包含车辆的位置和状态信息的数据要求有一定的实时性。同时车辆与调控中心之间的信息沟通实际上也是一种数据的通信方式,其信息量一般也不会超过GSM短信息的长度范围。因此利用GSM的短消息业务基本可满足系统通信的需要。 其次,通过短信息方式发送数据其成本代价远远低于其它方式(如通过话音信道)。
与其他无线电台等传统方式比较,采用GSM短信息网络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 速度快,实时性好,不掉线;
2、 可以双向通信,及时返回终端信息;
3、 设备体积小,操作简单;
4、 由于控制中心无须专门设置大功率发射电台,将大大降低安装费用;
5、 覆盖面广受地理环境
精密授时:北斗系统具有精密授时功能,可向用户提供20ns-100ns时间同步精度。
[编辑本段]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民用服务提供商
目前有五家,以神州天鸿(北京神州天鸿科技有限公司)和北斗星通(北京北斗星通卫星导航技术有限公司)最为出色。
神州天鸿公司的网址是:www.chinatopcom.com
北斗星通公司的网址是:www.navchina.com
[编辑本段]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民用终端设备行业标准
《北斗一号民用车(船)载遇险报警终端设备技术要求和使用要求》(标准编号为JT/T590-2004)
《北斗一号民用数据采集终端设备技术要求和使用要求》(标准编号为JT/T591-2004)
《北斗一号民用车(船)载终端设备技术要求和使用要求》(标准编号为JT/T592-2004)
[编辑本段]北斗应用五大优势
同时具备定位与通信功能,无需其他通信系统支持;
覆盖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24小时全天候服务,无通信区;
特别适合集团用户大范围监控与管理,以及无依托地区数据采集用户数据传输应用;
独特的中心节点式定位处理和指挥型用户机设计,可同时解决“我在哪”和“你在哪”;
自主系统,高强度加密设计,安全、可靠、稳定,适合关键部门应用。
[编辑本段]“北斗一号”GPS 汶川地震中起重要作用
“北斗一号”在通信中断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自主研制的“北斗一号”系统在通信中断的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救灾部队携带的北斗系统正在陆续发回各种灾情和救援信息。
“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监测到,一支携带了“北斗一号”终端机的部队,从中午12时开始,沿着马尔康、黑水、理县到汶川的317国道,以每小时6公里左右的速度一路急进。6个小时前进了近40公里,已经进入汶川县境内,离县城还有40公里左右的路程。
由于通信受阻碍,位于北京的卫星导航定位指控中心初步判断该部队隶属四川武警总队。指控中心正在进一步了解情况。
[编辑本段]北斗卫星系统将首先应用于北京奥运会
从12月5日开幕的2007上海国际导航产业与科技发展论坛上获悉,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进入初步应用阶段,具备区域导航能力,2008年该系统将首先应用于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期间,它将在交通、场馆安全的定位监控方面,和已有的GPS卫星定位系统一起,发挥“双保险”作用。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拥有5颗导航卫星,2008年前还将发射一些卫星。”中国卫星导航工程中心副主任冉承其在发布会上说,2003年,我国已建立起北斗导航试验系统,该试验系统具有为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定位、授时、报文等功能,并已在交通运输、渔业、勘探、森林防火等民用领域使用。随后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功能更趋完善。
据悉,该系统08将为北京奥运会的交通调度或场馆监控服务,届时,将把自身具备的监控功能和北京交通部门所提供的交通拥堵情况进行叠加,使驾驶者不仅能知道哪条路线距离最短,还能结合道路的实时情况,寻找到一条用时最短的线路。据估计,2010年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在上海使用。
北斗定位导航系统是覆盖中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中国卫星导航工程中心副主任冉承其介绍,北斗定位导航系统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并有一些GPS系统所没有的长处,如在静态地图的基础上,可以把道路拥堵的实时情况在导航仪上反映出来。
这样可以么?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战斗机如何划分?
答:1. 第1代 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飞行速度低于声速,为亚声速战斗机,最大航速M=0.8,作战半径约400~800km,代表机型有美国的F-86,前苏联的米格-15。在抗美援朝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米格-15与美国的F-86进行过空中的殊死博斗,这也是世界第一次双方均为喷气式战斗机的第一次空战。现己退役,...

二代斗龙战士谁最强
答:罗刹暗无。在国产动画片《斗龙战士》系列中,洛小熠是第二代斗龙战士的队长,继承了代表勇气与友谊的火之星象力量,以火象斗龙战士的身份初次登场。天枰星龙、巨蟹星龙等也是二代斗龙战士的重要角色。罗刹暗无的能力非常强大甚至可以吞噬整个太阳系。因此罗刹暗无最强。

李宁外场篮球鞋斗牛二代
答:斗牛二网上一般在250-300之间,不要在淘宝买,最好在名鞋库、好乐买、乐淘网等专业卖鞋网买,型号为ABFD003 斗牛三和斗牛二情况基本一致,型号不同为ABFD007,在好乐买和乐淘网有

二代战斗机和三代战斗机的区别是什么?
答:第三代战机和第二代战机速度差不多 增加了中距和近距格斗导弹、速射航炮 并装有第三代雷达和全方向、全高度、全天候火控系统和航空电子系统。机动性也有大幅提高。第二代战机代表型号:美国的F-4、F-104,苏联的米格-21、米格-23,法国的幻影Ⅲ,中国的歼-7、歼-8等。第三代战机代表型号:代表...

战斗机如何分代
答:经过几次局部战争,几乎是美苏两国武器在这些国家的试验对斗,逐步暴露出各自的问题。但是前苏联没有因为国家解体导致经济困难而放弃战斗机的研究和发展,他们的苏式战斗机发展了一大系列,性能大大超过了美国现有的装备,欧洲也不甘落后,先后发展了所谓的三代半战斗机,性能和美国战斗机不分仲伯。 美国为了始终领先于...

斗龙战士七二代会恢复记忆吗
答:会。《斗龙战士7》中,二代斗龙战士在最终大战时恢复记忆。在战斗过程中,斗龙战士们相互帮助、相互信任,最终成功击败了黑暗势力。在战斗结束后,斗龙战士们回到了和平安宁的世界,二代斗龙战士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恢复了记忆。

斗鸡第二代配第三代近亲可以吗
答:不可以。亲缘关系过于密切会导致基因突变、疾病遗传的问题,直接影响斗鸡的生长、健康和战斗力,斗鸡第二代配第三代近亲不可以。

第二代史莱克七怪排名
答:《斗罗大陆》第二代史莱克七怪排名是:贝贝、和菜头、徐三石、江楠楠、萧萧。1、贝贝 贝贝在史莱克七怪中排行老大,是史莱克七怪队长,外表儒雅俊秀,武魂是强攻系兽武魂蓝电霸王龙,后来融合魂灵后进化为光明圣龙。2、和菜头 和菜头,原名徐和,在史莱克七怪中年龄排行第二。和菜头是双生武魂,武魂分别是雪茄...

游戏机疯狂斗地主2代怎么调难度
答:可以按右上方的设置来进行 应该是这样 答案补充 设置里会有你想要的答案

二代斗龙战士坦白身份
答:该人是蓝天画。二代斗龙战士中的蓝天画,是莫林天门的族子,继承了代表新生与希望的木之星象力量和代表仁爱和迷幻的风之星象力量,因被称为第二代斗龙战士。在剧情中,蓝天画曾在一次战斗中坦白了自己的身份。在剧情中,蓝天画是二代斗龙战士中的领袖之一,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为了保护自己的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