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与人较文言文答案

作者&投稿:笃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不记人过》文言文阅读答案

1.解释下列句中红色字。

①不喜计人过

②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③是小子亦参政耶

④同列犹不能平

⑤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之”所指的对象是谁?请用直线对应连接起来。

①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日 A.同列

②蒙正遂止之 B.朝士姓名

③不问之何损 C.吕蒙正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人皆服其量。

4.请简要谈谈你对“不计人过”的看法。

1.答案:①过失②经过③这④还,仍⑤古义:听;今义:嗅。

①“过”的解释可以联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人恒过,然后能改”解释为“过失、错误”。②参照①的解析。③“是”在这古汉语中大多不作判断动词讲,而作指示代词,应解释为(……隐藏……)急忙制止,不让查问。下朝以后,那些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则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佯:____________________

(2)悔不穷问 穷: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3.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1)假装 (2)穷尽

2、与吕蒙正同在朝廷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追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就制止了他们。

3、(1)对待别人的不敬和缺点错误,应该像吕蒙正那样宽容大度。

(2)不应当过分计较和胸襟狭窄,容不下他人。

翻译:

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初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朝中官员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而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问。下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则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我不知道你的问题是什么,随便找的

2. 【不计人过文言文阅读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

不计人过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选自司马光《涑水见闻》)注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中官员.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佯:____________________ (2)悔不穷问 穷:___________________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14.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答案:12、(1)假装 (2)穷尽13、吕蒙正的同僚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14.、(1)对待别人的不敬和缺点错误,应该像吕蒙正那样宽容大度.(2)不应当过分计较和胸襟狭窄,容不下他人.翻译: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初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朝中官员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而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问.下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则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3. 不计人过 阅读答案

不计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司马光《涑水见闻》)

【注】

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

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

③朝士:朝中官员。

【试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佯:____________________

(2)悔不穷问 穷: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3.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1)假装 (2)穷尽

2、与吕蒙正同在朝廷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追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就制止了他们。

3、(1)对待别人的不敬和缺点错误,应该像吕蒙正那样宽容大度。

(2)不应当过分计较和胸襟狭窄,容不下他人。

望采纳

4. 【此人不用抒情阅读答案】

1.本文叙写了父亲前半生的哪些事情?从中看出父亲年轻时是一个怎样的人?答:会吹牛,会打铁,会码石墙,会做木匠,会编织,爱读书(写出三个即得全2分)童心未泯,关爱孩子,心灵手巧,勤劳善良,热爱文学(写对三个即得全2分)2.年老的父亲发生了哪些变化?答:在岁月的打磨下渐渐失去了锐气,异常平和,有些孩子气.3.任选一个角度对下面两段文字进行赏.(1)我喜欢他的刨子贴在木板上推来推去,总有薄薄的刨花吐出来,很好看.他还会编竹器,我最喜欢那些篾白在怀里跳跃,有经有纬.答:我从用词的角度来赏析,一个“吐”字,一个“跳跃”,写出了如魔法师般的父亲劳作时场景的美好与神奇,表达了作者对父亲能干灵巧的赞叹与崇拜.(2)我用手按了酒精球,按他说的别扎在骨头上就行了,猛地一针扎下去,扎得她肚子一挺!这个情节与小时候他抽我 *** 多么相似,一种快乐油然而生.我一忍再忍,没能忍住,笑啦! 答:我从细节描写的角度来赏析.“猛地一针扎下去,扎得他肚子一挺”这个细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在打针时像孩子一样地怕疼,让人忍俊不禁,饱含了“我”为父亲的衰老而心酸.4.文中划线句“父亲不是用来抒情的”“我觉得这句非常抒情”两句是否矛盾?最后一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不矛盾.“父亲不是用来抒情的”是说父亲对儿女的关爱,没有惊天动地,只有平常、只在点滴中无私奉献;“我觉得这句非常抒情” 一句则表现了儿女对父亲在守护儿女的过程中有如魔法师一般、似乎有着超乎寻常的强大力量的由衷赞叹.最后一节篇末点题、点明中心.5.试着分析本文标题的含义.答:文中,父亲用爱在一件件琐碎的小事中,把一个个普通的日子连缀起来,实实在在地叙写一部儿女的成长史.他给予儿女的没有惊天动地的爱,这种爱不需要高调的抒怀,儿女的成长中潜移默化享受了父亲这份平淡的爱的呵护.【如果是你想要的答案亲记得点赞哦!>。

5. 不需要注释的生命的阅读答案.

参考答案及解析:14.【答案】领起2--5节内容(1分);从人们“需要注释”的日常生活现象说起,为下文的转折作铺垫(2分);这样写入题自然,体现思辨色彩(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结构思路的分析、把握能力.解答本题要以理清全文的思路,整体把握文本的大意为基础.本文以第6节的转折为标志,可分为两个部分:第1节一第5节为第一部分,写“人们已经习惯于给自己的生命一个解释”:第6节至结尾为第二部分抒写“生命是不需要注释的”.15.【答案】(1)日记记载了自我灵魂的轨迹,是对自我生命行为的真情诠释.(意思对即可)(2)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于为自己的任何行为找出一个理由,说出一个“为什么”.(意思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基本思路是在理解本句含义的基础上作整合解释,解释的关键是对该句前面几句话意思的准确把握.(2)这道题主要从探究因果关系的角度来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在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的前提下,结合对本句以下的一组排比句来体味作答.16.【答案】(1)这一外国事例与上文述说的中国的生活现象相呼应,共同构成“古今中外”的“立体述说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3分) (2)阐释“还有爱情……也没有注释的”,这样写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作为议论性散文,既要注意“观点与材料相吻合”的议论性,又要体现散文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性,这一外国“事例”的选用正具备这两个特质.17.【答案】本文表现了作者这样的生活态度:人和人之间的交往重要的是心灵的相通,意会,是比言传更高一层的意境;生命不需注释.(3分)(1)同意.(1分)不需注释的生命倡导的是生命和艺术的更高境界,这是在艺术精神层面上的深思:言有尽而意无穷,以有限去表达无限,永远也不可能“言尽意”.其实,生活和艺术都需要更多的可意会的境界.(2分)(2)不同意.(1分)人们在交际、交往中难免误解,有了误解就需解释(当解释时就解释),这样才能及时消解误会,赢得谅解,以及内心的安宁.(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利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分析归纳以及评价鉴赏能力.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概括.这是一道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开放性试题,也是新高考题的趋势.答题要观点鲜明,言之有据.答案所给出的两种只是“示例”,还可以将这两种结合起来辩正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注意的是,答“同意”的,如果仅仅重复“作者的态度”,只能给1分.-。



~

出自笑林广记讳输棋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讳输棋是怎样的人?
答:【原文】有自负棋高,与人角,连负三局。次日,人问之曰:“昨日较棋几局?”答曰:“三局。”又问:“胜负何如?”曰:“第一局我不曾赢,第二局他不曾输,第三局我本等要和,他不肯罢了。”【翻译】有个人自以为棋艺高超,与人角(jué)逐,连输三局。第二天,人问:“昨天下了几盘...

初中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刘绍华
答:"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15.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 (2分)16.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 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分)①原因: ① 启示: 答案:13.(1)及,等到(2)有人(本题2分.每小题1分)14.(1)陈涉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

不与人较文言文答案
答:(1)对待别人的不敬和缺点错误,应该像吕蒙正那样宽容大度.(2)不应当过分计较和胸襟狭窄,容不下他人.翻译: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初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朝中官员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呀?”

关于君子不跟小人计较文言文
答:帮助的人:27.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有没有跟君子小人有关的古文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出自:《论语·里仁》) “义”就是“宜”,也就是说,君子走的始终是一条适宜的正路。而小人则一心看重私利,在一己私利驱使下很容易走上邪路。 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

不跟你计较用古文怎么说
答:关于"不和没素质的人计较"的古文:1、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司马迁《陈涉世家》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司马迁《陈涉世家》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不与人较文言文翻译
答:1. 《不计人过》古文翻译 译文 宰相吕蒙正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刚担任副宰相,进入朝堂时,有一位同朝官员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副宰相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过去了。吕蒙正的同僚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于是吕蒙正制止了同僚的行为,不让(那位同僚)查问。 下朝以后,...

与善人居文言文答案
答:1. 与善人居古文带翻译,急用,谢啦 原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直焉 译文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

不与庸俗的人计较文言文
答:1. 求一句文言文,说的是和贤人交往,自己也变得高雅;和庸俗的人交 出处:晋·傅玄《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形容环境对人的影响。朱和赤:可以释义为红色的东西;而墨和黑即是说黑色的东西。红与黑相对,红可以理解为红是正义的,好的。黑则相对是...

不与人较文言文
答: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则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3. 《不记人过》文言文阅读答案 1.解释下列句中红色字。 ①不喜计人过 ②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③是小子亦参政耶 ④同列犹不能平 ⑤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