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死棵是什么病,附症状及防治方法

作者&投稿:出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小麦死棵可能是患有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病害。1、纹枯病:温度超过15℃时,病情上升,温度为20-25℃时,病情发展迅速,温度为30℃时,病情基本停止发展。2、全蚀病:沙质土壤,偏碱性土壤,以及氮、磷、钾失调,肥力较差的土壤容易发生该病害。3、根腐病:土壤板结严重,排水不及时容易引发该病。

一、小麦死棵是什么病

小麦死棵可能是因为患有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病害。诱发原因如下:

1、小麦纹枯病

(1)早春时期,气温回升,部分农户开始浇施返青水,此时温度和湿度均比较合适,小麦纹枯病病菌开始大量侵染小麦植株。

(2)施肥的时候,偏施化肥,有机肥施加过少,导致植株的抗病能力减弱。

(3)种植密度过大,田间的通风透光性较弱,有利于纹枯病的流行。

(4)温度超过15℃的时候,病情上升,温度为20-25℃的时候,病情发展迅速,温度为30℃的时候,病情基本停止发展。

2、小麦全蚀病

(1)小麦如果是和夏玉米采取复种的措施,会为病菌创造更好的累积条件,病情程度也更加严重。

(2)土壤肥力较差,氮、磷、钾等失调会导致病情加重。

(3)土壤潮湿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因此水浇地相较于旱地,病情更加严重。

(4)沙质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较差,病害比较严重,而粘质土壤,病害较轻。

(5)偏碱性土壤的发病程度比中性或偏酸性土壤的发病程度要重。

3、小麦根腐病

(1)温度为6-39℃的时候,引发该病的病菌分生孢子开始萌发,24℃为萌发的适宜温度。菌丝体的发育适宜温度为0-39℃,尤以24-28℃更为适宜。

(2)土壤多年连作,病菌积累严重。

(3)长期阴雨天气后,排水不及时,导致田间处于高湿状态,因此容易引发该病。

(4)土壤板结化严重,不利于作物吸收养分。

二、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1、小麦纹枯病

(1)症状

①叶鞘:病发初期时,靠近地表的叶鞘出现淡黄色小斑点,后续发展为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并且逐渐扩大,颜色逐渐变深,往内侧发展可延及茎杆,致病株的基部茎节腐烂,幼苗猝倒、死亡;生长中期至后期的时候,梭形病斑往往相互连结,形成云纹状花纹,中间为淡黄褐色,周围有较明显的棕褐色环圈。

②茎秆:病斑往内侧扩展,深及茎杆,引起植株烂茎,形成枯孕穗或枯白穗;在病株的中部或中下部叶鞘的病斑表面产生自色霉状物,并纠集成团,颜色由淡黄色变成黄褐色,逐渐变深,最后形成许多散生的圆形或近圆形的褐色小颗粒状物(1-2mm)。

③根部:病菌侵入根部后,幼苗的根系受损,呈褐色,如果病情严重,幼苗死亡。

(2)防治方法

①播种前,使用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或者是使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1%。

②当病株率达到10%的时候,使用20ml的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或20-30ml的30%苯甲·丙环唑乳油,或45-60g的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或150-200g的10%井冈·蜡芽菌悬浮剂兑水30-40kg稀释喷雾,如果病情严重,7-10天后重复喷药一次。

2、小麦全蚀病

(1)症状

①幼苗分蘖期至返青拔节期:基部叶发黄,并自下而上似干旱缺肥状;苗期初生根和地下茎变成灰黑色,病情严重时,次生根局部变黑;拔节后,茎基1-2节的叶鞘内侧和病茎表面生有灰黑色的菌丝层。

②抽穗灌浆期:植株变矮、褪色,生长参差不齐,叶色、穗色深浅不一,环境潮湿时,基部一、二个茎节出现基腐性的“黑脚”,最后植株旱枯,形成“白穗”。剥开基部叶鞘,可以发现叶鞘内表皮和茎秆表面密集分布黑色菌丝体和菌丝结。

(2)防治方法

①播种前,使用2%立克秀进行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如果是病情比较严重的地块,使用80ml的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兑水100-150ml,与10-12.5kg种子混合拌种。

②返青拔节期的时候,每亩地使用20-30ml的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或20-30ml的12.5%硅噻菌铵悬浮剂,或20-40ml的2.5%咯菌腈悬浮剂兑水80-100kg稀释,浇施于小麦的基部。

③拔节期的时候,每亩地使用150-200g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液,或100-150ml的20%粉锈宁乳液兑水50-60kg稀释,全田浇灌。

3、小麦根腐病

(1)症状

①幼苗:种子无法发芽,或发芽后未及出土,芽鞘就变褐、腐烂,并且即使成功出芽,幼苗也十分瘦弱,叶色黄绿,茎基部、叶鞘以及根部产生褐色病斑。

②叶片:如果是幼嫩叶片或田间比较干旱或病发初期,常产生外缘黑褐色、中部色浅的梭形小斑;如果是老熟叶片或田间湿度较大或发病后期,常产生长纺锤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大斑,上有黑色霉状物,严重时叶片提前枯死。

③穗部:灌浆期开始,颖壳上形成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穗轴及小穗梗易变色,如果环境潮湿,会长出一层黑色霉状物;严重时,小穗枯死,不结粒,或结干瘪皱缩的病粒。

④籽粒:种皮上形成不定形病斑,多为边缘黑褐色、中部浅褐色的长条形或梭形病斑,严重时胚部变黑。

(2)防治方法

①播种之前,使用50%福美双或15%三唑酮进行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3%。

②发病初期的时候,每亩地使用33.33-50g的50%扑海因或50%菌核净兑水稀释喷雾,或每亩地使用6.67-10g的15%三唑酮兑水稀释喷雾。



~

小麦死棵是什么病,附症状及防治方法
答:小麦死棵可能是患有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病害。1、纹枯病:温度超过15℃时,病情上升,温度为20-25℃时,病情发展迅速,温度为30℃时,病情基本停止发展。2、全蚀病:沙质土壤,偏碱性土壤,以及氮、磷、钾失调,肥力较差的土壤容易发生该病害。3、根腐病:土壤板结严重,排水不及时容易引发该病...

小麦出穗后死棵是什么病?
答:是小麦赤霉病,防治小麦赤霉病,要掌握两点,一是时间上,二是药剂。在小麦抽穗后扬花5-10%进行喷药预防,这几年提倡见花就打的防治措施。用氰烯菌酯、氰烯.己唑醇、 戊唑.多菌灵、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咪鲜.多菌灵、多.铜喷雾防治,间隔5-7天“齐穗期”再防治一次。

小麦死棵下部黑茎是什么病,什么原因造成的,打什么药,现在打还起作用吗...
答:小麦全蚀病 又称立枯病,黑脚病。根部病害,只危害麦根和茎基部一二节,抽穗后病株成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根部变黑,病株茎基部有黑色菌丝。 全蚀病是土传病害,土壤潮湿,水浇旱地易发生。 防治,增施有机肥,用多菌灵,三唑酮,土壤消毒。三唑酮拌种,返青期用甲基托布津或消蚀灵灌根。一旦出现...

小麦吐穗后死棵烂根是怎么回事
答: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小麦全蚀病,小麦各生育时期的症状及诊断:①幼苗分蘗期至返青拔节期。基部叶发黄,并自下而上似干旱缺肥状。苗期初生根和地下茎变灰黑色,病重时次生根局部变黑。拔节后,茎基1-2节的叶鞘内侧和病茎表面生有灰黑色的菌丝层。诊断:将变黑根剪成小段,用乳酚油封片,略加温使其透明...

小麦死棵是怎么了?
答:根茎部是否有病变?颈部有水渍状病斑是纹枯病,根部发黑多为根腐病,或者湿度大引起的沤根。如果没有可以怀疑低温引起的生理危害,或者密度太大引起的生理危害,缺素! 如果确定是病害,及时喷施杀菌剂防除,同时结合叶面喷肥加芸苔素缓解,提高植株抗逆性,促进植株生长壮苗,对生理病害也有一定的缓解。

如何防治小麦烂根死苗
答:病菌潜伏在种子内和土壤中,随病株残体可存活1~1.5年,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病菌初染危害小麦根部和幼苗,通过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扬花后小麦受害最重,根部产生褐色或黑色病斑,最后腐烂,病株表现“假旱象”,出现“枯白穗”,成片干枯死亡。 根腐病的防治,严重地块要轮作改茬1~2年,化学...

油麦菜出现死棵是什么病用什么药
答:从第三行张提供的图片来看是油麦菜菌核病,菌核初为白色,后逐渐变成鼠粪样黑色颗粒状物。染病植株叶片变黄凋萎,终致全株枯死。严重的建议拔除了。菌核病选用 菌核净 异菌脲腐霉利 氟吡菌胺 噻菌灵 寡雄腐霉,以上药剂选用单剂或复配剂。供参考 ...

小麦重茬死棵如何预防
答:7.药剂拌种。用杀虫剂、杀菌剂拌种,防治小麦苗期病虫害。(1)敌萎丹拌种。20毫升敌萎丹对适量水拌种10公斤。防治小麦全蚀病、纹枯病、散黑穗病。(2)拌种丹拌种。拌种丹(有效成分是辛硫磷)50克对水2.5公斤拌种25公斤。晾干后播种。(3)科丰一号。科丰一号80克对水0.5公斤拌种20公斤,晾干...

小麦死棵烂根不长黄叶打什么药?
答:已经死了,还打啥药,打药能救活小麦吗?找原因啊,看看是怎么死的。金针虫吃的有明显咬痕,纹枯病根部会发黑,茎腐病会局部腐烂的,对症打药。。。

什么作物重茬最容易死棵
答:1、营养元素失调 2、土壤积毒 3、土壤病菌量大 4、施肥不均衡 三:重茬障碍的防治 1、倒茬:也叫轮作,能有效规避重茬障碍,但是其操作麻烦,导致当地种植结构发生 大的变化,也不方便管理。2、嫁接:能有效避免死棵烂苗等现象,但是其只是抗重茬,无法解决重茬,并且其操作难度大,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