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作者&投稿:承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意识的本质

从客体感知层面去描述,意识的本质是“信息的分类处理”。

从主体能动层面去描述,意识的本质是“将更新后的已知信息与行为目的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重新权衡要素权重、重新定位信息含义,继而更新行为策略、观点或立场”。

二、意识的能动性

意识的能动性,即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一个哲学概念,亦称“自觉能动性”,它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人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在实践的基础上使二者统一起来,即表现出人区别于物的主观能动性。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若不承认物质对立于意识之外则无客观实践坐标,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扩展资料:

一、意识能动性意义

1、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从而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

2、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利用规律和条件,才能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

3、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这就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劲,需要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

二、意识产生前提

意识是思维主体对信息进行处理后的产物。没有思维主体及思维活动就不可能产生意识。思维主体是可对信息进行能动操作(如采集、传递、存储、提取、删除、对比、筛选、判别、排列、分类、变相、转形、整合、表达等等作业)的物质。思维主体既有自然进化而形成的动物(比如人类),也(会)有逐渐发展完善的人工智能产品。

信息是能被思维主体识别的事物现象及表象,是思维活动的操作对象。思维活动所产生的意识以信息的形式储存、表现和传递输出,意识传播的实质是信息传播。意识往往又会成为思维主体进行下一步思维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意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观能动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质决定意识



~

有意义学习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答:46.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产生的内部条件为:奥苏贝尔提出,进行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的三个前提条件: 1、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材料的逻辑意义是指学习材料本身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 2、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所谓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是指学习者能积极主动...

哲学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答:哲学的未来发展方向需要我们探索哲学的起源,哲学体系的产生和发展带有自身特色的产生条件,首先是哲学产生的条件:1、对于全物种而言,存在意识,就存在哲学。哲学是意识行为主体对世界本质的思考和判断。人类有人类的哲学,猫猫狗狗有猫猫狗狗的哲学,花花草草有花花草草的哲学。哲学,就是意识的上层产物。很...

如何理解知识产权客体的非物质性
答:知识产品虽具有非物质性特征,但它总要通过一定的客观形式表现出来,作为其表现形式的物化载体所对应的是有形财产权而不是知识产权。第二、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知识产品的公开性是知识产权产生的前提条件。由于知识产品必须向社会公示、公布,人们从中得到有关知识即可使用,而且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可以被...

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答: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其具体表现为: (1)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由于智力成果不具有物质形态,不占有一定的空间,人们对它的占有不 是一种实在而具体的占据,而是表现为对某种知识,经验的认识与感受. (2)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智力成果公升性是知识产权产生的前提条件,由于智力成果必须向...

意识的来源是什么?
答:它是同人类社会一起出现的.作为人的意识产生过程,人的劳动起了决定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并促进人脑的最终形成,劳动产生了语言,又推动人脑的复杂化和进一步完善.而劳动是社会性的活动,所以,意识是社会的产物.\x0d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与属性,即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条件和生理基础.\x0...

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是什么
答: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成立是中国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国家财政产生的前提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产生是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2、社会分工的发展、公共管理的需要是财政产生的社会条件;3、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成立是中国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

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是什么?
答: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是最基本的水资源和种植土地 我们追根溯源,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因为如果人要创造“文明”,前提就是生存,也就是必须解决维持人类生命活动的食物供给及其营养物质的来源,而人类的食物与营养物质基本是由农业来提供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那么,该地农业的产生与发展是否必然呢?

教育产生的根本条件
答:教育产生的根本条件是社会的存在和社会成员的需要。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实践,其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以下几个根本条件:社会的存在和组织:教育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它只能在有组织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才能有效地进行。教育需要社会提供场所、资源、制度和组织结构,如学校、教育机构、教育法律法规等。社会...

意识是怎样产生的
答:对睡眠及全身麻醉的研究[1]证明,睡眠、全身麻醉和意识障碍的共同特点是大脑各区域间的功能连接中断、一系列功能状态受到限制,网络效率降低并增加孤立的模块化,为信息传输和集成创造了不适宜的条件。这意味着产生意识需要的可能是对信息的传输和集成。麻醉和睡眠时的意识变化由相同脑区控制。研究发现,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产生的前提条件
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产生的前提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科学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不断提高,这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教学方法。其次,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也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产生的前提条件之一。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