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求职就业陷阱有哪些? 求职陷阱有哪些?

作者&投稿:藩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抵押陷阱


虽然国家人社部门早就明文规定,任何单位在招聘员工时,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收取求职者的押金,或者以身份证、毕业证等作抵押。但是,目前仍有相当多的单位以便于管理为由向求职者收取押金,或抵押身份证、毕业证。之后,便为所欲为,求职时一定要小心。



二.试用陷阱


不法用人单位一般有4个试用陷阱:即口头约定试用期,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时,因缺乏证据而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找借口将试用期将满的毕业生辞退,因为在试用期内,一些老板给很少的报酬,甚至不给报酬,辞掉试用期将满的毕业生,然后再招聘其他的“试用”人员;试用期“没完没了”;不给试用期内的毕业生投保险。


面对这种情况,毕业生应从以下4个方面提起注意:


1. 进入用人单位后,必须及时要求和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2. 试用期间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如试用期间的劳动合同、工资单、考勤表等,凡是能够证明自己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工作起始日期、工作内容等的证据,都要保存好;


3. 求职时要先了解用人单位是否真有用人意向,不要被那些常年招人、常年换人的不法单位所蒙骗;


4. 一旦发现权益受到侵害,如不付报酬、薪金过低、工伤拒赔、违规延长试用期等,要及时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或提起仲裁和诉讼,以便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以上就是关于求职就业陷阱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大家关注本平台!



大学生求职常见的求职陷阱有哪些?~

凡是交钱的都考虑清楚!

——案例分析——
案例1:“招而不聘”
马上就要从南京大学管理学院毕业的小张最近忙得四脚朝天,在各个招聘会上不断赶场,递出的简 历大概就有300多份。小张也陆续参加了一些面试,不过最终还是没有如愿找到工作。小张说:“很多参加招聘会的公司根本就不打算招人。有些是小企业借机来 做宣传,还有一些就是走个形式而已。我参加了好多场招聘会,经常能在招聘的企业中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每场招聘会都有很多人投递简历,他们怎么可能一直招 不到人呢?”
小张的疑问也反映了当前招聘市场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与招聘会主办方会审查企业的招聘资格,但他们也无法确认企业是否真的招人。因此,这些问题还需要求职的大学生们自身多加注意。
北京仁能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著名职业咨询师谢伟老师认为,大学生在求职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要对企业的情况、招聘职位有全面了解,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或去相关服务中心咨询,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以免费时费力,无功而返。

案例2:“变相收费”
小谢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某专业大四的一名学生,他在网站上发现了郑州某电子公司的招聘信息, 在和同学一起投递了简历之后又一起参加了公司的面试。出乎小谢的意料,面试进行得十分轻松愉快,小谢和同学都很快通过了面试。然后,公司的负责人让小谢和 他的同学交200元的服装费。小谢和他的同学商量,觉得钱不是很多,而且工作了之后应该能很快挣回来,于是就交了。交钱之后,公司负责人与小谢他们约好一 周后签订协议。一周之后,小谢和同学来到这家公司所在的写字楼,发现已经是人去楼空。
这类打着招聘旗号的收费需要警惕,不能因为有些收费不高就接受了。按照有关规定,招聘单位不 得以招聘为由向求职者收取任何费用,因此,不管招聘单位是收取服装费、培训费,还是押金,求职者都应该坚定地说“不”。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变相收 费”的公司一般来说规模都不大、流动性强,看起来不十分正规;而且,公司进行的面试一般都比较草率,通过率基本上是百分之百。如果遇到这样的公司,求职者 们应该坚决摒弃。
案例3:“虚饰岗位”
北京城市学院的毕业生小林在大学时的专业是会计学,毕业的时候她去应聘某房地产中介公司的会 计,招聘广告上写明了是招聘会计。经过简单面试后,小林被录取了。但当她去报到时,却被告知,按照公司的规定,所有员工必须在一线锻炼一段时间,熟悉整个 公司的运作流程后方可回到本职岗位。于是小林就被分派到街区做业务员,每天的工作十分繁琐,而且公司迟迟不肯确定何时让小林回到会计工作岗位上。一段时间 之后,小林无法忍受,只好提出辞职。公司以违反合约为由,要求小林支付违约金。
小林的经历提醒大学生,在求职时一定要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仔细分析,询问工作细节。一些 招聘单位在发布招聘信息时,经常对招聘职位的工作内容做模糊化处理,玩弄“文字游戏”,用一些听起来职位很高的虚职招聘大学生做业务员。此外,在面试的过 程中以及与招聘单位的具体接触中,求职者也要多加留心,免得上岗后发现实际工作与预期的有出入,使自己陷入困境。
专家认为,招聘职位与实际工作内容明显不符的话将构成欺诈,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案例4:偷换“试用期”概念
小罗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大四学生,她四处投递简历,寻找工作的时候接到了一家小型出版社的电 话,该出版社表示,如果小罗可以在出版社实习三个月并且表现得令人满意的话,双方就可以正式签约。小罗想,在求职的高峰时期去实习的话,将错过不少其他求 职机会。而且,如何定义“表现得令人满意”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于是就没有答应。小罗的同学小夏听说之后,觉得机会难得,于是就联系了这家出版社。在三个月 的实习中,小夏一直在出版社中忙项目、整理资料,十分认真。不过,三个月之后,出版社并没有与小夏签约。后来,小夏听说,出版社只是这段时间的工作比较 多,需要她的帮忙,并没有打算正式签她。
针对此案例,谢伟老师告诉同学们,这种口头合约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求职者们一定要当心, 如果因此错过了招聘的黄金时期,接下来再找工作的话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很多单位可能都已经招到人了。此外,《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动合同可以 约定试用期,但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如果试用期超过六个月,就是明显的侵权行为。这些,都需要大学生求职者们多加注意。谢伟老师特别提醒求职者,一 定要仔细阅读劳动合同,尤其是其中关于劳动报酬、工作内容、合同期限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细节。在劳动报酬一栏中,要看清考核、奖励办法;工作内容一栏中, 注意对职位的具体约定;合同期限一栏中,则要注意试用期的期限及相关问题。
——概念解析——
试用期
试用期是指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关系还处于非正式状态,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是否合格进行 考核,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是否符合自己要求进行了解的期限。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 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且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的期限中。
三方协议与劳动合同
三方协议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 能解决应届毕业生户籍、档案、保险、公积金等一系列相关问题。三方就业协议书不同于劳动合同。三方就业协议书制定的依据是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法规和 规定,协议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行终止。而劳动合同是受《劳动法》和《合同法》的限定和保护的。(文·实习生 马媛媛)
■新闻链接
求职路上陷阱多自保意识须加强
大四女生小雪是个“宅女”,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通过网络应聘找工作,她也开始忙着在各大招 聘网站上投简历。当小雪在某人才招聘网上传了简历后,该网站立刻给她发了封电子邮件让她填写完整的个人信息,并说这样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多被好单位录用的机 会。于是她便在网站上输入了自己的资料,包括姓名、电话、地址等。
可谁料在接下来的一周之内,小雪经常接到陌生人打来的电话,称自己是某公司的管人事的,想录用她,但这些单位都是查找不到地址的小公司。更可气的是,小雪的手机上从此多了许多广告短信。她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个人信息已经泄露出去了,而此时想更改也来不及了。
小雪的遭遇可以说是目前很多人都会面临的烦心事。为了防止自己的个人信息被网络骗子利用,对 于求职者来说,首先应选择一家达到一定规模、能够为用户提供全面服务的网站。一般情况下,选择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门户型的招聘网站才是明智之举。除了 相对较为隐私的个人信息应该保密之外,求职者对于自己所投的就业单位事先也要有初步的了解,并且查询他人对于该就业单位的评价,再来综合考虑是否要投简 历。(据广州日报)


常见的就业信息陷阱有哪些?()
答:1. 骗财类陷阱:一些雇主可能会以虚假的招聘信息吸引求职者,然后要求他们支付培训费用或押金,最终却不提供工作机会。另外,一些公司可能会以高薪职位为诱饵,要求员工购买公司产品或参与传销活动,从而骗取财物。2. 骗色类陷阱:一些不法雇主或同事可能会利用职场关系进行性骚扰或性骗局,给求职者或员工带...

求职中可能遇到的陷阱有哪些
答:(七)薪酬陷阱 所谓薪酬陷阱,是指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以优厚的待遇吸引前来求职的毕业生,等到其正式上班时,招聘时的'承诺则以种种理由不予兑现;或是针对薪酬中的一些不确定收入,进行虚假或模糊的承诺,最终不能兑现;或者“缩水兑现”。(八)智力陷阱 有些单位按程序假装对应聘毕业生进行面试,再进行笔试...

求职中可能遇到的陷阱有
答:求职中可能遇到的陷阱有网络刷单兼职、网络“高薪”招聘、“见面交费”招工诈骗、“监控面试”招工诈骗。1、网络刷单兼职 近日,王女士在社交平台上添加一名假冒社区工作人员的骗子为好友。很快,王女士被其拉入群聊中对短视频点赞,并按照对方要求下载了某APP开始刷单。后来她发现无法提现,至此意识到被...

求职中可能遇到的陷阱有哪些
答:色情陷阱:一些用人单位利用招聘、面试等侵犯学生。有一些招聘广告上称招聘男女公关人员,月薪上千或上万,令一些涉世不深的毕业生调入陷阱。所谓“男女公关”实则是从事性服务;所谓“高薪”实则是从事性服务时客人所给的小费。传销陷阱:传销本是指生产企业不通过店铺销售,而由传销员将本企业产品直接销售...

常见的就业信息陷阱有哪些
答:常见的就业信息陷阱有黑中介陷阱、兼职陷阱、收费陷阱、借贷陷阱、传销陷阱。1、黑中介陷阱 一些非法职业介绍机构以介绍工作为名,向求职者变相收取各种名目费用。他们的典型特征是没有人力资源服务许可等相关资质,以冒充或伪造相关资质骗取求职毕业生信息。这些非法职介机构即便提供了岗位信息,往往也是与高校...

常见的求职就业陷阱有哪些?
答:不法用人单位一般有4个试用陷阱:即口头约定试用期,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时,因缺乏证据而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找借口将试用期将满的毕业生辞退,因为在试用期内,一些老板给很少的报酬,甚至不给报酬,辞掉试用期将满的毕业生,然后再招聘其他的“试用”人员;试用期“没完没...

求职中可能遇到的陷阱有()。
答:常见的求职陷阱:陷阱一:企业骗取免费劳力 最让人难以防备的职场骗局,是利用试用期骗取廉价劳动力,在试用期后便以各种理由辞退求职者,却不必负任何法律责任。这类骗局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各种理由告诉求职者是不合格的,公司解聘也是无奈之举,从而再以很少的薪水继续招聘同样也不会熬过试用期的...

求职中常见的招聘陷阱有哪些
答:1、推荐工作圆肆式陷阱主要方式:一些自称职业介绍所的地方或者假冒学校老师等人,声称能推荐工作,只需支付一定费用。这些骗子通常会主动联系你,声称能帮你推荐工作,但前提是你要支付“推荐费”。支付后,要么找不到人了,要么拿到推荐信后发现无效,或者目标公司根本不招聘该职位。2、警惕收费式陷阱主要...

求职中常见的六大陷阱有哪些?
答:求职中常见的六大陷阱:1. 推荐工作式陷阱 一些不法分子以推荐工作为名,收取推荐费。他们通常声称有关系能帮你找到工作,但需先支付费用。一旦支付,这些人要么消失,要么推荐的信无效。2. 收费式陷阱 一些公司在招聘时以各种名目收取押金或保证金,或以培训为由骗取财物。这违反了国家法律规定,禁止以...

就业陷阱有哪些?应当如何应对
答:陷阱一:不通过正规渠道招聘人员 正规的招聘流程是企业招聘的重要环节,通常会有专人负责,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对于求职者来说,切勿轻易将个人简历等材料交给不明来源的单位。陷阱二:以高薪为诱饵先收费 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往往薪酬较低,若遇到不明单位提供异常优厚的工作待遇,并要求先支付费用,如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