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在说,中国历史上有盛世之称的李唐王朝皇室和汉人没有血缘关系? 历史上有盛世之称的唐朝,为何皇室与汉人无血缘关系?

作者&投稿:坚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唐王朝到底与汉族有没有关系,首先要搞清楚什么人是汉族,汉族是由先秦华夏不断融合周围群族合群行成,华夏与北狄是兄弟,与西羌通婚形成血亲,这就是炎黄子孙。

中国上古史学专家许倬云认为,华夏部落经殷商周秦,原处于中原边缘的夷人,在诸夏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本部,于汉朝形成自称为汉人的“文化共同体”。这就是最初汉族的来源。

李唐皇族的民族争议

唐王朝的开国李渊,他的父亲是汉族,李渊的祖父是李虎,祖籍陇西成纪,是西凉国君主李暠五世孙。李虎是西魏时期八柱国大将军,赐鲜卑姓大野氏。

鲜卑人独孤信的三个女儿,四女是李渊的生母,七女是隋文帝皇后

因此唐高祖李渊的父亲是汉人,母亲是鲜卑人。

李渊的皇后是汉人窦氏,李世民的皇后是鲜卑人长孙氏。

所以李唐王朝应该是母系属于鲜卑族,而父系属于汉族。

 将李唐王皇族说成了“鲜卑民族”是没有可靠的证据,李渊的七世祖李皓是晋末五胡乱华时入侵中原,建立西凉政权。陈寅恪先生认为西凉地区和东晋是对南朝汉文化保存最完全,并对北魏汉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地区。

那么李唐王朝是“鲜卑民族”的传言又是从何而来呢?

这就要从隋文帝杨坚说起,杨坚建立隋以后,让所有的汉族都恢复旧姓,其中李渊的父亲也“复高祖姓李氏”,去除鲜卑人所赐姓“大野氏”而恢复了他们的旧姓“李”,如果不是汉人,为什么要“复其旧姓”?

如果李渊真的是鲜卑族,那么当他们推翻隋朝以后,应该恢复他们的"鲜卑旧姓"才合理,而李渊却并没有这样,而是拿出了他们汉族家谱,这说明他们是汉族,就算不是,那也是完全认同并接受了汉文化的鲜卑人。

但如果李唐皇族真的是汉化的鲜卑人,那么他们应该知道汉人很重视血统,重视对祖先的祭祀,绝不会将他人的祖先当作自己的祖先来祭祀。

特别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皇族,更是严格遵循祭祀原则,决不允许随便将他人族的祖先当作自己祖先来祭祀。

《礼记·祭法》说“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所以,认为自己祖先是汉人,并有家谱佐证的唐朝李氏皇室只能是汉人,而不可能是鲜卑人。

《旧唐书·高祖本纪》、《新唐书·高祖本纪》、《册府元龟·帝王部·帝系门》都明确记载了,李渊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国君主李暠的嫡系后裔,而李暠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十六世孙。

陈寅恪先生对李唐皇氏进行过论证分析,他也认为李氏本来就是汉族,陈先生认为李氏可能并不是陇西李氏之后,而是赵郡李氏之后。而赵郡李氏也是汉族。

在北魏孝文帝时期,他大力推行汉化政策,不学习鲜卑的语言、服饰、习惯。纵然如此推行汉文化,孝文帝也没有将自己的祖先改为汉族,更没有给自己找一个千百年前的汉人作自己的祖宗。

所以李唐皇族如果真是鲜卑人,他也不会篡改自己的族谱,给自己找一个汉人做祖先。

所以李唐皇室是鲜卑人这个观点根本说不通。

虽然李唐母系里面有鲜卑的后裔,但是人类社会当时已进入父系社会,父系便是民族属性。而且李唐皇室也确认他们是汉人,代表汉人的利益。所以唐朝建立以后,并没有像之前的北周、北齐那样恢复鲜卑姓氏或鲜卑特色,而是像隋朝一样,极力抹去仅有的鲜卑特色。

现在一些人总喜欢拿着李唐皇氏娶了鲜卑女子的事来说,唐朝有浓厚的鲜卑血统,甚至还认为“唐朝是鲜卑族所建,不是汉人政权”。北魏孝文帝的母亲是汉人,那是不是就可以说北魏是汉人的政权呢?

这些人可能并没有闹清楚李氏所娶的这几个女子身上到底有多少鲜卑血统,有多少鲜卑文化,与汉人有多少区别。

在魏晋时期,就有许多汉人与其他民族的混居,而到了北魏中期,鲜卑人更是被严重汉化,剩下的也是仅有的保留姓氏的鲜卑人,更不能说那几个鲜卑子女嫁与汉人所生的孩子还是鲜卑人。更何况北魏的鲜卑贵族与汉族长期通婚,长期学习汉文化,鲜卑本身就已经是鲜汉混血了。



那就胡说八道!老李家有鲜卑血统是确实的!不过老李家也是汉人血统!李唐皇室是混血是肯定的!说没有汉人血统就是歪曲事实!

不明白为什么要扯这个,但李唐王朝是鲜卑人这个没疑问,但你要说和汉族没关系不太可能,汉朝时李陵留在了匈奴,和他一起的5000精兵也留在了那里,李唐据说就是从这里起源的,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在古代遣使来唐,和唐太宗说过这事,唐朝官方也是承认的

李唐好几个皇帝李渊、李世民、李治
母亲分别为独孤氏、窦氏、长孙氏,
其中独孤氏、长孙氏为鲜卑人,
窦氏是东汉时奔往匈奴的汉族,
似乎也可以看作是胡人。
这样到了李治,汉族血统只余下1/8。

为何有人说历史上,有盛世之称的唐朝,皇室其实与汉人无血缘关系?~

隋朝虽然统一了当时四分五裂的中原,但可惜隋朝就是昙花一现,隋朝因为隋炀帝的暴政,只存在了几十年便被推翻。然后历史上便迎来了最为繁荣的帝国——大唐王朝。大唐王朝的开国国君是李渊,其实他是鲜卑的贵族,所以严格意义上说,唐朝的皇室不算汉人。

李渊的祖父是西魏的八大柱国之一的李虎,李虎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大野虎。李虎之所以也叫大野虎是因为李虎曾经是西魏的重臣,深受西魏君王的信任,所以便给他赐姓大野。而且李虎当时是武川镇的镇将,武川这个地方原本便是鲜卑族聚集地,所以当时的李虎很大可能就是鲜卑族人。

李渊的父亲李昞承袭了李虎的爵位,为西魏的陇西公。当时李昞为了加强自身的实力,便求娶了八大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这个独孤信便是鲜卑族的贵族。李昞与独孤信的女儿生下了李渊。就这样,李渊便是有鲜卑族血统的君王了。而大唐的第二位君王李世民的母亲窦皇后也是一位鲜卑族的贵族,所以唐太宗李世民也是有鲜卑族血统的君王。

从一些史料中可以看得出来,大唐皇室无论是从服饰还是饮食文化上面,处处都与汉人不同。唐朝时期从皇室到平民,他们的服饰与装扮处处显露出胡人的特征。而且,唐朝的皇室与平民还喜欢吃一些胡饼。如果说李唐皇室是汉族的话,那么大唐的穿衣风格与饮食文化就太奇怪了。而且唐朝前几任君王都有收纳自己父兄后宫女人的习惯,李世民杀掉李建成之后,便娶了他的妾室,李治继位后也娶了李世民的才人武则天。如果是汉族的皇室,不可能做出如此违背礼法的事情,但是如果是鲜卑族这样的少数民族的话,就再正常不过了。因为少数民族一直都有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习俗。可见,这大唐的皇室其实与汉人无血缘关系。

这种说法不算对。而且往前说啥是汉人,汉朝的领域内是不是都是汉人?再往前炎黄时期就是不同部落的融合了,秦始皇统一六国,里面也有少数民族区域,汉朝也有南北的交往,所以“汉人”一开始就是一个融合的民族,在融合过程中形成了稳固的文化和文明架构,所以华夏文化才有巨大的包容能力。在唐朝根本就没有汉人的概念
说这个观点的人可能是认为杨坚李渊皆有胡氏姓,所以是胡人,首先这点存疑,而且我觉得鲜卑,拓跋这些民族,就是汉化了,变成了汉人(华夏民族)的一部分
唐朝皇室是否是汉人血统,我认为是伪命题,大家都汉化了。
细说的话,汉朝末期到隋朝,这之间(又)是一个大融合的过程。北朝是少数民族政权,(拓跋氏 宇文氏 鲜卑高氏等等轮流坐庄)。但是要注意,并不是所有汉人都跑到南方去了,跑过去的只是政权,很多汉人大族也没有走,因为士族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都是推举官员,基本官员都被世家把持,这些世家在北方也依然做官。有人认为隋朝皇帝杨坚,还有李渊,有鲜卑姓,所以是胡人,我认为不能确定,他们只是被赐了鲜卑姓,【洪迈 《 容斋随笔》 ( 三笔第三卷) 元魏改功臣姓氏篇的补充尤为详细: “ 魏孝文自代迁洛, 欲大革胡俗, 既自改拓跋氏为元氏, 而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 以姓或重复, 皆改之……然至于其孙恭帝,翻以中原故家,易赐蕃姓,如李弼为徒河氏,赵肃、赵贵为乙弗氏,刘亮为侯莫陈氏,杨忠为普六茹氏,王雄为可频氏,李虎、阎庆为大野氏……】(当然这中间各种通婚之类,可能也不是纯粹的“汉朝人”了)南方是汉人政权,但南方的士族因为长期的耽于享乐,腐败,开始没落。但是注意北方政权就完全是胡氏政权吗?北魏全面汉化,孝文帝生母、 祖母都是汉人,也就是说北方其实就是在融合、汉化了。
(所有统治政权必须汉化,汉文化其实是一个攻击性很强的文化,会把别的文化同化…所以可以说最后都变成汉人……)后来杨坚建立隋朝,南北全面融合,农民起义,推翻隋朝,李家出身是北周的军阀,在武则天爹武士彟的金钱支持下,越做越大,最后成为皇帝,窦皇后母系是宇文氏,父系是窦氏,后来的皇帝, 母系里也有胡氏,这不是因为民族地位,而是家族地位。前面说了九品中正制,就是大家族推举人才,由一个名望很高的官员(当然也是大贵族出身),来一起“坐坐聊天”,进行品评,上中下品,然后就可以当官, 因此家族势力越来愈大,南方贵族在南北朝时期耽于享乐,逐渐没落,北方贵族多由军权发展,后期势大。皇权要坐稳一开始还需要世家支持,李世民上位,其长孙皇后就拉拢了很多贵族支持他,后宫其实就是各大家族势力的缩影。到了李治时候,他硬要武则天做皇后,其实是皇权和世家权利的斗争,皇权已经不再想被世家掣肘。武则天时期定下了科举制,就是皇权和庶族的胜利,九品中正制退出历史舞台,平民,庶族开始加入政治统治阶级……逐渐跑题,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ps:非历史专业,只是以我知道的浅薄知识胡乱说说,【】内为引用,有错误欢迎指出,轻拍

中国的历史上,所谓“盛世”,究竟是怎样出现的呢?
答: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是文景之治。然而,文景之治的出现却是建立在秦末战乱的基础之上的。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争霸,十余年的战乱给当时的人口数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汉书•陈平传》中记载,秦代曲逆城有人家三万户,但秦末战争爆发后,当陈平再次路过这个城市时,发现城内的人口仅剩下了...

中国古代的三大盛世形成原因是什么?
答:六、民族融合 皇权专制时代,人治的本质决定了国运盛衰很大程度上系于一人身上。一国之君勤政干练,敬畏权力,克制私欲,听得进批评声音,警惕唱赞歌者的陷阱,像早期的唐太宗一样,这个国家就能得到很好地运转,假以时日,繁荣昌盛即可不期而遇。

为何中国古代盛世屈指可数,盛世出现的条件都有哪些?
答:就是因为文景之治的富庶,才在汉武帝时期形成了中国的第一个盛世。可,文景之治这样的治世,在古代已经是可遇不可求是,汉武帝时期的汉武盛世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汉武帝时期的盛世,是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等,多方面一起蓬勃发展。在汉武帝时代,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诞生...

历史上的“盛世”时期有哪些?虚假的盛世是怎么回事?
答:历史上的盛世有很多,笔者今天就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来展开讨论,至于虚假的盛世,其实统治者吹捧自己的统治,所以“造假”其实也实属正常。李世民作为贞观之治的创立者,他篡改历史可以说大家心知肚明,比如说他就曾经篡改过玄武门之变的历史。再说这康乾盛世,如果说康熙和雍正治理期间还勉强称...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几大盛世?分别是在哪几个年代?
答:1、“文景之治”,西汉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在文景时期,朝廷为了休养生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比如,汉文帝分别三次对田租进行减半和全面,让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这就是“轻徭薄赋”的体现。而且文景二帝还十分的重视农业,鼓励农耕,甚至在春耕...

怎样看待中国古代历史的盛世
答:中国历史上,主要的盛世有 夏朝的少康中兴, 商朝的武丁中兴, 西周的成康之治, 西汉的文景之治、武帝盛世、昭宣中兴, 东汉的光武中兴、明章之治, 南朝宋元嘉之治,南朝齐永明之治,北魏的孝文中兴, 隋朝的开皇之治, 唐朝的贞观之治、武周之治、开元盛世, 宋朝的建隆之...

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五大盛世
答:1、永宣盛世 永宣盛世指明朝前期的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为中国历史上的五大盛世之一。明太祖朱元璋一统天下后,励精图治30多年,开创了洪武之治,又经永乐、洪熙、宣德三代人七八十年的励精图治,出现了“永宣盛世”的繁盛局面,明王朝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永宣盛世”期间,明成祖北建故宫,南修...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盛世”?
答:在盛世期间生活的人们是幸福的,没有战乱和暴政,甚至比我们现在的生活幸福指数都高。当然我也相信如今我们的生活在历史长河中也会是盛世。6、武丁盛世 武丁盛世又称武丁中兴,盘庚侄子武丁执政时,殷商国势达到鼎盛。武丁在位共五十余年,他日夕思复兴殷,苦于未得忠良之佐,后来傅说等辅佐下,国势...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出现过一些“盛世”,主要是( )
答:“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治绩一直为后世所传颂。唐太宗即位后,因亲眼目睹大隋的兴亡,所以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及下属。3、清代的“康雍乾盛世”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

中国历史上都曾有过哪些“盛世”呢?
答:关于这个问题,首先得明确到底什么才能算的上是“盛世”,如果仅仅指百姓生活安居乐业,国家安定的话,其实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有过“盛世”的时候。如果非要像“康乾盛世”或者“贞观之治”那样用皇帝的名字来命名盛世的话,中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有:汉代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