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上,所谓“盛世”,究竟是怎样出现的呢?

作者&投稿:子车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盛世出现的次数可谓是寥寥无几。大规模的盛世总共出现了三次,分别是汉朝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开元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此外,还有一些小规模的盛世或者治世,比如东汉时期的“光武中兴”、隋朝的“开皇之治”、明朝的“仁宣之治”等。然而,就这些盛世或者治世加起来,相比于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来说,也就是四百多年。就是说,除过这四百多年,剩下的所有年份大多充斥着动乱、灾荒、分裂等。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屈指可数的盛世都是怎样出现的或者出现盛世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一、大规模的“动荡之世”是“盛世”出现的必要条件

在中国历史上,盛世的出现都是建立在前一阶段大规模动荡的基础之上的,文景之治、贞观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这三大盛世如此,其他小规模的治世盛世也是如此。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是文景之治。然而,文景之治的出现却是建立在秦末战乱的基础之上的。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争霸,十余年的战乱给当时的人口数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汉书•陈平传》中记载,秦代曲逆城有人家三万户,但秦末战争爆发后,当陈平再次路过这个城市时,发现城内的人口仅剩下了五千户左右。甚至后来当刘邦建立汉朝后,全国统计上来的人口数量只有秦朝的十分之二三。可见当时的战乱造成了人口数量的锐减。

当然,天下大乱不光会造成人口损失,其对经济的打击也是巨大的。以汉朝为例,建立之初,可以说是比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都要狼狈。据《汉书•食货志》中记载:“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意思是,汉朝建立之初,老百姓没有一点存粮,连皇帝马车的马匹都配不齐,宰相出门时也得乘牛车,可见汉朝刚建立时穷到了何种地步。最后,经过汉朝几代皇帝的修养生息之后,国力才得以恢复,最终在汉武帝手中达到顶峰。

再以“贞观开元盛世”为例,这个盛世的出现,同样是建立在大规模的动乱基础之上的。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诸侯纷纷起兵反隋,兵戈难息,造成了一幕幕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人口大规模减少。后据魏征在《贞观政要集校》中描述:“今自伊、洛之东,萑莽之泽,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至于清朝盛世产生的背景,也是建立在持续数十年的大屠杀和大破坏之上的。明末清初之际,人口损失至少达四千万之多,其中,死于清军屠城的约有七八百万之多。这种大规模的动荡直到康熙登基之后才逐渐稳定下来,在康熙平了三藩、收了台湾之后才趋于稳定,国家基本上再无大规模的动荡之后,承平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历经雍正、乾隆之后,清朝才达到极盛之世。

综上所述,任何一个盛世的出现,都是建立在前期大规模的动荡之上。当动荡过去之后,新王朝只要保证不在几十年内不发生大的动乱,那么它只需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国家自然会逐渐恢复活力。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每一次盛世的出现,都是对前一阶段大规模动荡的一种反弹、一种弥补”。

二、英明的帝王是保证盛世出现的重要前提

上面所说,盛世产生的前提是乱世的出现。但是,有时候乱世之后,也不一定能出现盛世。比如晋武帝司马炎,他结束了三国混乱纷争的局面,成为了继秦始皇、汉高祖、汉光武帝之后,第四个统一全国的帝王。他即位后,积极进取,应天顺民,减免赋税,国家隐隐出现了“盛世”之兆。但是,他却在统治后期犯了糊涂,没能将这种勤政延续下去,而是纵情于享乐,使得他死后,西晋迅速陷入了混乱之中。

所以,英明的帝王是盛世出现的另一个必要条件。需要遇到类似于像唐太宗、汉文帝这样的英明帝王,在他们的英明领导下,慢慢消除乱世所造成的影响,将国家扶上正轨。

当然,盛世的出现,远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而是经过数代的积累。就像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在王朝刚开始时是不可能一下子就形成盛世的,往往是经过两三代皇帝的积累甚至更多代才形成的盛世。

而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保证继任者不昏庸,能够将祖先所打下来的基业发扬光大,方才能形成盛世。但在古代那个人治社会,连续出现几代英明的君主基本上如同中彩票一样难得,而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盛世如此少的原因。

三、盛世的出现得益于乱世所提供的经验教训

汉朝建立后,汉朝统治者深知秦朝之所以灭亡,完全是因为实行暴政所致,因此,他们在汉初便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最终经过几代皇帝的积累,才形成了文景之治。与此相似,清朝建立后,统治者也经常以晚明弊政作为自己施政之借鉴。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明朝之所以灭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百姓剥削过重以及党派之争。万历年间,对老百姓加征的“三饷”埋下了明朝灭亡的隐患,再到明朝统治后期,对老百姓的赋税只多不少。因此,当清朝入关后,鉴于明朝灭亡的教训,便将赋税定为历代最低,并提出了“永不加赋”的原则,这一原则,从康熙到乾隆,一直遵守,并且乾隆还多次普免全国钱粮,从而促成了康乾盛世的形成。对于“党派之争”,清朝自康熙到乾隆,三代皇帝不遗余力地打击朋党,从而使清朝成为了历史上朋党之祸最轻的时代。



~

中国历史上的盛世
答:九十多年保持着封建盛世。 但需要指出,康乾盛世之所以被人提起,一是因为其是最后一个封建盛世;二是因为时间持续长的缘故。他的稳定和繁荣,其实建立在一个停滞的社会之上。充其量只是封建社会两千年行将就木前的回光反照而已。 需要说明的是,其实历史上的治世、...

中国历史上三大盛世是哪三大盛世?
答:“文景之治”(西汉初年)、“光武中兴”(东汉初年)、“开皇之治”(隋文帝初年)、“贞观之治”(唐太宗)、“贞观遗风”(唐朝武则天改国号大周)、“开元盛世”(唐玄宗初年)、“康乾盛世”(清朝前叶)还有“三大盛世”,一说.主要是指中国历史上社会环境较为安定,人民生活相对富足,最为...

历史上一直强调大唐盛世,究竟兴盛到了何种程度?
答:李世民时期的长孙无忌、武则天时期的狄仁杰、李隆基时期的张九龄,他们一起将唐朝推上了历史的顶峰,创造了开元盛世的伟大时刻,让当时的唐朝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唐朝极盛时期,也就公元七世纪,当时唐玄宗李隆基铲平定了宫内斗争,登上皇位,开启了近30年的“开元盛世”,古代社会的强盛标准要先以农业...

历史上有许多盛世,那第一个盛世是什么时候呢?
答:清朝时期的男子人均寿命刚刚超过30岁,甚至不如秦汉时期,这样的时代显然算不上盛世。总而言之,即便清朝乾隆时期,每年的财政收入最高可以达到8000万两白银,创造历史纪录,但最终只是富了国家,穷了百姓,如果遇到一位好的统治者,或许还能够维持鼎盛的局面,一旦遇到平庸之君,整个国家将会迅速衰败。

中国古代的 之治 中兴 盛世 什么意思啊!!
答:之治指社会在前面比较落后,通过一两代人的努力社会大幅发展,一般出现在王朝初期。中兴指王朝在走下坡路的某个阶段又有一个上升期。所谓中兴大部分是封建王朝在王朝衰退阶段对现有矛盾和政策进行了有效调整,但是根本问题没有得到缓解但是王朝的衰退速度被减慢了,最有说明力的就是历史上的同光中兴(同治...

怎样看待中国古代历史的盛世
答:盛世给我们的启示:a: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b:对生产关系的合理调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c:人才和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条件和保证;d:执政者必须加强自身的廉政建设,居安思危;e: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并举。中国历史上,主要的盛世有 夏朝的少康中兴, 商朝的武丁中兴, 西周的成康之...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几大盛世?分别是在哪几个年代?
答:这一时期,有了前面“贞观之治”的稳定局面,唐玄宗励精图治,任用贤能;大力发展经济,解放劳动力,使得天下大治,社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人口增多,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同时还改革兵制。对外实行和解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的大统一。至此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在...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盛世”?
答:文、景两位皇帝执政期间,世道非常太平,百姓逐渐富有起来。到了后期时,粮仓都十分饱满,府库里的钱常年不用,甚至于拿来穿钱的绳子都腐烂了。随着消费水平日渐上升并且迅速地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表现出多年未见的富裕现象。文景之治是历史上第一个盛世,也是文化经济发展曲线最高的。唐...

简述中国中代史上的四个盛世局面
答:这三大盛世,一方面确立了中国传统“盛世”概念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也都没能避免“盛极而衰”的结局,因而给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与思索。 三大盛世的共同特征 中国历史上三次盛世的具体情况有很大差异,但总体上看,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其共同特征。 一是消除了内忧外患,军力国势强盛,国家统一,疆域辽阔,周边没有相抗衡的...

古代历史上的中国一共经历了几次盛世?又是怎么衰败的呢?
答:所以我认为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汉武”“明章”“开元”“康乾”等盛世。他们衰落的原因不过是因国力强盛而穷兵黩武导致国家败落,抑或是皇帝荒废朝政滋生叛乱,或者整个国家思想僵化被其他民族所击败。(清朝战争失败与西方侵略者签订和约)而他们衰败的过程,衰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