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服饰文化是怎样的?有着什么特色?

作者&投稿:诸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民族服饰是每一个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更是越来越追求服饰的外观美以及舒适度了。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锡伯族,他们从古代开始就是主要以兽皮为制作服饰的主要材料,他们使用兽皮制成一件件的衣服,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化。那么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

服饰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物质资料,由于它不可缺少的实用价值和日益增长的欣赏价值,使其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服饰还具有御寒、遮羞、装饰等作用。服饰是民族工艺的镜子。锡伯族的服饰与本民族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地理、历史以及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有着密切关系。

锡伯族的祖先古代鲜卑人以狩猎游牧为业,穿的是兽皮制成的衣服。《后汉书乌桓鲜卑传》称,鲜卑人因逐水草放牧,以毛毳为衣。由于鲜卑族所居之地气候严寒,须穿皮衣取暖,因而他们用貂、灰鼠等皮制成的皮衣,质地精良,天下以为名裘。

鲜卑族统一黄河流域,建立北魏王朝后,按身份、社会地位的不同,其服饰产生了很大收变,皇帝、戚畹贵族、达官显宦则因与汉族接触较多,在服饰上逐步汉化。平民百姓为适应游牧生活,保持着固有的衣饰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男子或空顶,或头戴皮、毡帽,穿圆领窄袖紧身左衽长袍,束革带,佩匕刀,下,足靴,穿开襟短上衣,冬天穿皮毛制成的衣服。女子包头巾,或戴小圆帽、皮帽,穿与男子同样的长袍,或左衽短衫、袄,下身着长裙或裤,足穿筒靴,束帛带,冬天则穿皮衣。

锡伯族曾经是北方的渔猎民族,其渔猎生活时期的服饰衣料是以鹿、犴等兽皮为主,比较注重防寒保暖功能。元代以前的锡伯族服饰保持了鲜卑族的特点,并受蒙古族服饰文化的影响,清代以后受满族和汉族的影响,尤其受满族八旗文化的影响更大。西迁新疆伊犁地区戌边屯垦以后,受维吾尔、哈萨克、蒙古等民族的影响,兼收并蓄,其服饰文化趋向多元化,在现代则更受到流行服饰文化的影响,基本上改穿现代服装,过去那种的长袍式服装已不常见。传统服饰主要有:

男子服饰

男子大多穿用长袍,与满族旗装样式基本相同。长袍领子不太高,纽扣在右侧。长袍的式样是大襟右衽,左右两边开衩,长度为大半截,底边在膝下半尺许,袖口为马蹄形,可以卷上,可以放下。除长袍外,男子在春秋季节穿坎肩,当兵的穿马甲。下身穿长裤,外加套裤(只有两条裤腿,没有裤裆和后腰),冬季则穿棉套裤。

男子大多喜欢穿青、蓝、棕色的服饰,腰系青布带。为便于骑马、劳动与操作,身穿左右开襟的大襟长袍和对襟短袄,上套坎肩,下着散腿长裤腿带,扎腰带,腰带上经常挂上烟袋荷包,脚穿布靴,头戴笠帽(夏)、毡帽(冬)或礼帽,当官的一般在长袍上套马褂。过去,锡伯族男子平时在腰带上常挂上个烟袋荷包。

老年妇女的服饰

老年妇女大多穿用长袍,长及脚面,粘花边或绣花宽边,外罩坎肩,坎肩有对襟的,有大襟的,也贴花边。衣襟、袖口、领口、下摆多镶滚边。扎黑色腿带,脚着白袜、绣花鞋。少女与未婚姑娘,一条长辫,用各色毛线扎辫根,不剪头发帘,头上、辫梢爱戴些花,耳戴金(银)耳环,穿着色彩淡的旗袍。右侧腰部的衣兜口内,掖一条彩色手帕,一半露在兜外。春夏秋季戴白色头巾,冬天则戴棉帽,脚穿白袜和绣花布鞋。

已婚妇女的服饰

已婚妇女的长袍式样与男子相同,但在领、袖、大襟等处镶有花边,还喜欢穿红、绿、粉等色的腰部和下摆处多褶的连衣裙,外套短坎肩。大多穿旗袍,大襟、下摆、袖口多镶滚边,长及脚面。已婚妇女的服饰与少女服饰无大差别,但比少女穿着要鲜艳。发型也不同,少妇梳盘龙髻,额前有刘海,脑后有燕尾,头顶上乌发蓬起,盘成髻形,日常生活中将辫梳成双辫或两抓髻,合起成为一个大疙瘩髻。头发抹头油,没有头油的,用榆树皮泡的水也粘稠光亮。面部可以涂粉,口可以涂口红,可以染指甲。戴耳环、戒指和手镯等。

婚装服饰

少女与未婚姑娘,一条长辫,用各色毛线扎辫根,不剪头发帘,头上、辫梢爱戴些花,耳戴金(银)耳环,并佩戴额箍、簪子、鬓钗、绢花等首饰。穿着淡雅漂亮的旗袍。右侧腰部的衣兜口内,掖一条彩色手帕,一半露在兜外。脚穿绣花布鞋,显示出青春的活力。

结婚后才把辫子盘起来,表示已婚。结婚时,穿色彩艳丽的旗袍,戴耳环、手镯、戒指等手饰。新娘的婚礼服饰特别讲究,面料质地优良、色泽鲜艳,制作精致考究。并盘头翘,头上要戴十多只具有吉祥、喜庆气息的簪花。有的则戴玛瑙、玉石、水晶、贝壳甚至宝石和金银制的花饰,下面的银链或吊珠等饰品垂于眉宇之上。婚后一两年内,参加喜庆活动时还要戴,仍然光彩照人。有的还在头上抹发油,没有的用榆树皮泡的水代替。另外有的新娘结婚时,还穿脚心部位着地,两头高悬的马蹄木底鞋,显得亭亭玉立。

儿童服饰

多用绸料,后背和衣袖绣出花鸟、虎、鹿、蝴蝶等图案。穿虎头鞋、戴虎头帽。

萨满服饰

除了平时的服饰外,锡伯族萨满教中的萨满还有自己特制的服装;头戴六股钢盔,胸挂护心铜镜,腰围飘带绣裙。萨满穿上这种服饰跳起萨满舞,模仿各种动物的形态和追逐、打斗、撕杀的动作,既反映了原始氏族时代的精神和狩猎、游牧的生活气息,又反映了山林文化和草原文化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原始文化特征。

过去,锡伯族男女都扎腿带,男人和老人扎黑色的腿带,年轻女子则扎红、粉、绿等鲜艳颜色的腿带。遇到丧事扎白色的腿带。

锡伯族妇女擅长刺绣,如同男子会骑射一样,妇女如果不会刺绣,就会被人轻视。所以服饰上绣有各种花鸟鱼虫刺绣图案。特别是儿童服饰更是五颜六色,显示出母亲高超的剌绣技艺。

锡伯族的服饰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有与具体的人体结合而充分展示的艺术性,既供穿戴者欣赏,更供旁观者欣赏,它与日常生活统一而确立了自己的艺术地位。服饰的质料、形制、款式、色彩无不体现出穿着者的审美情趣、审美习惯、审美追求和审美理想,体现出一定程度的社会文化心理结构。

自清代以来,新疆锡伯族的传统服饰,与他们的戌边屯垦生活和农业经济产生了紧密联系,形成在不同劳动环境和物质条件下既可以防寒、又可以防热,不仅是为了装饰而是更重要的是劳作需要的服饰文化特色,显示出不同时代的服饰特点,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款式的服装出现,锡伯族年轻妇女已不再穿老式长袍,而喜欢穿束腰连衣裙,戴头巾,显然吸收了维吾尔和哈萨克等民族服饰的特点。

从锡伯族传统服饰中,可看出年龄、性别、职业、贫富等差别,还能看出节庆、婚姻、丧葬、崇尚、信仰、礼仪等习俗。锡伯族在节庆里都着盛装,在结婚时都有专门的嫁衣和新装,新人与参加婚礼的人有明显区别。

锡伯族的传统服饰,受现代文明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很大。目前,锡伯人除在在特定的节庆、婚丧、重大聚会等重大活动中穿戴本民族的传统服饰外,其他时间和场合都穿戴现代流行服装,本民族传统服饰的各种功能正在弱化。



~

中国56个民族的服装和特点是怎样的?
答:化。鄂伦春族服装以袍式为主,有皮袍、皮裤、皮坎肩、皮帽、皮手套等。冬季男子普遍穿前后开衩的长袍,妇女也穿长袍,但女袍比男袍长,不是前后开衩,而是两侧开衩。春秋和夏季多穿去毛的光板袍皮短袄和皮裤。鄂温克族鄂温克族世居于额尔古纳河以南的广阔地区,由于各地生存环境的差异,各地鄂温克人有着不同的服饰文化...

僰人族是什么民族?
答:元时,“僰人”被贬称为“僰夷”,后因战乱僰人族从“江外”渡江到了这里,如今丘北县境内的僰人自称“锅泼”、“僰族”,其他民族则称他们“海巴族”、“伯族”,后归入彝族白彝支系。僰人的悬棺文物 中国14个有悬棺的省和直辖市中,四川省珙县麻塘坝的“僰人悬棺”保留最好。1935年,在中国...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56个民族中,她们所穿的服饰特点是什么?_百度...
答:3、隋唐时期 中国由分裂而统一,由战乱而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隋唐时期最时兴的女子衣着是襦裙,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

服饰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答:服饰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服饰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人们将日常生少在需求排序为“衣、食、住、行”,“衣”排在首位,体现出中华民族对服饰文化的重视和认同。服饰文化与服饰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服饰文化的内涵要远比服饰丰富和复杂得多。为了更好地理解服饰文...

少数民族穿的是什么衣服
答:2、苗族。女子穿大领对襟短衣、长短不同的百褶裙,打裹腿,或为大襟短衣、宽脚裤、围腰,采用多姿多彩的头饰;节日盛装,常采用刺绣、蜡染等工艺装饰服装,以及多种传统银饰,如项圈、手钏、银衣(银饰钉于衣上)。男子为短衣长裤,或穿对襟麻布长衫、披羊毛毡(上有几何图案)。3、基诺族。女子穿...

各个民族的服装的由来(传说、特点)
答:而且已经有了大量粗拙的石环、骨饰等物品,说明在很早以前,北方游牧民族就有审美意向和审美追求了。据考古资料证明,蒙古族的服饰与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是一脉相承。 据《汉书·匈奴传》记载,“食畜肉”、穿“皮毡裘”的匈奴妇女的头饰与察哈尔妇女的头饰非常相似,而匈奴的服饰文化,又传给了鲜卑、柔然、突厥...

中国的56个民族各有什么文化,你最喜欢哪个?
答:先来讲讲小编喜欢的朝鲜族服装和饮食文化。朝鲜族的民族服饰和韩服略有相似之处,男子和女子的上衣服装都为短上衣,男子下身身穿宽大的裤子,女子下身身穿蓬松且长度及脚踝的长裙。朝鲜族服饰多色彩明丽,象征着美好与幸福。而朝鲜族饮食文化就更多姿多彩了。例如用大米做成的打糕和米糕、味道浓郁并富有...

中国古代的衣服和头饰的搜索
答:原来鲜卑族穿着夹领小袖衣服,这次改革旧俗,史称“孝文改制”,使秦汉以来冠服旧制得以赓续,推动了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 隋唐服饰(581~907)隋唐时期,中国由分裂而统一,由战乱而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彩锦,是五色俱备织成种种花纹的丝绸,常用作半臂和衣领边缘...

中国古代服装材料的特点是什么?
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大体上仍承袭秦汉旧制。南北朝各少数民族初建政权时,仍然按照本族的习俗穿着,后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也开始穿着汉族的服饰。中原人民的服饰,特别是便服、常服,在原有的基础上吸收不少北方民族的服饰特点,衣服的形式适体。 六朝的服饰,男子穿袍衫而低敞衣襟,女子则穿褂襦,杂裾双裙,甚是美观...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变化是怎样的呢?
答:服饰是民族的外部标志,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服饰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中华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人会根据服饰来判断是哪种民族的同胞。服饰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别族群的标志,它与社会文化的发展不可分割。少数民族民俗服饰其独特的背景、特点、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识形态,充分揭示了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