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在当时有何重要的战略意义?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重大意义是( ) ...

作者&投稿:伯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别山在地理上处于南京与武汉的中间,当时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像两个拳头伸出去,那么敌人的胸膛就露出来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像一把钢刀直插敌人的心脏,将战争由解放区引向国统区,对国民党的统治中心构成巨大的威胁,尽管在战术上收获并不大,但是在战略上缓解了解放区的压力,迫使国民党军队回援。

攻击国民党防守最薄弱的地带,
进入攻击阶段了。
全国局势发生变化

没有战略意义,没被消灭就不错了。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背景及战略意义。~

一、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背景:
早在全面内战爆发前夕,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即从争取有利的战略地位着眼,制定了外线作战方针。出击中原、进军大别山即是这一部署的重要内容之一。
此战,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
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
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战略意义: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依仗军事优势,对解放区实行全面进攻,我军奋起自卫,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粉碎敌军企图。
国民党军队被迫改全面进攻为对山东和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根据战争形势发展,刘邓大军遵照“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的指示,打破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从黄河岸边跃进至大别山,把战争从解放区引到国民党统治区。
这是人民军队发展壮大史上的一个创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扩展资料: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原因:

1947年3月,蒋介石对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以代替内战初起时的全面进攻。其中心战略是集中优势兵力,重拳出击,双管齐下,进攻陕北、山东两大解放区。
5月4日,西北野战军取得蟠龙大捷,给陕北及全国战局以极大的震动。就在这一天,毛泽东在陕北王家湾发出致刘邓、陈谢、陈粟并彭习电,提出准备派遣刘邓大军南渡黄河的战略构想,这实际上是挺进大别山的最早预案。
电报是这样写的:“(刘邓军)经冀鲁豫出中原,以豫皖苏边区及冀鲁豫边区为根据地,以长江以北,黄河以南,潼关、南阳之线以东,津浦路以西为机动地区,或打郑汉,或打汴徐,或打伏牛山,或打大别山,均可因时制宜,往来机动,并与陈粟密切配合行动;
凡有共同作战之处陈粟军受刘邓指挥。”5月8日,毛泽东致电刘邓,指出:刘邓军6月10日前渡河,向冀鲁豫区与豫皖苏区之敌进击,第二步向中原进击。5月9日,毛泽东再次致电刘邓,发出“全党全军首先要面向蒋管区,把战争引向更远的敌后”的号令。
由此可见,毛泽东的战略意图非常明确,就是要求刘邓大军尽早结束内线作战,渡过黄河,挺进中原,以调动陕北、山东敌人回援,彻底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将战争由解放区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使全国各地战场转入战略反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央为什么要选定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解放军的战略反攻的历史史实,题目中有个地方要注意,“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解放战争的艰难日子已经过去了,解放军由被动开始转为主动,也就是说由战略防御开始转为战略反攻了,因此选B,A项是解放战争的开始阶段,D项是全面进攻失败后,国民党发动了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此题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解放军战略反攻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弄清题干中所给信息的意思,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题目虽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对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历史知识点理解较深,并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是不难得出正确答案的。

为什么说邓大军请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
答: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新的革命根据地,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参考资料:《刘伯承.》

再见了大别山的介绍
答: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妇孺皆知、名扬天下的重要事件。大别山民风淳朴,民俗文化丰富,例如三百六十调情歌皈腔、采茶戏、高腔、采莲船、高跷、风行庙会,还有南调花鼓、北调花鼓、说说唱唱等等民间艺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红安的战争遗址
答:抗日战争和解放时期,红安还是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坚持敌后抗战的主要区域,又是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主要立足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安是鄂豫皖最高党政军领导机关的常驻地,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还是鄂豫皖特委、新四军第四支队留守处、鄂豫边区党委、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刘邓大军的晋冀豫野战军司令部和...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答:1947年国民党军队开始,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最终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1947年6月开始,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走向胜利的转折点。1948年底至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1949年...

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胸膛,这次战略反攻指哪次
答: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东指南京、西窥武汉。还牵制了胡宗南部的对中央的威胁。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战略反攻的开始。

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走向战略反攻的转折点是
答:B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

改变中国历史的战役
答:长征途中)百团大战抗日战争期间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战争期间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解放战争期间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

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开始于何时?
答:始于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为战略反攻正式拉开序幕。此前还有孟良崮战役等都属于区域内的战略反攻,到了1948年的4月,中共确定了全面反攻的路线。之后就是三大战役,中国共产党正式进入了全面反攻的阶段。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中的大别山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啊?
答:有梅山、佛子岭、白莲河等水库。原来森林葱郁,但遭长期破坏,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水库淤塞严重。现存森林以马尾松、杉、栎为主。大别山区是中国茶叶主产区,其中皖西六安瓜片、豫南信阳毛尖、鄂东北的汉绿都是有名的品种。板栗、油桐、油茶、乌桕、漆树等经济林木在低山丘陵区广布。

这些图片分别代表了哪些历史事件???
答:大决战:三大战役的焦点有攻克锦州,长春起义,北平和平解放,徐州会战 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 大进军:解放南京,占领总统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