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是谁啊 章太炎是什么样的人

作者&投稿:包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章太炎, 名炳麟(1869--1936)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 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1900年剪辫发,立志革命。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1904年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1906年出狱后,孙中山迎其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1911年上海光复后回国,主编《大共和日报》,并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曾参加张謇统一党,散布“革命军兴,革命党消”言论。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参加讨袁,为袁禁锢,袁死后被释放。1917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1935年在苏州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主编《制言》杂志。晚年愤日本侵略中国,曾赞助抗日救亡运动。 早年接受西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生物进化论,在他的著作中阐述了西方哲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新思想、新内容,主要表现在《訄书》中,认为“精气为物”,“其智虑非气”;宣称“若夫天与上帝,则未尝有矣”,否定天命论说教。其思想又受佛教唯识宗和西方近代主观唯心主义影响。随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思想上渐趋颓唐。 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成就。宣扬革命的诗文,影响很大,但文字古奥难解。所著《新方言》、《文始》、《小学答问》,上探语源,下明流变,颇多创获。关于儒学的著作有:《儒术新论》、《订孔》等。 一生著作颇多,约有400余万字。著述除刊入《章氏丛书》、《续编》外,遗稿又刊入《章氏丛书三编》。

章太炎的国学成就大致可分为小学、经学、史学、文学、诸子学等方面。小学是章太炎学术的立身之本。章太炎继承了乾嘉学派的作风,他所撰写的《文始》(1913年)、《新方言》(1909年)等著作,成为近代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此外,章太炎还创造了58个注音符号,上声下韵,相切成音,是中国第一套汉字注音方案。 章太炎的文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国故论衡》中卷,这本书清楚地表明了章太炎所倡导的“文学复古”思想,并不是唯古是从,而是要从本民族的优秀文学艺术遗产中,发掘、整理出适于现代民族发展需要的新型文学与艺术。推翻了当时古文家狭隘的文学观念,为之后新文学浪潮的到来提供了多方面的理论源泉。 章太炎的诸子学则主要反映在《国故论衡》下卷,该书集中了章太炎在东京讲学期间对诸子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章太炎认为,诸子学说最具独立精神。他对于儒家所倡导的中庸之道尤为不满,直斥为矫言伪行的“国愿”。这一观点,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批判儒家最为犀利的文字,直接开启了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的闸门。

章太炎,名炳麟,字枚叔,初名学乘。后改名绛,号太炎。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汉族,中国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章太炎简介~

章太炎于1869年1月12日出生于浙江杭州府余杭县东乡仓前镇一个末落的书香门第。初名学乘,后改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幼受祖父及外祖的民族主义熏陶,通过阅读《东华录》、《扬州十日记》等书,不满于满清的异族统治,奠定了贯穿其一生的华夷观念,并在后来与《春秋》的夷狄观以及西方的现代民族主义观点相结合,形成具有其个人特色的民族主义观。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

  1891年(光绪十七年),章太炎入杭州诂经精舍,师从俞樾、谭献等,关注经、子之学,初步确立对“今古文”界线的认识,此后几年陆续完成《膏兰室札记》、《春秋左传读》等。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章太炎曾为强学会捐款,与康有为、梁启超通信。

  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1900年剪辫发,立志革命。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1904年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1906年出狱后,孙中山迎其至日本,
章太炎(7张)
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1911年上海光复后回国,主编《大共和日报》,并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曾参加张謇统一党,散布“革命军兴,革命党消”言论。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参加讨袁,为袁禁锢,袁死后被释放。1917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1935年在苏州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主编《制言》杂志。晚年愤日本侵略中国,曾赞助抗日救亡运动。


  早年接受西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生物进化论,在他的著作中阐述了西方哲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新思想、新内容,主要表现在《訄书》中,认为“精气为物”“其智虑非气”;宣称“若夫天与上帝,则未尝有矣”,否定天命论说教。其思想又受佛教唯识宗和西方近代主观唯心主义影响。随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思想上渐趋颓唐。

  鲁迅笔下的章太炎先生,首先是一个革命者,其次才是一个大学问家。他张扬国粹,却坚决而激烈地反抗权威和反抗一切束缚。他的确是一个道德主义者,强调道德的力量,却反对社会对个人的压抑,主张个性的绝对自由。

  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成就。宣扬革命的诗文,影响很大,但文字古奥难解。所著《新方言》《文始》《小学答问》,上探语源,下明流变,颇多创获。关于儒学的著作有:《儒术新论》《订孔》等。

  一生著作颇多,约有400余万字。著述除刊入《章氏丛书》《续编》外,遗稿又刊入《章氏丛书三编》。

  章太炎
章氏丛书
是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之一。他与孙文既有过并肩奋战的岁月,也有过激烈争辩乃至分道扬镳的日子。孙文逝世,章太炎肯定“天生我公,为世铃铎……余岂好邮,好是谔谔。”既承认孙文首倡革命之功,又坦言彼此的分歧,是有话直说的诤友。孙文生前,他笔下已一再出现如下的字眼:“中山计划短浅,往往自败”,“中山天性褊狭”, “中山为人卤莽轻听”,“中山名为首领,专忌人才,此仆辈所以事事与之相左也。”


  章太炎先生是二十世纪民主主义革命先锋,是著名的经学大师,同时他还是成就卓著的中医文献学家,尤其对《伤寒论》文献之研究,至今鲜有出其右者。太炎先生于仲景里藉职官、《伤寒》版本流传、梁阮孝绪《七录》所载《辨伤寒》十卷与六朝本《伤寒论》、隋本《伤寒论》之传承关系、《张仲景方》十五卷与《金匮玉函经》八卷、《伤寒论》十卷之关系、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伤寒论》所据底本乃至《伤寒论》在临床辨证上之运用与药味加减与疗效之关系等等,皆有精湛论述。先生辨证,每多精思妙见,著有《章太炎先生论伤寒》。

鲁迅对章太炎先生的感情比较复杂。章太炎因早年热心维新运动的反清革命,成为一个学者兼革命家,他1906年流亡日本不久便主持《民报》,鲁迅常去报馆听他讲学。鲁迅不仅折服他渊博的学识及和蔼可亲的长者风度,更钦敬他的革命精神。后来,“五四”运动后,章先生慢慢落伍了,白话文运动多年后,他不在维护文言攻击白话,鲁迅素所敬重的老师“原是拉车的好身手,”现在却“拉车屁股向后”了,怎么办?是尊师还是重道?鲁迅选择了后者,写了《趋时和复古》等文章,对章先生进行了尖锐批评。然而,1936年6月,章太炎逝世后,国民党反动派把他打扮成“纯正先贤”宣布要进行“国葬”;也有一些报刊贬低他为“失修的尊神”,而早年革命家的章太炎被掩盖起来。于是,鲁迅不顾病重,于逝世前10天写下了著名的《关于章太炎先生二三事》为自己的老师鸣不平。



在鲁迅眼里章太炎是一个有学问的革命家,鲁迅十分钦佩他反对清王朝的革命精神,可以说是“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饶”的革命家,他平易近人,民主的作风和态度。

历史上章炳麟是谁
答:章炳麟是著名的 国学 大师,是近代 历史 上著名的思想家,尊称太炎先生。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历史上章炳麟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上章炳麟的简介 章炳麟,字枚叔,名绛,别号太炎,1869年1月12日出生于浙江余杭县东乡一个封建官僚家庭,1936年在苏州病故。章太炎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

章炳麟撰对联集
答:章炳麟(1869-1936),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近代学者,思想家、经学家,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源的代表人物之一。章太炎早年曾师从俞樾、黄以周、谭献等研习经学。后入康有为发起的强学会,参加维新运动。1897年至上海任《时务报》撰述。1903年撰《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维新而主张革命;同年6月发...

近现代史上,写有《国学概论》《国故论衡》的国学大师是谁?
答:章太炎是浙江余杭人,他原名叫做学乘。因为反清的意思比较浓厚,所以改名为绛,字太炎,人称“太炎先生”。章太炎是清末明初的一个著名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他的研究范围涉及到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方面。

中国近代著名的历史教育家都有谁?
答:章炳麟【近代】(1869—1936)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一名绛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主张教育必须为革命利益服务,通过学校宣传革命思想和培养革命志土。认为革命是开通民智的最好方法。在爱国学社时,常以“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历史事实为教材,激发学生反对清王朝的革命热情。反对清廷...

章太炎是谁啊
答:章太炎, 名炳麟(1869--1936)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 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1900年剪辫发,立志革命。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章太炎和章士钊哪个更有威望?
答:一、章太炎简介:1、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浙江余杭人。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后自认“民国...

提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的是谁
答:章太炎指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张岱年认为:“所谓国学即中国学术之意。”其实,国学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国学:“国学”是“中国学术”或“中华学术”的国内简称,是研究中国即中华民族之传统学术文化之源、流及其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推动我国...

谁是“苏报案”的最后赢家
答: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学者。研究范围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邹容(1885—1905):字蔚丹。四川巴县人。民主革命家。曾留学日本,演讲极富感染力,是当时与秋瑾齐名的著名演说家。著有《革命军》。惹出“麻烦”...

中国语言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答:有关汉语起源的论述nbsp;最先提出汉语起源于直接拟声(象声)的学者可能是章炳麟(1868-1936,号太炎)。他在所作《国故论衡amp;#8226;语言的缘起说》中主张:“语言不凭虚起,呼马为马,呼牛为牛,此必非恣意妄称也”并找出了汉语中的许多象声词作为例证:“何以言‘鹊’?谓其音‘即足’也(按...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的代表人物是谁?有哪些杰出的著作...
答: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浙江余杭人。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后自认“民国遗民”。清末民初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