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对待肢体残疾儿童 我们应该如何关心残障儿童呢?

作者&投稿:答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肢体残疾是指因四肢残疾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等,导致人体运动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肢体残疾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始终需要特殊的治疗,最重要的是,他必须得到自然的对待,让他尽量与其他的孩子一样,特别是他的父母更应如此。即使有着严重的缺陷,一名儿童一样可以快乐爽直地成长,并从小时候起就应该有学习与其他孩子相互交往的机会。 对孩子的状况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很重要的,这样你就不会总是希望她并不残疾,或是过分保护她,或是将她与他人隔开。最好不要老是想着孩子的状况或外表而感到羞愧或伤心,尤其要知道,怜悯是不能帮助你的孩子的。一名家长常常会变得过于关注残疾及其治疗,以至于忽视了孩子是一个人的事实。这样,父母便不能享受到所有那些不受残疾影响的美好的一面。
许多残疾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是能够享受到近似于正常的家庭生活的。但是,家长面对的最难办的难题之一是抚养一名有着多种残疾或肢体残疾的孩子,其残疾的严重性使他无法交流、活动或玩耍。辅助措施
记住你的孩子能够学习和爱。照管严重的或有着多种残疾的儿童的保健专家普遍认为,必须及早进行干预。
试着从一开始就使你的家庭参与进来,我的意思是指你的全家。这意味着你必须对其他的孩子诚实,因为他们将必须作出牺牲;他们将不得不承受拥有一名严重残疾的兄弟或姐妹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整个家庭不仅必须学习如何照顾与激励你残疾的孩子,还可能在培养他们自己对这孩子的爱时也需要帮助。除此之外,兄弟姐妹也需要特殊的关注,以使他们不致感到自己因残疾儿童的存在而被忽视或牺牲了。所以每个孩子都会需要属于自己的与你在一起的时间。
有些患有如囊肿性纤维化或肌营养不良等慢性疾病的孩子也有严重的身体上的问题。尽早诊断、合理治疗非常重要,因为早期干预十分关键。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残疾儿童?~

用我们的爱心,让他们觉得自己也是这个温暖家庭的一个成员,我希望我们的国家,我们这个地球到处都充满了爱,充满了快乐

  关注残障儿童的心理卫生要从小开始。 肢体残疾儿童和正常儿童在身心需求方面并无差异,在教育上也应该和一般儿童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既要把他当成普通儿童一样进行教育,又要根据他的残疾有针对性地灵活调整教育措施,以满足其基本的心理需要和生理需求。  肢体残障儿童需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大的努力,积极地进行教育和引导,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措施,从而使他改善残障程度,提高肢体应有的机能;帮助他及时克服消极的影响,促使他的个性品质向着好的方面发展,提高自我的社会适应能力,让他将来也能参与社会建设,成为身残志坚的人。  一、积极引导、培养其独立生存能力  刚开学时见到范力,他的断臂极大地激起了班上老师的母性和同情心。无论什么活动,老师都给予他与众不同的待遇:来到幼儿园,老师多抱一抱他;洗手后,老师帮他把毛巾挂上;吃饭时,老师把饭菜放在他的面前,有时还要喂喂饭;户外活动,老师也下意识地把他和其他小朋友区分开来,容易摔跤的活动少参加,运动量少些;对他的关怀和照顾无微不至。渐渐地,他做事不那么积极了,对于新事物,也不敢主动地去尝试;总是喜欢依赖老师,对一些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也不肯去做。  面对这种状况,班上老师及时调整措施,用普通小朋友自理能力的标准去要求他,不再对他个别照顾。别人能做的事情,例如:洗手、洗脸、吃饭、穿脱衣服鞋袜等,我们要求范力努力去做。首先,我们利用一些故事,让他树立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观念,并知道别人能做的事,自己通过努力也能做到,也能和普通的孩子一样正常地生活。其次,我们教给他一些正确的方法,使他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穿袜子。一般3、4岁的孩子穿袜子,都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手有残疾的范力来说就更困难了。于是,我们自己先尝试用一只手来穿袜子。对于用惯双手的成人来说,真的很不习惯。我们通过不断地尝试、摸索,终于找到了一种比较简单、可行的方法,再手把手地教范力穿袜子。多少次,我们蹲在范力身旁,忍受着难闻的异味,不厌其烦地指导他学习穿袜子。其他老师看到这样的情景,都劝我们:他的手都残废了,你们就帮他穿算了。是啊,帮他做事既省事又方便,我们这么费心费力教他自己做事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不仅要让范力像其他孩子一样,在幼儿园里快乐地学习、生活,还要帮助他学习各种生活技能,要他残而不废,为他以后的自立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在的范力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会自己喝水、吃饭、洗手、洗脸,自理能力达到正常孩子的水平。  二、鼓励孩子正视现实  由于范力身体有残疾,他的家长比一般的家长付出了更多的辛劳,也承受了更大的压力。家长不愿让范力承受这种压力,去面对自己比其他孩子少一只手的现实。所以,当范力问起自己为什么跟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时,家长总是以各种的理由敷衍他,让他以为这只手以后就会长出来的。当小朋友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时,他总是理直气壮地说:只要我听话,这只手就会长出来的。当小朋友摔跤时,他又幸灾乐祸:你跌断手以后,也会像我这样了。上楼梯时,他理所当然地走在女孩子这边:因为我少了一只手嘛。(为避免队伍拉得太长,小朋友是按男左女右分在两边一起上楼梯的。)为此,老师和家长进行了长时间的沟通,取得共识,就是让范力面对现实,并努力去改变这种状况。  首先,我们给范力讲一些现实中残疾人的故事,例如:无臂残疾人用脚代手,写字作画;肢体残疾运动员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等,让范力增强信心,努力进行训练,使残疾的左臂和健康的手一样的好用。  其次,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鼓励他尽量使用左臂,尽力去做,使自己做得和双臂健全的小朋友一样好。有一次,小朋友左手拿着一个装着塑料水果的勺子在走蒙氏线。这就要求小朋友不但要拿稳勺子避免水果掉下来,还要注意保持身体平衡。只见范力用右手把勺子柄往断臂放,左断臂努力想要夹住勺子柄,开始总是夹不稳,不是勺子没夹住,就是夹住了勺子而水果又掉下来了。我们没有让他换右手拿勺子,因为我们想借此机会让他训练左手,让他明白,虽然自己的手比别人少了一截,可别人能做的事情,自己通过努力也能做到。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不断地尝试,终于用断臂夹起勺子稳稳当当地往前走。用单手捧球去投篮,单手骑车,用断臂扶碗吃饭,用断臂压纸绘画,使用剪刀、折纸、撕纸、粘贴等手工活动,无论做什么事情,老师都用普通幼儿的标准去要求他,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他有信心去锻炼双手,最终能灵巧使用双手,与正常孩子一样顺利地学习和生活。  三、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上学期,小朋友做的是铃铛操。范力把一个铃铛套在左断臂上,右手拿一个铃铛,也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做早操。下学期,小朋友做的是拉力器操,对于范力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刚开始,他尝试像其他小朋友一样用双手去抓住拉力器,可是,断臂很难将拉力器夹稳,而且双臂无法伸直;他又尝试只用右手拿,结果,拉力器甩来甩去,很难控制,有几次还打在自己的身上;几番尝试以后,他还是选择了双手抓的方法,用右手抓住拉力器的一端,左断臂夹住拉力器的另一端来做操,慢慢地,他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能熟练地使用拉力器做操了。在学习早操的过程中,老师把范力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就是没有去帮助他。我们的目的在于让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获取成功经验,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在范力成功解决问题后,我们及时给予赞扬,并鼓励他无论碰到什么事情都可以自己解决。除此以外,我们还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让他去解决,多派一些任务让他去完成,提高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四、营造良好班级氛围  范力初到我班,班上孩子对他的断臂表现出害怕、躲避的行为,不敢跟他拉手,不愿意和他交往。于是,老师帮助小朋友认识范力,让他们看到范力用自己的双手做事情,使他们知道范力和小朋友一样的聪明和能干。渐渐地,在班上形成了宽松、温馨的良好的心理氛围,小朋友也接受了范力的与众不同。可是,范力毕竟与双手健全的小朋友存在一些区别,某些特别精细的动作或需要双手协调配合的动作还是难以完成。而范力又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孩子,当他发现了自己在某些方面力不从心时,就出现了一些恶作剧的行为,例如:在美工活动中,在小朋友的绘画作品上乱涂乱画;坐在椅子上时,故意把旁边的椅子搬开,让别人坐了个空而摔在地上,用脚踩住小朋友的脚不让别人起来;在建构游戏时,故意抢小朋友的玩具。诸如此类的事情发生的多了,小朋友开始不喜欢他了。小朋友越是排斥他,他就越是反叛,越要去捉弄别人。面对这种状况,我们有意识地调整教育目标及策略,关注的是范力学习的兴趣和从活动中获得的成就感,而不是生硬地要求范力应该达到某种水平;让范力更多地关注自己在自身水平上的提高,而不是与同伴进行比较。当他认识到其他小朋友和自己一样都有缺点和优点,自己在不断地进步后,他不再愤愤不平了,恶作剧也少了。渐渐地,范力与同伴之间的紧张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了,并形成了比较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了。

如何做好特殊教育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答:总之,班主任在残疾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他们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只要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能切实贯彻“一切为了残疾儿童、为了一切残疾儿童、为了残疾儿童的一切”这个指导方针,班级管理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好,素质教育就一定能够得以落实,残疾学生也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从而为他们将来的生存与发展奠定...

如何救助残疾儿童让其健康发展?
答: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决定自2018年10月1日起全面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意见》明确,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对象为符合条件的0-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残疾儿童和儿童...

国家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
答:到2025年,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残疾儿童普遍享有基本康复服务,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救助对象 救助对象为符合条件的0—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建档...

肢体残疾四级的人能享受什么政策待遇
答: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残疾标准由国务院规定。 第三条 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 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禁止侮辱、侵害残疾人。禁止通过大众传播...

国家给残疾儿童有什么补贴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各项社会保障的权利。政府和社会采取措施,完善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保障和改善残疾人的生活。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

探索特殊儿童的多元世界:分类与理解
答:特殊儿童是一个充满多样性和独特性的群体。他们的世界因为不同的界定和分类而显得丰富多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多彩的世界,了解他们的不同分类和特点吧!13类特殊儿童根据《美国残疾人教育法》(IDEA),特殊儿童被细分为13类,包括学习障碍、言语或语言障碍、智力障碍、情绪障碍、多重障碍、听觉障碍、肢体障碍、其...

山西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
答:上述服务救助标准为16000元/人,确因招标采购产品原因未通过项目筛查而自费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重度听力残疾儿童,给予其30000元一次性救助;肢体矫治手术:为0-14岁肢体残疾儿童实施矫治手术提供一次性救助,救助标准为12000元/人;⑧由定点康复机构为0-6岁残疾儿童提供支持性康复服务,救助标准为1000元...

国家对残疾人有什么优惠政策或补助?
答:残疾证事实上就是一个身份证明,就跟身份证一样,只是证明你是一个残疾人。如果是地方残疾证的话,一至四级,可以申请低保。残疾人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在市区的公园内享受免费,但在郊区一些特殊景点不免费。其他方面的优惠如下:搭乘火车、飞机,优先购票和搭乘;市内公共汽车免费;其随身必备的...

如何与残疾儿童做活动 详细�0�3
答:能够按自身的年龄和能力进行 合适的活动对每一个人的健康都起 着重要作用,对有残疾的儿童也不 例外。但是由于残疾儿童本身的条 件限制,他们的活动是有限的。与 他们做活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需要工作人员的精心设计才可以完 成和达到目的。 盖≥醚贬夏 准备你自己。首先要问自己: 本次活动的...

关于社会对残疾人的建议
答:六、全国政协委员邰丽华,修订随班就读相关政策,提升特殊需要儿童融合教育5月21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拉开帷幕。澎湃新闻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处获悉,今年她带来了《关于修订随班就读相关政策 促进提升特殊需要儿童融合教育的建议》。据邰丽华介绍,1994年原国家教委(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