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枷锁》:人生而不自由,原是生活常态

作者&投稿:孙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毛姆) 卢梭曾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生而自由,是生命的初始状态。 在枷锁之中,是生活的现实所在。 人类降生世间,本可随心所欲,如风一般自由,山阻则越山,树阻则越树,风无拘无束,无从约束。 然而,人的生活离不开吃饭睡觉,离不开人情世故,也离不开金钱名利,更离不开自由理想,甚至离不开本性中的某些疾病般的弱点。 在枷锁中舞蹈,正是人生的常态。 2017年,“保姆纵火案”让林生斌失去了妻子和孩子,他们经过多年奋斗,终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夫妻恩爱自不必说。 那场无情的大火,让这个幸福的五口之家只剩下林生斌一人,无数人为之悲痛和惋惜。 2020年,在国难当头之时,林生斌开始出现在一些公益场合,捐献口罩,及其他公益项目,有人说他是“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经历了人生重大变故,他依然能挺身而出,热爱世界,这又让无数人感动。 然而,剧情最近发生了巨大转变,林生斌有了新的女人,甚至为赔偿款和“前家人”对簿公堂,一时间,林生斌人设崩塌,无数人开始谩骂,说林生斌不忠不义不孝。 林生斌其实一直都是林生斌,看客的说法却一直在根据他做的事情发生变化,前面是同情,后面是赞赏,现在是指责。 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 因为人性在这个事件里,实在让人深思。 首先是同情,人都同情弱小,尤其是当一个人遭遇本不该遭遇的苦难时,就有人开始同情安慰,这不是当事人要求的,而是旁观者自发的。 其次的赞赏,是因为林生斌的做法,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遭逢人生大变,并未因此心怀怨恨,反而献出一份爱心。 最后的指责,不外乎是因为他做了别人不希望他做的事情。也许有人觉得,林生斌和他妻子孩子的感情那么好,他就不应该再找女人,而应该孤独一生直到黄泉之下与妻儿相聚。 现在,林生斌重新找了女人,这就是对妻儿的背叛。 我虽然不知道林生斌有没有说过要一辈子为之“守寡”的誓言,但是看客的做法实在是幼稚了一些,之所以说是幼稚,因为都是一厢情愿。 同时也可以看到,人性是不容易看透的,更是不容易看懂的。而 一颗真正看懂人性的心,或许是冷的。 生活有时需要一颗“冷”心,跳出来,才能看清真相。 故事里都透着人性,毛姆先生讲故事实在有一套。 在《面纱》里,他一层一层拨开面纱,把人性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知道,那些看起来正义的行为不再正义。 《面纱》里面的女主人公在经历重重变故之后,依然不懂人性,整个故事可以说令人痛苦,所有人都在人性的困境里不能自拔。 在《刀锋》里,他让拉里特立独行,不愿意为世俗屈服,始终坚持自我,不愿意被那些人为规则和要求屈服,最终散尽家财,自由流浪。 救赎之路如在刀口行走,困难而且孤独。可是更多的是和拉里不同的,被现实名利钱财束缚着的不自由的大多数。 《月亮和六便士》中的画家,前半生养家糊口,是公司小职员,40多岁了,才决定学习画画,从此对妻儿不管不顾。 画家的身上,有自由的样子,但似乎冰冷得让人害怕。 《人性的枷锁》中的残疾人菲利普,一直在和残酷的人生斗争,他希望成功,希望成名,希望赚钱,又希望自由,但是最后他发缺察现,这些东西并不能带来自由,并不能减少生活的残忍。 所以他说:如果生命没有意义,这世间也就没有什么残忍可言了。 有人这样评价这本书:不读不一定会快乐,读了不懂会痛苦,读懂了就会洒脱。 如果读懂了,那么人生的很多事情,也就可以看淡了,因为你从中看到了人性的枷锁,也就看到了解脱的道路。 生而为人,每个人都被重重枷锁束缚着,我们反抗不了,一辈子也只能带着这些锁链前行,带着枷锁舞蹈,甚至有时候,这些枷锁会在我们的生命里发出美妙的声音。 身上带着枷锁,心中藏着自由,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菲利普天生跛足,父母又在他很小的时候都离开了人世,他和叔叔婶婶一起生活。 叔叔婶婶对菲利普很好,但是菲利普由于自身的残疾,敏感自卑,牧师告诉他要笃信上帝,于是,菲利普就祈祷上帝治好自己的残疾。 结果可想而知,等待他的,只有失望。 高中毕业后,菲利普不顾伯父反对,远赴德国求学。 在德国他交了很多朋友,三教九流,无所不有,他和他们高谈阔论,竭力彰显自己的“才华学识”。 他交了一个女朋友,但他并不爱这个女孩,只是觉得20来岁的人应该有爱情的经验。 因此,这段感情也在他回国后不了了之。 为了生活,他成了一名会计学徒,但枯燥的生活让他难以忍受,他想去学习艺术,艺术家的生活应该会有趣一点。 可是,他在绘画上天赋一般,意识到自己不会有大的成就,他放弃艺术而学习医术。 学医时,他因投资失败破产而中断学业,只能在商店里打工,得到伯父的遗产后才得以完成学业。 最终,菲利普放弃了游历的计划,同萨利订婚。 菲利普的一生,一直都在寻找意义,他努力地想实现自己,可是当他去努力的时候,现实总是给他设置了绝大的障碍,让他无法越过。 刚开始他为自己不能实现极大的理想而痛苦,因为自己的残疾而痛苦,那些因为他心中为自己设置了尺度,后来他终于明白,如果没有意义,那就不会有痛苦。 人生本来是没有意义的,所谓意义,是人自身赋予的。 人生的枷锁是什么呢?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所需要的很多事物,吃饭,睡觉,穿衣,这些都是人最基本的需求,而很多的人其实就是被这些东西束缚。 在吃上吃饱了又求吃好,在穿上穿暖了还要穿出美和品质,住的地方有了还想要更大,可是到底什么是好?如果自己没有一个度,那就只能在无休止的争渡当中,永远也不可能有尽头。 相对自由的人,也许不是物质最丰富的人,但一定是最懂得知足的人。 菲利普的一生,一直在寻找,他一直想摆脱某种“平庸”的东西对自己的束缚,比如单调的生活,无作为的人生,但是他的可悲在于,他并不知道做到什么样才是自己想要的。 他一边逃离旧的环境,却一边遭遇新的困境,就好像人身上长出的瘤子,刚割掉一个,又长出一个,最终哪里也不能让自己满足。 不可否认的是,你来到世界上,就算不为自己考虑,偶尔也要想想父母,也要考虑孩子,可是一旦考虑到这些,很多事情就没法去做,比如古代说父母在不远游。 一个人一旦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会受到家庭、宗教、爱情、金钱、名利、地位的束缚。 无情的人不在意这些,所以他们比较自由。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都是命运的底色,人就是在这样一种底色上活着。 看人性的枷锁,尝自问:既然我们身处在许多无法摆脱的枷锁中间,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毛姆先生在《人性的枷锁》中有这样一段,菲利普问诗人克朗肖人生意义是什么,克朗肖这样回答他: 可是直到克朗肖死了之后,菲利普才明白其中的含义:人生没有意义,一个人的生活只是他编织的图案,这些图案怎么样就是怎么样,没有其他的。 当菲利普明白这一点时, 感到一阵放松,感到一种释然。 因为既然人生没有意义,那么世界便无所谓残酷。一个人出生,然后不得不经历一些事情之后死亡,这就是全部的秘密。 一个人,仅仅只是他自己,他看到自己是什么,那他就是什么。所谓成功和失败,也只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或者还有世人无聊的取乐,他们设定一些标准,达到那个标准就是成功,所以想要成功的人,总要想方设法去达到甚至超过那个标准。 可是你想想,自己的人生,凭什么交给他人主宰? 人要做自己的尺度。 你的人生,你自己做主。 人性这个词,本来无所谓好坏,因为人身上的所有的好与不好,我们都可以称之为人性。 人爱自由,这是人性。 偶尔虚荣自私,同样也是人性。 说人性是枷锁,这把枷锁就是天生的,没有人可以摆脱的,好人在好的枷锁里,坏人在坏的枷锁里,不好不好的就在不好不坏的枷锁里。只不过,有些枷锁,令人痛苦。 以前我觉得,菲利普的困境,很大原因是由于他对自我的丧失,但是现在我觉得,菲利普的困境,是生活对人的考验,走过去了,就能自由,走不过去,就永远束缚。 不管你现在在做什么,或者即将要经历什么,如果能真正明白,人生的意义不是别人承认的,而恰恰就是做到了自己所认同的,那么人生就不会太难。 我只有这一尺,便只植这一株,别人有一个花园很大气,但是我这一株也很美好。 我只有这一点,

~

《人性的枷锁》:人生而不自由,原是生活常态
答:如果读懂了,那么人生的很多事情,也就可以看淡了,因为你从中看到了人性的枷锁,也就看到了解脱的道路。 生而为人,每个人都被重重枷锁束缚着,我们反抗不了,一辈子也只能带着这些锁链前行,带着枷锁舞蹈,甚至有时候,这些枷锁会在我们的生命里发出美妙的声音。 身上带着枷锁,心中藏着自由,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菲利...

《人性的枷锁》:人生而不自由,原是生活常态
答:如果读懂了,那么人生的很多事情,也就可以看淡了,因为你从中看到了人性的枷锁,也就看到了解脱的道路。 生而为人,每个人都被重重枷锁束缚着,我们反抗不了,一辈子也只能带着这些锁链前行,带着枷锁舞蹈,甚至有时候,这些枷锁会在我们的生命里发出美妙的声音。 身上带着枷锁,心中藏着自由,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菲利普天...

《人性的枷锁》:人生而不自由,原是生活常态
答:人生的确常常面临着各种束缚和挑战,很少有完全自由的情况。在《人性的枷锁》中,这种不自由的状态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感叹人生的艰难和复杂。首先,社会和文化因素是人们常常面临的枷锁之一。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人们受到各种各样的规范和价值观的限制,无法随心所欲地做出选择和决定。比如,...

《人性的枷锁》| 2018-05-22
答:无论是喜是忧,无论生活是否有意义,能确定的是,生活不可能改变成另一个样子。只有摒弃人生的幻想,挣脱精神上的枷锁,才能成为无所追求、无所迷恋的自由人。毛姆大叔小说中,无论是《刀锋》的拉里,《月亮与六便士》的克兰德,还是《人性的枷锁》中菲利普,都很喜欢,因为他们都是追梦半生归来的少年...

毛姆《人性的枷锁》,道尽普通人一生的束缚
答:“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毛姆则用一本《人性的枷锁》来告诉我们,我们总是努力挣脱一道道枷锁来获得片刻的自由和重生,然后又马不停蹄地投入下一道枷锁,在枷锁里无意识无休止地劳作,即谈不上美好也不见得丑陋。毛姆用天才才有的视角透析着人性,每个人物都写实得毫无保留。我们为什么要看...

毛姆《人性的枷锁》:不读会快乐,读不懂会痛苦,读懂了会洒脱
答:如果一个人没有读过、或者不需要读《人性的枷锁》,那么他必定是快乐的,他的烦恼也都是具体和细微的烦恼;而一个人开始阅读《人性的枷锁》,他的烦恼便滑向了不可逆行的泥沼,他要么痛苦,要么超脱,但凡触及哲学的思索都是如此。 《人性的枷锁》可以说是毛姆最好的作品,没有之一。 作者毛姆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和戏剧...

毛姆《人性的枷锁》
答:两年的底层讨生活的经历,让他一个中产出身的人,彻底了解底层人民的疾苦与快乐,从而也冲破了人性中的阶层枷锁。伯父牧师的死亡,让他得以继续完成自己的学医生涯,收获毕业的那一天,也是他人生最有可能的一天。因为他终于做到了能够在这个世界立足的根本。不像他的朋友海沃德犹如烟火一般璀璨的梦想,...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
答:菲利普终其半生都在挣脱枷锁,寻求自由,却发现最后这道枷锁他怎么也不想解开,人生的意义或许就是寻找自己最想要的那把锁,锁住最想要的人和事!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 篇3 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断断续续的读完了毛姆大叔的第三本作品《人性的枷锁》。读毛姆的书,感觉仿佛是和故事的主人公一同去用心感受和揭露这世界的真...

毛姆《人性的枷锁》:欲破人生的枷锁,必先承受其重负
答:可以说, 《人性的枷锁》是一部积累了30多年故事素材的小说,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沉淀了作者前半生的生命厚度。 03 其思: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

名著《人性的枷锁》读书心得
答:名著《人性的枷锁》读书心得3篇1 这部《人性的枷锁》写于《月亮与六便士》之前,是毛姆半自传体小说,毛姆本人对这本小说看得及其重要,甚至说这是“一本不朽的小说”。 摆脱枷锁,寻找自由,我曾经看到有评论说“《月亮与六便士》是天才的简史,而《人性的枷锁》才是普通人的写照”我十分认同他的说法,我们无法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