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时间......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影...

作者&投稿:宦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洋务运动(1861—1894)
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影响: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对中国现代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戊戌变法(1898 戊戌年)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影响: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要求政治改良,学习西方,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它促进了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在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1911 辛亥年)
代表人物:孙中山、黄兴、宋教仁
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第一步资产阶级宪法《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一座显著的里程碑。

新文化运动(1915—1920)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的根基,使民主科学广泛传播,为新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开辟了道路,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运动后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转播,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运动,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洋务运动
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求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第四,当时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洋务知之甚少,思想还处于被愚昧迷信和封建礼教束缚的阶段。
戊戌变法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这场变法的领导者资产阶级维新派(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该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具体表现为)①势力过于弱小,而顽固势力十分强大;②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依靠的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③维新派没有势力,又不能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④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变法失败的教训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新文化运动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其实无论是东方或西方,都应该互相地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共同进步。辛亥革命









时间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P28—30

代表

(中央)奕;(地方)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地主阶级洋务派

主要

内容

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核心)

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兴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培养人才。(目的、作用)

创建新式海军――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评价

局限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用西方先进的技术来维护落后的封建制度)

积极

意义

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

一批中国的科技人才,吸引了一部分私人资本投入近代民用工业,在客观上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也

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序幕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P33

代表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资产阶级维新派 P32、35

宣传

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和组织强学会 P33

高潮

百日维新(1898年6月-9月): 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

变法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京师大学堂――新式学堂) P34

结果

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发动政变,镇压了变法运动。谭嗣同是为变法而牺牲的第一人。

评价

性质

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政治运动。 P35

作用

影响

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P35

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酝酿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确定了革命的奋斗目标。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提出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并在机关刊物《民报》

上阐发为“三民主义”。 P37—38

指导

思想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主义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P39

开始高潮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开始。

1912年1 月 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P40

孙中山颁布参议院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评价

性质

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P41

成功

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P41

失败

没有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原因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P43

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 P44

口号

民主、科学 P45

阵地

《新青年》;北京大学 P44

代表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P44

主要内容

前 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P45

新阶段

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

五四运动后

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宣传马克思主义。

评价

性质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地位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P46

作用

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为结束标志
戊戌变法: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又名“百日维新”,历时仅一百天左 右
辛亥革命:1911年(清宣统三年)发生的的一系列革命事件,主要是10月10日开始的武昌起义
新文化运动:前期1915-1917,后期1919-1923

洋务运动(1861—1894)
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影响: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对中国现代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戊戌变法(1898 戊戌年)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影响: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要求政治改良,学习西方,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它促进了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在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1911 辛亥年)
代表人物:孙中山、黄兴、宋教仁
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第一步资产阶级宪法《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一座显著的里程碑。

新文化运动(1915—1920)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的根基,使民主科学广泛传播,为新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开辟了道路,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运动后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转播,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运动,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派别。期末考了急...
答: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新文化运动:开始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后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就变成两大阵营: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改良派。洋务运动(1861—1894)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影响: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对中国现代化奠定了...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分别产生了什...
答:洋务运动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得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近代化的一座里程碑。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前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四次探索,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向西...
答:四次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1、洋务运动,由清廷官僚发起旨在“师夷长技,实现民族振兴”,确实也在中国办了一些实体如电报局、铁路等,但由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注定是要失败的;2、戊戌变法:由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想在中国不触动清廷统治的前提下走向资本主义社会(即...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及指导思想是什么_百度知 ...
答:洋务运动:口号-“自强”,“求富”,思想-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制夷.戊戌变法;口号-“变着天下之公理也”,思想-施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思想-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口号-“民主”,“科学”;指导思想—前期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后期社会主义...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及口号各是什么?_百度知 ...
答:洋务运动的主张是在坚持封建思想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口号是“自强”“求富”;戊戌变法的主张是进行政治改革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口号是“变法图强”;辛亥革命的主张是通过革命推翻清朝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口试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是反对旧...

中国近代化探索(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
答: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一.洋务运动 二.戊戌变法 三.辛亥革命 四.新文化运动 一、洋务运动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领导阶级:地主阶级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口号: 前期:自强;后期:求富。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

中国近代化路程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问:这四...
答:相同之处:都是中国人救亡图存的探索 不同之处:洋务运动是地主官僚的一场自救运动,目的是维护风雨飘摇的清王朝,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 戊戌变法是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文明 辛亥革命是学习西方的共和制,废除君主制,学习美国的政治制度 新文化运动时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及性质. [统用一句话总 ...
答:1.洋务运动:性质: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影响:促进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戊戌变法.: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影响:政治民主化的开始,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3.辛亥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影响:结束君主专制4.新文化运动:性质: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影响...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有什么共同点
答: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2)不同点 ①政治主张:领导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 ②手段及性质:戊戌变法靠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采取自下而上的...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答:戊戌变法 目的:救亡图存,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影响: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辛亥革命 目的: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影响: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文化运动 目的: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逆流,宣扬民主和科学,改造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