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例子? 文化传承与时俱进的例子有哪些?

作者&投稿:登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美食文化
全球孔子学院
太极武术表演
每年的端午节 中秋节 春节等节日
……这些都是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名人事例~

1、李谧青出于蓝:南北朝时,李谧18岁就拜当时的大学问家孔璠为师。孔璠知识渊博,为人谦虚,学生们都很敬仰他。李谧拜他为师后,学习非常刻苦。
没过几年,甚至连孔璠都有不如李谧的地方了。一次,孔璠读书时不太理解书中的一段话,就请教李谧:“你看这段话是什么意思?”李谧认真地分析了那段话,然后详细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
有人问孔璠:“你做老师的倒要请教学生,就不怕在学生面前失去威信吗?”孔璠不在乎地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老师也不是固定的,谁懂得多,谁就可以做老师。”问他的人听了,信服地点点头。
2、孔融让梨: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高祖父孔尚当过钜鹿太守,父亲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别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吃梨,总是拿小的吃。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3、卧冰求鲤: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
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4、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5、迷途知返:三国时,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中医学家叫皇甫谧,他从小就被过继给叔父,深受宠爱,养成了贪玩厌学的坏习惯。到了17岁,他仍“未通书史”,被人们嘲笑为傻子,叔父和婶母都很伤心。
一天,婶母把贪玩的皇甫谧赶出家门,想以此教训他。谁知皇甫谧到街上买了一些瓜果献给婶母,以为如此“孝顺”一番,便可平息婶母的盛怒。婶母却将瓜果狠狠地摔在地上,流着泪说:“你要是真心孝顺,就应该好好儿读书。”
皇甫谧很惭愧,流着泪表示要改过自新。从此他刻苦攻读,虚心求教,终于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后来,皇帝听说他很有学识,想请他去做官,他却回绝了,并向皇帝借了一车的书回来读。此后,他一直学以致用,笔耕不辍,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扩展资料: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归纳起来,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包含了个体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期待和要求。
儒家经典《大学*圣经》中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修身的标准是个人达到较高的美德素养。个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远,诚实守信,刚正不阿,自强不息,重德贵义,律己修身等。
“齐家”,是指家庭应具备的美德。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和万事兴”。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治国”,是指处世应具备的美德。治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为人处世之道。
处世美德包括职业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内容有:精忠报国,勤政爱民,秉公执法,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讲求公正,礼貌谦让,公平交易,尊师重教,勤劳敬业,救死扶伤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华传统文化

端午节在我国民间,是一个十分隆重的民俗文化节日。端午节民俗文化也随着华夏文明的延伸,远播东南亚各国。
许多民俗的背后,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价值理念,蕴含传统文化对礼仪、道德、生态、宇宙等方面的认识和思考、教育和学习。但是在现在,我们似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在当今的时代,应当反思对传统民族民俗文化传承的方式、方向和内容。认识、了解、挖掘、整理传统民族民俗文化,当务之急,还是采取各种方法,让群众熟悉了解各个民族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民族情感,从中汲取古人的精神和智慧,继承和发扬其合理的文化基因部分,为传承打下基础。
传承传统习俗需要我们在扬弃中革故鼎新,需要我们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在看待传统习俗问题上,不能因为是“传统”的,就认定是“旧的”、“落后的”、甚至是“愚昧的”。
传统习俗中沿袭着老祖先的血脉和基因,有很多习俗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断然不能一概否定,但也不能全盘接受。像端午节赛龙舟就是经过改良的新形式,内容自然还是为了纪念屈原。

扩展资料:
中国传统节日本身的文化内涵正在逐渐被淡忘或漠视,许多传统节日都有变成“吃”节的趋势。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节的各种习俗活动中,市民选择比例最高的都是“吃”,吃年夜饭、吃元宵、吃粽子、吃月饼,并且其比例远远高于其它选项。
另一项数据也显示上海市民每年在过传统节日时的花费主要就在“购买节日食品”和“聚餐”上,反映出当代上海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认识停留在极其表面的程度。
民众的需求“与时俱进”,而传统习俗却难以推陈出新。尽管上海市民对各传统节日的感受还是比较偏重传统习俗,但是在喜欢传统习俗的同时也追求符合当代社会的放松过节方式。
人们对传统节日的发展前景又存有一份期待,持乐观态度的人数明显超出持保守态度和悲观态度者,同时又夹杂着对于传统节日变成商家工具的担忧。用一句话来形容,上海民众对传统节日是“想爱又爱不起来”,或者说,是“想爱又不知如何去爱”。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端午文化传承也需与时俱进

李老一家三代守护敦煌壁画,你对这种文化传承怎么看?
答:在甘肃省一个莫高窟中,有一个家庭他们一家三代人都守护着这个敦煌壁画。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从爷爷到父亲接着是孙子,可以看出一家三代人的这种文化传承精神。这种文化传承的精神是一种非常高尚的精神,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崇拜的。李老这种一家三代的传承精神感动了许多的网友,他们也被邀请参加到遇到...

当代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例子?
答:美食文化 全球孔子学院 太极武术表演 每年的端午节 中秋节 春节等节日 ……这些都是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活力的例子
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活力的例子如下:1、传统手工艺的复兴:随着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和追求,许多传统手工艺品成为了热门的收藏品和纪念品。例如,紫砂壶、刺绣、剪纸等传统手工艺品在市场上备受追捧,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需求,也带动了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和传承。2、传统文化的教育和...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的例子
答:上海外滩建筑群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的典型例子。上海外滩建筑群位于上海市区黄浦江滨外滩一带,遍布着一幢幢不同国家风格的西式建筑群,故有“世界建筑博览会”之称。上海外滩建筑群包括古典主义风格的亚细亚大楼(1915年),英国古典式的上海总会大楼(1911年)、欧洲古典折中主义的海关大楼(1925...

保护传统文化的故事有哪些
答: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

历史上有哪些文化给现代留下传承?
答:古文诗词、民族戏剧、京戏脸谱、中药、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传承。这些留下来的东西都是我们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像那些老旧腐朽的糟粕,我们也早已把它们剔除掉了,这也是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古时候留下来的那些优秀的文化,也进一步让人们感受到了我们祖先身上...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年夜饭中有哪些文化传承与创新,你的依据有哪些?
答: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年夜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以下是一些年夜饭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例子,以及它们的依据:文化传承:团圆与和谐:年夜饭的核心意义是团圆与和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单位,而年夜饭是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同享用的...

有什么例子是说中国优良传统文化?
答: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

文化传承与时俱进的例子有哪些?
答:许多民俗的背后,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价值理念,蕴含传统文化对礼仪、道德、生态、宇宙等方面的认识和思考、教育和学习。但是在现在,我们似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当今的时代,应当反思对传统民族民俗文化传承的方式、方向和内容。认识、了解、挖掘、整理传统民族民俗文化,当务之急,还是采取各种...

在这个新时代,我们该怎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答:如今的德云社有很多的观众,而这些观众都称自己为“德云女孩”、“德云男孩”,这些观众喜欢上了里面的角儿,然后就深深的喜欢上了相声,德云社的很多社粉会背一些贯口、打快板、长一些小调………这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我认为要想发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