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所有公式

作者&投稿:弘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中物理常用公式与知识点汇总
一、力学计算
1、 速度、路程、时间:
V = S / t (S = V t;t = S / V)
计算时单位必须统一: ○1单位统一成:m/s、m、s ○2单位统一成:km/h、km、h
○3 1m /s = 3.6 km/h 〖m/s化成km/h应乘以3.6,km/h化成m/s应除以3.6〗
2、 回声现象求距离:
S=V(t/2) 说明:回声现象求距离时,时间应除以2
3、 重力与质量 G=mg(m=G/g)
○1 G为重力,单位是N; ○2 m为质量,质量的单位一定要化成kg;
质量的单位换算: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3 g=9.8N/kg≈10N/kg,是个常数;
4、 求质量:①密度法m=ρv 求出质量往往可以求压力。
②重力法m=G/g

5、 题目出现“匀速”或“静止”时,都要想到平衡力,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如:○1汽车“匀速”行驶,牵引力等于阻力,即F=f
○2水平推力推着物体“匀速”向前,推力等于摩擦力,即F=f
○3跳伞运动员“匀速”降落,重力等于空气阻力,即G=f
○4“匀速”爬竿,重力等于摩擦力,即G=f
6、 密度、质量、体积 ρ=m/V(m=ρV;V=m/ρ)
○1单位统一成:kg/m3;kg;m3 ○2单位统一成:g/cm3;g;cm3
○3 1 g/cm3=1×103 kg/m3
同一种物质,密度一般不变,但温度或状态发生改变时,密度也改变。
7、 求浮力的方法:
①测力计法:F浮=G物-F拉
(G指物体的物重;F、指物体放入液体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如图2所示)
②阿基米德法: F浮=G排液 =m排g=ρ液V排g
(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所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③平衡力法: F浮=G物= m物g(用于漂浮和悬浮,下沉用F浮<G物)
8、密度法断沉浮
○1ρ物<ρ水,物体上浮,静止时漂浮
○2ρ物>ρ水,物体下沉;
○3ρ物=ρ液,物体悬浮;
9、 固体压强
P=F/s(P为压强,单位是Pa)
(1)求压力F的方法:当物体水平放时,F=G=mg(m的单位用kg)
(2)受力面积的注意点:
○1注意受力面积的倍数(如:走路用一脚,站立用两脚)
○2注意受力面积的单位一定要用m2,
▲cm2化成m2的方法:1cm2=1×10-4m2
10、液体压强
P=ρ液gh(h为深度,深度的单位一定要化成m)(压强二个公式有时都可以用在固体或液体上,只要是柱状就行)
11、容器装有水放在水平桌面上,注意两种不同的问法:
(1)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的方法
○1先用F=G总=G容器+G液体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2再把上步求出的压力F代入P=F/S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2)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压强”的方法:
○1先用P=ρ液gh求出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把上步求出的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代入F=PS(∵P=F/S ∴F=PS)求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12、 杠杆的平衡条件:F1 L1 = F2 L2 (很少考计算题)
至少要求知道:力与它的力臂成反比(动力臂越长,越省力)
13、求做功(功的符号W,单位J)
○1水平方向做功:W = F S
(如果F未知,出现“匀速”想到平衡力,F牵引=f阻员
如果S未知,用公式S = V t求出)
○2上下做功:W = G h (如果重力G未知,用公式G=mg来求,质量m的单位要 化成kg 公式中的h为高度)
③机器做功 W=Pt (机器的功率和时间一般知道)
14、求功率(功率的符号P,单位W)
P = W / t
(先用W = F S或W = G h求做功W,再除以时间t,时间的单位
一定要化成秒)
15、滑轮组的两个关系(下列公式中n表示绳子的段数)
○1绳子拉力F绳表 F绳=(G物+G动滑轮)/n
○2绳子(或弹簧测力计)拉动的距离S绳 S绳 = n h物;
16、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求法:
○1求有用功看物体:W有用 = G物h物;
○2求总功看绳子:W总 = F绳S绳;
○3机械效率:η = W有用 / W总 = G物h物 / F绳S绳= G物/ nF
(其中h物和S绳可以按绳子的段数n约掉)
【注意:功率与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物体做功快慢,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占总功比例大小。】
17、如何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机械能=动能+势能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情况一定要严格按公式判断(特别要注意“质量”“速度”“高度”的变化情况),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相加就是机械能的变化(如:变小+不变=变小,变小+变小=变小,变大+不变=变大……)。
二、热学计算
1、热传递中热量的计算:
Q=Cm△t △t=t高-t低 △t=Q/Cm 温度升高了用△t,温度升高到用t高。
Q:表示吸热、放热的多少,单位是J
C:比热,单位是J/(kg•℃),水的比热是4.2×103 J/(kg•℃)物质比热容与温度和状态有关。
m;质量,单位一定要用kg; △t:表示温度升多少或降多少;
2、燃料完全燃烧放热的计算:
Q=m•q
Q: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J。 m:燃料的质量,单位一定要用kg;
q:燃料的热值,单位J/kg;(同种燃料热值不变)
3、电热 焦耳定律法:Q=I2Rt 电热等于电功法:Q=W=Pt(纯发热电路)
4、热效率 η =Q吸/Q放
三、电学计算
1.电路中电流、电压与电阻的关系
○1串联电路中
电流相等:I1 = I2 = I
电压相加:U总 = U1 + U2
电阻相加:R总=R1+R2
○2并联电路中
电流相加:I = I1 + I2
电压相等:U总 = U1 = U2
电阻相乘除以相加:R总= R1R2 /(R1+R2)
【电阻越串越大;越并越小】
2、欧姆定律 I=U/R (U=IR; R=U/I)
○1每一个公式只能针对同一对象;
○2根据公式R=U/I,当U或I改变时,电阻R不会随着改变,
电阻R会不会改变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3、电功的公式: W = Pt = UIt = I2 Rt = U2 t/R
4、电功率的公式 P = W /t = UI = I2 R = U2 /R
▲ 电功、电功率公式的选用原则
(1)当用电器正常工作,用公式W=P额t求电功;
(注意:正常工作时的功率为额定功率)
(2)当要比较串联在电路中两个用电器的功率时,用P = I2 R,
串联电流相等,功率P与电阻R成正比;
(3)当要比较并联在电路中两个用电器的功率时,用P= U2 /R ,
并联电压相等,功率P与电阻R成反比;
(4)在求整个电路的总功率时,一般用公式P总=U总2/R总
(因为电路的总电压U总一般保持不变)
(5)在电学计算中一定要明确每一个物理量分别属于哪个对象,
只要能做到“对象的统一“,选用不同的公式都能得出正确
的答案。
▲电学计算中单位的处理
(1)W = Pt和P = W /t这两个公式的单位有两种用法:
○1统一成:W―J;P―W;t―S ○2统一成:W―kwh;P―kw;t―h
(2)除上述两公式外,其余的公式全部使用主单位
(I—A; U—V; R—Ω; W—J; P—W; t--S)
5、求“消耗的电能”或求“电产生的热量”相当于求“电功”
( 即:Q电 = W电 = Pt = UIt = I2 Rt = U2 t/R )
6、灯的实际功率决定了灯的亮度;
(比较两盏灯的亮度就是比较它们实际功率)
○1两灯串联比较亮度时,用P↑= I2 R↑,串联电流相等,
电阻大的那盏灯较亮(电阻用公式R=U额2/P额 求)
○2两灯并联比较亮度时,用P↓= U2 /R↑,并联电压相等,
电阻大的那盏灯较暗(电阻用公式R=U额2/P额 求)
7、求功率比的问题
○1当R1与R2串联时,功率用P= I2 R,串联电流相等,功率与
电阻成正比,有: P1:P2=R1:R2;
○2当R1与R2并联时,功率用P= U2 /R,并联电压相等,功率与
电阻成反比,有: P1:P2=R2:R1;
○3同一电路在不同情况的总功率比:根据P总=U总2/R总,因为总
电压不变,P总与R总成反比(两种情况下的总功率与两种情况
下的总电阻成反比);
○4同一导体在两个不同电路中的功率比:根据公式P=I2 R,同一
导体电阻不变,同一导体在两个电路中的功率比相等两个电路
中电流比的平方。
8、两种情况最好画两个电路图,画出的图应尽量简化,如:灯
L1被短路(或断路)、滑动变阻器移到最小位置,则灯L1与
滑动变阻器就可省略不画,再把已知的数值标在电路图中的相
应位置以使题意简单明了。
9、注意用电器是否能正常工作:
如果一盏灯标有“220V 100W”
(1)当接在家庭电路时,该灯能正常发光,则“220V 100W”
这两个数据可以大胆使用:
○1可求电阻:R=U额2/P额
○2可求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 P额/U额;
○3如果时间已知,可求电功(或电热)Q电 = W = P额t
(2)当接在110V的电路中时,该灯不能正常发光,这时的解题步骤是:
○1求电阻:R=U额2/P额=(220V)2/100W=484Ω
○2明确:“220V 100W”这两个数据绝对不能再使用
○3把U=110V,R=484Ω代入计算
可以求电流:I=U/R
可以求电功率:P=U2/R
如果时间已知,可以求电功W=Pt= U2/R•t
10、电热水器(或电饭锅)问题
(求“电产生的热“相当于求”电功“)

(1)当开关断开时,两个电阻串联,这时总功率较小,电饭锅
处于保温状态(P总↓=U总2/R总↑)
(2)当开关闭合时,R1被短路,这时总功率较大,电饭锅处于加热状态(P总↑=U总2/R总↓)
四、电学计算归类
1. 求电流
①欧姆法:I=U/R
②功率法:I=P/U
③串联 I串=I1 = I2
④并联 I并=I1 + I2
2. 求电压 :
①电流法U=IR
②串联 U串=U1+U2
③并联 U并=U1=U2
3. 求电阻:(当导体两端电压改变时,电流,电功率,会改变,但电阻不变)
①伏安法 R =U/I
②功率法 R =U2/P
③串联 R串 =R1+R2
4. 求电功率 P=UI=I2R=U2/R=W/t(四选一)
5. 求电功 W=Pt(没有P先求P)(有二套单位)
6. 求电热 Q=I2Rt 或Q=W=Pt(纯发热电路)
五.电磁学计算:C=λ↑υ↓不要求计算,但要求知道:电磁波的波速C不变(3.0×108m/s),波长λ与频率υ成反比

这么多、= =

~

求初中所有的物理公式 要有中文说明、
答:电压的关系:U=U1+U2 电流的关系:I=I1=I2 电阻的关系:R=R1+R2 18、并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并联为例)电压的关系:U=U1=U2 电流的关系:I=I1+I2 电阻的关系:1/R=1/R1+1/R2 19、电功的计算:W=UIt 20、电功率的定义式:P=W/t 常用公式:P=UI 21、焦耳定律:Q...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答:展开全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

初中物理所有的公式
答:初中物理公式表 ………物理量 单位 公式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温度 t 摄氏度 ℃ m=pv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ρ 千克/米³kg/m³ρ=m/v 力(重力)F 牛顿(牛)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Pa P=F/S 功 W 焦耳(焦)J W=Fs 功率 P ...

初中所有物理公式???
答:初中所有物理公式速度:v=s/t 密度:ρ=m/v 重力: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压强:P=F/s(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 浮力:F浮=G排=ρ液gV排 漂浮悬浮时:F浮=G物 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功:W=FS 或W=Gh(克服重力)功率:P=W/t=Fv 机械效率:η=W有用...

物理八年级到九年级所有物理公式
答: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

初中重要的物理公式大全,拜托了!!!
答: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一.物理公式 (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串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初中阶段所有的物理公式
答:(1)、P=W/t=UI (普适公式)(2)、P=I2R=U2/R (纯电阻公式)【常 用 物 理 量】1、光速:C=3×108m/s (真空中)2、声速:V=340m/s (15℃)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

初中的物理公式大全 我要全部的 谢谢
答: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
答:(3)当要比较并联在电路中两个用电器的功率时,用P= U2 /R ,并联电压相等,功率P与电阻R成反比;(4)在求整个电路的总功率时,一般用公式P总=U总2/R总(因为电路的总电压U总一般保持不变)(5)在电学计算中一定要明确每一个物理量分别属于哪个对象, 只要能做到“对象的统一“,选用不同的公式都能得出正确的...

初中物理的所有公式
答:初中物理公式 (所有)物理量 计算公式 备注 速度 υ= S / t 1m / s = 3.6 Km / h 声速υ= 340m / s 光速C = 3×108 m /s 密度 ρ= m / V 1 g / c m3 = 103 Kg / m3 合力 F = F1 - F2 F = F1 + F2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