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文第11~13页阅读

作者&投稿:后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文第11~13页讲课程目标第三大点学段要求的第三学段(5~6年级)的四点内容: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感受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体会汉字蕴含的智慧。

2.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感悟】第三学段相对第二学段无论是数量(会识3000字左右,后面还附录了具体的字形)还是质量(感受特点,体会智慧,写字速度)要求都有所提高。只是毛笔字写楷书落实的比较困难,只有多从教育局的层面多进行毛笔书法比赛,毛笔书法练好了,硬笔书法自然就好了。

二、阅读与鉴赏

1.熟练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5.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尝试使用多种媒介阅读。

6.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

7.背诵优秀诗文60(段),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感悟】阅读与鉴赏从七个方面提出了要求:我们首先要注意阅读的速度,阅读太慢的同学在考场上有可能就做不完题,初中的考卷规定了字数,这也就间接的考察了阅读的速度。后面几点跟第二段相比,就是提高了相对的要求,特别是不同文体的阅读要求,要注意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术语,比较他们的异同,防止混淆。

三、表达与交流

1.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乐于表达,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2.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自己的观点。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3.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4.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5.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感悟】表达与交流之中,作文的要求要在平常认真训练,在考场上才能够不慌不忙的写作,出考卷的老师要首先认真学习课标精神,如果出考卷的老师不依据课标精神出卷,就会严重地干扰一线老师的教学。特别是要体现每一个年级的阶段性,那种不顾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故意拔高的出题方式往往会伤害老师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梳理与探究

1.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发展独立识字能力和写字能力。

2.感受不同媒介的表达效果,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初步运用多种方法整理和呈现信息。

3.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4.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影视作品中的故事和形象,通过调查访问、讨论演讲等方式,开展专题探究活动,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

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提升自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养;感受先贤志士的人格魅力,感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气概、优良作风和高尚品质,体会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的伟大精神。

【感悟】在这一点之中,通过梳理和探究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语文的学习能力拼到最后就是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训练好,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就上不去,那种认为学习语文就是只是靠记忆的观念对学习语文是非常有害的,我们语文老师要特别注意避免。同时注意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教育学生必须注意三观正确,品质高尚,而不仅仅是会做语文题而已。

~

2011版语文课标和2022版区别
答:2022年版的修订认真总结了自2001年以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成就和经验,深入分析课程实施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组认为,20年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比如,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不断得到凸显,三维目标的整体认识和实践探索不断得到深化,整本书阅读呈现出可喜的实践样态,学生学习的合作...

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合集5篇)
答:近日,静下心来读了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xxxx版)》,越来越觉得学生主体作用的强调,合作学习,综合性学习等理念要求在课堂上生根发芽已经成为今后教学的一个趋势和亮点。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更鲜明,就是打好“三个基础”: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

202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什么?
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与内容 学段...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答:朱煜老师就《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学员分享了自己的研读心得。 朱煜老师在解读“课程性质”时,重点提取了“基础”“情境、实践”“经验—规律—能力”等关键词,并逐一跟学员进行了研读分享。“情境、实践”是新版课表里的高频词,听完朱老师的报告,回顾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三点学习心得: 一是语文...

2023义务教育新课标语文
答:2023义务教育新课标的语文课程理念包含以下几方面: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育人功能。2、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3、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4、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5、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什么?
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

语文的课程标准是多少字?
答: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相关规定: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相关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需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到小学六年级,应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到初中九年级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

什么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答:指语文教育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所制定的标准。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其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

近代至当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历史演变
答:近代至当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历史演变为1902年版、1951年版、1978年版、2021年版。1、1902年版: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1902年版的《小学语文教学纲要》是第一个全面规划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法规。它主要强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以“识文断字、说文解、读出音节、能书写字、能作文小试”为基本目标。2...

语文课程标准包括
答: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2、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3、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4、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方法变革;5、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性。三、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