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第一部动画片叫什么名字? 中国的第一部动画片叫什么名字?

作者&投稿:潮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动画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兴盛于美国,当时的《矮胖子》、《裁缝英巴特》、《迷人的图画》等外国动画可谓是卷起动画片制作的浪潮,中国动画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

我们所熟知的一些国产“古董”动画片有《大闹天宫》、《葫芦娃》、《黑猫警长》、《猴子捞月》等,但这都不是中国动画的起源。

1.中国最早的动画是由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于1922年制作的一条广告《舒振东华文打字机》

广告《舒振东华文打字机》

早在19世纪,万氏兄弟就开始致力于制作中国自己的动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22年,万氏兄弟在上海商务印书馆成功制作出了中国第一部动画《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在河南路总发行所第一次放映。它是一部广告片,时长只有1分钟,画质粗糙,只有黑白两色,没有声音,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的确确是中国第一部动画,为中国动画的发展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2.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也是由万氏兄弟在1926年完成的,它不同于《舒振东华文打字机》,是一部具有观赏娱乐性质的动画,所以称之为动画片。

影片长达12分钟,是中国第一部真人和动画同时演出的动画片,片中的画家由万古蟾扮演,小纸人用动画绘制,由长城画片公司出品,表现一个画家正在画室作画,突然,画家画出的一个身着中式服装的小人儿从画板上跳下来。他淘气而滑稽,给画家添了不少麻烦。最后,经过一番追逐打斗,小人儿被赶回了画中。

大多数文章配以该片的图片是如图的黑白猫,源自美国动画《猫的闹剧》,目前《大闹画室》并无真实图像资料流传。

影片的情节虽然简单,但万氏兄弟遇到的难题非常多。实拍的时候,不是该动的地方不动,就是不该动的地方乱动,他们经过多次试验,反复摸索,才拍摄成功。

3.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是1935年万氏兄弟制作的《骆驼献舞》,编剧、导演、制作、摄影、录音都由万氏兄弟担任,1935年明星影业公司摄制完成。

影片根据《伊索寓言》故事改编,描写狮子请客,百兽云集,一头自作聪明、自命不凡、又好出风头的骆驼,当众献舞,大出洋相,引起众兽大笑,最后群起把骆驼赶下台。

虽然这不是万氏兄弟第一次制作动画片了,但还是遇到了很多苦难,比如在影片录音中,有一段“哄堂大笑”的声音很难录,几次录音都不理想。万氏兄弟摸索出解决难题的办法:几个人一组,分三组,一组在前,发出笑声响些,另两组分左右在后,笑声稍小。这样录下的哄笑声有主次、有层次,充分显示出全堂哄笑的味道,富有立体感。

4.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

这也是由万氏兄弟制作的,1941年制作完成出品,其故事选择《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作为原型,影片讲述了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受阻于火焰山的故事,除了西游记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外,更是要借孙悟空这个深入人心的抗争形象来表达反抗侵略的精神!

这部动画片时长80分钟,当时在上海的3个电影院同时放映,它的票房收入超过了当时上映的所有故事片,之后又在香港、东南亚以及日本上映,反响热烈,获得空前好评,成为当时比肩世界动画电影的一出杰作。日本动画和漫画的鼻祖手冢治虫就是在看了这部动画片之后放弃学医,坚定从事动画事业。

从第一部动画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到亚洲地区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然后到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再到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万氏兄弟为中国动画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铁扇公主》

中国第一部动画片是什么(名称)~


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是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发源于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兴盛于美国,中国动画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
1922年,万氏兄弟就制造出了中国第一部广告性质的动画短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之后1926年万氏兄弟制作了《大闹画室》,1935年制作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

真正世界产生了影响的,是1941年上映的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中国动画的起步,一点也不晚,那时在亚洲也是比较先进的。《铁扇公主》在亚洲产生了极大的轰动,日本动画巨人手冢治虫,是受到《铁扇公主》的影响才开始决定投身动画的。
这在当时,除美国的长片《白雪公主》而外是绝无仅有的,这是中国动画的萌芽期。

建国后,著名漫画家特伟指导建立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60年代和80年代两度呈现艺术创作的高潮,大批优秀动画片相继出世,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都是耳闻能详的故事。但是在动画开展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动画创作相关于世界动画开展呈现迟缓趋向。
1993年以后,中国动画市场开放了,国家不再限制产量但也取消了收购。这也令国内动画行业开始受到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一个是国外动画片进入中国市场不再受限制,但中国动画片的产量少,原创作品只适应计划经济下做短片,大量的市场需求量不能被满足。

但美国、日本动画业发展了20年,远比中国要成熟,数量也很多,与国内形成强烈反差,中国动画产业呈现了明显的劣势。另一方面,国内在销售上也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电视台都是垄断的,销售上只有一种价格。面对如此巨大的消费潜力,国内单方面并没有形成一个市场,这种劣势也导致相当部分的人才流向了加工制作领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的这10年也是中国动画市场化的10年。

中国动画产业在这10年发生了许多变化,首先是产量和从业人员的数量扩大了,以制作时间为例,从300分钟增加到了40000分钟,据了解,2014年仅在广电总局申请立项的动画片已达到了七八十万分钟之多。
如今,全国动画产业涉及的企业有数百家,大到几百人的制作公司,小到十几个人的工作室团队。另外,除中央相关管理部门陆续在出台一些扶持政策之外,地方政府这两年对于以动漫为代表的文化产业也都有一定扶持。

还有一个标志就是,2000年全国开设动画专业的大专院校超过200所,就读的学生有20000多人。
但是,虽然有官方统计的数量达到了40000分钟,但是真正有影响的作品寥寥无几,说明我们原创的能力相对薄弱。另外,中国的动画业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 20世纪40年代:中国动画第一部长片《铁扇公主》
★ 1979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


回眸中国动画八十年

中国动画曾无比地辉煌过,这也证明中国动画是有实力的,有适合它发展的艺术规律。对中国动画发展脉络有一个了解,对今天的动画创作是大有裨益的。既可从中借鉴吸收优良传统,又可发现总结中国动画的不足之处,找到一条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的发展道路。

一、艰难的创始期

谈到中国动画,不能不提及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他们可谓中国动画片的鼻祖。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他们于1926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揭开了中国动画史的一页。紧接着在1930年又摄制出《纸人捣乱记》。此后,万氏兄弟便不辞劳苦、坚持不懈地致力于中国动画的创作。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万氏兄弟拍摄了大量的抗日作品如《血钱》、《航空救国》、《民族痛史》、《新潮》,和提倡国货的《国货年》、《漏洞》,以及一些儿童寓言片《鼠与蛙》、《飞来祸》、《龟兔赛跑》等20余部黑白动画短片。直至20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创作了中国动画第一部长片《铁扇公主》,发行到东南亚和日本地区,并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为中国动画走向国际作了很好的铺垫。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万氏兄弟被迫中断了动画创作。而以钱家骏为中心的当时的一批动画人也绘制了以抗日为内容的动画短片《农家乐》,随后又绘制两部短片。中国动画片在创作初期就时刻与时代气息紧密相联。同时最早一批的动画人也显示了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

二、民族风格的探寻之路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动画片开始了它更为广阔的发展。早在1947年,人民艺术家陈波儿和日本动画专家方明(持永只仁)等创作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他们在人员不足、设备简陋的艰难条件下完成摄制工作,为新中国动画片的发展揭开了序幕。

中国的动画片在此后的发展中便自觉开始了民族风格的道路的探寻,这是时代和世界环境使然。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特伟任厂长,此时中国动画人已发展到两百多人。有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钱家骏、虞哲光、章超群、雷雨、金近、马国良、包蕾等一大批著名艺术家、文学家先后加入到这一行列当中,为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建国初期是中国动画片蹒跚学步的时期,中国动画人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动画技术和艺术,主要是苏联和南斯拉夫,在动画技艺上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在动画的风格上不免受到这些国家动画的影响,如《小猫钓鱼》(1952)、《小梅的梦》(1954)、《野外的遭遇》(1955)等影片便留有苏联动画的影子。特别是1956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国际动画节上获奖,令人沮丧的是与会者以为这部影片是苏联的影片。这个误会使中国动画人深刻意识到:“对他国动画亦步亦趋的模仿是不会利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 只能导致中国动画的消减。“只有搞民族化,才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出路。” 其实中国早期的动画电影也有这个倾向,万氏兄弟的《纸人捣乱记》便是模仿美国的动画制作,追求的是逗乐搞笑,仅是一部简单的噱头闹剧而已。事实上这也是动画娱乐本性体现,影片给人们以娱乐消遣,才会有观众,才会有市场。同时它在人物的造型设计上仍具有民族特点。

在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特伟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开始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中国动画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力求表现出中国独有的风格,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当中,民族特色十足,将军的脸谱化便借鉴了京戏人物造型,在动作的设计上也采取了京戏的风格。影片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运用民乐,在将军彷徨无助时,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响起,画面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烘云托月的效果。这部仅30分钟的动画片充溢着浓郁的民族化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对当时的民族化探索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同时,中国的动画艺术家们积极地致力于新的动画艺术手法的探索和动画技艺的提高。在发展中国动画的一大片种木偶动画时,著名的木偶片导演靳夕、钱远达,曾在20世纪50年代远赴捷克学习,师从德恩卡。靳夕的第一部代表作《孔雀公主》,故事情节动人。后来,靳夕拍摄的《谁唱的最好》在技术上非常完美,但在意识形态上却受到了局限。当时的文艺政策较为教条,由于过分强调了“政治挂帅”、“革命传统”、“主题至上”,限制了木偶片的进一步发展。钱家骏在1957年导演的《拔萝卜》和1958年导演的《古博士的新发现》就注意开掘动画片的童趣、童心。在1958年中国动画人研制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中国动画增添一个新品种且富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接着又拍摄了剪纸片《渔童》(1959)、《济公斗蟋蟀》、《金色的海螺》(1963)等影片,吸收了中国皮影戏和民间窗花的艺术特色,将动画形象塑造得生动丰满,也使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得到发扬。到了20世纪80年代,剪纸片技术日益成熟,在此基础上,美影厂又研制成功剪纸“拉毛”新工艺,拍出了水墨风格的剪纸片《鹬蚌相争》,该片荣获第十三届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银熊奖、南斯拉夫第六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和文化部1984年度优秀美术片奖。1985年出品的《草人》也获得好评,在日本第二届广岛国际动画电影节获儿童片一等奖和国内文化部1985年度优秀美术片奖、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腾龙奖”美术片二等奖。这一片种在国际国内都得到认可,且受到广大观众欢迎。此外,在1960年又摄制了折纸片《聪明的鸭子》,情趣盎然,活泼生动。同一时期又发明创造了水墨动画片,可谓是最具中国风格的动画片,它将中国的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使中国特有的笔墨情趣完美地再现于银幕,形成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震惊了整个世界影坛。《小蝌蚪找妈妈》(1960)、《牧笛》(1964)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作。富于韵律的画面、诗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动画艺术也达到一种审美的境界。

此时的动画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中国动画的一个高潮。也是民族风格成熟的阶段。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1961、1964)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又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融入,描述了家喻户晓的孙悟空,使这一形象跃然银幕,化无形为有形,“挖掘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国外评论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全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是动画片的真正杰作。”

中国动画片所达到的艺术水准不仅得到国际的首肯,而且使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片深入到世界民众当中去。中国动画片因为它独到的民族特色而独立于世界动画之林,散发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动画片在海内外获得越来越高的声誉。

可是由于“文革”的影响,中国的动画事业受到了阻碍,发展缓慢。“文革”结束后,百花开放,我国的动画事业也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春天。中国的动画人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动画创作当中,秉承以往的“民族风格”的道路,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新的开拓,并取得可喜的成绩。同时由于实行开放政策,扩大对外交流,中国的动画业也更多地与国际接轨,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1979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问世,这部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像丰富”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好评。民族风格在它的身上的到了很好的延续。动画片《三个和尚》是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吸收了外国现代的表现手法,在发展民族风格中做了一次新的尝试。动画片《雪孩子》画面优美富有诗意;《南郭先生》表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格调古雅;《火童》结合了装饰性造型和民族艺术特点。同一时期的影片中,还有《两只小孔雀》、《画廊一夜》、《狐狸打猎人》、《好猫咪咪》、《愚人买鞋》、《黑公鸡》、《小鸭呷呷》、《人参果》、《淘气的金丝猴》、《假如我是武松》、《蝴蝶泉》、《天书奇谭》、《兔送信》、《三十六个字》等也延续这一创作思想。1984年的大型动画片《金猴降妖》,又一次将孙悟空搬上了动画银幕,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孙悟空形象;在表现手法上通过将传统的民族风格和抽象绘画的手法和现代音乐融合,探索民族艺术的新发展。动画片《夹子救鹿》淡雅而抒情,具有敦煌壁画的古朴风格。剪纸片《草人》模拟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此外,《女娲补天》,《抢枕头》、《海力布》、《水鹿》、《大扫除》、《网》、《偷东西的驴》、《巫婆、鳄鱼和小姑娘》等,也都富于民族风情。

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新发展

在动画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发展出现缓慢趋势。在美日动画的冲击下,同时也由于缺乏市场化操作,动画的回收相对较慢,中国动画以往是纯国家投资,私人不愿投资,从而导致动画者的流失和中国动画业的发展缓慢。中国动画要改变以往的操作方式。为重振国产动画,美影厂历时四年摄制了动画片《宝莲灯》,这是中国迄今投资最大的一部影院动画长片,故事取材于中国的民间传说,在画面、人物造型上都精心设计,音乐制作极为考究,同时现代高科技的运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同时还有《气球上的五星期》、《马可波罗回香都》、《哎哟,妈妈》等一批优良的动画片诞生,给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动画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国第一部动画片是什么
答:中国第一部动画片是《大闹画室》。 《大闹画室》是1926年由万古蟾执导,万氏兄弟参与配音长城画片公司出品的一部动画片。 《大闹画室》是中国第一部独创动画片。影片表现一个画家正在画室作画,突然,画家画出的一个身着中式服装的小人儿从画板上跳下来。他淘气而滑稽,给画家添了不少麻烦。最后,经过一番追逐打斗,...

中国最早的动画片是哪一部?
答:中国动画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1922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动画《舒振东华文打字机》,揭开了中国动画史的一页。直至20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创作了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发行到东南亚和日本地区,并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为中国动画走向国际作了好的铺垫。以上资料摘自百度百科。

中国第一部动画片是什么(名称)
答:1922年,万氏兄弟就制造出了中国第一部广告性质的动画短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之后1926年万氏兄弟制作了《大闹画室》,1935年制作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真正世界产生了影响的,是1941年上映的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中国动画的起步,一点也不晚,那时在亚洲也是比较先进的。...

中国的第一部动画片是什么?
答:第一部动画片是《舒振东华文打字机》,1922年,万氏兄弟制造出了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舒振东华文打字机》。1926年万氏兄弟制作了《大闹画室》。1935年万氏兄弟制作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真正产生影响的是1941年上映的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中国动画的起步,一点也不晚,那时...

中国最早动画片是什么
答: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第一部国画片)出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年代:1961年拍摄 导演:唐澄等 艺术指导: 特伟 背景设计:郑少如,方澎年 动画设计:唐澄,邬强,戴铁郎,阿达,吕晋,严定宪,矫野松等 艺术指导:特伟 技术指导:钱家骏 摄影:段孝萱,游涌,王世荣,类型:水墨动画片 片长:15...

中国第一部动画片是什么?
答:中国第一部动画片是《舒振东华文打字机》,摄制于1922年。20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创作了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扩展内容:1941年《铁扇公主》幕后制作 上世纪20年代,中国诞生了自己的动画片,万氏兄弟创作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片《大闹画室》,它宣告了中国美术电影的诞生。万氏兄弟的真正伟大...

我国第一部动画长片是由万氏兄弟摄制的
答:我国第一部动画长片是由万氏兄弟摄制的《铁扇公主》。万氏兄弟小时候顽皮,父亲从上海带回画片给他们照着画,晚上母亲在油灯下,用双手做各种形状(手指谣)投影蚊帐上,孩子们纷纷猜测、模仿形象。这样,他们爱上了画画。很早就萌发万泉河之晨创作中国动画片的念头。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在1925年绘制成功...

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是哪个国家的,叫什么名字。
答:是1922年美国动画片《三极管》,是一部物理动画片,用以表现三极真空管的制作过程,由西电公司的E.B.克拉夫特制作,1922年10月27日在耶鲁大学映出;采用的音响系统就是后来加以改进的维太风。第一部大型动画片 是1917年阿根廷的一部讽刺当时总统伊里戈耶恩的《背叛》,唐.弗.范里制作,映六十...

世界第一部卡通影片?
答:第一部动画片 是1900年J.斯图亚特.勃拉克顿制作的美国动画片《迷人的图画》,爱迪生公司1900年11月16日登记于出品 目录。第一部带故事性的动画片 是1908年爱米尔.科尔为法国电影实业家里昂.高蒙绘制的动画片《幻灯戏》,1908年8月17日在巴黎首 映。第一部有声动画片 是1922年美国动画片《三极管...

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是什么?
答:是《滑稽脸的幽默相》《滑稽脸的幽默相》是 詹姆斯·斯图尔特·布莱克顿执导的短片,在1906年4月6日美国首映。这部影片被动画史学家公认是世界上第一部被记录在标准胶片上的动画电影。其中运用了逐格拍摄、剪纸动画、真人结合拍摄等动画技术;影片的作者布莱克顿对“逐格拍摄”技术的探索对动画艺术和电影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