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名言、名句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言问题

作者&投稿:迪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太宗李世民(598.1.28或599.1.23—649.7.10),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唐太宗的名言有很多,最著名的有两段,其一如下: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其二是《唐太宗百字箴》,原文内容如下:

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

 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

 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

 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

 寸丝千命,匙饭百鞭,

 无功受禄,寝食不安。

 交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

 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

 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

 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翻译:种田人多劳苦,吃了今天无明天,纺织女多奔波没有棉衣穿。我们应该吃饭想到农民辛苦,穿衣不忘织女劳累,穿一丝关心千万人生活,吃一匙一百次鞭策自己,无功受奖吃饭睡觉都感到不安,无功不受禄。不取不正当的财,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正当的请酒不去喝,交正道朋友,决歪道朋友,经常注意克服自己缺点,不搬弄是非,若是听从这些规劝,获得的名利和地位定能长久。

此外还有几则比较有名,如:

1、谗佞之徒,国之蝥贼也。

出自《帝范·去谗第六》。

2、联遇千虑一失,必望有犯无隐。

出自《魏郑公谏录·卷三·对西蕃通来几时》。

3、伤其身者,不缘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出自《魏郑公谏录·卷三·对为君之道先存百姓》。

4、今与诸公共理百姓,但有不可行,即向联言。

出自《魏郑公谏录·卷三·对西蕃通来几时》。

5、夫国之匡辅,必待忠良。任使得人,天下自治。

出自《帝范·求贤第三》。

6、人君之道,唯在宽厚,非但刑戮,乃至鞭挞亦不欲行。

出自《魏郑公谏录·卷三·对人君所务宽厚》。

7、为君极难,法若急,恐滥及善人;法若宽,则不肃奸究。

出自《魏郑公谏录·卷四·对刑法宽猛》。

8、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

出自《贞观政要·求谏》。

9、君者,俭以养性,静以修身。俭则人不劳,静则下不扰。人劳则怨起,下扰则政乖。

出自《帝范·诫盈第七》。

10、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

出自《贞观政要·求谏》。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李世民 2、 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李世民 3、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 4、 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 ——李世民 《辽城望月》 5、 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 ——李世民 6、 夫君者,俭以养性,静以修身。俭则人不劳,静则下不扰。人劳则怨起,下扰则政乖。人主好奇技淫声、鸷鸟猛兽 ,游幸无度,田猎不时。 ——李世民 《帝范》 7、 '家住遥遥一点红, 飘飘四下影无踪。 三岁孩童千两价, 保主跨海去征东。 ——李世民

唐太宗的名言、名句~

1、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唐:唐太宗《守岁》
译文:年终岁寒,冬雪消融,暖洋洋的宫闱里似乎吹进了和煦的春风。
2、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唐:唐太宗《望雪》
译文:冷的天气里山林上空的云都好像被冻住了,洁白的冰雪凝聚了江山。
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唐太宗《赐萧瑀》
译文: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强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才能识别出是不是忠贞不二的臣。

4、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唐:唐太宗《元日》
译文:春天来临了,小草又像以前一样沐浴在春风里,梅花也像往年一样绽蕊怒放。
5、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唐:唐太宗《咏雨》
译文:远处的山峦笼罩着一片乌云,大雨倾盆而下,河水上涨。
6、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唐:唐太宗《饮马长城窟行》
译文: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羌族的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1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原是魏征“纳谏”的话,唐太宗李世民常用告诫后人,久之成了李世民的“名言”。这句话的含义很直白,就是把一个政权看作“舟”,而百姓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意思,大致等同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2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这面镜子,大家不用回头,照着自己平时做事要少走弯路,不走弯路,少做错事,不做错事,凡事都要做到心如明镜,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心如明镜呢?

唐太宗李世民名言霸气
答:1、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李世民 2、 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李世民 3、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 4、 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 ——李世民 《辽城望月》5、 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 ——...

《西游记》中,唐太宗有哪些名言?
答:01 善哉真善哉!作善果无灾!善心常切切,善道大开开。莫教兴恶念,是必少刁乖。休言不报应,神鬼有安排。——《西游记·第十一回》(游地府太宗还魂,进瓜果刘全续配)02 山崩地裂有人见,捉生替死却难逢!——《西游记·第十二回》(唐王秉诚修大会,观音显像化金蝉)03 宁恋本乡一捻土,...

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言名句
答: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名言吧,名言是易于留传的结论、建议或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究竟什么样的名言才是优秀经典的名言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言名句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言名句1 1、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2、纷披...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唐太宗的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意思是:把人作为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原文:(唐太宗)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 ,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稿,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

唐太宗 以人为镜 以史为镜。。。全名言
答:出自:《旧唐书·魏徵传》,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这是对魏征人生...

唐太宗的名言、名句
答:唐太宗李世民(598.1.28或599.1.23—649.7.10),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唐太宗的名言有很多,最著名的有两段,其一如下: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二是《唐太宗百字...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 怎么去理解这句话
答:不知你具体是指哪一句,现列出以下四条,及相应的解释:①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对为本。②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水能覆舟。③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 人为镜,可以明得失。④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

唐太宗的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是什么?
答:唐太宗的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的意思是以贤人做镜子,可以明白治政得失。出处 词句出自欧阳修、宋祁等人编写的《新唐书·列传·卷二十二·魏徵》。原句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 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释义 太宗后来临朝...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得失与论语十二章孔子的
答: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与论语十二章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一定的联系。因为这里的“善者”与“不善者”,是指人依据道德规范所表现出来的优点和缺点,人的成功与失败,与自身的能力水平和自身的优缺点有关,所以说这两句名言有一定的联系。“以人为鉴,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