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领先阅读七年级答案

作者&投稿:壤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求初中语文人教版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 七年级到九年级的,谢谢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②_______,_____________,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1.写出画线处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翻译①②两句。

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学①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②知③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④知也。”

23.解释红色字。

①而________ ②知_________ ③而___________ ④知___________

24.写出画线处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下列各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的是学与思的关系

B.“人不知而不愠”强调的是学习知识在于提高自己。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显示了孔子为学的谦虚风度。

D.“温故而知新”强调了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解释文言语句中红色词语有误的一组是:(2分)

A.不见曦月(日光) 披发文身(画着文彩)

B.属引凄异(连接) 毳衣炉火(鸟兽身上的细毛)

C.夏水襄陵(漫上) 乘骑标枪舞刀于水面者(举)

D.吞天沃日(用水淋洗)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 词语中红色字与“民弗从也”中的“从”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力不从心 B.投笔从戎

C.欣然从命 D.言听计从

13.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___________________

14. 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

15. 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中曹刿与鲁庄公关于“何以战”的对话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B.曹刿在“彼竭我盈”的情形下发出“逐齐师”的号令。

C.“可以一战”、“故克之”和“故逐之”都表明曹刿善于把握作战时机。

D.“惧”齐师在败绩之时“有伏”是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的原因。

上面的给你参考。

你应该从基础入手,把测评、练习册中的东西弄好,在有相关知识的情况下看看虚词并灵活应用,就能得高分。

2.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快荀巨伯探病友荀巨伯远看友人

一)荀巨伯探友(译文) 他远道探望生病的朋友,恰逢胡人攻打城池。

朋友对他说,“我今天就要死了,你可以离开了。”荀巨伯说,“我远道来是看你的,你让我离开,败义求生,怎么是我的行为呢?”胡人来了问他,“整个城市都空了,你是什么人,敢独自留下?”他说:“朋友有病,不忍心抛弃他,宁可用我的生命来代替我朋友的。

”胡人说:“我们无义之人进入了有义之国。”于是退兵了。

全城都得以保全。1.①告诉 ②离开 ③用 ④于是,就2.C3.例如:荀巨伯不忍丢下有病的朋友独自避难,而且愿“以我身代友人命”,这种把情义看得比生命还重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二)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

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

老师怜悯他说:“你想读书吗?”原对答:“我没有钱交学费啊!”师曰:“童子若有志有此,我愿收你为徒教你读书,不收学费!”于是原就进了学堂。一个冬天,就熟读《孝经》和《论语》。

1、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2、cè shě qì。

3. 七年级文言文满分阅读93

93《吕蒙正不受镜》1。

"其弟伺间从容言之"中"伺间"的意思。 2。

"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中"寡好"的意思。 3。

从吕蒙正拒收宝镜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品质? 4。吕蒙正拒贿语言不多,却极有特色,请简要评点他拒贿时的语言特点。

5。欧阳修是如何评价吕蒙正拒贿这件事的? 答: 1。

等到有空儿 2。欲望不多 3。

奉公廉洁 4。诙谐,击其一点 5。

以为贤于李卫公(唐代贤臣李靖)远矣 说他比李靖强多了。 1。

选出与"其弟伺间从容言之"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C ) A、昔贤之所难也 B、怅恨久之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寡助之至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C ) A、其弟伺间从容言之 B、闻者叹服 C、牺牲玉帛 D、庶竭驽钝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弟伺间从容言之。 译:他的弟弟找了个机会不慌不忙地说了这件事。

4。在作者看来,倡廉拒贿应该做到哪两点? 答(1) 寡好 (2) 不为物累。

94《吕蒙正不计人过》主题 在日常生活中,对别人应有宽宏大度,不计个人得失的胸怀。对“不计人过”的看法:像这样心胸宽广的人是一个可塑之才,不会因为于别人斤斤计较而得罪别人,使人厌恶。

启示 本篇赞扬了吕蒙正不记人过的品格。 并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对别人应有宽宏大度,不计个人得失的胸怀。

95《东坡食汤饼》(1)恶不可(食) (吃) (2)徐(谓)黄门曰 (告诉、对……说) 3)秦少游(闻)之 (听说、听见) 20.找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A )(3分>例句: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A.录毕,走送之 B.缘溪行,忘路之远近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辍耕之垄上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黄门公(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而(这时)苏东坡已经吃完了(面条)。22.从苏东坡的言行中.你可以看出他是个(豁达(乐观、洒脱))的人。



~

初中文言文领先阅读七年级答案
答:1. 求初中语文人教版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 七年级到九年级的,谢谢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①___,___。……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②___,___,神游其中,怡然自得。21.写出画线处的句子。①__...

高中文言文领先阅读
答:40.蔡邕听琴 1.①命名②屏风后③暗暗地④退⑤惊动的样子⑥微笑的样子 2.①等到(他)去时对方已喝得酒酣耳热了;②蔡邕一向为乡里人所推崇;③蔡邕一一把全部情况告诉对方;④这难道是杀心显露在琴声中吗? 3.蔡邕精通音律,善于辨识琴声。 41.苏东坡北归 1.①跟随②拱手③写 2.①在乡村旅店中稍作休息;②做...

初中文言文领先阅读(八年级)
答:班内网上有,复制到你电脑上天天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