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德丰字日新文言文阅读

作者&投稿:达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欧阳铭传》文言文翻译答案

翻译: 欧阳铭,字日新,泰和人。因为受到举荐提拔为江都县丞。战争发生兵乱中纵火焚烧以后,民众死伤迁徙的十分之七八。欧阳铭招揽抚慰(流离的百姓),逐渐恢复常业。有继母讼告他儿子不孝,就把涉案人员喊到公堂前,是非原委都讲清楚并开导他们,母子二人哭泣感恩离去,最终因为母慈子孝著称乡里。曾经治理官廨后面空隙的土地,得到近百两白银,赶上部们公文征收油漆,就购买这些东西输送。升迁掌管临淄。常遇春的军队路过的辖地,士兵进入百姓家里拿酒,相互殴打攻击,整个街市都哗然喧闹。欧阳铭鞭笞了士兵遣送回去。士兵

控诉县令辱骂常遇春将军,常遇春就过来诘问他。欧阳铭说:“士兵,是君王的部队,百姓也是君王的百姓。百姓被打得要死了,士兵不应当鞭笞吗?我欧阳铭虽然愚蠢,哪能至于辱骂将军?将军是大贤才,为什么要袒护一个士兵,而阻挠国法的施行?”常遇春怒气才消失,并且问责士兵给他道歉。后来大将军徐达到这个地方,军士之间相互约束说:“县令是个强健的官吏,曾经对抗常遇春将军,不要违反当地的法令。”欧阳铭治理当地,廉洁、安定、公平、仁恕,空闲的时间就招来各个学子研习文学艺术,或者独自骑马在田间,考核耕地收货。邑县安定经济繁荣。官吏任期届满入朝觐见,死了。

出处:《明史》

内容介绍:本书是二十四史的最后一部,是清朝前期的官修史,由张廷玉等编撰。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

2. 欧阳铭,字日新,秦和人

明阳铭,字日新,是秦和地方的人。凭着人推荐做了江都县城。遭遇兵祸之后,老百姓或死或搬家流亡的有十之七八。欧阳铭招揽安抚他们,老百姓慢慢逐渐恢复了旧业。

《欧阳铭》原文:

有继母告子不孝者,呼至案前,委曲开譬,母子泣谢去,卒以慈孝称。尝治廨后隙地,得白金百两,会部符征漆,即市之以输。迁知临淄。遇春师过其境,卒入民家取酒,相殴击,一市尽哗。铭笞而遣之。卒诉令骂将军,遇春诘之。曰;「卒,王师,民亦王民也。民殴且死,卒不当笞耶?铭虽愚,何至詈将军?将军大贤,奈何私一卒,挠国法?」遇春意解,为责军士以谢。后大将军徐达至,军士相戒曰:「是健吏,曾抗常将军者,毋犯也。」铭为治廉静平恕,暇辄进诸生讲文艺,或单骑行田间,课耕获。邑大治。秩满入觐,卒。

欧阳铭,字日新,泰和人。因被推荐任江都县丞。战乱之后,人死后转移的有十之七八。欧阳铭招抚安定人民,逐渐恢复工作。有继母告诉子不孝的人,叫到桌子前,委婉开导,母子哭着道谢离去,最后以慈孝著称。曾经整治官署后的空地,获得白金百两,恰逢部符征漆,就市的用以输送。为了解临淄。常遇春的军队经过境内,最终进入百姓家取酒,互相殴打,全市都喧哗。欧阳铭鞭笞而派遣的。士兵诉说县令骂将军,常遇春诘问他。说;"死,王师,人民也王民啊。人殴打并且死,士兵不应该打吗??欧阳铭虽然愚笨,何至于骂将军?将军非常好,为什么自己一死,阻挠国法?于是常遇春怒意消解,为要求士兵表示道歉。后来大将军徐达到,士兵们互相告诫说:"这是刚强的官吏,曾反抗常将军的,不要犯了。"铭治理廉洁公正,时间总是向学生讲文艺,有时一个人单骑田间,督促耕种收获。城大治理。任期满入朝觐见,死亡。

3. 文言文阅读徐度,字孝节的答案

译文可供参考:

徐度字孝节,安陆人。世代在京师居住。年轻时洒脱自在,不拘泥于小节。长大后,身材魁伟,喜欢喝酒、赌博,经常派小仆役和职业卑贱的人闹事。梁朝始兴内史萧介去到郡上,徐度跟着他,率领士兵,征讨各处山洞,因骁勇闻名。高祖征讨交阝止,用厚礼征召他,徐度于是归顺高祖。

侯景之乱时,高祖攻克平定广州,平定蔡路养,打败李迁仕,计划大多出自徐度之手。徐度又统率士兵,每次打仗都立有战功。回到白茅湾,梁元帝任命他为宁朔将军、合州刺史。侯景被平定后,追录前后的战功,晋升为通直散骑常侍,封为广德县侯,食邑五百户。后又迁任散骑常侍。

高祖镇守朱方时,徐度任信武将军、兰陵太守。高祖派衡阳献王去荆州,徐度率领所部人马跟随前往。江陵陷落,徐度抄小路东归。高祖平定王僧辩时,徐度和侯安都为水军。绍泰元年(555),高祖向东讨伐杜龛,侍奉敬帝驾临京口,由徐度总管宫中警卫,并且主持留守事务。

徐嗣徽、任约等前来进犯,高祖和敬帝回到京都。当时敌人已占据石头城,市廛居民,却都在南去的路上,离朝廷很远,担心被敌人追击,于是派徐度率军镇守于冶城寺,筑垒阻断敌人。敌军全部出动,大举进攻,未能攻克。高祖不久又援救徐度,大败任约等。翌年,徐嗣徽等人带引北齐军渡江,徐度随大军在北郊坛打败敌人。按照功劳授职为信威将军、郢州刺史,兼任吴兴太守。不久迁任镇右将军、领军将军、南徐州沿江诸军事、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送给他一部鼓吹。

周文育、侯安都等向西讨伐王琳,战败,被王琳囚禁,于是以徐度为前军都督,在南陵镇守。世祖继位,迁任侍中、中抚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爵为公。尚未行礼授职,出任使持节、散骑常侍、镇东将军、吴郡太守。天嘉元年(560),增加食邑一千户。服职期满,任侍中、中军将军。出任使持节,都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新宁、信安、晋安、建安九郡诸军事,镇东将军,会稽太守。尚未到任,太尉侯调在湘州去世,于是由徐度代替侯调任湘州、沅州、武州、巴州、郢州、桂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湘州刺史。服职期满,任侍中、中军大将军,仪同、鼓吹等不变。

世祖驾崩,徐度事先受遗诏,带武装士兵五十人进入皇宫禁地。废帝即位,晋升为司空。华皎占据湘州反叛,带引北周军队下到沌口。和王朝军队对峙,于是晋升徐度为使持节、车骑将军,统率步军,从安成郡经岭路去到湘东,袭击湘州,俘获敌人留在湘州的全部家小而归。光大二年(568),去世,时年六十岁。追任太尉,送给班剑二十人,谥号忠肃。太建四年,诏令配享高祖庙庭。其子徐敬成袭封。

4. 江翰 字吉安文言文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题。

(16分) 江翰,字吉安,会稽人。父桓,邠州知州。

翰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时大学士严嵩擅政。

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翰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

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

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

闻渊、屠侨等言翰无他肠,唯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翰诏狱。

已,刑部坐翰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 狱。

时翰入谏垣①未半岁也。逾年,俺答② 薄都城。

司业赵贞吉以请宽翰得罪,自是无敢言者。翰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

后同邑江练劾嵩,嵩疑与翰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

迨嵩去位,翰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翰无子,为置妾潘氏。

比至京师,翰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

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③ ,则夫之饘粥无资。

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

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

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翰前,翰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

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翰还其家。翰还父已前卒翰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丧除,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

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

翰系狱凡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明史》列传 第九十七) 注:①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

②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③舅:古义指丈夫的父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时大学士严嵩擅政”中的“擅政”是“擅长政事”的意思。B.“司业赵贞吉以请宽翰得罪”中的“得罪”应理解为“获罪”。

C.“除徽州推官”和“丧除,召为都给事中”两句中的“除”意思相同。D.“衰病侵寻”中的“侵寻”应解释为“侵扰、折磨”。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翰还/父已前/卒翰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B. 翰还/父已前卒/翰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C.翰还/父已前卒/翰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D.翰还父/已前卒/翰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江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江练是江翰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官将他的手脚铐起来。 B.江翰要求表彰周尚文、董旸、江瀚等这些忠臣,赐予他们爵位,充分表现了他的 直言敢谏。

C.江翰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然没 有同意赦免江翰。D.江翰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已,刑部坐翰奏事不实,输赎还职。

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5分) (2)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

(5分) 【参考答案】4.B。【解析】A“擅政”:专权;C第一个“除”是“任命、授职”的意思,第二个“除”是守孝期满,除去丧服的意思;D“侵寻”:渐进,渐次发展。

5.C 【解析】通读上下文理解大意,再抓“父”“桓”“世宗”“穆宗”等代词断句。6.B 【解析】混为一谈,应该是要求赐予周尚文爵位,祭祀董旸、江瀚。

7.(1)不久,刑部判处江翰奏事没有事实根据之罪,交钱赎还本职。特命在朝廷杖打江翰,但结果他仍然被关在诏狱里。

(“坐(犯„„罪)”“输(交纳)”“杖于廷”(定语后置)各1分,句意2分) (2)皇帝非常痛恨言官,用廷杖、戍边的手段还不足以遏止他们,就长期拘囚来困住他们。(“疾(痛恨)”“遏(遏止)”“系(拘囚)”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江翰,字吉安,会稽人。

父亲江桓,做邠州知州。江翰考上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被授于徽州推官。

被提升为礼科给事中。当时大学士严嵩独揽政权。

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去世,江翰请求朝廷给予“恤典”(即朝廷对去世官吏给予追封、赠谥等典例),严嵩却阻挠不给予。江翰向皇帝上书说:“周尚文作为大将,以忠义自许。

曹家庄那一战役,他建立了奇功,应该赐封爵位给他并延及他的子孙。其他的董旸、江瀚,努力抗击敌人,甚至为国而死。

虽然已经立庙祀,但应该赐祭,来表彰为国而死的忠心。现在当权的臣子,任意给与或者剥夺,忠诚勤勉的官吏却被抛弃,用什么鼓舞士气,激励军心呢?”疏章奏入,严嵩怀恨,故意激怒皇帝,将疏章下到吏部都察院讨论。

闻渊、屠侨等人说江翰没有其他居心,只是不受拘束应当治罪。皇帝越发恼。

5. 郝景春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译文供参考:

郝景春,字和满,江都人。乡试中举,授盐城教谕,因犯过失而罢职归家。启任陕西苑马寺万守监录事,后调为黄州照磨,代理黄安县事。到任刚三日,农民义军突然来攻城,景春等坚守八天八夜,义军撤走。

崇祯十一年(1638),升任房县知县。农民起义军领袖罗汝才率九营之众向熊文灿请降,文灿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犹豫起来。景春单骑至义军兵营去劝说,并与汝才及其同党白贵、黑云祥歃血为盟。汝才到文灿军门投降,而所部诸营分驻于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与贵、云祥驻于房县城郊。当时,郧阳各县城墙都被破坏,只有房县有赖于景春安抚,大体上可以防守。然义军杂处其间,居民日夜不安。景春与主簿朱邦闻、守备杨道选一方面修理防御工事,一方面与义军诸营和睦相处。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在谷城举兵反明,约汝才一同行动。景春子郝鸣銮还是生员,有万夫不敌之勇,他对其父说:“房县城为敌攻击目标,仅疲惫瘦弱的士兵不过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铠甲去见汝才说“:你难道不念曾与我父亲烧香盟誓之言吗?希望你慎重,不要与张献忠一同作乱。”汝才假意允诺。鸣銮察觉出汝才的允诺并非真心诚意,回来与道选领兵登城防守,而献忠所遣前锋已至城下。鸣銮等斩义军将领上天龙,遣使向熊文灿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见到文灿。

不久,义军大队人马至房县城下,献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队伍打红旗。忽然两军合在一起并力围攻。义军将领白贵、黑云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让给我们,保证无事。”献忠又令张大经来劝降。景春在城上大骂,鸣銮且守且战,坚持了五天五夜。义军损失不少,献忠左足受伤,其心爱战马也被杀死。守军指挥张三锡开北门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选在巷战中牺牲。大经促使汝才劝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问他府库财物何在,景春厉声道“:库藏若还有财物,你们也破不了城!”义军杀一典史、一守备来恐吓他,景春终不屈服,与其子鸣銮一道被杀。其仆陈宜和朱邦闻一家都死。朝廷闻知,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奉祀,后又改赠太仆寺少卿。

6. 庞参传 文言文阅读

译文供参考:庞参传,庞参字仲达,河南缑氏人。

开始在那里做官,不知名,河南尹庞奋看见了认为很奇特,举为孝廉,拜为左校令。犯了法关进了若卢狱。

永初元年(107),凉州先零钟羌人反叛,朝廷派车骑将军邓骘讨伐他们。庞参在流放中使他的儿子庞俊上书道“:当今西州流民扰动,而征兵不绝,水潦不止,地力不恢复。

加上大军出动,远戍很疲劳,农功忙于转运,资财尽于征发。田亩不能开垦,庄稼不得收割,两手无计,来秋没有希望。

百姓力竭,不堪承受。臣愚认为万里运粮,远就羌戎,不如总兵养众,等到人家疲劳。

车骑将军邓骘应该带兵出征,留下征西校尉任尚让他督凉州士民,转居在三辅。让徭役休息以助其时,停止繁赋以增其财,使男的能够耕种,女的能够织布,然后养精蓄锐,乘懈狙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那么边民的仇能报,奔北之耻可雪了。”

书奏上去,碰上御史中丞樊准上疏荐庞参道“:臣听说鸷鸟上百只,不如一只鹗。从前孝文皇帝领悟了冯唐的话,而赦了魏尚之罪,使他做了边守,匈奴不敢向南一步。

用一个臣子之身,解一方之难,选用得人哩。臣看见故左校令庞参,有勇有谋,与众不同,高才武略,有魏尚的风度。

前因犯了微法,输作很长时间。现在羌戎为患,大军西屯,臣认为像庞参这种人,应在行伍之列。

希望明诏采前世的举措,观魏尚之功劳,免赦庞参之刑,用作军锋,必有成效,宣助国威。”邓太后采纳了他的话,立即从德徒中提拔庞参,拜为谒者,使他向西督三辅诸军屯,而召邓骘回来。

四年(110),羌寇又卷土重来,兵费日广,且连年收成不好,谷每石需五万余钱。庞参报告邓骘道“:连年羌寇特别困扰陇右,供徭赋役开支甚大,官府负债达数十亿万。

现在再向百姓,调取谷帛,..卖什物,以应官吏之需求。外伤羌虏,内困征赋。

于是千里运粮,远给武都西郡。道路险阻,困难太多,走得快就钞暴为害,走得慢就粮食受损,运粮散于旷野,牛马死在山泽。

县官不足,常向百姓借贷。百姓已经穷困了,将向谁去索取?名义上救金城,实际上困了三辅。

三辅已经贫困,反转来又成为金城之祸了。参以前数次说过,应放弃西域,却被西州士大夫所笑。

现在如果贪恋不毛之地,忧恤无用的百姓,让军队在伊吾之野受苦,替三族之外担心,如果破了凉州,祸乱至今不止。开拓之边境不得安宁,对国家之强大毫无益处;有许多田地不去耕种,怎能救得饥荒!所以会治国者,一定着眼国内,不求外利;让百姓富足,不贪广土。

三辅山原旷远,民众稀少,故县空城,可住人之地方甚多。今应将边郡不能自存的,迁入诸陵,田戍故县。

孤城绝郡,强迫迁去;转运远费,聚而近之;徭役太多,休而息之。这是好中之好计策哩。”

邓骘及公卿们因国用不足,想听从庞参的建议,众多人不赞同,才停止了。后来拜庞参为汉阳太守。

郡人任棠有奇节,隐居教授学徒。庞参到任,先去拜访他。

任棠不和他说话,只把薤一大本、水一盂放在户屏之前,自己抱着孙子伏在户下。主簿报告,认为任棠倨傲。

庞参想了一下他的用意,过了好久便说:“任棠是想告诉太守:水,是想我清白哩。拔一大本薤,想我打击强宗哩。

抱儿当户,想我开门怜惜孤儿哩。”于是叹息而回。

庞参在职时,果然能抑强助弱,用惠政赢得民心。元初元年(114),升为护羌校尉,叛羌怀念他的恩信。

第二年,烧当羌种号多等都投降,才又得到还都令居,通河西之路。这时先零羌豪强在北地僭号,朝廷诏参率领降羌及湟中起义的胡兵七千人,与行征西将军司马钧约期会合于北地攻打他们。

庞参在路上被羌人打败。已经失了期,于是称病带兵回来,犯了诈疾罪召而下狱。

校书郎中马融上书请求道“:西戎反叛,寇抄五州,陛下同情百姓之疾苦,哀百姓之失业,用尽府库之财物以养军队。从前周宣王时,猃狁侵略镐和方,孝文帝时,匈奴也入侵上郡,而宣王立了中兴之功,文帝建太宗之号。

不只是两个皇帝有明睿又的天资,也因为有虎将捍卫城池的帮助,所以‘南仲赫赫’,列在《周诗》‘,亚夫纠纠’,载在汉策。前护羌校尉庞参,文武全才,智略远大,既有义勇果毅的气节,兼有博雅深谋的天资。

又度辽将军梁忄堇,前时统领西域,勤苦数年,回来留在三辅,能立功效,闲在北边,单于降服。现在都关起来,陷于法网。

从前荀林父在必阝打了败仗,晋侯恢复了他的职位;孟明视在崤丧师,秦伯不废他的官。所以晋景并赤狄的土地,秦穆公于是称霸西戎。

应该远看两君,使庞参、梁忄堇得到宽宥,的确对折冲有好处,对圣化有帮助。”书奏上,梁忄堇、庞参得到赦免。

后来用庞参为辽东太守。永建元年(126),升为度辽将军。

四年(129),进朝廷做了大鸿胪。尚书仆射虞诩荐参说他有宰相的器量和才干,顺帝时用他为太尉,录尚书事。

这时三公之中,庞参名声忠直,多次被左右所陷害与毁谤,认为所举用的人有违帝旨,司隶承风案之。这时当会茂才孝廉,庞因被奏,称疾不得会。

上计掾广汉段恭因会上疏道“:臣看到道路行人,农夫织妇,都说‘太尉庞参,谒忠尽节,徒因直道不能做违心之事,孤立在群邪之中,自处被中伤之地。’臣还希望在陛下之世,当蒙。

7. 阅读文言文潘纯,字子素,庐州人也,回答4

《潘纯传》

徐显

潘纯,字子素,庐州人也。少有俊才。游京师,一时文学之士、贵卿之家争延致之。每宴集,辄云“潘君不在,令人无欢。”闻其至,皆倒屣出迎,及谈笑大噱,一座为倾。尝著《衮卦》以讽切当世。其初之辞曰“出门即衮,永无咎也”。其上曰:“以衮受爵,亦不足贵也。”或以达于文宗皇帝,欲系治之。亡徙江湖间,遇有以君事为滑稽士解者,事乃得释。

因客江南,值京师所与游者平章事吴公可堂、治书侍御史廉公亮、秘书卿达公兼善、廉访使干公克庄、御史中丞吴公元震、廉访副使杜公德常、廉访佥事鲁公志道等皆持节在外,遂往来诸公间,名声藉甚。而江南大姓慕君气势,望风承谒。于是挈妻子居东吴,日与诸贵人觞咏为乐,所赋诗音节精丽,李义山、温庭筠辈不能过也。

至正壬辰间,兵起淮东西。淮南行省郎公曹公德照雅君言于上官,使人具书币辟参军谋事,君度不可为,谢遣使者,移家避地于越。时太尉高公为御史大夫,开行台于会稽,以君为上客,与参谋议。而大夫之子安为枢密院官判,掌兵柄。恃己为父客,以安事语大夫,公因召训戒。安忿惧,遂中君于法械,系以吏,送还吴郡。行次萧山道中,拉杀之,以暴疾闻。其子谷间走,窃得其尸,藏之会稽岳王坟。僧可观请于谷,葬君西湖岳王墓侧,大夫公不知也。

论曰:祸其可避乎?以郭璞之智而不能免,祸不可避也。果不可避乎?孔子微服而过,有避之道矣。必也尽其避之道,然后听于天,斯可以言命也。君尝约予避地,予留以全,君往以毙,其故何耶?君知避其身不知避其言,岂独兵之能杀身也哉?日见大山不睹眉睫,祸所由来矣。昔马援恃故旧以致主疑,梁松挟忿怨而害父客,《易》曰“言行,君子之枢机也”,可不慎乎! (《稗史集传》)

译文:

潘纯,字子素,是庐州人。年轻时就有杰出的才能。他到京师游学,一时间喜欢写文章谈学问的人家和富贵官员之家争着邀请他到家。每次宴会聚集时,人们总是说“潘先生不在,让我们没有欢乐”;听说他到了,大家都急忙连鞋子也来不及穿好就跑出来迎接,等到他谈笑风生大开玩笑,满座都为他倾倒。他曾经写了《衮卦》这本书来讽谏针砭当时社会,这本书开头的文字说“一出门就碰到皇帝,永远不会遭受灾祸”。在这句话的上面说:“因为碰上皇帝而得到官爵,也不值得尊贵。”有人把这句话报告给文宗皇帝,想把他抓起来治他的罪。在逃亡江湖期间,碰上有人拿皇帝的事为幽默滑稽的人解脱过错,他的事才得以放过。

潘纯因为此事客居江南,恰逢京城同他一起游学的平章事吴可堂先生、治书侍御史廉亮先生、秘书卿达兼善先生、廉访使干克庄先生、御史中丞吴元震先生、廉访副使杜德常先生、廉访佥事鲁志道先生等人都带有皇帝授予的生杀大权在外当官,潘纯就在他们之间往来,名声大震。因而江南的大户人家羡慕他的气势,只要一听见他的风声就连忙去迎拜他。此时他带着妻儿子女居住在东吴,每天同各位达官贵人以喝酒咏诗为乐,他所赋写的诗音节十分精美,词句十分华丽,李义山、温庭筠这些人的诗都不能超过他。

元惠宗壬辰年间,淮东淮西都起兵造反。淮南行省郎公曹德照(字雅君)向上级报告,带着聘书和礼物征召他为参军谋事,潘先生考虑到此事不可为,谢绝了派遣的使者,搬家躲避到了越地。当时太尉高先生担任御史大夫,官署就在会稽,他把潘纯作为座上客,让他参与重大决策的制定。御史大夫的儿子高安担任枢密院官判,掌握兵权。潘纯仗着自己是高安父亲的宾客,把高安干的(不合规矩的)事告诉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因而把儿子召来训斥诫勉。高安既生气又害怕,就中伤潘纯按照法律把他抓起来,捆着到官府,押送回到吴郡。他们行走到萧山途中住宿,高安把他拉出去杀了,假说他暴病而死报告给上面听。潘纯的儿子潘谷悄悄逃走,偷得潘纯的尸体隐藏在会稽岳王坟。可观和尚向潘谷请求,把潘纯埋葬在西湖岳王坟旁边,御史大夫高先生不知道这件事。

(作者)评论说:灾祸难道可以逃避吗?凭借着郭璞那样高的智商尚且不能避免,灾祸是不可能避免的呀。果真不能避免吗?孔子穿着一般人的衣服逃出宋国,(这就是)有避免灾祸的办法呀。一定要尽量选择避免灾祸的方法,之后才听从上天的安排,这样才可以谈论命运啊。潘纯曾经约我一起出外地避祸,我留下来却得以保全,他跑出去却因此毙命,这中间的原因是什么呢?潘纯知道让自己的身体避免灾祸之地却不知道避免会让自己遭受灾祸的言论,哪里只是兵祸才能杀身呢?每天能见到大山却不能看见眼前的事,灾祸就由此而来了。以前马援仗着是老朋友因而导致汉光武帝刘秀的怀疑,梁松因为私人的怨恨而诽谤中伤岳父的宾客,《易经》说:“言语和行动,是君子立身的关键呀。”可以不谨慎吗?



~

慕容德丰字日新文言文阅读
答:(“疾(痛恨)”“遏(遏止)”“系(拘囚)”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江翰,字吉安,会稽人。 父亲江桓,做邠州知州。江翰考上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被授于徽州推官。 被提升为礼科给事中。当时大学士严嵩独揽政权。 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去世,江翰请求朝廷给予“恤典”(即朝廷对去世官吏给予追封、赠谥等典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