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习方(切实可行的啊!!)

作者&投稿:锻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同学们常提到“学习计划”,其实作为学生,大家所制定的计划常常是想当然的、过于理想化的,往往只能坚持很短的时间而后就执行不下去了(因为这些所谓的计划严重脱离你的学习实际)。
对于广大高考生而言,最需要的是不依靠个人的自制力(大家都是普通人,极强的自制力只是奢望)就能持续使用的学习计划,就如同课程表一样,只要跟着它走就行了。中等生确实需要这样一种真正可行、并且能在整个高三阶段始终持续运用的学习方法(一种学习方法的是否具有生命力,最核心就在于它能否很容易长期地被持续运用)。

以下内容就这样的学习方法的详细讲解。通过运用该方法,同学们的学习很容易就可以有条理、有计划了;最重要的是该学习方法真正能让90%左右高考生的成绩提高10~30分(总体上呈现出这样的规律:70分提高到100分左右,90分提高到110分左右,110分提高到120分左右)。当然,仍会有10%左右的同学把该方法当做一时的兴奋剂——看过之后就抛之脑后了,这样的话成绩自然难以提高。这就是要告诫同学们:“对方法的持续运用成绩才能提高”,若仅把它当做一时的兴奋剂,那就辜负了作者的苦心,最重要的是辜负了你自己的付出。

讲前说明:
1、以下学习方法是一种容易上手、且可持续运用的简单且有效的方法,讲解较为详细系统,所以希望同学们将其保存到WORD文档并打印出来,以便在日常学习中经常翻阅,并真正落实到整个高三阶段。
2、该方法正好是专门针对学习一般的同学,或者称之为专门适用于中等生(平时成绩在80分左右至110分左右之间的学生)的方法,希望该方法不只是如过眼云烟般仅仅引起你一时的激动,而是让你在整个高三阶段真正能上手、真正能持续运用,并真正能在高考成绩中有效体现。
3、该方法是完全不同于一些对各种学习方法抽象描述的书籍(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进行预习、如何进行反思等),也不是“技术含量很高”、看似近乎完美但却严重脱离中等生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的方法(如一些所谓高考状元的学习方法等),而是对一种能与广大中等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无缝对接的学习方法的详细讲解。
4、该方法以数学为例进行讲解,其实它同样也是适用于其他各科的方法;而且由于其他各科的难度相对于数学要低,因此该方法在这些学科中运用效果的显现要更快更好、用时更短,对于侧重于记忆的文科则更是如此。
言归正传。
第一部分 中等生学习存在的问题澄清
该部分是对同学们学习思路的澄清与引导,不是可有可无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理解。
一、日常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中等生同学在平时成绩不理想时,常常将此归结为自己学习和接受能力太差、或者基础不够扎实,事实上真是这样吗?不是这样的,至少对于平时成绩在80分以上的同学来说这样的结论是不成立的。
对于平时成绩在80分以上的中等生而言,这部分同学基本上都有取得理想成绩的能力,只是这种能力还处于潜藏状态(即由于中等生学习能力相对有限,因此第一遍学习后对相关内容仅有部分的掌握,但在考场上时常感觉有劲却使不出,尚不能在试卷上体现出来的能力),但这些可观的潜藏的能力由于没有被明确化,因此基本上处于被“废弃”的状态,你的成绩也因此不能常常被 “大打折扣”。 因此要将这部分处于潜藏状态的能力显化,使之在高考中充分体现出来。但潜藏的能力显化即基础的夯实并不是非要中等生的能力所难以达到的“总结与反思”,而是完全与中等生的学习能力与习惯无缝对接的方法——复习,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复习,而是能引起同学们兴趣的且可持续进行的复习,在方法部分详细讲解。
二、应试能力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中等生在考场上发挥总是 “平常”甚至“失常”而不是 “超常”
考场上的“超常”发挥并不是可遇不可求的,只要对应试能力扎实学习,你就可以做到“超常”发挥,并且是一种“稳定的超常”发挥。
高考要想取得好成绩,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解题能力是基础——也仅仅是基础而已,因为同样的基础体现在高考成绩上会有多样的表现:同样的基础,有的同学能考110多分,有的同学仅能得90几分;有的能考100分,而有的只能得70多分、80分。这样的现象并不是很极端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或许你会认为这只是个别同学临场发挥欠佳而有的是超常发挥而已,言下之意即这是偶然的,是可遇不可求的。
当然不能排除个别同学确实会偶然性的超常发挥,但我们要说的是每个同学都可以达到所谓“超常发挥”的能力,且是让这种所谓的“超常”成为一种稳定的状态,这就是应试能力的培养。
2、所谓的应试能力其实是容易达成的,只是急躁的心态以及过于紧迫短暂的应试能力学习时间阻碍了你对它进行有效的学习
比如,针对选填题这两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就有很多种——特例法、分析法、数形结合法等等,一些同学会想:这么多的方法谁能熟练掌握啊?在考场上谁能那么有意识清晰地明白用哪种方法啊?其实选填题的解法不过就那么八九种,而且常用的也不过四五种而已。
如果要说掌握这些很有限的几种方法都觉得是要求过高的话,那复习数学需要你掌握的知识点和方法又有多少?因此要掌握这些方法不存在任何难度,只是你从来没有用哪怕很少的时间来有意识地学习它而已。大题部分同样如此,需要对通过多次有意识的“踩题点”就可顺利突破大题关,下面讲解,在此不表。
应试能力的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只是在日常繁杂的复习中很大同学都忽视了这个常识,如果说三年时间的学习是“画龙”,那么在三个月的零碎时间中的对应试能力的培养就是“点睛”之笔,因为它能让你摆脱让人苦恼的“发挥失常”,而使可遇不可求的“超常发挥”变为一种“稳定的能力”状态,它可以使你在“稳定的”发挥下成绩就能有大幅度的提高。
第二部分 适用于中等生的学习方法讲解

一、有效的复习方法——有框架的倒追式复习
(一)解决问题的思路
你是不是常觉得成绩比你的实际水平低20分,甚至更多?潜藏的能力的明确化就能使成绩反映你的实际水平——使你的成绩提高20分,甚至30分,这不是电视购物般的语言,而是切实可以实现的,不是个别体现能实现,而是大部分的中等生都可实现的。当然前提是前两年你曾在数学上努力过,但成绩始终不理想,这部分同学的头脑中才具体客观的潜藏的能力,如果你在该学科未曾付出,那么使本方法也难有效果。
回到正题。
造成潜藏能力不能显化的原因在于广大中等生几乎全是“一遍式的学习”( 即学过一遍的内容和做过一遍的习题以后就不再理会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最老生常谈的方法就是“总结与反思”,但在此要说明的是“总结与反思”是大多数中等生的能力所难以企及的,广大中等生需要与自身的学习能力与习惯无缝对接的方法,其中能让绝大多数中等生容易上手、且可持续运用的方法是重复,但不是通常所理解的机械的、不能引起同学们兴趣的重复,而是能引起同学们兴趣的、可持续进行的复习(“有机的复习”,区别于常规的“机械式复习”)——倒追式复习,在此不表,将在下面详细讲解。
回到“一遍式学习”的问题,要切实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中等生难以掌握的“总结与反思”,而是对第一遍学过内容进行“有机的复习”。那么为什么要复习呢?以下做出有说服力的讲解:
第一,为了让同学们更容易地理解这个道理,我们用猴子掰玉米的故事打比方来说,第一遍学习只是掰玉米“掰”的阶段,而要取得收获,还要将已经掰下来但还扔在地上的玉米最后回头 “捡”起来放到筐子里才算是已经收获了,而这个“捡”的环节就是“复习”的环节。
第二,学的过程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所谓“自下而上”是指这个过程是将知识弄“懂”以及将题解出来的过程,好比是将附着在玉米秆上的玉米棒子“掰”下来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如何将知识弄“懂”及如何将题解出来上面,好比将玉米掰下来,这个过程虽然需要付出大部分的精力,也是最终取得收获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但它毕竟只是其中一步而已,要取得最终的收获,你还要经历一个“捡”的环节。
第三,如果说“学”需要付出七八成的精力,那“复习”只要付出百分之二三成可,就像收获玉米一样,“掰”的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辛苦,而“捡”却相对容易很多。
第四,“复习”时间只是“学习”所用的时间的20%,但将潜藏能力显性化的效果确是学习所获得的明确效果的几倍,此即说明“复习”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复习”是能使撬动你高考成绩的杠杆。
(二)具体的方法——以真题为框架的倒追式复习
1、以真题为框架
一套真题就是一个短期复习计划。
以真题为框架,即以每一套真题作为一个小周期(7~10天)复习的纲领性文件。以真题为框架就是以每一套真题作为一周的周计划,这样每一周就都可以按这一套真题的内容进行固定流程式的复习;8~10套真题下来,整个第二轮复习的三个月左右时间就都可以进行如此有计划、有条理的周而复始的复习了。
真题就是最好的复习计划,每一套真题就包括了所有的知识板块;而且重点板块的内容会重点命题,且重复率高,因此以8~10套真题为框架,就能做到对重点章节的重点命题线索做到多次针对性的复习,就能够形成对数学试题的一种“亲切感觉”——即一种“踩题点”的本领。
2、倒追式复习
对于中等生来说,倒追是夯实基础易行有效的方法;以真题为导索的倒追式复习,就是激活了思维,对复习的内容有了针对性、有了兴奋点。
所谓倒追,其实就是通过真题返回到复习资料这样一种逆向性的题海战术。在以真题为框架的复习中,以一道真题为导索,即当你做了一套真题后,然后以其中的题目——比如一道涉及到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填空题——为出发点,根据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即数列通项公式返回到第一轮或第二轮的复习资料,再次复习相关知识板块比如等比数列部分的内容。
以一道真题为导索,那就是在解答这道真题时发现自己在该部分知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倒追回复习资料的相关内容进行复习时,自然会对存在不足的地方尤其关注,这就是激活了思维,对复习的内容有了针对性、有了兴奋点,因此在就会对该部分内容的复习就更加有效和稳固。
反之,普通的复习是一种机械式的复习,在复习时没有目标,难以产生针对性和兴奋点,一遍复习过后难以在头脑中产生深刻的印象,这种复习方式效率的低下导致同学们对第一轮内容的回头复习失去信心。
(二)以真题为框架倒追式复习的方法示范
1、第一步,以一道真题为导索
在第二轮复习中,完成老师布置的内容后的自由时间进行自主复习时,根据真题中每一道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为导索(或称之为引子),返回到复习资料,再次复习相关知识板块的内容。
例:一道关于三角函数图像中心对称问题的题目,具体题目略。
讲解:以一道真题为导索,不管一道题所涉及的具体知识点是什么,只要知道该题大体上考查哪个宏观知识点即可。如该题,虽然其中具体涉及的知识点是三角函数图像中心对称问题,但在倒追时不必具体到如此微观的程度,只要知道该题是关于三角函数图像这个宏观知识点的题目就行了。这样做的理由有二:一是降低复习的难度,因为宏观知识点的识别比具体的知识点的识别要容易很多,所有同学都能做到;二是倒追这一环节如何做到 “有感觉”的问题。
这就可以克服机械式重复所引起的大脑疲劳,进而引起复习效果欠佳,最终导致对复习失去信心。而倒追式的复习正好可以克服这样的缺点,倒追可以通过那样一道作为导索的真题,引起思维对复习对象产生兴奋感,从而保证有效的复习效果,并保持良好复习的状态。故此,同学们在每次复习中,必须有能使思维产生兴奋感的方法——倒追。
2、第二步,倒追到复习资料中题中所涉及知识点的对应章节
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是三角函数图像,因此可以返回到第一轮复习时学校统用的复习资料(以及第二轮的对应部分——当然,是在倒追时该部分内容已经学过的前提下)复习三角函数图像部分的知识和习题。
因为每一套真题都能将所有的知识板块包括其中,所以将一套真题中的每一道题都作为一个导索,然后返回到复习资料再次复习相关的内容,这样将一套真题从头到尾过一遍后,复习资料上所有知识板块的内容都可以被部分地复习。
例如上题是一道涉及三角函数图像的题目,那么在复习资料中就只复习三角函数图像的相关内容,而其他的如三角函数变换、正余弦定理等内容就此次就可以不用复习,一是这样可以减少每次复习的内容避免思维疲劳、保证复习效果,二是三角函数变换、正余弦定理等内容自然会在其他年度的真题中涉及到,因此不会被遗漏。
3、如何有效复习对应章节的内容
对题目中基础知识进行回顾与内化是复习对应章节内容的有效方法。
在平时复习中老师经常强调要注重巩固基础,但同学们通常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具体贯彻之而仅仅将其当做一个口号喊一喊而已,那么有什么有效可行的具体措施真正能将这一口号化作日常复习中具体的行动呢?通过题目对基础知识的回顾与内化是实现夯实基础有效可行的途径。
通过题目对基础知识的回顾与内化总体上的操作方法是对于不会做的题,首先参考着解答部分自己做一遍,然后返回复习资料回顾该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并携着“知识点在题目中具体如何运用”的感觉审视该知识点,通过这样的流程就可以真正做到对知识点的内化,让知识点通过这样的感觉注入使得它成为活的知识,即对知识点的巩固与深入理解,而且这样的过程同样也是对该题解题过程在头脑中一个有效的稳定化过程。
下面讲解回顾与内化的具体方法。
倒追时在遇到仍然不会做的题时,需要对知识与方法进行回顾与内化。倒追时在遇到不会做或者不熟练的题,这正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机会。对于这些题目,在做完后,需要从以下步骤着手:
第一步,对知识的回顾
知识点的回顾是指在参考解答部分做完一道原本不会做的题后,当对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在你脑子中不是很清晰的时候,不能只是大概想一下就过去了,这样根本达不到将头脑中模糊的知识巩固的效果,这个时候一定要“回顾”,要用眼睛看到它,然后才能参照着做到对知识的内化,达到对该知识点的进一步巩固和更深的理解。首先要翻开书本中该知识点,这样它就清晰地呈现在你眼前了,然后才能参照着它进行第二步中对知识的内化。
第二步,对知识的内化
如何对知识进行内化,使知识具有活力,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这是所有同学都希望达到的层次,但要说通过何种具体可行的方法才能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常常让人茫然。
通过具体的题目对知识的内化,其实就是有“观点”地对基础知识的巩固与深入的理解。所谓“观点”,并不需要同学们在做题时有意识地、刻意地创造出来,而是只要通过题目而后回顾知识时头脑中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这种感受,是通过题目与知识之间(回顾与内化)相互产生的联系而自然而然产生的。
二、切实提高应试能力的方法——细水长流
1、选填题部分
对选填题的各种间接法的学习需要通过 “细水长流”般的方式来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这些间接方法。
第一,“细水”即在以每套真题为框架的7天的复习周期内,每天只对一两种间接方法进行学习,这样的话,在每个周期内就对几种常用的方法有了细致深入的学习。
当然,并不排斥,相反倒是很支持在复习周期内为了达到对所学的间接方法的提高和巩固,而专门有意识地去做更多的选填题(即在你准备做更多的题目时,一定是为了学习某一种或几种间接方法而做,而不是没有目的的为做而做),这些选填题最好是那十套被选为复习框架的真题之外的高考真题,因为现在很多省都是单独命题,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真题资源作为练习使用。
在这些选填题时要有意识地运用各种间接方法,在遇到一道题时首先思考能否运用间接方法解题,如果一时想不到就先用直接法解答,可以在纵向复习时再次思考该题是否能用间接方法解题。
第二,“长流”即不是奢望仅仅在高考最后一个月应试能力就能有实质性的提高,而是要用两个月甚至三个月的时间,即通过8~10个复习周期来达到对选填题的常用间接方法的多次重复式的学习。也就是说,逐渐地学习体会,但每次学的时候都只用很少的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选填题的正确率是方法与基础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使选填题的正确率得到有效提高,绝非一两个月就能达到的,因此在一个月甚至两个月的练习中不要对正确率有过高的期待。不过没关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随着时间的推移,正确率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提高。
2、解答题部分
解答题部分的应试能力主要体现为“踩题点”的本领。
在《中等生高考数学学习方法》一书中《真题框架》一章中对解答题的常考类型及常用方法都进行了详细讲解,在平时以真题为框架的复习中参考该部分内容,就能对高考中每一道题都能做到针对性的复习,从而真正做到复习有针对性,真正做到“踩题点”。解答题部分也是通过细水长流的方法学习,在此不做赘述。限于篇幅,方法的具体示范略。
三、该方法专门适用于中等生
1、该方法对于广大中等生而言具有易上手、可持续运用的特点
该方法实质上仅是将“一遍式的学习”通过合理的机制变为“两遍式的学习”,不要求“反思与总结”,是一种与广大中等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无缝对接的方法,因此几乎没有运用难度,是一种极为容易上手的方法。
在第二轮方法中是以8~10套真题为框架,在第一轮复习中是以每一节的6~8道题为框架,在《中等生高考数学学习方法》一书中有详细的列示,该书将于2010年国庆节前后在“百度有啊”面世,有兴趣的同学到时可以查询。说到底,复习框架就是一种机制,犹如课程表一样的机制,只要跟着现成的流程即可,这就避免了同学们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规划学习内容但又难以持续的难题。一般的学习方法都只是关注方法的微观细节,恰好缺少支撑其学习方法得以可持续运用的宏观框架,导致很多同学对一些学习方法难以做到持久的运用。而基本方法的复习框架作为一种现成的机制推着学生向前走,从而保证基本方法运用的持久性、易操作性,这正是基本方法的生命力所在。
2、该方法可以使同学们的日常学习有主线、有条理
有框架的倒追式复习能够使漫长紧张的复习过程有条不紊。由于很多中等生在第一、二轮复习中需要巩固的基础部分不只是若干个点,而是一大片,也就是说基础部分普遍需要再次夯实。但是在第二轮复习的重压下,同学们面对普遍需要夯实的基础部分处于“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无计可施的境地,同时由于基础不够扎实导致第一、二轮复习效果也不甚理想,最后在这样无计可施与复习进程的双重裹挟下走进高考考场。
有框架的倒追式复习,为同学们提供了在第一、二轮复习进程持续推进的情况下如何有序高效地夯实第一轮内容的途径。这就可以避免个人盲目地、过于理想化地制定不切实际的计划,真题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很稳定的计划框架,可以使复习在一种有条不紊的状态下进行。

广大高三新生特别是中等生都渴望能有一种适合于自己的高考学习方法,但现实中能获得的要么网络上不胜繁多的几百字短文,要么是一些对各种学习方法抽象描述的书籍(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进行预习、如何进行反思等),要么是“技术含量很高”、看似近乎完美但却严重脱离中等生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的方法(如一些高考状元的学习方法等)。但广大中等生同学迫切需要的是一种真正适合中等生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学习方法,一种专门对单个学习方法通过实例进行具体讲解的学习方法,一种易操作可持续运用且能与自身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无缝对接学习方法。
以上内容选自《中等生高考数学学习方法》一书,本书是对这一种学习方法的系统讲解,书中对方法有更详细的具体题目示范的讲解,并有帮助同学们对方法切实做到可持续运用的框架,真正感觉该方法确实适合于自己的同学可在2010年国庆节起在“百度有啊”查询本书。如果说此处的讲解限于篇幅仅仅是对方法粗略性的描述,仅仅能引起你一时的兴奋,那么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一定能使绝大多数的中等生在日常学习中队方法做到切实上手、可持续运用。

我现在上大二 ,觉得高三就像昨天一样。
我觉得系统复习是最好的方法
我举个例子吧
大一下学期 考经济学 我只用了不到10天时间 考了单科第一
复习的时候 因为时间太紧 没办法从头到尾翻看 所以 我就把书上所有的图画一遍 记住 然后所有的名词解释 提出来 记住 然后……当然你首先要知道考试考什么题型 是单选 多选 名词解释 还是计算
归类汇总
这是我的经验 希望对你有帮助

咱是过来人啊。。。别慌张,不过是高考而已嘛,等你考完了,就会发现,高考算个屁啊!以豁达的心态对待高考,相信你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
那么,说到几个比较有效的点子,你倒是可以借鉴一下我的经验。
1、准备一个半个巴掌大的小笔记本,把所有任务写上去,逐一完成,完成了就用笔把它划掉,这样——不管你学习多么杂乱无章,都能把它理得井井有条。
2、事情要分轻重缓急。有这样一个规律:先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然后再做紧急而又重要的事情。对于那么不重要的事,管它紧急不紧急,不做也没什么损失,取舍之间,你的学习就轻松多了。
3、对于你要做的事情而言,又有难易与好恶之分了。还是记住一条金科玉律:先做不太喜欢或者比较难的事情,再做容易的喜欢做的事情。这样会培养你一种喜欢追求挑战的性格,而且从此杜绝拖延的习惯。因为拖延就是把难事儿放到以后做的习惯造成的。
4、每天抽二三十分钟写写日记,记录自己的心情,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样容易让心静下来。
这些方法我一直在用。确实会让人有所改变。加油吧,希望能够帮到你O(∩_∩)O~

汗 首先啊 先戒网 要从脑袋中除掉 上网 这一名词 说起来呢 咱2有些相似 就是 我是个应届生 高三不需要从老师那里学什么、、不会的当然要问清楚老师 不要似懂非懂 一定要清楚 不要以为这个问题不一定会出 但是你一定要相信 高考出了这个问题 那么你就比其他的人 多了 10 ~ 20 分 、、、、其次
数学 没有什么 好说的 一般人 课本上的知识 都会 数学 要的是解题思路 看到题目 千万不要慌张 要平静 要咬文嚼字 一个一个条件的分析 步骤要 仔细 要 清晰 其实不会不要紧 但是 一定要 清晰 让 改卷的 给你 个 好印象 有时候 就会 这样子 莫名其鸟的 比其他人 高几分 几分几分 就是 几十分
物理 这个东西 一定要 把公式 理解透 多运用 然后就是 综合 在一起 运用
化学 这个东西 没什么 好说的 每一个实验 都要 那在一起 好好对比一下 看哪个 步骤 是常用的 例如 怎样检验 酒精 、、 银镜反应 你记住了没 ? 这些 都要你自己 好好分析一下 化学方程式 就不用我说了吧
生物 一个字 背 不要偷懒 呵呵
综合 时间比较短 但是 你要 明白 你的 优势是哪一门? 物理 ?化学? 生物 ?
遇到 会的 但是 你觉得 比较浪费时间的 立马 放过 等把其他的 简单问题 做好 再回头来看看
呵呵 就这样吧 还是那一句话 不要 老是 想着 玩 、、、 一切 都要靠自己的 自制力 、、、、
好了 你 把 50 分 给我吧 、、、 你嘛 今年用不上了 呵呵 给我吧 我去上大学 可以好好玩 你也给我点 挥霍的 资本 、、 呵呵
我说的简单 左后 还是要靠你自己 、、、祝你明年考上好学校
看我的手都打字打疼了 把分给我吧 呵呵 谢谢了

高三学习数学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

数学是高考科目之一,故从初一开始就要认真地学习数学。进入高中以后,往往有不少同学不能适应数学学习,进而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成绩一落千丈。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于同学们不了解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特点与自身学习方法有问题等因素所造成的。在此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我的高中教学经研,谈一谈高中数学学习方法,供同学参考。
一:先注意以下三点。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应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象语言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4、知识的独立性大
初中知识的系统性是较严谨的,给我们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为它便于记忆,又适合于知识的提取和使用。但高中的数学却不同了,它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拼合而成(如高一有集合,命题、不等式、函数的性质、指数和对数函数、指数和对数方程、三角比、三角函数、数列等),经常是一个知识点刚学得有点入门,马上又有新的知识出现。因此,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须花力气的着力点。

同学们常提到“学习计划”,其实作为学生,大家所制定的计划常常是想当然的、过于理想化的,往往只能坚持很短的时间而后就执行不下去了(因为这些所谓的计划严重脱离你的学习实际)。
对于广大高考生而言,最需要的是不依靠个人的自制力(大家都是普通人,极强的自制力只是奢望)就能持续使用的学习计划,就如同课程表一样,只要跟着它走就行了。中等生确实需要这样一种真正可行、并且能在整个高三阶段始终持续运用的学习方法(一种学习方法的是否具有生命力,最核心就在于它能否很容易长期地被持续运用)。

以下内容就这样的学习方法的详细讲解。通过运用该方法,同学们的学习很容易就可以有条理、有计划了;最重要的是该学习方法真正能让90%左右高考生的成绩提高10~30分(总体上呈现出这样的规律:70分提高到100分左右,90分提高到110分左右,110分提高到120分左右)。当然,仍会有10%左右的同学把该方法当做一时的兴奋剂——看过之后就抛之脑后了,这样的话成绩自然难以提高。这就是要告诫同学们:“对方法的持续运用成绩才能提高”,若仅把它当做一时的兴奋剂,那就辜负了作者的苦心,最重要的是辜负了你自己的付出。

讲前说明:
1、以下学习方法是一种容易上手、且可持续运用的简单且有效的方法,讲解较为详细系统,所以希望同学们将其保存到WORD文档并打印出来,以便在日常学习中经常翻阅,并真正落实到整个高三阶段。
2、该方法正好是专门针对学习一般的同学,或者称之为专门适用于中等生(平时成绩在80分左右至110分左右之间的学生)的方法,希望该方法不只是如过眼云烟般仅仅引起你一时的激动,而是让你在整个高三阶段真正能上手、真正能持续运用,并真正能在高考成绩中有效体现。
3、该方法是完全不同于一些对各种学习方法抽象描述的书籍(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进行预习、如何进行反思等),也不是“技术含量很高”、看似近乎完美但却严重脱离中等生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的方法(如一些所谓高考状元的学习方法等),而是对一种能与广大中等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无缝对接的学习方法的详细讲解。
4、该方法以数学为例进行讲解,其实它同样也是适用于其他各科的方法;而且由于其他各科的难度相对于数学要低,因此该方法在这些学科中运用效果的显现要更快更好、用时更短,对于侧重于记忆的文科则更是如此。
言归正传。
第一部分 中等生学习存在的问题澄清
该部分是对同学们学习思路的澄清与引导,不是可有可无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理解。
一、日常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中等生同学在平时成绩不理想时,常常将此归结为自己学习和接受能力太差、或者基础不够扎实,事实上真是这样吗?不是这样的,至少对于平时成绩在80分以上的同学来说这样的结论是不成立的。
对于平时成绩在80分以上的中等生而言,这部分同学基本上都有取得理想成绩的能力,只是这种能力还处于潜藏状态(即由于中等生学习能力相对有限,因此第一遍学习后对相关内容仅有部分的掌握,但在考场上时常感觉有劲却使不出,尚不能在试卷上体现出来的能力),但这些可观的潜藏的能力由于没有被明确化,因此基本上处于被“废弃”的状态,你的成绩也因此不能常常被 “大打折扣”。 因此要将这部分处于潜藏状态的能力显化,使之在高考中充分体现出来。但潜藏的能力显化即基础的夯实并不是非要中等生的能力所难以达到的“总结与反思”,而是完全与中等生的学习能力与习惯无缝对接的方法——复习,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复习,而是能引起同学们兴趣的且可持续进行的复习,在方法部分详细讲解。
二、应试能力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中等生在考场上发挥总是 “平常”甚至“失常”而不是 “超常”
考场上的“超常”发挥并不是可遇不可求的,只要对应试能力扎实学习,你就可以做到“超常”发挥,并且是一种“稳定的超常”发挥。
高考要想取得好成绩,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解题能力是基础——也仅仅是基础而已,因为同样的基础体现在高考成绩上会有多样的表现:同样的基础,有的同学能考110多分,有的同学仅能得90几分;有的能考100分,而有的只能得70多分、80分。这样的现象并不是很极端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或许你会认为这只是个别同学临场发挥欠佳而有的是超常发挥而已,言下之意即这是偶然的,是可遇不可求的。
当然不能排除个别同学确实会偶然性的超常发挥,但我们要说的是每个同学都可以达到所谓“超常发挥”的能力,且是让这种所谓的“超常”成为一种稳定的状态,这就是应试能力的培养。
2、所谓的应试能力其实是容易达成的,只是急躁的心态以及过于紧迫短暂的应试能力学习时间阻碍了你对它进行有效的学习
比如,针对选填题这两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就有很多种——特例法、分析法、数形结合法等等,一些同学会想:这么多的方法谁能熟练掌握啊?在考场上谁能那么有意识清晰地明白用哪种方法啊?其实选填题的解法不过就那么八九种,而且常用的也不过四五种而已。
如果要说掌握这些很有限的几种方法都觉得是要求过高的话,那复习数学需要你掌握的知识点和方法又有多少?因此要掌握这些方法不存在任何难度,只是你从来没有用哪怕很少的时间来有意识地学习它而已。大题部分同样如此,需要对通过多次有意识的“踩题点”就可顺利突破大题关,下面讲解,在此不表。
应试能力的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只是在日常繁杂的复习中很大同学都忽视了这个常识,如果说三年时间的学习是“画龙”,那么在三个月的零碎时间中的对应试能力的培养就是“点睛”之笔,因为它能让你摆脱让人苦恼的“发挥失常”,而使可遇不可求的“超常发挥”变为一种“稳定的能力”状态,它可以使你在“稳定的”发挥下成绩就能有大幅度的提高。
第二部分 适用于中等生的学习方法讲解

一、有效的复习方法——有框架的倒追式复习
(一)解决问题的思路
你是不是常觉得成绩比你的实际水平低20分,甚至更多?潜藏的能力的明确化就能使成绩反映你的实际水平——使你的成绩提高20分,甚至30分,这不是电视购物般的语言,而是切实可以实现的,不是个别体现能实现,而是大部分的中等生都可实现的。当然前提是前两年你曾在数学上努力过,但成绩始终不理想,这部分同学的头脑中才具体客观的潜藏的能力,如果你在该学科未曾付出,那么使本方法也难有效果。
回到正题。
造成潜藏能力不能显化的原因在于广大中等生几乎全是“一遍式的学习”( 即学过一遍的内容和做过一遍的习题以后就不再理会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最老生常谈的方法就是“总结与反思”,但在此要说明的是“总结与反思”是大多数中等生的能力所难以企及的,广大中等生需要与自身的学习能力与习惯无缝对接的方法,其中能让绝大多数中等生容易上手、且可持续运用的方法是重复,但不是通常所理解的机械的、不能引起同学们兴趣的重复,而是能引起同学们兴趣的、可持续进行的复习(“有机的复习”,区别于常规的“机械式复习”)——倒追式复习,在此不表,将在下面详细讲解。
回到“一遍式学习”的问题,要切实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中等生难以掌握的“总结与反思”,而是对第一遍学过内容进行“有机的复习”。那么为什么要复习呢?以下做出有说服力的讲解:
第一,为了让同学们更容易地理解这个道理,我们用猴子掰玉米的故事打比方来说,第一遍学习只是掰玉米“掰”的阶段,而要取得收获,还要将已经掰下来但还扔在地上的玉米最后回头 “捡”起来放到筐子里才算是已经收获了,而这个“捡”的环节就是“复习”的环节。
第二,学的过程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所谓“自下而上”是指这个过程是将知识弄“懂”以及将题解出来的过程,好比是将附着在玉米秆上的玉米棒子“掰”下来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如何将知识弄“懂”及如何将题解出来上面,好比将玉米掰下来,这个过程虽然需要付出大部分的精力,也是最终取得收获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但它毕竟只是其中一步而已,要取得最终的收获,你还要经历一个“捡”的环节。
第三,如果说“学”需要付出七八成的精力,那“复习”只要付出百分之二三成可,就像收获玉米一样,“掰”的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辛苦,而“捡”却相对容易很多。
第四,“复习”时间只是“学习”所用的时间的20%,但将潜藏能力显性化的效果确是学习所获得的明确效果的几倍,此即说明“复习”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复习”是能使撬动你高考成绩的杠杆。
(二)具体的方法——以真题为框架的倒追式复习
1、以真题为框架
一套真题就是一个短期复习计划。
以真题为框架,即以每一套真题作为一个小周期(7~10天)复习的纲领性文件。以真题为框架就是以每一套真题作为一周的周计划,这样每一周就都可以按这一套真题的内容进行固定流程式的复习;8~10套真题下来,整个第二轮复习的三个月左右时间就都可以进行如此有计划、有条理的周而复始的复习了。
真题就是最好的复习计划,每一套真题就包括了所有的知识板块;而且重点板块的内容会重点命题,且重复率高,因此以8~10套真题为框架,就能做到对重点章节的重点命题线索做到多次针对性的复习,就能够形成对数学试题的一种“亲切感觉”——即一种“踩题点”的本领。
2、倒追式复习
对于中等生来说,倒追是夯实基础易行有效的方法;以真题为导索的倒追式复习,就是激活了思维,对复习的内容有了针对性、有了兴奋点。
所谓倒追,其实就是通过真题返回到复习资料这样一种逆向性的题海战术。在以真题为框架的复习中,以一道真题为导索,即当你做了一套真题后,然后以其中的题目——比如一道涉及到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填空题——为出发点,根据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即数列通项公式返回到第一轮或第二轮的复习资料,再次复习相关知识板块比如等比数列部分的内容。
以一道真题为导索,那就是在解答这道真题时发现自己在该部分知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倒追回复习资料的相关内容进行复习时,自然会对存在不足的地方尤其关注,这就是激活了思维,对复习的内容有了针对性、有了兴奋点,因此在就会对该部分内容的复习就更加有效和稳固。
反之,普通的复习是一种机械式的复习,在复习时没有目标,难以产生针对性和兴奋点,一遍复习过后难以在头脑中产生深刻的印象,这种复习方式效率的低下导致同学们对第一轮内容的回头复习失去信心。
(二)以真题为框架倒追式复习的方法示范
1、第一步,以一道真题为导索
在第二轮复习中,完成老师布置的内容后的自由时间进行自主复习时,根据真题中每一道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为导索(或称之为引子),返回到复习资料,再次复习相关知识板块的内容。
例:一道关于三角函数图像中心对称问题的题目,具体题目略。
讲解:以一道真题为导索,不管一道题所涉及的具体知识点是什么,只要知道该题大体上考查哪个宏观知识点即可。如该题,虽然其中具体涉及的知识点是三角函数图像中心对称问题,但在倒追时不必具体到如此微观的程度,只要知道该题是关于三角函数图像这个宏观知识点的题目就行了。这样做的理由有二:一是降低复习的难度,因为宏观知识点的识别比具体的知识点的识别要容易很多,所有同学都能做到;二是倒追这一环节如何做到 “有感觉”的问题。
这就可以克服机械式重复所引起的大脑疲劳,进而引起复习效果欠佳,最终导致对复习失去信心。而倒追式的复习正好可以克服这样的缺点,倒追可以通过那样一道作为导索的真题,引起思维对复习对象产生兴奋感,从而保证有效的复习效果,并保持良好复习的状态。故此,同学们在每次复习中,必须有能使思维产生兴奋感的方法——倒追。
2、第二步,倒追到复习资料中题中所涉及知识点的对应章节
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是三角函数图像,因此可以返回到第一轮复习时学校统用的复习资料(以及第二轮的对应部分——当然,是在倒追时该部分内容已经学过的前提下)复习三角函数图像部分的知识和习题。
因为每一套真题都能将所有的知识板块包括其中,所以将一套真题中的每一道题都作为一个导索,然后返回到复习资料再次复习相关的内容,这样将一套真题从头到尾过一遍后,复习资料上所有知识板块的内容都可以被部分地复习。
例如上题是一道涉及三角函数图像的题目,那么在复习资料中就只复习三角函数图像的相关内容,而其他的如三角函数变换、正余弦定理等内容就此次就可以不用复习,一是这样可以减少每次复习的内容避免思维疲劳、保证复习效果,二是三角函数变换、正余弦定理等内容自然会在其他年度的真题中涉及到,因此不会被遗漏。
3、如何有效复习对应章节的内容
对题目中基础知识进行回顾与内化是复习对应章节内容的有效方法。
在平时复习中老师经常强调要注重巩固基础,但同学们通常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具体贯彻之而仅仅将其当做一个口号喊一喊而已,那么有什么有效可行的具体措施真正能将这一口号化作日常复习中具体的行动呢?通过题目对基础知识的回顾与内化是实现夯实基础有效可行的途径。
通过题目对基础知识的回顾与内化总体上的操作方法是对于不会做的题,首先参考着解答部分自己做一遍,然后返回复习资料回顾该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并携着“知识点在题目中具体如何运用”的感觉审视该知识点,通过这样的流程就可以真正做到对知识点的内化,让知识点通过这样的感觉注入使得它成为活的知识,即对知识点的巩固与深入理解,而且这样的过程同样也是对该题解题过程在头脑中一个有效的稳定化过程。
下面讲解回顾与内化的具体方法。
倒追时在遇到仍然不会做的题时,需要对知识与方法进行回顾与内化。倒追时在遇到不会做或者不熟练的题,这正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机会。对于这些题目,在做完后,需要从以下步骤着手:
第一步,对知识的回顾
知识点的回顾是指在参考解答部分做完一道原本不会做的题后,当对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在你脑子中不是很清晰的时候,不能只是大概想一下就过去了,这样根本达不到将头脑中模糊的知识巩固的效果,这个时候一定要“回顾”,要用眼睛看到它,然后才能参照着做到对知识的内化,达到对该知识点的进一步巩固和更深的理解。首先要翻开书本中该知识点,这样它就清晰地呈现在你眼前了,然后才能参照着它进行第二步中对知识的内化。
第二步,对知识的内化
如何对知识进行内化,使知识具有活力,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这是所有同学都希望达到的层次,但要说通过何种具体可行的方法才能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常常让人茫然。
通过具体的题目对知识的内化,其实就是有“观点”地对基础知识的巩固与深入的理解。所谓“观点”,并不需要同学们在做题时有意识地、刻意地创造出来,而是只要通过题目而后回顾知识时头脑中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这种感受,是通过题目与知识之间(回顾与内化)相互产生的联系而自然而然产生的。
二、切实提高应试能力的方法——细水长流
1、选填题部分
对选填题的各种间接法的学习需要通过 “细水长流”般的方式来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这些间接方法。
第一,“细水”即在以每套真题为框架的7天的复习周期内,每天只对一两种间接方法进行学习,这样的话,在每个周期内就对几种常用的方法有了细致深入的学习。
当然,并不排斥,相反倒是很支持在复习周期内为了达到对所学的间接方法的提高和巩固,而专门有意识地去做更多的选填题(即在你准备做更多的题目时,一定是为了学习某一种或几种间接方法而做,而不是没有目的的为做而做),这些选填题最好是那十套被选为复习框架的真题之外的高考真题,因为现在很多省都是单独命题,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真题资源作为练习使用。
在这些选填题时要有意识地运用各种间接方法,在遇到一道题时首先思考能否运用间接方法解题,如果一时想不到就先用直接法解答,可以在纵向复习时再次思考该题是否能用间接方法解题。
第二,“长流”即不是奢望仅仅在高考最后一个月应试能力就能有实质性的提高,而是要用两个月甚至三个月的时间,即通过8~10个复习周期来达到对选填题的常用间接方法的多次重复式的学习。也就是说,逐渐地学习体会,但每次学的时候都只用很少的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选填题的正确率是方法与基础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使选填题的正确率得到有效提高,绝非一两个月就能达到的,因此在一个月甚至两个月的练习中不要对正确率有过高的期待。不过没关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随着时间的推移,正确率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提高。
2、解答题部分
解答题部分的应试能力主要体现为“踩题点”的本领。
在《中等生高考数学学习方法》一书中《真题框架》一章中对解答题的常考类型及常用方法都进行了详细讲解,在平时以真题为框架的复习中参考该部分内容,就能对高考中每一道题都能做到针对性的复习,从而真正做到复习有针对性,真正做到“踩题点”。解答题部分也是通过细水长流的方法学习,在此不做赘述。限于篇幅,方法的具体示范略。
三、该方法专门适用于中等生
1、该方法对于广大中等生而言具有易上手、可持续运用的特点
该方法实质上仅是将“一遍式的学习”通过合理的机制变为“两遍式的学习”,不要求“反思与总结”,是一种与广大中等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无缝对接的方法,因此几乎没有运用难度,是一种极为容易上手的方法。
在第二轮方法中是以8~10套真题为框架,在第一轮复习中是以每一节的6~8道题为框架,在《中等生高考数学学习方法》一书中有详细的列示,该书将于2010年国庆节前后在“百度有啊”面世,有兴趣的同学到时可以查询。说到底,复习框架就是一种机制,犹如课程表一样的机制,只要跟着现成的流程即可,这就避免了同学们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规划学习内容但又难以持续的难题。一般的学习方法都只是关注方法的微观细节,恰好缺少支撑其学习方法得以可持续运用的宏观框架,导致很多同学对一些学习方法难以做到持久的运用。而基本方法的复习框架作为一种现成的机制推着学生向前走,从而保证基本方法运用的持久性、易操作性,这正是基本方法的生命力所在。
2、该方法可以使同学们的日常学习有主线、有条理
有框架的倒追式复习能够使漫长紧张的复习过程有条不紊。由于很多中等生在第一、二轮复习中需要巩固的基础部分不只是若干个点,而是一大片,也就是说基础部分普遍需要再次夯实。但是在第二轮复习的重压下,同学们面对普遍需要夯实的基础部分处于“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无计可施的境地,同时由于基础不够扎实导致第一、二轮复习效果也不甚理想,最后在这样无计可施与复习进程的双重裹挟下走进高考考场。
有框架的倒追式复习,为同学们提供了在第一、二轮复习进程持续推进的情况下如何有序高效地夯实第一轮内容的途径。这就可以避免个人盲目地、过于理想化地制定不切实际的计划,真题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很稳定的计划框架,可以使复习在一种有条不紊的状态下进行。

广大高三新生特别是中等生都渴望能有一种适合于自己的高考学习方法,但现实中能获得的要么网络上不胜繁多的几百字短文,要么是一些对各种学习方法抽象描述的书籍(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进行预习、如何进行反思等),要么是“技术含量很高”、看似近乎完美但却严重脱离中等生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的方法(如一些高考状元的学习方法等)。但广大中等生同学迫切需要的是一种真正适合中等生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学习方法,一种专门对单个学习方法通过实例进行具体讲解的学习方法,一种易操作可持续运用且能与自身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无缝对接学习方法。
以上内容选自《中等生高考数学学习方法》一书,本书是对这一种学习方法的系统讲解,书中对方法有更详细的具体题目示范的讲解,并有帮助同学们对方法切实做到可持续运用的框架,真正感觉该方法确实适合于自己的同学可在2010年国庆节起在“百度有啊”查询本书。如果说此处的讲解限于篇幅仅仅是对方法粗略性的描述,仅仅能引起你一时的兴奋,那么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一定能使绝大多数的中等生在日常学习中队方法做到切实上手、可持续运用。

高三学习方(切实可行的啊!!)
答:3、该方法是完全不同于一些对各种学习方法抽象描述的书籍(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进行预习、如何进行反思等),也不是“技术含量很高”、看似近乎完美但却严重脱离中等生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的方法(如一些所谓高考状元的学习方法等),而是对一种能与广大中等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无缝对接的学习方法的详细讲解。4、该方法...

(高分)求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
答: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

学习方法都有哪些?
答: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按计划进行学习,就能合理安排时间,适当分配精力(重点学科,难点学科重点投入。但绝对不能偏科)。只要按计划才能使学习做到心中有数,不会打败仗,长此下去,可以使生活、学习规律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大提高学习能力。二、课前自...

急需好的学习办法
答:计划的形式不拘,但要切实可行。 二.读、写、用相结合 阅读后,要把新学的知识和技巧用于实际。写,也是一种运用。写心得、记笔记、写短评,最后达到用。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很重要的学习。 三.虚心求教 在遇到通过运用工具书,查资料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要虚心向老师、同学求教。“三人行,必有我师...

对于初中生来说,怎样切实可行的学好英语,请提供一些学习方法,谢谢~
答:一、预习中的方法 首先是单词、词组、句型的预习。预习英语单词时,要做到读音准确,词义明确,词性明了,对于四会(听、说、读、写)的单词,还要求拼写正确。预习词组、句型和课文的重难点,可充分利用课后注释加以明确,初步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在预习单词、词组、句型的时候,可充分发挥英语词典的作用...

学习方法
答:从整体上来说,有以下三点:1.课前认真预习,找出不懂的地方。课上专心听讲,解决预习时不明白的问题。课后及时复习,适当地做些课外练习巩固学到的知识,加深印象。2.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有计划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不迫。3.注意平时点滴的积累,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多阅读,多积累,才能...

高三学习数学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
答:一:先注意以下三点。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

有什么学习方法
答: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 基本要点: 第一,要有正确的学习目的。每个学生的学习计划,都是为了达到他的学习目的服务的。正确的学习目的,是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反映,它是推动学生...

学习方法
答:1、制定计划: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古人曰:”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按计划进行学习,就能合理安排时间,适当分配精力(重点学科,难点学科重点投入。但绝对不能偏科)。只要按计划才能使学习做到心中有数,不会打败仗,长此下去,可以使你生活、学习规律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的好方法是什么
答:计划的形式不拘,但要切实可行。 二.读、写、用相结合 阅读后,要把新学的知识和技巧用于实际。写,也是一种运用。写心得、记笔记、写短评,最后达到用。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很重要的学习。 三.虚心求教 在遇到通过运用工具书,查资料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要虚心向老师、同学求教。“三人行,必有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