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什么呢?

作者&投稿:东方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老子》第五章,全句如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如果直译过来,意思大概是:天地没有仁义,把万物看作刍狗;圣人没有仁义,把百姓看作刍狗。

刍狗,是指古人在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当祭祀仪式完成后,就把它烧掉或丢弃。这里用于表示轻贱无用之物。

如果这个解释没有错误,那么我们就会感觉很奇怪,为什么老子要诋毁圣人和天地呢? 经文中他一直是颂扬天地和圣人的,为什么这儿要讲天地和圣人没有仁义呢?

学者们多将这段经文解释为:天地对万物没有私爱,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对百姓没有私爱,对百姓一视同仁。高亨先生就将这段经文解释为:天地对于万物没有偏爱,同等的听任万物由于季节,环境等条件的变化而生长消亡。圣人对于百姓没有私爱,任凭百姓由于年龄、体制、生活条件的变化而生壮老已。

这类解读里包含了人们对无为概念的一种理解,这种理解认为,无为就是任其自然,不加干预。崇尚无为之治的学者、政治家,大概持这样的观点。比如,陆贾,曾参。

相传萧何去世后,曹参接替了相国之位。上任之后,不仅自己无所事事,日夜饮酒,而且还专提拔一些敦厚木讷,不善作为的人。有些大臣看不过,想劝他多干实事,结果到了相国府还没张嘴,就被曹拉去喝酒,直到喝的大醉,也没有找到说话的机会。

惠帝知道了,也不满了,就把曹参叫到宫中质问:“为相火天天饮酒无所事事,怎么能忧天下呢?”曹参却理直气壮的说:“我比不过萧何,陛下也比不过先帝。先帝和曹相国已经把天下定下了,规矩也制定好了,我们俩现在要做的就只有谨守不失就好了。圣人说:‘我无为民自富’。”惠帝还真被这曹参说服了。

我认为,对无为概念的这种理解其实与老子本人给无为所下定义是不合的。老子所讲的无为,并非是指顺应自然,不做干预。而是指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居,意思是作为于万物,功劳于万物而恃功谋私。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水利万物而善下,居众人之所恶;道衣养万物而不为主,这才是无为,符合无为的定义。

水滋养万物,是水对于万物有滋养的功劳,这是水对于万物之“恩”。这“恩”就包含了水有“仁义”的意义。道生养万物,也说明道贡献于、功劳于万物、“恩”于万物。同样也说明,道是有仁义的。

圣人无为,不是讲圣人毫不干预人群的生活,而是讲他有使天下安定、百姓富足的功劳,但不居功,不争居万物之上。反隐于万民之后之下。利天下、利百姓是恩于天下,所以圣人也是有仁义的。

基于以述思考,老子在这里应该想说的话是,天地有人不以万物为刍狗,圣人有人不以百姓为刍狗。所以我这段经文改成反问式,用来表达肯定的观点。即:如果天地不仁,以万物为丑狗;如果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是我对这段经文的理解,希望能帮助到您。



天地没有“仁”与“不仁”之说,没有偏私,对待万物都和对待草堆里的狗一样,一切都任其自然。

天地不仁…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天地,圣神不可依赖,是老子促人自立之意。修真之人,第一要有自立精神,万不可像刍狗一样,被人尊贵,被人轻践皆不能自主。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天地对待万物,都和对待那个草扎的狗一样,不会干涉,会任由所有的东西自己发展,不会多加干涉。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天地对于任何的事情都是平等的,不会对谁特别好,也不会对谁特别坏,对待每个人都非常的平等,而且会让事情顺其自然的发展。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答:这句话出自老子所著的《道德经》第五章,表达的是天地公平的观点。通俗来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
答:天地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只是任自然,将万物看作草和狗。出自战国老子的《道德经》第五章,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译文:天地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只是任自然,将万物看作草和狗;圣人也是无...

上天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
答: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老子《道德经》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话——一般人批评老子这句话为阴险、刻薄,看事情太透彻.因为他们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无所谓仁不仁,生了万物,又把万物当刍狗来玩弄.这是对老子思想的误解,或者故意曲解来作幽默用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视人命为草芥 。”这句是什么意 ...
答:老子《道德经》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话——一般人批评老子这句话为阴险、刻薄,看事情太透彻。因为他们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无所谓仁不仁,生了万物,又把万物当刍狗来玩弄。这是对老子思想的误解,或者故意曲解来作幽默用的。老子“刍狗”的本意,就是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本来是作...

老子的《道德经》中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是在表达什么意思...
答: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源于我所著的《道德经》第五章,当人们饲养的牲畜愈来愈多,食物来源很充沛的情况下,加上狗在猎捕里能帮助我们捕捉猎食,狗就不再做为一种食物,做为贡品的狗也就拿草扎一只形象的狗来代替,这一用草绑成的狗就叫“刍狗”。仁”一般理解为“仁德”,原本指人与人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
答: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意思是:“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今本《道德经》第五章。意思是: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老子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所以真正意思是: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别好...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出自:《道德经》第五章 作者:老子 朝代:春秋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_(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翻译:在天地之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的意思当然不是鼓吹统治者对待百姓要把他们不当人看,而是要“一视同仁”,不带任何爱憎。放大到天地万物,天道无常,没有人能够预测“天意”如何,天道也是如此淡漠的对待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所以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本来是叙述老子的世界观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有何寓意?
答:《老子》的一句话不胫而走,这句话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们的理解大概是:“天老爷,你真不仁,竟然如此糟践百姓!”这种理解符合《老子》的原意么?老子《道德经》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话——一般人批评老子这句话为阴险、刻薄,看事情太透彻。因为他们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的表达方式较为夸张,是为了强调天地对待万物的无偏无私,不被个体的可爱或可恶所影响。它提醒人们要超越个人的喜好和偏见,如同天地一样客观地对待事物,并理解事物在宇宙中只是微不足道的存在。它反映出了道家哲学的观点,主张人们要顺应自然之道,不过分追求个人的利益,而要以平等、谦逊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