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愚法师关于修行的开示

作者&投稿:巧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持咒

修行路上要找到跟自己相应的法门很不容易,并且修行就是要修得与法相应,修得有效果,这最要紧。个人过去几次闭般舟三昧关,觉得很相应,但也很辛苦。般舟三昧的修法真的是一个大苦行,等到闭过般舟三昧关之后,再来修准提法那就轻松了,而且修得色身有相当的转化。

唯有广参多学后再来修准提法的人,才真懂得珍惜准提法。整个修学佛法的一个关键在我们色身的四大五蕴,要怎么样来转化,乃至进一步这心能解脱自在,不受四大五蕴境界的干扰;准提法的金刚念诵持咒法是朝向这目标很好的起步。在做金刚念诵时,这音声当然不能急躁,也不能尖锐;急躁尖锐就是风大不调的现象,风大不调当然就会搞乱了其它三大:地大绷紧,山大狂扬,水大干枯。因此金刚念诵的音声,要先慢慢、慢慢念到沈稳柔和,顺畅无阻,这样持咒者本身的四大就逐渐进入四大相生的一个良性的转化中了。念诵咒语既是在调气,也等于在调心,使心清和专一,意志豁朗平易,然后再来才有进阶到无念境界的份。然而所谓无念,无念不是糊涂,无念是自心清净的表征,无碍于日常生活事务的处理。而最终这无念还要会得无相才行,也就是悟得即相离相,空无所住。修行要先做到无念,才能够与无相相应,与无相相应了才能够空。

所以以调心来讲,不管依什么宗,修那一个法,都是要不断地从自己念头来转化自己念头;念头转得来,化得掉,功夫深了,无念境界自能现前。关于无念,六祖告诉我们「无者无妄念,念者念真如」,意思是说:那些贪瞋痴慢疑的妄念都消融掉了,那你反就是念念都在真如境界的实相中了。这个是实际理地,也是实际功夫。一方面靠行愿,在做人处事上舍己为人以断除自己的三毒烦恼;一方面要在色身上转四大,破五蕴;再一方面还要有智慧,由转化妄念而达的无念境界悟得无相,与真如实相相应。

准提法包含整个这样一套的佛法修行体系。金刚念诵持咒是入门,后面的几重观想,包括心月轮观、字轮观等是登堂。至于入室,那就要等你先入门再来说了。

二、观想

谈到观想,想的最初等效用是帮助我们在持咒念诵时,念念能深深打入八识田中。如果你念诵只是舌根在念,跟耳根、跟意根不大相应,那妄想心占有你的成份还是比较大。以妄想心来持诵,当然只要你的咒语不断,这在修持上还没有完全离谱。若能坚持下去,念久了,你还是有机会念进转化身心的循环中。不过为了更大的效益,为了你能由念诵深入第六意识,乃至穿透第七末那识,到达第八阿赖耶识,使得法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那么观想是有需要的。

唯识学告诉我们:要转化因地,一定要跟第六识、第七识相应;要转化果地,一定要跟第八阿赖耶识相应。如能这样因缘果三个汇合在一起来修,那要成就就快了。所谓因缘果:六、七识念念分明是因,使六、七识依之而念念分明的咒语是缘,第八阿赖耶识能够打入,那则是果。等你念念能打得入第八阿赖耶识中,那前五识的眼、耳、鼻、舌、身也才转得了。

所以你修准提法,念咒加上观想,念念由心起,念念回归到心地中,念念分明,念念都在转化我们的色身,这多美好,多殊胜啊!你一句准提神咒能够把它持诵、观想得很纯熟,这纯熟的纯,当然使你身心不杂,心无杂念,身无不调。心无杂念,身无不调,那你的身心就有纯净感;纯净就能够得清净。若是杂染,那你再怎样都清净不了。你身心不清净,无相之真如又如何亲见亲证呢?

三、发愿

我们一般凡夫智力微薄,往往抵制不了来势凶凶的多生累劫的习气。虽然如此,人人却拥有一股力量,能够克服转化这习气业力,那就是愿力,就看我们发不发它而已!

愿力是一个人愿意让自己大改变的原动力,发愿自己不再为种种人事物烦恼,发愿自己愿为种种人事物奉献,这不得了的,在整个佛法上叫做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成佛的根基,道地道地转化业障的本因力。持咒人在自己的下意识中要有一股愿力,你所发的愿是什么,那就要把这股愿力不断地展现出来。

当我们自己在修行上感觉到很疲累,自己提不起精神的时候,依这股愿力就要让精神振作起来,继续行持下去。不管是为自己身体健康也好,为家庭也好,为事业也好,尤其是为自己道业,你要念念祈求佛母加持,念念不忘自己所愿,踏实去行,这样便能够让自己多生累劫的罪业,逐渐地消除。

愿力可以庄严我们的身心,让我们的身心、让我们的身口意愈来愈庄严。一个人有了善愿、菩提愿,那他的精神内涵马上就不一样了。所谓诚于中,形于外,一发正愿,日常修行与待人接物的气象便不同,成格了、圆格了。愿大家共勉,善思念之。



~

佛教前期应如何修行
答:请看净空老法师开示,或许对你有帮助:学佛就是学做人,学做一个好人,学做一个明白人。儒家讲「止於至善」,佛法确实将这句话圆满做到了。「至善」是善达到极处,达到究竟圆满。儒、佛都有一套达到至善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基础,可说是完全相同。儒家教学首先列出「三纲、八目」,佛法教学首先提出「四...

...请有德有才的有佛法知识的法师们给我开示、
答:愚昧又生愚昧像慢性毒,时间长了生生世世如此几不可解。故为大毒。贪 、嗔为大毒的原因是受贪嗔驱使,行动力极大。差之厘毫,缪以千里,做的越多错的越多,对人对己损害就越大。贪欲念、懒惰和懈怠念、轮回过患的对治。贪是根本烦恼,但是小乘认为是不定法。因为修行初期,贪可以作为学习修行...

佛教各类修行方法详细介绍分类
答:窥基在玄奘圆寂之后,回到慈恩寺悉心研究唯识学经典,撰写了大量注疏,被称之为“慈恩法师”,唯识宗之所以...佛教修行的基本方法: (一)布施 布施是最容易的方法,通常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无钱也无力的人从旁...按照祖师大德们的开示(如近代的印光大师),作为末法众生的我们选择净土法门才是明智之举,其他法门可统称...

我想修行入佛道首先怎么做呢
答:因为这些都是修行的方法,不是修行的原则。就如同我们要达到一个目标,手中的地图是指引我们方向,这是原则、宗旨。那么我们是坐船,乘车,这是方法。如果我们太关注于方法的区别,却忽略了所要行进的方向,那么当然不会到达目的地。原则其实是十分简单的 。《楞严经》 中说:【 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

愚人除境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境
答:愚痴的人,想方设法除去外在环境的嘈杂,却不除去心里纷扰的念头。有智慧的人恰恰相反,努力除掉心中的烦恼纠结,而不在意外头环境的喧闹。出自明末莲池大师《厌喧求静》就是愚蠢的人,总是把眼睛盯在外部环境上,觉得外部环境不好,就想方设法去改变它,从不反思自己身上的问题。智者则恰好相反,遇事...

心愚法师 白马寺啥人?
答:住持

净空老法师:怎样在这个世间修行
答:经教是佛陀教诲,对我们有大利益。这一句,念老底下有个解释,「谓愚狂抵触,无所了知,无所不作」。这就是讲一些蒙冥抵突之人,这样的人到处能看得见。特别是在饮酒过量的时候,我们一般人常讲发酒疯,饮酒过量他不能控制自己,他的怨恨、他的不平、他的牢骚就发出来。修行的人、念佛的人,在...

源悟法师:什么叫舍法罪和谤法罪?
答:《净土教言》说犯“舍法与五逆罪”不得往生,《无量寿经》里面说犯“谤法与五逆罪”不得往生。祈请法师慈悲开示。答:所谓的舍法是通过身口意三门弃舍正法,由此造作的罪业就是舍法罪。如《诸法摄要经》中说:“文殊室利,若有人思维佛说之法中,或为胜妙,或为不胜妙,则彼舍正法也。若说...

如何修行避免堕地狱(圣严法师
答:当然必须是守戒为先了 不然绝对不行的 后一定要发愿求生极乐世界才好 就算不能直接往生 先去九品往生也可以的 《佛说观无量寿经》 里说过 可以先去九品往生 下品下生12大劫后 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不用必须成佛 也可以的 这个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殊胜之处··经文原文: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

佛教的十四无畏是指的什么
答:此事在拙(成观法师)著《北美开示录》中的《大乘信位菩萨的修行》中有详细的叙述,欲知其详者,可参阅。以上为讲观世音菩萨的灵感。【“是名十四施无畏力,福备众生”】。【注释】“福备众生”:福荫周备于一切众生,亦即所谓“普门示现”也。又,普门者,普遍无量之门也。【诠论】这一节为总结观世音菩萨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