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规章算不算是法律依据 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区别是?

作者&投稿:盖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属于。按照说理能力排序的话,法律_行政法规_国务院文件_部门规章_地方性法规_地方政府规章_其他规范性文件。虽然部门规章的法律效力不及地方性法规,《立法法》在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发生冲突时也倾向于地方性法规,但是在说理论证时,部门规章作为整个行业的统一规定,其说服力是高于地方性法规的。
法律分析
为了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相区别,国务院部委制定的规章就叫部门规章,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叫地方政府规章。因为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都是由国务院部委制作发布的,都会经过部务会议审议,形式要件类似,所以大家容易把一些规范性文件当成是部门规章,但事实上两者在法律效力上是完全不同。部门规章属于广义上的法律的范畴,对行政相对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可以设置一些行政处罚,比如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而规范性文件没有强制约束力,不能给行政相对人增设义务,在进行合法性审查时也必须依据部门规章。如果要区分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简单点的方法有两个:一是看名称,部门规章的名称一般称“规定”、“办法”,例如《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而规范性文件一般称为“通知”、“意见”,如《中国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创业公司债券试点的指导意见》;二是看发布形式,部门规章必须由部门首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所以部门规章的题头会有部长的署名,然后发布的文件多以XX部令第XX号进行编号,比如《注册消防工程师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143号);规范性文件的形式比较多样,落款一般是XX部或者XX部办公厅,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比如发改价格〔2017〕1243号文就是发改委价格司2017年发布的第1243号文件、教高〔2017〕5号就是教育部高教司2017年发布的第5号文件。
我们都知道法律具有稳定性和滞后性,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程序,审议法律草案最快也需要三次上会,通常都需要3-5年才能获得通过,如《公司法》从起草到通过用了15年,《商业银行法》用了10年。但是现实生活中新事物、新业态的发展非常迅速,有些没有纳入法律法规的规范范围,有些甚至遭到现有法律法规的排斥,这个时候立法程序简便的部门规章就可以给这些新事物、新业态披上合法的外衣。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网约车的立法,根据原有的法律法规体系,网约车司机无证载客,就属于非法营运的范畴,交通运输部等7部委联合出台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通过部门规章承认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使得网约车能够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
因为部门规章在制定过程中已经理顺了与上位法的关系,所以一般不存在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原则精神的规章,部门规章在行政审判中的适用范围还是非常广泛的。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裁判文书引用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定》就规定,对于应当适用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公布的行政法规解释或者行政规章,行政裁判文书可以直接引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十条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第百十二回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第百十三回 丁奉定计斩孙琳 姜维斗阵破邓艾

部门规章算法律渊源

广义的法律依据包含部门规章。



请问:若部门规章是依据法律法规制定颁布,违反了部门规章的强制性条款,算不算违反了法律法规。~

合同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应做如下理解,
一要违反法律、行政法规;
二、要是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并且是效力强制性规定,这是司法解释的明确规定;
三,其它的规范性文件不影响合同效力;
法律依据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1、范围不同

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这三个的范围不一样,法律法规范围最大,包含了行政法规以及部门规章,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是单独的。

2、制定人不同

法律法规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行政法规则是国务院制定,而部门规章是适用于国务院各部门、各委员会、审计署等这些部门自己发布的。

3、适用对象不同

法律法规适用于所有人,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民众;行政法规是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制定的,不适用普通民众;部门规章同样不适用普通民众,是国务院各部门、各委员会、审计署自己调整内部范围内的行政管理关系的。
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立法通过后,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行政法规一般以条例、办法、实施细则、规定等形式作成。发布行政法规需要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它的效力次于法律、高于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
部门规章是国务院所属的各部、委员会,主要形式是命令、指示、规定等,也是经济法的来源。

部门规章算不算是法律依据
答:属于。按照说理能力排序的话,法律_行政法规_国务院文件_部门规章_地方性法规_地方政府规章_其他规范性文件。虽然部门规章的法律效力不及地方性法规,《立法法》在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发生冲突时也倾向于地方性法规,但是在说理论证时,部门规章作为整个行业的统一规定,其说服力是高于地方性法规的。法律分析...

法律、法规和规章有什么区别?
答:规章是国务院部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及地方政府制定的。注意: 1、规定是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效力低于法律。 2、条例是法律的名称,不是法律的种类。 法律效力等级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我国法律遵循特别法优...

法律体系为什么不包括部门规章
答:法律体系为国家制定颁布的,而部门规章并不属于国家颁布的。法律体系,法学中有时也称为“法的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法律体系(Legal System):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

入户门的朝向设计有法律依据吗?业主可以擅自更改入户门的朝向吗?
答:入户门的朝向设计通常受到建筑规范和城市规划法规的限制和约束。这些规定旨在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居住质量和城市环境的合理布局。具体的法律依据可能因国家和地区而异,因此在具体情况下,应查阅当地的建筑法规和规章制度。一般而言,业主在进行任何涉及建筑结构或设计的改动时,都需要获得相关的许可或批准。这...

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谁的效力大?
答:行政法规,根据《行政许可法》,具有法律的性质,释出该行政法规的行政单位,对其所负责的职能范围内事务可根据其所释出的行政法规进行执法。 部门规章只对其雇员约束力,并且部门规章不得违法。 国务院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吗? 没有的! 行政法规与规章哪个效力大? 这个要根据规章的制订机关不同而区别对待的。我国...

门前三包是否有法律依据
答:法律分析:有的。地方政府有权对城市管理城市建设方面制定规章,例如北京市政府制定了《北京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法律依据:《北京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第一条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创造清洁、优美的城市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健全和完善“门前三包”责任制,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

我国的法律有哪些?
答:我国的法律体系层次,最高的是宪法,下面是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等等。一般将法律是指法律和行政法规,说基本法律就是刨除行政法规的法律。基本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分为很多法律部门,你像刑事、民事、行政、社会经济等,分门别类很多。常用法律举例: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

法律,法规和 法律,行政法规区别
答:2、制定人不同法律法规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行政法规则是国务院制定,而部门规章是适用于国务院各部门、各委员会、审计署等这些部门自己发布的。3、适用对象不同法律法规适用于所有人,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民众;行政法规是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制定的,不适用普通民众;部门规章同样不...

行政法的效力层次
答:此外,法院判决时以法律和法规为依据,可参照行政规章。2.行政立法的效力范围时间范围:行政立法通常自发布之日起生效,但行政立法另有规定的除外。失效时间为新法实施之日或专门行文废止之日。行政立法失效有四种情况:授权法规定的授权时效届满;新法废除旧法;相应立法规定的社会事实已消灭或效果已完成;...

入户门移位算不算违建
答: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六十四条 (一)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 (二)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