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6战斗机的发展沿革

作者&投稿:郁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20世纪60年代中期,越南战争全面爆发,美国的第二代战斗机F-4等投入实战。这代飞机的特点是强调高空高速性能和多用途,对机动性能重视不够。从实战效果来看,第二代战斗机研制并不很成功;甚至可以说走了一段弯路。这倒并不是说它的技术水平和性能没有提高,也不是研制工作本身有问题,而是由于对作战方式的预测与实际情况不符。在战斗机黑手党的推动和实际需求下,美国从6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考虑研制第三代战斗机。
1972年1月,美国空军正式提出“轻型战斗机”研制计划,目的是验证在战斗机上采用新技术,并没确定要发展一个投产型号。1972年4月,美国空军从向“轻型战斗机计划”投标的五家公司中选定通用动力公司的401和诺斯罗普公司的P-600两个方案,并签订合同由求两家公司各制造两架原型机,进行试飞竞争。通用动力公司的401方案军用编号为YF-16;诺斯罗普公司的P600军用编号为YF-17。 1975年,美国空军第一种第四代战斗机F-15服役。这是一种研制得很成功的飞机,与上一代战斗机 相比,不仅性能水平有台阶性的提高,而且作战效能明显增强,在实战中战果累累。截至目前,F-15在空战中已取得96:0的好成绩。但是这种飞机的价格较昂贵,即使是美国也难于承担购置大量F-15飞机的费用。美国空军为了解决经费与所需战斗机数量之间的矛盾,提出了“高低搭配”的原则,即数量较少的高性能飞机与数量较多、性能和价格较低的飞机配合使用。F-16飞机就成为这种“低档飞机”的候选对象。
其实,F-16一开始并不是作为与F-15搭配的“低档飞机”来研制的。它是美国空军“轻型战斗机原型机研制计划”的竞争机。1972年1月,美国空军正式提出轻型战斗机研制计划,目的是验证在战斗机上采用新技术。并没打算真的搞一个投产型号。其主要技术要求是最大飞机速度M2,升限18000米,在9000米高度从M0.9加速到M1.5所需时间不超过1分钟,在12000米高度、速度为M0.9时的过载为3-4g,飞机的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四个月后,就从五家参加强标的公司中选定通用动力公司的401和诺斯罗普公司的P600两个方案,并签订合同要求两家公司各制造两架原型机,进行试飞竞争.通用动力公司的4O1方案军用编号为YF-16;诺斯罗普公司的P600军用编号为YF-17.原型机制成后,经过一年时间的竞争试飞。
1974年4月,美国政府决定从YF-16和17两种原型机中选择一种投人生产,与F-15飞机搭配使用,即充当“高低搭配”中的低档飞机。1975年1月,美国空军宣布YF-16中选,正式确定飞机的军用编号为F-16。(落选的YF-17峰回路转,被美国海军看上,这就有了后来的F-18“大黄蜂” )1978年末,F-16开始装备美国空军,生产总数已达4000架左右,F-16现已成为美国空军的主力机种之一,共订购了1859架。且向向多个国家出口,国外用户有比利时、丹麦、荷兰、娜威等四国,以及以色列、埃及、希腊、土耳其、巴基斯坦、南朝鲜、泰国、印尼、新加坡、台湾、巴林和委内瑞拉等。前四国还与美国合作生产。外国用户订购总数超过千架,所以F-16有国际战斗机之誉。
虽说F-16是一种“低档”飞机,但这是与F-15相比而言的,从F-16本身的性能水平来看,应当说是相当好的。“低档”的低,主要是指价格和一些性能,从技术水平来讲,F-16不仅不低,有些方面比 F-15更先进。另外,当时F-16为了降低成本,因而机载电子设备比较简单,后几经改进其机载电子设备已日趋完善和先进,作战效能和价格也随之上升。因而,是否还能冠以“低档”的称号,也是值得商榷的。
74年4月,美国政府决定从YF-16和YF-17中选择一种机型继续发展,使之成为实用的轻型战斗机,与重型战斗机F-15搭配使用,以弥补由于后者复杂昂贵而造成的购置数量不足,1975年1月,美国空军宣布通用动力公司的YF-16中选,并与通用动力公司签订制造15架(后改为8架)试验型飞机,进行工程发展研究。
第一架YF-16原型机于73年12月出厂,74年2月首次试飞。F-16试验型飞机于1976年12月首飞,1978年底开始交付美国空军部队使用。美空军原计划总共订购650架,截至2001年3月,共生产了2216架。
各型机的生产情况如下 F-16各批次生产数量参考  批次 F-16A/C F-16B/D 总数 block1 21 22 43 block5 89 27 116 block10 145 25 170 block15 409 46 455 block25 209 35 244 block30 360 48 408 block40 234 31 265 block42 150 47 197 block50 175 28 203 block52 42 12 54 F-16A/B 674 121 795 F-16C/D 1216 205 1421 总数 1890 326 2216 但是F-16飞机继续生产,总数又增加到4500架,最后1架于2012年4月交付。 F-16是一种 “低档配置”的轻型战斗机,其机体结构限制了其性能的提高。F-16采用机体较小巧的单发布局,比起双发战斗机自然大大减少了采购和维护的费用,但在实际使用中的可靠性随之降低.而且单发布局限制了F-16增大航程、载重、机动性能的改进潜力。因此,F-16的改进一般集中于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方面。由于F-16的先进性能、多样化的作战能力、充分的改进余地,美国空军计划在21世纪的头25年内继续使用和改进F-16战斗机。
2002年1月起,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美国空军完成了F-16“共同配置实施计划”第一架飞机的改装工作。该计划改进美国空军的约650架F-16 block40/50战斗机的座舱和航空电子设备,使得这些F-16具有硬件和软件上的通用性,以简化未来改进升级、后勤保障的工作,减少维护费用。第一阶段为部分block50/52换装新的核心计算机和彩色座舱显示器。2002年9月,该批次F-16开始加装先进敌我识别器,并能够使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狙击手”XR先进前视红外瞄准吊舱。第二阶段从2003年7月开始,加装链路-16数据链、联合头盔提示系统。从2006年开始,F-16 block40/42战斗机将全部接受上述改进,预计到2010年结束。
2002年6月,美空军开始对F-16C/D的新型APG-68(V)9雷达进行飞行测试。这种新式雷达在探测范围、分辨率、和可保障性方面都得到了重大提高,而且加强了雷达在密集电磁环境和抗干扰条件下的作战能力。空空作战时,V9型雷达探测范围增加30%;误警率和相互干扰大大减弱;在态势感知模式下可以在搜索四个目标的同时跟踪两个目标;在跟踪扫描模式下搜索半径加大,跟踪能力增强;改进了在单目标跟踪模式下跟踪性能。空地作战时,新型合成孔径雷达模式下分辨率达到0.6米;在海上侦察模式下探测范围增大;在地面移动目标识别模式下改进了目标检测与地图质量。空军2004年7月份授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一份合同,开发AN/APG-68(V)9多模火控雷达的新增强型。预计新雷达将在2009年9月开始装备。
2003年4月28日,美国空军授给洛克希德·马丁航空系统部一项总额1.255亿美元新合同,实施F-16国际化软件升级项目,包括对先进武器馈电系统、数据链通信、精确导航系统和先进瞄准吊舱等系统进行升级。升级还包括支持链路-16数据链系统、联合头盔提示系统和瞄准吊舱的通用件升级,同时还为美国空军F-16 block40/42/50/52的精确制导武器提供支持。经过升级后,美国空军F-16经可使用联合空地防区外导弹、EGBU-27、高速反辐射导弹,以及先进的瞄准吊舱。
2003年5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导弹和火控分公司开始为F-16飞机交付“狙击手”XR先进瞄准吊 舱。“狙击手”XR吊舱首先装备美国空军的F-16 CJ block50和空军国民警卫队的F-16 block30战斗机。以后陆续装备F-16 block40。这是空军“全部吊舱、所有批次”计划之一。空军计划使block30/40/50飞机都将能使用“蓝盾”、“兰亭”或“狙击手”吊舱。
2003年中,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成功完成了F-16 block60采用新型发动机的初始阶段飞行试验。该发动机是通用动力公司的F110-GE-132涡扇发动机,最大加力推力为144.6千牛。该飞发动机性能非常好,即使在F-16飞行包线的边界,发动机的推力也有所增加。操纵品质和空中加油特性非常好。新发动机的特点是三级风扇采用整体叶盘技术,提高了性能和维修性。该发动机还采用一种增强耐久性的径向火焰稳定器加力燃烧室和排气喷管,并对控制软件进行了修改以使发动机的性能在各种飞行条件下都达到最佳。block60飞机和发动机还具有自动油门的能力。
2004年9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加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完成了F-16战斗机上的战术机载侦察系统吊舱的合成孔径雷达测试。该计划重点是用于空军国民警卫队F-16C block30。如果把合成孔役雷达安装到战术机载侦察系统吊舱内,只需要少量的工程安装,而且在必要时可以拆除。吊舱从飞机上拆除或安装仅仅需要几分钟。同时,整个战术机载侦察系统还具有数据传送能力和对信号和数据的处理能力。这种合成能使F-16具有在各种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侦察能力。
2004年10月,美空军开始为其F-16战斗机装备联合头盔显示系统。从此F-16飞行员就可以在眨眼之间观察、锁定和攻击敌方目标,该系统不仅可以显示战术信息,而且还可以在距飞行员右眼不到76毫米处的面罩上显示飞机的高度、空速、重力加速度和攻击角,从而提高了飞行员对飞机状态和作战条件的认知。飞行员只需要将眼睛看着目标,就可以在更远的距离和高度上快速定位、跟踪、识别和锁定空中和地面目标。由于减少了飞行员和飞机暴露在潜在敌人火力区的时间,所以不仅提高了飞行员和飞机的杀伤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生存能力。飞行员可以将其注意力集中在座舱外面,因此可以避免在半空中发生碰撞。
美国空军计划于2005年6月为F-16block30飞机安装雷声公司AIM-9X“响尾蛇”空空导弹。并计划在2007年4月为block40/50安装,并同时安装联合头盔显示系统(JHMCS)。另外block30飞机于2004年8月成为首次使用227千克GBU-38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的F-16,block40于11月份也可携带联合直接攻击弹药。block-50计划于2005年1月底获得这种能力。



F-16战斗机~

角度35度以上,50度以下。高度1000米以上

呵呵,是NOVALOGIC出品的F-16多用途战斗机,同系列的还有一个MiG-29支点。1998年出的,1999年EA在国内代理上市。我有套正版的,当年花了160大洋呢……那时候正版软件的品质不是现在能比的, F-16 + MiG-29套装里的说明书有150页厚,用铁丝扎起来的,中间还有能展开的键位表。
好了,不废话了,下载看下面这个网页吧,用eMule下载。
http://lib.verycd.com/2005/08/24/0000062285.html

另外退格不是点火起飞哦!退格是加力的开关,引擎以150%标准功率输出,用加力飞行时间长了的话飞机会剧烈震动,然后爆炸…… :(

F-16战斗机的发展沿革
答:74年4月,美国政府决定从YF-16和YF-17中选择一种机型继续发展,使之成为实用的轻型战斗机,与重型战斗机F-15搭配使用,以弥补由于后者复杂昂贵而造成的购置数量不足,1975年1月,美国空军宣布通用动力公司的YF-16中选,并与通用动力公司签订制造15架(后改为8架)试验型飞机,进行工程发展研究。第一架YF-16原型机于73...

米格-17战斗机的发展沿革
答:试飞过程持续了很长时间,两年后米格设计局决定把侦查设备装进一架普通的米格-17F型飞机,新试验机的编号为SR-2s 。 苏联五家飞机制造厂批量生产米格-17战斗机,其中:萨马拉飞机1厂共制造了392架,莫斯科的飞机21厂制造了2424架,第比利斯的飞机31厂制造了836架,阿穆尔河畔共青城的飞机126厂制造了2180架,新西伯利亚的...

第五代制空战斗机叫什么
答:发展沿革 1、试飞进程 歼-20隐形战斗机首架技术验证机于2011年1月11日中午12时50分左右进行首次升空飞行测试,13时08分成功着陆,历时18分钟。整个首飞过程在歼-10S战斗教练机陪伴下完成。2016年10月28日,首次发布“空军试飞员将驾歼-20飞机亮相中国航展”后,还陆续发布了“歼-20战机列装空军作战部...

YF-17战斗机的发展沿革
答:1965年诺斯罗普公司以该公司非常成功的F-5A战斗机为基础进行新型轻型战斗机设计,预估性能将会超越F-5E/F,这个计划的内部编号为P-530。1971年1月美国空军提出轻型战斗机(LWF)需求案,对于飞机的性能要求包括高推重比,结构重量低于9000公斤(20000磅),以及具备优良的运动能力。媲美1967年苏联公开具有3马...

F-35战斗机的发展沿革
答:见词条:美国联合攻击战斗机计划1993年美国国防部启动了“联合先进攻击技术”JASF验证机研究,并且在1994年1月成立了JASF研究计划办公室,希望研制一种几个军种通用的轻型战斗攻击机系列,取代美空军的F-15E、F-16、F-15C和F-117,海军的F-14、海军陆战队的AV-8B,几个过时的机种。与此同时,英国...

枭龙是哪国的战斗机
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等单位联合研制,巴基斯坦空军参与开发的一型单发、单座、全天候多用途战斗机。FC-1战斗机具有突出的中低空和高亚音速机动作战能力,较好的截击和对地攻击能力,较大的航程、留空时间和作战半径,优良的短距起降特性和较强的武器挂载能力。

苏-27战斗机的发展沿革
答:在1972年末,苏霍伊和米高扬设计局都得到了各自的合同,以发展苏联空军未来的下一代战斗机——苏-27和米格-29。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其他类似问题 2016-05-25 苏-30战斗机的发展沿革 2016-05-25 苏-27战斗机的结构特点 2 2016-05-25 T-50战斗机的发展历史 2012-06-...

苏-9战斗机的发展沿革
答:T-1 作为前线战斗机,计划装备雷达测距仪,可调进气口保证发动机在较大范围内处在良好的工况,基本武器为 30 毫米航炮,左一右二。T-1 在 1954 年 12 月完成设计,计划制造两架飞机,一架用于地面静态测试,一架用于试飞。在此期间,截击机 T-3 也在 1955 年 2 月完成设计。苏霍伊当时提出同时上马 S-1、S-3、T...

伊15战斗机的型号沿革
答:回答:在对气动外形进一步优化的同时,波利卡尔波夫也盯上正在研制的什维佐夫 Shvetsov M-62发动机,这款发动机也成为后来的I-16 18型的发动机。不过在诺门罕战役中翱翔在哈勒哈欣河上空的I-153的发动机使用的还是 M-25,因为 M-62 的研制进度滞后,终归自主创新和简单仿制之间的门槛不是那么轻易就能突破的。...

P-61战斗机的发展沿革
答:因为早期AI雷达的大重量和高续航时间要求,所以该机是一种大型双发战斗机。 诺斯罗普设计了一种双发单翼双尾撑方案,翼下发动机短舱安装两台普惠R-2800“双黄蜂”气冷星形发动机。短舱向后逐渐收细形成双尾撑,末端安装扇形垂尾,垂尾间连接着大型平尾。飞机的中央机身较长,可容纳三名乘员——飞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