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性而为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是什么意思啊就是说“ 得其天性谓之德是什么意思啊就是说“

作者&投稿:乐正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率性而为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的意思是:遵循天性而行叫做道,得到这种天性叫做德。

此句出自春秋时期·子思所著的《中庸》开篇的话

《中庸》原文节选: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节选翻译: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

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

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

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通常人们讲天人合一主要是从哲学上讲,大都从《孟子》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尽心》)讲起,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视了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

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界。

“与天地参”是天人合一。这才是《中庸》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因而《中庸》始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而终于“‘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这就是圣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样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们自觉修养所达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样造福于人类和自然理想境界。

作者简介:

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大约生于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享年82岁。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

孔子死后,儒家分裂为八派。据韩非说,他们是子张、子思、颜氏、孟氏、漆雕氏、仲良氏、公孙氏(宋太平御览古本之韩非与今本异处与史记把荀卿作公孙卿同)、乐正氏为首的八派。其中孟氏即孟子,他是子思的私淑弟子。

而乐正氏即孟子的弟子乐正子。如此说来,子思、孟氏与乐正氏三派儒者当是一派,即思孟学派。这一学派在中国思想史上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荀子·非十二子》把子思与孟子合在一起来评论,已经把子思与孟子作为一个学派来对待。荀子离孟子的时代那么近,他的话当是可以相信的。西汉的史学家司马迁也说,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与荀子之说是一致的。当然在历史上,孟子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子思。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这是《中庸》开篇的一句话
1、天命,就是天的命令.如刘氏《正义》引《汉书董仲舒传对策》曰:“天令之谓命.”按照朱熹的说法:“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中庸章句》) 是说天所赋予的气与理的时候,也必然赋予了与之相符的使命
2、古语“之谓”不同于“谓之”.甲“谓之”乙,甲就叫做乙,甲是对乙的解释,乙是甲的称谓.甲“之谓”乙,是甲也可以称作乙,就像女子也可以称作人,是一种隶属关系.清代学者戴震曾明确提出过:“古人言辞,‘之谓’‘谓之’有异:凡曰‘之谓’,以上所称解下,如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凡曰‘谓之’者,以下所称之名辨上之实.”(《孟子字义疏证》)

率性而为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是什么意思啊~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率性而为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
翻译:遵循天性而行叫做道,得到这种天性叫做德

道:遵从自然的事情
徳: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

率性而为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
翻译:遵循天性而行叫做道,得到这种天性叫做德。
道:遵从自然的事情
徳: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

率性而为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是什么意思啊就是说“
答:率性而为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的意思是:遵循天性而行叫做道,得到这种天性叫做德。此句出自春秋时期·子思所著的《中庸》开篇的话 《中庸》原文节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

率性而为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是什么意思啊
答: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率性而为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 翻译:遵循天性而行叫做道,得到这种天性叫做德 道:遵从自然的事情 徳: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

率性而为是什么意思?
答:率性而为是什么意思,我理解率性而为就是任由自已性子去做,而不管不顾其他的意思,这是含贬意的解释,如果是作为褒义词,意思就是豪爽任性地去解决事情。

《文子》上礼(2)
答:老子〔文子〕曰:循性而行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性失然後贵仁义,仁义立而道德废,纯朴散而礼乐饰,是非形而百姓眩,珠玉贵而天下争。夫礼者,所以别尊卑贵贱也;义者,所以和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人道之际也。末世之礼,恭敬而交为。义者,布施而得,君臣以相非,骨肉以生怨也;故水积...

道家思想有哪些概念?
答:天性 道家认为物各有性,性各不同,即万物各有其本性,每种事物本性各不相同,所以应尊重万物天性,顺其自然,这样才合乎大道。正如黄老道家著作《淮南子》所说:“率性而为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自化 在老子眼里,自化是自为,自作,自成,自富,自朴,自宾等的总称。最高的统治一定是...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自哪里?
答:这段出自《中庸》的名言,讲述了以诚为本的重要性,由秉性真诚而明悟了天理,这叫作天性;由明白天理而内心真诚,这叫作教化。真诚就会明白天理,明白天理就会真诚。 真诚是社会与生的大道是无法分离的。真诚既是天道运行的法则,又是人道运行的法则。译文:上天所给予人的气质叫做性,依照本性去作事...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什么意思
答:君子的道广大而又精微.普通男女虽然愚昧,也可以知道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弄不清楚的地方,普通男女虽然不贤明,也可以实行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大地如此之大,但人们仍有不满足的地方.所以,君子说到“大”,就大得连整个天下都载不下;君子说到“小”,...

请问以下英文中包含的道家思想是什么?
答:renunciation of politics and human affairs in order to harmonize oneself with the cosmic rhythm of nature 道德经 64章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思想是《道德经》的重要内容,《道德经》中有多处提到“无为”,如“是以圣人处无为...

率性而为的意思
答:问题七:率性而为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是什么意思啊 就是说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这是《中庸》开篇的一句话 1、天命,就是天的命令.如刘氏《正义》引《汉书董仲舒传对策》曰:“天令之谓命.”按照朱熹的说法:“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什么意思
答:仲尼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君于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