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五年规划",为什么能顺利有力的实施 五年规划为何能够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作者&投稿:哀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从“一五”计划到“十二五”规划,充分反映了发展不仅是夯实国家物质基础的过程,也是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更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筑牢全体人民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过程。只有在发展中,才能使人们逐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才能更好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根本要靠发展。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国家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础。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必须要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不断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必须着力保持政治稳定、社会和谐
从整个五年规划(计划)的历程不难看出,政治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和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保持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是顺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必要前提,也是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没有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一切都无从谈起,这是我们在每个五年规划(计划)实践活动中,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误教训取得的共识。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为发展和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环境是充分发挥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必备条件。与此同时,政治稳定、社会和谐要坚持发展与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和性质,通过坚持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稳定性、连续性,增强全国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信心。
“十三五”时期,要保持政治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加快经济发展,必须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必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把握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从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以主人翁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到包产到户的全面推开,再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兴起,都无一例外的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勇敢探索,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说,人民群众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主体,是科学发展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面临诸多问题。要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更要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各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滚滚洪流。“十三五”时期,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就要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四、必须确保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我们党吸收当代政治文明成果基础上执政方式的创新与发展。科学执政是我们党的重要的执政原则,其基本要求是必须把尊重和把握客观规律体现在执政的各个环节。民主执政是党赢得人民的长期支持和真心拥护的根基,其基本要求是立足国情、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并始终为人民着想。依法执政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根本保证,其基本要求是必须始终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统一,党领导依法治国并在法律的范围内依规治党。
从“一五”计划到“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来看,有成功也有失误,有辉煌的成就,也有惨痛的教训。这些历史事实,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最好诠释。面对辉煌和成就,党和人民戒骄戒躁;面对失误和教训,全党上下及时反省,始终坚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科学规范地制定规划(计划),求真务实地执行规划(计划),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努力的方向,并始终将这三者紧紧结合在一起,付诸于党的执政实践。
五、必须切实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是执政党领导下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政治生态关系党的形象和工作大局。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政治生态,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良好的政治生态,是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从“一五”计划到“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不难看出,每逢相对恶劣的政治生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就受到极大冲击,五年规划(计划)从制定到执行都会受阻甚至打折扣;每逢政通人和的良好政治生态,经济就会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就会快速进步,发展成就也会令人欣喜。政治生态不仅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时时处处影响着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在“十三五”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关键时刻,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加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尤为重要。
六、必须在对外开放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不论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开放程度决定发展空间,开放进度决定发展速度,开放深度决定发展水平。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中国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在国内,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沿边开放区—内陆开放区”这样一个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开放对一国经济社会文化产生的重大影响、带来的效益、繁荣和进步,已日益受到人们的珍视。
实践证明,开放程度和领域越宽广,所取得的效益就越好;反之,开放受限,则收效甚微。特别是“六五”计划以来,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稳定,国家始终把对外开放合作作为规划的重要部分,逐步推进开放速度和力度,提升开放质量和效益,拓展合作领域和空间,逐步形成了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并以更加主动的开放观念与行动深度融入世界发展格局。
七、必须以持续深化改革为动力,推动规划的全面和深入实施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是继续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路线,还是彻底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事关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命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毅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及时将五年规划(计划)基本任务调整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开启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新时期。国民经济从此步入了持续稳步快速发展的轨道。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就没有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更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我们必须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的精神着力推动“十三五”规划全面、深入实施,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胜利。
八、必须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着力推动规划的深入实施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但同时,产业层次低、发展不平衡和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增强等矛盾愈加凸显。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紧要关头,只有努力在创新发展上进行新部署、实现新突破,才能跟上世界发展大势,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实践证明,创新已经成为大国竞争的新赛场,谁主导创新,谁就能主导赛场规则和比赛进程。
在新的发展征程上,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战略使命,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确立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因此,“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有效的制度环境,降低创新活动的成本和风险,最终实现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换,着力推动“十三五”规划的深入实施。
九、必须强化规划的权威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锐始者必图其终,成功者先计于始。规划是龙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总纲,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蓝图,是带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基础工作。规划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关系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十二个五年规划(计划)实施情况证明,科学的规划,必将推动国民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而不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盲目追求速度、贪大求全的规划,也必将给社会、人民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强化规划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必须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现状,科学预判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确保提出的目标和举措能够顺应发展大势、引领发展方向。同时,要树立“规划如法,执法如山”的意识。明确规划就是“法”,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强制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以各种借口忽视甚至弃置规划,都应当在服从遵守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确保规划的刚性执行、全面实施。

五年规划为何能在引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年规划作用的充分发挥,得益于我们在长期发展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经验。
一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体现党的主张。
只有紧紧围绕党确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精神,切实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国家意志和全体人民的奋斗方向,把党的强有力领导贯穿规划实施全过程,国家发展规划才能始终保持正确方向、有效发挥引领作用。
二是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是规划的灵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丰富完善,国家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也持续演进发展。

“五年规划”的重要特征与历史经验: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不断探索和创新发展理念
“五年规划”的核心是要回答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这首先需要解决以什么样的发展理念来指导发展的问题。纵观13个“五年规划”的发展理念,经历了一系列的演进。
13个“五年规划”历史表明,一个成功的“五年规划”是以科学正确的发展理念指导为前提的。指导“五年规划”的这些发展理念的演进,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和中国国情认识的深化,也是我们党不断探索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过程。
2、坚持尊重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努力认清历史方位和把握发展大势
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工程,系统运行具有自己的客观规律,包括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等各个方面。
制定“五年规划”,其实质是擘画未来五年经济社会的发展蓝图,规划制定者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国情国力客观情况,清晰判断国家所处历史方位,科学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大势。
3、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科学规划发展战略和确定重大任务
“五年规划”作为国家总体的五年发展规划,最终要具体落实到发展战略和重大任务上,这些重大任务包括规划重大项目、出台重大政策与提出重大改革举措等方面。
在提出国家总体的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以及基于目标管理具体分解到规划指标的基础上,还必须聚焦当前条件下国家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从问题导向出发确定通过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和重大任务来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是通过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确定国家的发展战略和重大任务。
4、坚持规划制定的社会广泛参与及程序规范,提高政府宏观调控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五年规划”制定过程的社会广泛参与、编制程序规范,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积累下的重要经验。我国的“五年规划”制定绝不仅仅是一个政策文本编制或一个封闭的政策制定过程,而是中央和地方多层次、多主体之间通过各种互动模式,不断协商、起草、试验、评估、调整政策的循环过程。
无论规划制定最终结果如何,通过将近两年的“五年规划”制定过程,对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目标、具体各方面指标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风险进行社会广泛深入讨论研究,本身也是解决国家发展问题的有效措施,是提高政府调控能力和治理能力的有效手段。
5、坚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持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五年规划”绝不仅仅是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划,还是一个涉及经济制度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规划。应该说,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制度创新,也是“五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一条重要的主线。

五年规划作用的充分发挥,得益于我们在长期发展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经验。
一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体现党的主张。
只有紧紧围绕党确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精神,切实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国家意志和全体人民的奋斗方向,把党的强有力领导贯穿规划实施全过程,国家发展规划才能始终保持正确方向、有效发挥引领作用。
二是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是规划的灵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丰富完善,国家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也持续演进发展。

五年规划的意义
五年规划见证了人民生活水平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持续改善和质的飞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践行初心使命的责任担当。
这一历程雄辩地表明,用五年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符合中国国情、彰显制度优势的体制安排,五年规划取得的成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领导下才能实现。
实践证明,中长期发展规划既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编制实施五年规划,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一个鲜明特点和世界各国借鉴学习中国发展经验的一个重要窗口,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国的部首是什么偏旁
答:国的部首是囗。一、国的释义 1、国家。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3、在一国内最好的。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二、字源解说 原作“或”。字形像以“戈”(武器)守卫“口”(城邑)。后来在字的周围加方框表示疆域...

国的部首是什么
答:“国”的部首是“囗”。拼 音 【guó 】1.国家:~内|祖~|外~|保家卫~。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徽|~旗|~花。3.在一国内最好的:~手|~色。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产|~术|~画|~药。5.姓。

国的读音有什么字
答:国的同音字有:帼、掴、虢、囯、喐 一、国拼音:guó 释义: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国家。国土。国体(国家的性质;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

国的组词有哪些
答:国的组词有:国外、中国、祖国、国庆、外国等。一、国的释义 1、国家。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3、在一国内最好的。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二、字源解说 此字始见于商代。本义指疆域,地域。这个意思后来写作“域”...

国组词和部首
答:国的部首是:囗;组词有:中国、国旗、国家、外国、出国、国际、全国、国内、英国、韩国、法国、国外、国有、国产、泰国、国民、国防、国土、国债、大国、国王、回国、爱国、三国、国人、祖国、帝国、民国、国学、国税、建国...

“国”字的含义是什么?
答:基本字义:国(拼音:guó)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本义指疆域,地域。这个意思后来写作“域”。引申指地区,区域。又引申指分封的诸侯国。后泛指国家。也指国都。2019年11月20日,“汉语盘点...

国的笔顺怎么写?
答:“国”的笔顺是:竖、横折、横、横、竖、横、点、横。“国”的意思有:1.国家。2.国家的;代表或象征国家的。3.本国的;特指中国的。4.国内最优秀。5.指一定的地域。6.(guó)姓。组词:国内,国外,外国,...

国的繁体怎么写
答:“国”的繁体字写作。国 拼 音 guó 部 首 囗 笔 画 8 五 行 木 繁 体 国 五 笔 LGYI 1.国家:~内。祖~。外~。保家卫~。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徽。~旗。~花。3.在一国内最好的:~手。

国家的国的笔顺
答:国的笔顺是:竖、横折、横、横、竖、横、点、横。国字始见于商代。本义指疆域,地域。这个意思后来写作"域"。引申指地区,区域。又引申指分封的诸侯国。后泛指国家。也指国都。有关的造句如下:1、高洪波组长刘春明组副,...

国的笔顺是什么
答:国的笔顺笔画是竖,横折,横,横,竖,横,点,横。国(拼音:guó)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本义指疆域,地域。这个意思后来写作"域"。引申指地区,区域。又引申指分封的诸侯国。后泛指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