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对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 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80岁,90...

作者&投稿:江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八九十岁的别称分别如下:

1、20岁有三个别称,分别是“加冠”、“弱冠”和“结发”。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所以叫用“加冠”代表20岁,但是20岁虽然已经成年,但是身体还未达到最健壮的状态,所以20岁也叫做“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表示成年,所以“结发”也是20岁的一种称谓。

2、30岁的别称有两个,一个是“而立”,也可叫作“而立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出自《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其中“立”是“立身、立志”之意)。 

另一个别称是“始室”,出自《礼记·内则》的“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意思是男子三十岁成立了家室,应该开始建业了。 

3、40岁的别称是“不惑”,也叫做“不惑之年”,出自于孔子《论语·为政》中的“四十而不惑”,其中“不惑”是“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4、50岁也有四个别称,分别是“艾”“半百”“知命”和“知命之年”。

艾:古称50岁的人为“艾”。出自《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所以用“艾”来称年老的;百岁的一半是50岁,所以用“半百”来称呼50岁,“知命”是“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5、60岁的别称是“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出自孔子《论语·为政》的“六十而耳顺”,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6、70岁的称谓有“从心之年”、“古稀”、“悬车之年”、“杖围之年”,“从心之年”出自于孔子《论语·为政》的“七十而从心所欲”,“古稀”出自于杜甫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7、八九十岁的别称是“朝枚之年”、“耄[mao]耋[die]之年”,《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扩展资料:

其他年龄的别称如下: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初度:周岁。《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生小:幼年。《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

教数:9岁。

外傅:10岁,出外就学。

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舞勺:13岁。

及笄:指女子15岁。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黄发: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1、不满周岁——襁褓;

2、2~3岁——孩提;

3、女孩7岁——髫年;

4、男孩8岁——龆年;

5、幼年泛称——总角;

6、10岁以下——黄口;

7、13~15岁——舞勺之年;

8、15~20岁——舞象之年;

9、12岁(女)——金钗之年;

10、13岁(女)——豆蔻年华,

11、15岁(女)——及笄之年;

12、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13、20岁(女)——桃李年华;

14、24岁(女)花信年华;

15、至出嫁—— 梅之年;

16、至30岁(女)——半老徐娘;

17、20岁(男)——弱冠;

18、30岁(男)——而立之年;

19、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20、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21、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22、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23、80岁——杖朝之年;

24、80~90岁——耄耋之年;

25、90岁鲐背之年;

26、100岁——期颐。

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80岁,90岁,100岁古人怎么说~

古代年龄的说法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
  七十古稀
  年龄趣谈
  不满周岁的儿童――襁褓
  2-3岁――孩提
  童年——总角,垂髫
  8岁(男)——龄年
  10岁以下――黄口
  10岁(女)——髻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14岁(女)――豆蔻年华
  13—15岁——舞勺之年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
-------
志学之年
  15—20岁——舞家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蓓(信)年华
  出嫁——标梅之年
  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
  50岁――知命之年、半百
  60岁――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
  77岁——喜寿
  80岁――杖朝之年
  88岁——米寿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台,骀)背之年
  99岁——白寿
  100岁――期頣
,人瑞
  108岁——茶寿

襁冇褓:未满周岁的婴冇儿
孩冇提:指2——3岁的儿冇童
垂髫:指幼冇年冇儿冇童(又叫“总角”)
豆冇蔻:指冇女冇子十三岁
及笄:指冇女冇子十五岁
加冠:指冇男冇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冇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编辑于 22 小时前
查看全部5个回答
寿司的_想吃寿司不用买,自己在家就能做,简单又美味,比买的还好吃
值得一看的寿司相关信息推荐
为您精选15款海苔寿司加盟项目,支持在线沟通,提交意向找海苔寿司加盟项目,来海苔寿司加盟专题页
jiameng.baidu.com广告
寿司料理 天力外带打包芥末包500包 外卖迷你芥末辣包 包邮
¥42 元
购买
淘宝热卖广告
更多专家
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80岁,90岁,100岁古人怎么说?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马上提问
最美的花火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lanqiuwangzi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garlic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188****8493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篮球大图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动物乐园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AKA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梅婷女儿登封面,遗传妈妈美貌,哪些星二代遗传父母美貌襁冇褓:未满周岁的婴冇儿
孩冇提:指2——3岁的儿冇童
垂髫:指幼冇年冇儿冇童(又叫“总角”)
豆冇蔻:指冇女冇子十三岁
及笄:指冇女冇子十五岁
加冠:指冇男冇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冇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男子20岁称()30岁称()40岁称()50岁称()60岁称()70岁称()70—80岁称...
答:20(弱冠)30(而立)40(不惑)50(知命)60(花甲)70(古稀)80(杖朝)80至90岁称合鲐背之年,耄耋之年。100岁乐期颐。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孩提:两至三岁。始龀、髫年:女孩七岁。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

每个年龄段的称谓是什么?
答: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 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

古代人对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
答: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八九十岁的别称分别如下:1、20岁有三个别称,分别是“加冠”、“弱冠”和“结发”。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所以叫用“加冠”代表20岁,但是20岁虽然已经成年,但是身体还未达到最健壮的状态,所以20岁也叫做“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

古代分别称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八九十岁各称什么?
答:20岁:加冠 30岁:而立 40岁:不惑 50岁: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 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 70岁: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90岁:鲐背

古代人对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
答:40岁:出自于孔子《论语·为政》中的“四十而不惑”,“不惑”是“不迷惑、不糊涂”之意,因此称40岁为“不惑之年”。50岁:古称50岁的人为“艾”。出自《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百岁的一半是50岁,因此用“半百”来称呼50岁,“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因此也称50岁为“知命...

古代年龄的代称1,二十岁2,三十岁3,四十岁4,五十岁5,六十岁6,七十岁
答:(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

我国古代对年龄的称谓是什么?(三十岁到一百岁)
答:襁褓-- 不满周岁 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 束发--15岁左右 弱冠--20岁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 花甲、平头甲子、...

在古代2O岁、3O岁、40岁、50岁、60岁、7O岁、的年龄称谓是什么?_百度...
答:古代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的年龄称谓分别是:弱冠、而立、不惑、艾、花甲、古稀。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

古汉语中对各个年龄的称呼?
答:总角:指童年 垂髫:指童年。束发:指青少年 及笄:指女子15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弱冠:指男子20岁 而立:指30岁 不惑:指40岁 艾:指50岁。又称“知天命”花甲:指60岁 古稀:指70岁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黄发,鲐背,指长寿老人 期颐:指百岁。

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为什么之年,三十岁为什么之年,四十岁为什么之年,五十...
答: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50岁又称杖家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60岁又称杖乡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 (70岁又称杖国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耄耋之年。100岁乐期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