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原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龙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所作的《徐霞客游记》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节选:

初四日十五里,至汤口。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十里,上黄泥冈。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路旁一岐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灿若图绣。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译文:

初四日行十五里,到汤口。又走五里,到达汤寺,在汤池沐浴。手拄拐杖,遥望着朱砂庵攀登。十里,登上黄泥冈。刚才云雾笼罩的群峰渐渐地显露出来,也渐渐地落在我的拐杖下。转进石门,从天都峰侧面穿越而下,于是天都、莲花两座峰顶,都秀丽地突出在天空中。

路边有一条岔路往东上,是我从前没走过的,于是往前顺岔路直上,几乎上到天都峰侧面。又往北上,在石缝中穿行。一片片石峰夹着路耸起,路在石峰之间弯来转去,阻塞的地方被凿开,陡峭的地方修出阶梯,断裂的地方搭木通过,悬空处安置梯子连接。

往下俯瞰,壑谷峻峭、阴森,枫树和松树相互夹杂,五彩缤纷,像图画、锦绣一样灿烂;于是想到游黄山应是有生以来的奇览,却还有如此的奇异景致前次没有探寻过,这一次重游真是既痛快又惭愧啊!

《徐霞客游记》赏析

《徐霞客游记》中关于景物的描写不仅贴近现实,而且十分准确。现代科技也印证了徐霞客对于地质地貌和岩石景观记载的准确性,据对比,徐霞客对华东地区和桂林许多岩石、溶洞的描述与科学工具的实际测量惊人地吻合。

例如在《游桂林日记》中对伏波试剑石的描写:“一石柱下垂覆崖外,直抵下石,如莲萼倒挂,不属于下者,仅寸有余焉。是名伏波试剑石。”准确说明了石柱的具体位置是“下垂覆崖外,直抵下石”,形态形貌“如莲萼倒挂”,尤其是“仅寸有余”的精确描述,比前人笼统地记载要科学得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徐霞客游记



~

徐霞客游天台山日记原文及翻译
答:徐霞客游天台山日记原文及翻译如下: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生于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繇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年三十,母遣之出游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物耳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 其行也,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

徐霞客游记原文及翻译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原文及翻译
答:1、原文: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上甚削,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攀之亦陨,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贴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久之,...

《登山里许》全文翻译是什么?
答:登山里许并不是一首诗词,而是出自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徐霞客游记》其中的一句话,原文如下: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

徐霞客游庐山日记原文及翻译
答:徐霞客的《游庐山日记》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初一日,晨起看山,雾总不开。午后雨甚,而风亦不休。童子言:山上有修路者,阻不得上。坐而待之,午方始登山。从者云:从此可捷上三十里。遂循山麓,见龙泉一泓,积水不流,穿林而出。上山右行,逾升降亭,亭废。又逾栈三十余间,至庐山之顶...

登山里许全文翻译
答:登山里许出自明代徐霞客创作的《徐霞客游记》,主要是写作者的武彝之旅。登山里许全文翻译:继续往山上爬了一里多路,就看见汩汩地往下倾泻的山泉。俯身鸟瞰山下风景,也有高耸、险峻的岩壁,泉水自岩壁的半腰处涓涓往外流出,旁边有稀稀落落的竹子相互照应,让人觉得有兴致。但是已经登上三姑峰,来...

徐霞客游记转而东入翻译及原文
答:《徐霞客游记》转而东入翻译及原文如下:一、原文 二十日早起,雨不止。平明持盖草编雨具行,人弋阳东门。其城南临溪上,溪至此稍逊而南,濒城乃复浚支流为濠,下流复与溪合。雨中过县前,又西至西南门,遇一龟岩人舒姓者欲归,遂随之出城。过濠梁,三里,渡大溪。溪南有塔,乃弋阳之水口也...

徐霞客游记文言文
答:在他登上大王峰时,已是日头将落,下山寻路不得,他就用手抓住攀悬的荆棘,“乱坠而下”。他在中岳嵩山,从太室绝顶上也是顺着山峡往下悬溜下来的。徐霞客惊人的游迹,的确可以说明他是一位千古奇人。2. 【文言文徐霞客游记中的溯江纪源的译文】 【译文】长江、黄河是南北的两条主干河流,...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的全文解释
答:(选自《徐霞客游记》)--- ①【削】陡峭。②【陨】坠落。③【帖】同“贴”。④【摧】崩裂。1.查阅工具书,给“间得一稍粘者”中的“间”注音。(1分)2.文言文要读出韵味。请认真阅读原文,凭你的语感,将文言词“之”、“以”、“其”正确填入文中的(1)、(2)、(3)处。(2分...

徐霞客《游大理日记》原文及翻译
答:有雪痕一派,独高垂如匹练界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之下流也。从溪北蹑冈西上,二里,有马鬣在左冈之上,为阮尚宾之墓。从其后西二里,蹑峻凌崖。其崖高穹溪上,与对崖骈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游大理日记》是崇祯十二年(1639)三月徐霞客在大理盘桓所写的日记。

求《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中描写喀斯特地貌的片段原文和翻译。
答:《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徐弘祖(一作宏祖,号霞客)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