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庐山日记原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离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徐霞客的《游庐山日记》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初一日,晨起看山,雾总不开。午后雨甚,而风亦不休。童子言:山上有修路者,阻不得上。坐而待之,午方始登山。

从者云:从此可捷上三十里。遂循山麓,见龙泉一泓,积水不流,穿林而出。上山右行,逾升降亭,亭废。又逾栈三十余间,至庐山之顶。右军镇将废址尚存。因环视山景,遍历山南。山南尤多道院僧房,大者不六、七十楹,小者亦二、三十楹。

适有山云起绝壁下坠诸房顶,一抹便过至岭头。旋云油然反生岭上,遂渐奔腾涌涌去诸房出。连冈小岭,亦无不空际为云所满;即余与二三童子皆履云而行也。北望汉阳树色,一点如蚁;西眺京口,两山若鹜。

翻译:

初一日,早晨起来看山,大雾总是不散。午后下起大雨,同时风也不停。童子说:山上有修路的人,因大雾阻挡不能上去。(我们)坐着等待,午后方才开始登山。

随行的人说:从这里可以捷足先登三十里。于是沿着山麓向上爬,看见龙泉寺有一泓积水,(积水)不流动,(我们)穿过树林走出龙泉寺。往山上走,向右走一段山路后越过升降亭,亭子已毁。又越过三十多间栈桥,到达庐山之顶。

右军镇守将的废墟尚在。因环顾山景,看遍了山的南面。山的南面尤为多道院僧房,大的不下六七十间,小的也有二三十间。(我们)到山顶后便下山回转。(途中)有山云从悬崖上下垂到各道院僧房的顶上,一抹便飘过去了。

至岭头时,忽然油然生出浓云并逐渐向四周扩散涌动,继而像波涛般涌向各个道院和僧房的外面;连绵的山冈小岭,没有一个地方不是天空和云彩相映而空阔无边;(我们)就是我和二三个童子也都穿云而行。(我们)回望时看到汉阳的树木远在天边像蚂蚁般细小;西望京口两山若奔马贴着地面奔驰。

我们继续往前行走了约三十里路,发现龙潭上有一缕泉水从石涧流出,涧水清澈湍急。(我们)洗涤了毛发和口舌后,(我们)继续前行追赶先前离别的伙伴。走了约二十里路后抵达柯家店。

徐霞客的《游庐山日记》的特点:

1、细腻的观察和描述:徐霞客对庐山的自然风光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包括山峦、溪流、瀑布、植被、气候等方面的细节。他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庐山的美丽和神奇。

2、科学的旅行记录:徐霞客在游记中不仅记录了他在庐山的行程路线、住宿情况、饮食状况等,还对沿途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植物分布等进行了考察和记录。这些科学的数据和记录为后世对庐山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3、富有哲理的思考:徐霞客在游记中不仅关注自然风光,还对人生、宇宙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感悟。他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和对自然的敬畏,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

徐霞客游记文言文原文
答:2.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徐弘祖(一作宏祖,号霞客)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

请求《东坡志林》:记游庐山的译文。原文如下:
答:我便不自觉做了首绝句:“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但又暗笑前面说的荒谬,又再做了两首绝句:“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和“自昔忆清赏,初游杳霭间。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当天,有人把陈令举的《庐山记》拿给我看,我便边走...

徐霞客游记文言文翻译
答:1. 翻译一下 徐霞客游记 游黄山日记 古文翻译 从路旁一条岔路往东上去,是以前所未到的地方,于是向前直上行进,几乎要挨到天都峰的一侧。又向北而上,在石缝中行走,石峰一片一片的拔地而起。路就宛曲流转在石峰之间:道路堵塞了,就凿开它;陡峭的地方,就凿成台阶往上爬;路断开了,就...

徐霞客游记的翻译
答:译文:年癸已春暮,我游甬东,听说雪窦游胜最众山,前往参观。二十四日,由石湖登船,二十五里下北拉坝达江。江行九折,到达江口。转的西,大桥横绝溪上,覆以房屋。从桥下入溪行,九折达泉口。所有船只往来,看湖上下,一会数十里,不是时候,用人力拉,那么劳累而放松了。当初,大溪薄山转,...

徐霞客游记转而东入翻译及原文
答:《徐霞客游记》转而东入翻译及原文如下:一、原文 二十日早起,雨不止。平明持盖草编雨具行,人弋阳东门。其城南临溪上,溪至此稍逊而南,濒城乃复浚支流为濠,下流复与溪合。雨中过县前,又西至西南门,遇一龟岩人舒姓者欲归,遂随之出城。过濠梁,三里,渡大溪。溪南有塔,乃弋阳之水口也...

游太和山日记、庐山草堂记翻译
答:游太和山日记与庐山草堂记[甲文]游太和山日记 □徐霞客 十一日,登仙猿岭……五里,越一小岭,仍为郧县境。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一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郧中来者。渡溪,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溯溪行坞中十里,为葛九沟。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自此连逾①...

徐霞客游天台山日记原文及翻译
答:(选自《徐霞客游记》)译文:初五这天,虽有下雨的迹象,也顾不上了,选择了去寒岩、明岩的两条山路,由国清寺去西门寻找乘骑。乘马来到,雨也下来了。走完五十里路后到达步头,雨停了,乘马也打发走了。步行二里路后,进入山中,山峰倒映在缠绕流动的溪水之中,树木秀丽,岩石奇异,心情因此而很...

徐霞客《游黄山日记》的译文与赏析
答:初六日。天色很晴朗,找了个导游者,各自带一根竹杖上山,经过慈光寺,从左边上去。有石峰环绕夹峙,其中本有石阶,被积雪铺平,一望如玉。透过稀疏的毛茸茸的树木,仰见群峰盘结,独有天都峰巍然挺立在上。行数里,石级愈来愈高峻,而雪也愈深,在背阴处冻雪成冰,又硬又滑,根本踩不住脚。我一人...

徐霞客《游黄山日记》全文翻译
答:《游黄山日记》 原文 : 初六日,天色甚朗。觅导者各携筇上山,过慈光寺。从左上,石峰环夹,其主石级为积雪所平,一望如玉。疏木茸茸中,仰见群峰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数里,级愈峻,雪愈深,其阴处冻雪成冰,坚滑不容著趾。余独前,持杖凿冰,得一孔置前趾,再凿一孔,以移后...

我要徐霞客的《游衡山记》的标准译文!
答:不久,果然得到了下山的道路。向南经过了松柏林,先前在山顶上望着这里的松柏林青青葱葱,好像蒜的叶子和草的茎芽,到这里一看却是合抱的参天大树,与虎风口的松柏树相比,不止一百倍地超过它呀。从悬崖的缝隙一直下去,正好在寝宫的右侧,也就是飞石窟。呵呵希望能 帮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