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州古城的盛唐黔中首郡

作者&投稿:源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思州,1999年版《辞海》注:“州、土司、府名。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改务州置。治务川(今贵州沿河东)。辖今贵州务川、沿河、印江和重庆酉阳、秀山等县地,唐末废,北宋末复置,不久废,南宋初再置。”由此肯定了沿河在隋、唐、五代、北宋时期,是务川县及务州、思州的治地。
隋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招慰蛰僚奉诏析黔阳县地置务川县,辖地包括今沿河、秀山全境和酉阳、印江、思南、德江、务川部分地区。《元和郡县志》载:“务川县中下,约150户,因地广人稀,分为二乡,一日归义乡,二曰楠木乡”。治地在今沿河县城乌江东岸。《元和志》载:“内江水,一名涪陵水(乌江),在县西四十步(约200尺),因川为名,曰务川。”初隶庸州(治今黔江县地),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庸州废,原领石城、务川、扶阳县改隶巴东郡(治今奉节)。《隋书·地理志》载:巴东郡统县十五,务川县第十四。《务川县志》亦载:开皇十九年(599年),招慰蛰僚,析原黔阳县地置务川县,县治在今沿河县城郊,辖地有今酉阳县西南部、秀山、沿河县全部、印江、思南、德江大部。隋务川县在今务川县领地只有红丝、大坪、石朝等地。
唐代设道作为中央监督机构,初将全国划分10道,后调整为15道,沿河地南部属思州(务州)务川县,北部属黔州洪杜县,先后隶江南道和黔中道。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析彭水、石城县地置洪杜县隶黔州。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招慰使冉安昌以务川当牂舸要道,请置郡以抚之,于县地置务川郡,旋改为务州,领务川、扶阳、涪川三县。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改务州为思州,以州境内有思邛水得名。
思州曾改名为宁夷郡。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思州为宁夷郡,领务川、思王、思邛三县。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名思州。
《黔中文化初探》(蔡盛炽著) 有关于黔中、思州的重要记述:
巴以后,楚国和秦代都设过黔中郡。唐代的黔中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到唐末(907)计174年),辖境为北到湖北建始,南到广西凌云,西到贵州毕节,东到湖南沅陵,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彭水为道、州、县三级治所驻地,为今渝、黔、湘、鄂、桂结合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与黔州南部接壤的思州,因为这里在东汉建安六年(201),即建永宁县(后改名万宁,今思南)于此,汉人最早进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唐代武德年间(618~525)已经大量开垦了稻田,因而在思南以北建了多田县。粮食除自食外,还有余粮酿酒,东谢有“婚姻以牛酒为聘”的习俗。
乌江水道,为黔中通往外界的主要通道。黔中道的官员及朝贡人员来往、食盐外销,丹砂外运,都取此路。为适应乌江水急浪大的特点,竟造出了国内惟一的大型歪尾木船,开凿了石壁上的纤道,木船上行和过滩时,用人力吼着号子拉纤,形成独特的乌江文化景观。因为龚滩和羊角碛的险滩,分别形成于明代万历和清代乾隆时期,所以,唐代的乌江航道,比明清以后畅通。包括今云南的洱海、大理等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央进贡,都选择乌江这条水路。
黔中道在唐代的百多年中,战乱较少(只有局部的叛乱与平叛共八次,除一次持续三年外,其余在年内或跨年结束),社会相对安定,给生产和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从西汉在郁山建涪陵县开始,就实行流官制,即由中央在全国而不在县内选拔任命,按任期轮换而不能世袭的制度,官员们从各地带来了外地文化。
黔中(黔州、思州等),既属蛮荒之域,而又社会安定;既有崇山峻岭,而又水运方便;既为西南徼外,而又物产丰饶,可按唐制提供一品供给所需的物品。于是成了流放皇室成员和达官贵人的理想所在。这些人在政治失了权势,但在生活上,不会受到亏待,还是保留了原有的标准,这又给彭水带来当时最先进的文化。
唐太宗的长子李承乾、十四子曹王李明、唐高宗废太子李忠、唐高祖十四子霍王李元轨等四人,都是流放在黔州的,其中三人(李元轨死在流放途中)都死在彭水,初葬在彭水的。开国元勋长孙无忌等,也流放到黔中。
柳芳,原在史馆编修国史,被贬到黔州后,仍笃志论著。正好高力士也流放巫州(今湖南省洪江市),在黔州相见。因高对宫中事颇详,柳向他询问开元、天宝年间诸事,写成《唐历》四十篇。
唐代诗人孟郊、李白、杜甫、刘长卿、白居易、刘禹锡、贾岛、贯休等,及在黔中任职的官员(大多能诗能文)等24人,留下了许多反映乌江和黔中的作品,其中诗就有29首。
唐黔中道地区各经治州情况表
经治州 治地(今地名) 辖县 辖区今县名
黔州 彭水县(彭水) 六 武隆、彭水、黔江
思州 务川县(沿河) 三 酉阳、秀山、沿河、务川、印江
费州 涪川县(思南) 四 思南、德江
夷州 绥阳县(凤岗) 五 湄潭、凤岗、绥阳
锦州 卢阳县(麻阳西) 五 松桃、铜仁、万山
播州 遵义县(遵义) 三 遵义
珍州 丽皋县(正安西北)三 道真、正安
溱州 荣懿县(綦江东南)五 綦江
南州 南川县(綦江) 二 綦江
涪州 涪陵县(涪陵) 五 涪陵、武隆
施州 清江县(恩施) 二 恩施、建始
溪州 大乡县(永顺东) 二 大乡
辰州 沅陵县(沅陵) 五 沅陵
巫州 龙标县(黔阳西) 三 溆浦、黔阳
叙州 (即巫州)
朗州 武陵县(常德) 二 常德
业州 夜郎县(芷江西) 三 岑巩、镇远
奖州 (即业州)
唐玄宗置黔中道时,除了设置与内地相同的黔州、思州等十八个经制州外,还设置了应州、充州、庄州、牢州、矩州等四十九个羁縻州。羁为马龙头,縻为牛鼻绳。虽含轻篾,但意在牵连与束缚,把他们笼络,使之不生“异心”。这是唐代在民族地区设置的行政机构,它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可说是古代“民族自治”的机构,是唐代在处理民族地区行政制度上的创举。在官员设置上,都与内地相仿,设有刺史,为全州的行政长官。所不同的是,刺史由朝庭任命本地民族的首领担任,而且“皆得世袭”;州内所有官员(包括各县的县令)都由当地族人充任。各州长官都要在遵照唐王朝的历法和服从中央政令的前提下,进行治理。只在刺史之下,设立由中央派出官员担任的“长史”,代表中央, “就其部监领之”(《唐会要》卷96)。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又颁布《铨注法》,规定黔州等地的州、县官,由都督选拔当地土人担任。仪凤元年(676)鉴于黔中等地都督府近年从土人推荐的官员“不精”,规定每年派遣五品以上的清正官员为“南选使”,到各地进行检查。 本着“全其部落,顺其土俗”(《资治通鉴》卷193)的原则,让他们住在原地,照旧生活,不向他们征收赋税,不要他们呈报户口,允许他们保留军队,不限制其数量。在法律上,《唐律疏义》明文规定:“化外人(指少数民族)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为体现国家的权力和民族地区的归属,各羁縻州要定期向中央“朝贡”。贡品虽为当地的土特产或珍奇异物,但朝庭所给的赏赐所值,则数倍于所贡。
在这些政策的感召下,从武德三年(620),到贞观三年(649)就有牂牁(今贵州瓮安)蛮首谢龙羽,和他们的另一支(所据地为今贵州江口、石阡等地)、东谢(今贵州台山、剑河等地)酋长谢元深、南谢(今贵阳等地)酋长谢强,到长安朝贡,表示臣服。中央分别把他们原有属地,改名为牂州、充州、应州、庄州,册封他们为刺史,属黔州羁縻。
从贞元七年(791)到十八年(802)牂牁刺史五次入朝,保持了较为密切的关系。 到唐宪宗时,进贡队伍越来越大,贡品也越来越多,怕路上发生意外,元和二年(807)规定,牂舸等羁縻州的进贡人员先到黔州集中,并由黔州派兵护送。
唐王朝还像把文成公主下嫁给松赞干布、把皇室之女下嫁给“盘瓠苗裔”冉安昌之子冉仁才那样,把唐高祖李渊的第四代孙李延年之女许配给“牂牁苗裔”赵国珍,使赵与皇室的关系,更加亲密。
中央不干涉羁縻州的内部事务。开元十年(722),牂牁刺史谢元齐死,唐王朝任命其孙嘉艺袭其爵位。到开元二十五(737),牂舸大首领赵君道来朝,并献方物。说明在这十多年里,牂牁的统治者,已经由谢家变为赵家了。但赵家仍旧任用谢家的头面人物为官,保持了牂牁内部的稳定。朝庭仍授赵君道为刺史。
这些举措,加强了民族团结,也促进了文化交流,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羁縻州的设置,有利于社会安定,从而节省了管理成本。牂牁蛮的首领赵国珍,就是按这些政策而担任了黔中都督兼本管经略等使,不仅“臣”了“异俗”,还“假了“军号”,成为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道级官员。赵国珍没有辜负朝庭的信任。唐玄宗时期,北方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国家损失极大,连唐玄宗都逃往成都了。但黔中道在赵国珍的经略下,却安宁无事,给黔中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羁縻州的设置,为我国在当今世界上,成功地解决国内棘手的民族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黔中道,以她广袤的区域,多类型的地貌,亚热带的气候,富饶的物产,加上李唐王朝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不但哺育了生活在这里多种民族,还使他们各自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他们以盐丹开发为主导、乌江水系为通道,吸纳多种民族文化和皇室文化等外地文化,共同创造了农耕、渔猎、手工业、水上运输、商业等各行各业独特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经过历史的发酵,终于酿出了丰富多彩的,多元共存的黔中文化。如果说,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是一串璀璨夺目的宝珠的话,那么,黔中文化就是其中的一颗。
思州在黔中道的地位十分重要,堪称黔中首郡。首先,思州在黔中道十多个经制州中地域面积最为广阔。《新唐书》记载:武德四年置务州,领务川、涪川、扶阳三县,贞观四年改为思州。涪川县治所在今思南境,扶阳县治所在今德江煎茶溪。思州(务州)理应包括今思南、德江、凤岗。《贵州通志》(万历)记载:“石阡府……唐初为思黔二州地……(武德)四年以思州之宁夷县置夷州义泉郡即今府治”。更说明今凤岗、石阡曾一度为唐思州辖地(务州改思州前有一思州,史志纪其废而未祥其置,根据现有资料推测,此思州当在武德元年与黔州前后设置,治所当在今沿河、思南亦或德江、印江间,这是一个有待进一步考证的乌江文化之迷)。唐初的思州包括今沿河、务川、印江、酉阳、秀山、德江、凤岗及思南、石阡部分地区,总面积三万平方公里以上,后分出一部分置费州、夷州亦不下两万平方公里,是当之无愧的黔中首郡;其二,思州是黔中道的水陆交通枢纽和地理中心;其三,思州是唐王朝控制黔中的战略要地;其四,思州是黔中道开发最早、物产最为富饶、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州之一。
今天,沿河县城附近皇榜石、曾子坝、司马溪、銮塘、官坝、翰林等地名仍散发出盛唐的文化气息,而思南、思渠(今沿河、酉阳境各有一个)、思水、红思、思邛、思王、思塘、思林等数十个古今地名则更是由盛唐黔中首郡——思州直接衍生出来的。



唐代时期的黔州是现在的哪呢?~

·《黔之驴》的“黔”是指古代“黔州”即今四川“黔江”流域。唐代之“黔驴”不是贵州驴。把唐代之“黔”讲成今贵州不符合史实。秦时设黔中郡,辖区主要在今湖南西北部,包括今四川东南、湖北西南、贵州东北一小部分。隋之黔安郡,唐之黔中郡、黔州,主要辖区都是在今四川黔江流域一带,只包括贵州东北一小部分,州治也在黔州,即今四川彭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设黔中道,辖区是今湖北西南、四川东南、贵州东北、湖南西部等地。“贵州”这个名称始于宋朝。现在的贵州辖区在古代隶属于周围邻近各大州郡,属于“黔”的只是东北一小部分。真正统一为现在的贵州是在明朝,比柳宗元《黔之驴》这则寓言晚六百多年。 《黔之驴》第一句写到:“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下山”。分明是黔之虎吃了外地的驴,这篇本该名为《黔之虎》的寓言只因作者为托驴骂“永贞革新”失败后朝中仗势欺人的无能之辈而以驴命名。后人无知者常错以“黔驴技穷”笑我贵州人无知。贵州孜孜求索之人甚众,实鲜孤陋寡闻之辈。

不是的。大唐思拓全称是北京大唐思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4月,注册资本壹仟万元,是一家专业提供企业管理软件开发和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德胜科技园,是北京市科委认定的“双软认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在长沙设有产品研发中心。主要产品为:简易智慧型管控平台。大唐电力是指中国大唐集团,主要从事电力能源的开发、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所帮助。

思州古城的盛唐黔中首郡
答:唐初的思州包括今沿河、务川、印江、酉阳、秀山、德江、凤岗及思南、石阡部分地区,总面积三万平方公里以上,后分出一部分置费州、夷州亦不下两万平方公里,是当之无愧的黔中首郡;其二,思州是黔中道的水陆交通枢纽和地理中心;其三,思州是唐王朝控制黔中的战略要地;其四,思州是黔中道开发最早、物产最为富饶、经济...

思州古城的唐代古城(遗址)保护与利用
答:今沿河历史上一直是巴楚黔中地、秦黔中郡、唐黔中道的核心区域,是盛唐黔中首郡——思州的治所;古务州、宁夷郡治于今沿河;隋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于今沿河所置务川县,历隋、唐、五代、北宋,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迁治今务川,治于今沿河长达519年,这个闻名世界的丹砂古县,是贵州历史上...

思州古城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答:其中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至北宋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的497年,思州(务州)治所在今沿河县城河东古城,这在《元和郡县图志》、《旧唐书》、《贵州通志》等史书中有明确记载,实地踏勘考证,至今仍然能够得到丰富的确切的实物佐证,古石板街、古码头、古城护城河、古城内外城墙等,遗迹宛然,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