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拥立武则天为皇后之人:李义府是何人?

作者&投稿:钟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永徽六年(655年),李治想废掉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却遭到了太宗留下的辅佐重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的坚决反对。聪明的武昭仪便劝李治在朝中培植自己的亲信,由此,一位受长孙无忌打压的寒门庶族出现在唐高宗和武昭仪的视线中,他就是被毛泽东读《旧唐书》时评价的——笑里藏刀李义府。
李义府(614年-666年),瀛州饶阳(今河北饶阳)人,其祖父曾为四川射洪县丞,李义府属于小宦书香门第出身,虽然出身寒微,但他天资聪颖,经过寒窗苦读,贞观九年(635年),21岁的李义府即中进士,开始进入仕途。
几年后,李义府的才学得到了朝廷大员黄门侍郎刘洎、御史马周的赏识,他们向唐太宗极力推荐李义府,唐太宗召见他后,也感到满意,便授予他监察御史之职,并令他随侍晋王李治读书。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废太子李承乾,改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作为晋王属官的李义府因此也升迁为太子舍人,加崇贤馆直学士。
李义府为了取得太子的信任,一方面巧妙恭维太子,窥伺太子的喜好,借机献媚求宠,另一方面又装出一副正人君子相,和人谈论及撰文都显得很正派,不露马脚。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太子李治即位,李义府以太子属官而又被提升为中书舍人。两年后,李义府又兼修国史,进弘文馆学士,这年的李义府年仅37岁,已经位居朝廷要职,可谓春风得意。
然而,李义府虽然看上去前程似锦,但他始终得不到三朝元老——太尉兼宰相、高宗的舅父长孙无忌的垂青,尽管李义府有心攀附,但长孙无忌却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甚至对他还有鄙视厌恶之感。
但是,机会来了,如前文所说,李治想立武昭仪为皇后,苦于朝中没有拥武派,李治开始在朝中网罗人物之时,李义府恰又被长孙无忌贬为壁州(今四川通江)司马,李义府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着急,他向同为中书舍人的王德俭询问对策。
王德俭便向李义府出主意说:“武昭仪正为皇上所宠爱,欲立为后,只是朝中大臣们反对,如果你能率先提出立武昭仪为皇后,不就转祸为福了吗?”李义府听后连忙写好奏表,并代替王德俭值夜,趁机向李治上奏废王皇后而改立武昭仪为后。
李治读罢奏表,大喜过望,立即召见,李义府便旁征博引,大谈立武昭仪为后的理由,李治听后大悦,便停发了贬李义府的诏书。
武昭仪听说李义府是第一个正式提出要求立自己为皇后的大臣,大为感动,密派使者勉励他,希望他继续据理力争,皇上绝不亏待他。果然,不久,朝廷就下诏破格提拔李义府为中书侍郎。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昭仪为后。
永徽六年(655年)九月初,拥武派与长孙无忌等元老派在皇后的废立问题上开始短兵相接。经过激烈较量,李治终于实现了立武昭仪为后的愿望。十月,正式下诏,废王皇后,改立武昭仪为皇后。
李义府作为第一个建议立武昭仪为后的大臣,以功得宠于唐高宗和武则天,被授为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宰相中的一员。自此,李义府成为皇上、皇后的心腹,成了权倾朝野的新红人。
武则天登上后位,开始对反对过她的那些元老大臣进行报复,而李义府等拥武派也是心领神会,积极行动起来。
李义府狡猾刻毒,凡是与他意见相左的人就会受到他的打击迫害。但他外表柔顺,同人言谈总是面露微笑,所以当时人都称李义府为“笑中刀”,又因他柔媚而害人,又得到了“人猫”的绰号。
显庆五年(660年)冬,李治由于生病,难以主持朝政,因此朝事开始由武则天处理,武则天权势更大。而李义府因立后之功,依仗着武则天的权势,其地位和荣耀更加发展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李义府在权力和地位急剧上升的时候,他的贪欲也日益膨胀,龙朔三年(663年),李义府再升右相兼知选举事,唐朝的官吏考核任免都要经过他的手,而他根本没有鉴别人才的能力,只以贿赂作为官吏升迁的标准。
导致李义府垮台的却是一个和他关系密切的叫杜元纪的术士,他对李义府说你的住宅上方有狱气,你如果拿出两千万钱财,就可以压住此气。李义府相信了他的话,为了凑够这两千万,更加放肆的勒索起来。
龙朔三年(663年),李义府给长孙无忌的孙子长孙延弄了个官,索取70万钱,结果此事被人告发。长孙无忌已被以谋反的罪名而被流放后迫害致死,给长孙延谋官,那不仅是卖官,而是与罪臣后代联络的行为。早已对李义府肆无忌惮的贪赃枉法行为忍无可忍的唐高宗和武则天便下令拘捕李义府入狱,并派刑部尚书刘详道与御史等人审理此案。
没想到,又有人告发李义府在母丧期间,穿便服同术士杜元纪登古墓望气色,这样,李义府又多了一条窥看宅异的罪名。最终,李义府被革职流放至四川西昌,他的三个儿子和女婿也都被除名流放。
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因封禅泰山,大赦天下,但唯独对流放李义府之地不赦。李义府好不容易盼到大赦,却又无缘返回,他带着满腔的绝望就在当年病死在了流放之地。
李义府有才学,以科举入仕途,但却无德行,其掌政之后,借武则天之势,“入则谄言自媚,出则肆其奸宄,百僚畏之,无敢言其过者。”(《旧唐书·李义府传》)
毛泽东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中,对李义府这种人是极其鄙视的,尤其反感那些耍两面派、玩弄阴谋的人,所以,毛泽东在读《旧唐书·李义府传》的时候,特意写上了“笑里藏刀李义府”。

~

唐代,第一个拥立武则天为皇后的人是谁,为何为后人评价其“笑里藏刀...
答:唐代,第一个拥立武则天为皇后的人是李义府。李治把在感业寺出家为尼的才人武媚娘接回皇宫,并封为昭仪。李治对她非常依赖和宠爱。后来李治想废掉原来的皇后,立武媚娘为皇后,遭到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坚决反对。武媚娘便让李治在朝中培植自己的亲信,一个叫李义府经常受长孙无忌的欺负打压的人,出现在...

第一个拥立武则天为皇后之人:李义府是何人?
答:武昭仪听说李义府是第一个正式提出要求立自己为皇后的大臣,大为感动,密派使者勉励他,希望他继续据理力争,皇上绝不亏待他。果然,不久,朝廷就下诏破格提拔李义府为中书侍郎。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昭仪为后。永徽六年(655年)九月初,拥武派与长孙无忌等元老...

一个让武则天成为成功皇后的男人
答:李义府帮助武则天,但他主要是帮助皇帝唐高宗,当皇帝是晋王的时候李义府也跟着他。他们的感情很深。所以说李义府是武则天的人是不准确的。李义府是怎么死的?唐朝宰相李义府足智多谋,才华横溢,帮助武则天当上了皇帝,还帮助李治清除了孙昌无极周围的势力。这么有心机的人是怎么死的?图片来自网络。李治...

李治立武则天为后,所有人反对唯独谁是个例外?
答:最后他掌握了权势,把那些之前反对他的人全部处理了,长孙无忌被流放还被逼得自杀,而诸遂良也被除了官职被贬。而朝中当时唯一一个支持他立武则天为后的李义臣受到了他的重用。而李义臣最后也成了武则天身边的一代奸臣。李治的改变其实也是离不开他对武则天的爱的。

李义府为什么公开支持武则天当皇后?
答:李义府就是冒着得罪一众大臣的风险,公开表示自己支持武则天当皇后,他是站在武则天这一边的。为什么当时李义府敢这样做呢?在唐朝,李义府是奸臣的代表,生活奢侈、卖官鬻爵、杀人不眨眼……笑里藏刀就是他的最好标签。不过,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人天生就喜欢作恶,李义府也是如此。初入政坛时,他也很想有一番作为,...

武则天能顺利成为皇后,李治在背后担任着什么角色?
答:自此之后,武则天成了唐朝的皇后,并且开始逐渐掌权,为后来的女皇登基,埋下了伏笔。但有趣的是,仅仅五年之前,武则天还只是寺庙里的一个尼姑而已!短短五年时间内,武则天为什么能够完成如此华丽的逆转,从一个尼姑,逆袭成皇后呢?实际上,武则天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后,最重要的原因,其实并不在于武则天本人,而是在于皇帝李治!

究竟是谁帮助武则天登上皇后之位的?
答:最后来说说李义府,其实当时反对武媚娘做皇后的人还挺多的,如果大家都反对,万一有什么变故武媚娘免不了跟杨玉环一样的结局。后人顶多记得有个红颜祸水武媚娘,而不是一代女皇武则天了。是李义府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武媚娘,这样后面才有大臣慢慢站出来支持她。不过爱憎分明的武媚娘也给了李义府很多实在的...

武则天临死之前 武则天为何把政权还给李家
答:永徽六年(655年),中书舍人李义府打出拥立武则天为皇后的招牌,从而得到武则天的好感,把他提升为中书侍郎,成为武则天的亲信。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大臣见机行事,也都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李治见有不少人支持,于是再生废立之意。然后,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大臣再次表示反对,就在李治、武则天一筹莫展之际,朝廷...

如何正确评价武则天?
答:他们重赏首个明确支持“废王立武”的五品官员李义府,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形成了“拥武派”,打破了原来铁板一块的局面,后来功臣元老中的李勣(即徐世勣,字茂功,唐高祖赐姓李)说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打动了高宗的心,使高宗和武则天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的不...

唐朝奸相李义府如何上位:公开支持武则天为皇后
答:忽然,他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叫王德俭,跟李义府一样同为中书舍人,性情狡诈且多智。听说这事后,王德俭还真给李义府出了一个主意。而恰恰就是他的这个主意,让李义府的仕途命运转了个弯。 王德俭对李义府说:皇帝想立武昭仪为皇后,可是一直犹豫未决,因为长孙无忌等权臣觉得有悖伦理,不予支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