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的习俗有什么?

作者&投稿:致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湘西,主要指湖南西北部的湘西州,其代表是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凤凰。湘西州的土家族、苗族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他们以勤劳和智慧,创造出具有各自民族特点的历史和文化,养成勤肆核劳俭朴、勇敢无畏、诚实爽直、耐艰苦、重感情的民族性格和道德风貌。
1. 吊脚楼:为湘西各族人民一种传统建筑形成,又称"吊楼子"。吊脚楼为山野式"楼阳台",单檐悬挑,屋面反翘,名"飞檐",通风向阳,干爽清新。
2. 火堂:又称火坑、火床,为湘西农家颇有特色的生活场所。一般为中堂右前间,铺地楼板,火堂围以长条石。
3. 银首饰:苗族妇女与男青年喜爱之饰品,造型精美,多为银制。
4. 嫁娶婚俗:以歌为媒,境内土家族、苗族男女相恋,多以歌为媒。苗族青年男女通过赶场、赶秋、樱桃会、挑葱会等场合相识后,遂开始约会。
5. 哭嫁:土家族婚俗。新姑娘出嫁前,都要哭嫁,少则三夜,多则半月。
6. 拦门礼:土家族、苗族婚俗。土家青年在结婚前一天,男方派花轿、乐队等队伍到女家迎亲。
7. 找"摸米":土家族婚俗。接亲队吃过酒饭,天将麻黑时,陪嫁的姑娘以涂在手上的锅底灰向她们认为是"摸米"(代替新郎迎亲的男青年)的人脸上抹去。
8. 节庆民俗:社巴日摆手土家族习俗。即在每年春节期间举行的大型祭祀活动,有"大摆手"、 "小罢手"之分。
9. 赶秋:赶秋为湘西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立秋日举行,赶秋日,四乡八寨百姓齐集秋场,多达万人以上。
10. 椎牛古俗:椎牛为苗族人民的传统习俗。事前,主人须选购一头四膀有旋,耳、眼、鼻、口、角俱完整美观的上好水牯牛。
11. 歌乐鼓舞:打溜子为土家族极有特色的打击乐。以双钹、马锣、大锣组成、若加进唢呐便称五子家伙。
12. 跳苗鼓:鼓舞是苗族男女老少最喜爱的艺术形式。分女子单人鼓舞、男子单人鼓舞、女子双人鼓舞、男子双从鼓舞、猴儿鼓舞等。
13. 湘西民族歌舞:湘西土家族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保留民族歌舞特色的前提下,由州民族舞团改编的民族歌舞,如《阿雅打鼓庆丰年》、《毕兹卡的节目》、《踩花鞋》、《猛洞河的月亮》、《赶歌》、《苗山赶秋歌》、打溜子、 《八哥洗澡》等先后在国内和国际舞台上演出并获奖。
湘西州土家族主要分布在龙山县,永顺县,古丈县、其次,保靖县,吉首等县,总人口80多万人,占全州总人数35.17%。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古风旧俗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但是体现土家族主要特点的风情习俗仍然较为系统明显的保留着。
土家族的节日有春节、清明、四月八、端午、六月六、七月半、中秋、重阳等,尤以春节、四月八、六月六为甚。
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众多,分布辽阔,有着光辉灿烂的民族历史文化及独特的风情习俗。湘西州苗族主要分布在花垣、凤凰、吉首、泸溪、古丈、保靖等县市,是风俗习惯保留较完整的一个民族。
湘西苗族的节庆较多,活动规模大。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有:赶年场、三月三、赶清明、四月八、六月六、七月七等。
苗族服饰,男女差别很小,一律是"色彩斑澜";上身穿花衣,下着百褶裙,头蓄长发,包赭色花帕,脚着船形花鞋,佩以各种银饰。苗族男子的衣饰较为简单;头缠布帕,身穿对襟衣,衣袖长而小,裤简短而大,喜包青色裹脚。头帕有青帕和花帕两种,帕长一丈以上,有多至三丈的。缠戴时多成斜十字形,大如斗笠,衣服的颜色有花格,全青、全蓝等,其中以花格布衣最有特色。衣扣一般为七颗。有的青年男子,为使人欣羡自己的富有和豪爽,穿衣多到七件。最外层的衣服只扣最下边的一对纽扣,第二层衣服扣下面两对纽扣……以此类推,一直到扣完为最里层的七对纽扣为止。这样,层层新衣全能由外看出,别有一种情趣。与苗族男子的简单衣着相反,苗族妇女的服饰十分精美复杂。
苗族的饮食,以大米、包谷、豆类、薯类为主食,其中又以大米,包谷为主。最具有特色的是腌酸鱼肉。苗族人民忠厚好客,虽然牛活较为艰苦,但对客人一秉至诚。如有客人来家,不论常来或初到,一定要千方百计以酒肉相待,绝不可少。并且认为没有鱼肉列到桌上,便觉得是主人不贤惠,对客人不敬。由于苗乡平时买肉不太方便,所以一般人家,都在事前做好准备,以免客人到后临时张罗不周。而要保存备用鱼肉,最好的方法,莫发腌坛。杀猪捉鱼后,往往切成小块,和以米粉香料,加盐腌之,装入坛中,密封坛口,倒履水浅水盘内,使之不透空气。经两周后,鱼肉米粉略变酸味,便可取出炒食,味美异常。

~

湖南的习俗有哪些?
答:俗信打“开门炮”越早越好,象征今年随便做什么事都会顺利,如意发财,种田人会五谷丰登。有些地方在打开门炮时,还口中念念有辞:“开大门,放大炮;财亦到,喜亦到。”“百里鱼、团年饭”,岳阳过年风俗除杀鸡、鸭、放鞭炮、贴春联外,在腊月三十日还吃“团年饭”,十分丰富。十二大碗中必有鱼...

苗族有哪些风俗。
答: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众多,分布辽阔,湘西苗族属其中之一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在服饰、节庆、婚嫁、丧葬、娱乐、礼节、禁忌、饮食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节庆 习俗: 湘西苗族的节庆较多,活动规模大。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有: 1.赶年场。农历正月,湘西苗族人民最热心的是赶年场,其日期...

湖南有哪些风俗?
答:3、节日文化: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全国56个民族,都有居民在境内生活。湖南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和湘东的边远地区,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4、嫁娶文化:湖南是多民族省份,有汉族、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白族、回族等51个民族。其中世居的有汉、苗、土家、侗...

苗族人民的服装特点及生活习性有那些?
答:一、苗族的服装特点 黔西北、滇东北的苗族男子穿带有花纹的麻布衣服,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其他各地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长裤,束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冬天脚上多缠裹绑腿。苗族妇女穿大襟右衽上衣,下着宽脚裤。湘西苗族的上衣无领,衣袖和裤脚绣有宽大花边,头缠格子布...

湖南省有什么习俗?
答:在湘西辰溪一带,有的玩龙灯直至正月三十日,要玩遍 周围数十里的同姓村寨,俗称“玩家门灯”。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各家均要吃元宵,以 示团圆和谐。湖南的少数民族过春节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其中别具一格的是侗族的“行年”,土家 族的“过赶年”和“调年会”。怀化侗族乡村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日,...

湖南过年的习俗有什么
答:湖南过年的习俗有:出天行、抢头香、关财门、开门炮、拜六神、关门吃团年饭、新春点灯、土家赶年、开财门打粑粑,等等,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又称“过年”“过大年”。湖南过年的习俗有什么 长沙:“年财佬、出天行”年三十夜,长沙农村家家火炉中燃着一个枫树蔸(...

湖南的风俗
答:赶僵尸:全世界范围内唯湘西有此民俗。看香港的电视台鬼片电视和内地录相厅鬼片,均可见到赶僵尸的恐怖场面。古代湘西人在外地做官、经商、求学、闯荡江湖,死后不愿火化,由亲朋雇请湘西巫师将死人穿上黑衣、黑裤、黑袜、黑布鞋,戴黑帽,口中念念有词,求神作法,让僵硬的尸体站立起来走路回老家。赶僵尸有两个条件:一...

湖南过年有什么习俗?
答:这里还有一个小问题,我想您一定会问,自制剁椒是什么,我们能不能做,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了,这还是我在走之前一再向苏阿姨讨教出来的呢,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制剁椒也很简单:主要原料红辣椒是少不了了,另外还有蒜、姜片、盐、香油。用湿毛巾把辣椒擦干净,晾干后,用刀把辣椒剁开,放入蒜、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