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几首古今中外描写战争的诗(至少4首)

作者&投稿:欧阳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战城南
去年战,桑干原.
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凶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为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备胡处,汗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熄征战无以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鸟鸠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谇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器是凶器,

这是辛弃疾的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生
沙场秋点兵

马做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过阴山.
前出塞九首

戚戚去故里,
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
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士境,
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
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
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
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
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
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
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
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
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
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
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
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
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
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里馀,
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
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
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朴,
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
列(一作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
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
军行入高山。
迳危抱寒石,
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
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
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
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
彼军为我奔。
虏其名王归,
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
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馀,
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
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
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
安可辞固穷?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只为斩楼兰。

------李白《从军行》

九咏寄从兄湛之塞垣(并序)
兄卓荦经奇,与予读书罗浮,有扶风、越石之志。以骠骑从袁督师死于边。
边风
地角寒初敛,天歌云乍飞。大旗危欲折,孤将定何依?
送雁侵胡月,惊霜点铁衣。可能吹妾梦,一为达金微?

边月
秦时一片月,万古照边州。白动狼烟塞,寒生驿火楼。
关山和泪到,圆缺及乡愁。盈手梅花色,难将寄陇头。

边尘
紫塞三关隔,黄尘八面通。胡笳吹复起,汉月照还空。
杂沓仍随马,萧条暗逐风。将军休拂拭,留点战袍红。

边角
片角吹残夜,雄关铁锁开。古城连堞响,奔马踏霜回。
玉塞降羌泪,天山旅雁哀。何人闻此曲,不上望乡台?

边笛
吹笛上高城,城秋月正明。胡儿双泪下,汉塞一龙鸣。
沙柳愁中折,梅花梦里惊。徘徊三五弄,肠断忆南征。

边雁
候雁发金河,纷纷带雪过。阵连关月小,声断塞风多。
高举愁梁稻,低飞怯网罗。羽毛非敢惜,书礼奈君何!

边马
天马应星晨,金羁虎豹茵。骄盘春草短,叱拨桃花新。
窟冻长城雪,蹄穿大漠尘。百战交河道,功成还与人。

边柳
叹息阳关柳,青青能几时?春光不可度,绿鬓已成丝。
岁岁愁扳折。依依绾别离。故园有奇树,日夜忆连枝。

边草
王孙去不返,马足共车轮。万里连天色,终年出塞人。
几经金海雪,不见玉关春。独夜寒塘梦,相思愁白苹。

谁能帮我找4首古今中外关于描写战争的诗词~

1、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评析]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古文论今,韵味无穷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评析]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第一首写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前两句从边塞景象写起,勾画出一幅极为辽阔的边地风光图,后两句笔锋一转,着眼于一个普通战士,表现他在极为艰苦的边地出生入死,竟致铁甲磨穿,但仍然无怨无悔,发出了豪气干云的誓言.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塑造了一个壮岁驰骋疆场、暮年壮心不已的英雄形象,这是词人理想自我的化身.词的上阙写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主人公即使在酒醉中也不忘挑灯看剑,连做梦都是吹角连营的场景,可见收复失地、报效国家已化作主人公的唯一信念,成为他生命的全部内容.“挑灯看剑”和“吹角连营”又显示出主人公的身份是军事统帅,这正是作者早年和耿京领导起义军时的写照.下文所描绘的沙场秋点兵的热烈而雄壮的军事生活情景,也是作者“壮岁旌旗拥万夫”亲身经历的缩影.分给部下烤牛肉吃,演奏雄壮的军乐,在秋日的战场上点检军队,准备进击敌军,这是多么令人鼓舞的场面!这是作者一生中引以自豪的一段经历,回忆起来也令人神旺.如此现身说法,陈亮自然会受到感染和鼓舞.

词的下片展示了主人公的理想境界:骑的卢骏马,挟霹雳强弓,冲锋陷阵,杀敌立功,上以完成君王收复失地的大事业,下以建立自己的历史功绩.因为对一个英雄来说,一腔热血和满腹韬略是不足惜的,最重要的是为这些本钱派上用场,即所谓英雄有用武之地.处在南宋后期的历史条件下,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头等大事是抗击金国南侵和收复失去的土地,这是当时一切有气节的志士仁人如岳飞、宗泽、陆游等的人生理想,自然也是辛弃疾和陈亮的人生理想.理想光辉的照射,令读者看到了英雄本色.而这本色正是作者和陈亮相知相交的思想基础.如此披肝沥胆,还有什么可“忌”?不难看出,作者“赋壮词以寄”陈亮,意在勉励陈亮为抗战这一大事业献身.


春望
5、作者:杜甫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营造了气氛.同时此联对仗工整,圆熟自然,诗意跌宕.“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通常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思念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诗人妻子儿女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这是人人心中会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禁于百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而他苍老得这么快,又因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31 李白:战城南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韵一)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韵二)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韵三)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邱生,(韵四)

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鼎玉帛岂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韵五)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韵六)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现在再讲一篇李白的古题乐府诗《将进酒》,也是汉代短箫铙歌之一。汉代乐府歌辞原文,因为声辞杂写,故不能了解其意义。只有第一句是“将进酒”,后世文人拟作,都是吟咏饮酒之事。李白此诗,也沿袭旧传统,以饮酒为题材。

这首诗用三言、五言、七言句法错杂结构而成,一气奔注,音节极其急促,表现了作者牢骚愤慨的情绪。文字通俗明白,没有晦涩费解的句子,这是李白最自然流畅的作品。

全诗转换了六个韵。第一、二韵六句合为一段。此后每韵自成一个思想段落。开头四句用两个“君不见”引起你注意两种现象:“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比喻光阴一去不会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说人生很快便会衰老。青春既不会回来,反而很容易马上进入老年,所以人生在得意的时候,应当尽量饮酒作乐,不要使酒杯空对明月。这是第一段的内容,它也象《蜀道难》一样,一开头就从题目正面落笔。“君不见”是汉代乐府里已经出现的表现方法,意思是“你没有看见吗?”跟我们现在新诗里用“看啊”、“你瞧”一样,是为了加强下文的语气。李白诗中常用“君不见”,这三个字不是诗的正文,读的时候应当快些。我们如果把两个“君不见”都删掉,也没有关系,诗意并无残缺。而且删掉之后,这一段就是整整齐齐的六个七言句,更可以看出这两个“君不见”是附加成分。在七言歌行中,这一类的附加成分,我们借用一个南北曲的名词,称之为“衬词”,因为它们只起陪衬的作用,不是歌曲的正文,唱起来也不占节拍。但是,如果“君不见”三字不在七言句之外,那就不能算是衬词。李白另一首诗云:“君不见梁王池上月,昔照梁王樽酒中。”(《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这又是一种用法。如果把这个“君不见”也作为衬词,则第一句只有五字,而全诗却都是七言句。如果把“君不见”认为诗的正文,则这一句有八言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说:全句仍是七言,多出来的一个字是衬字。“君不见”三字只抵二字用,应当读得快,让它们只占两个字的音节。南北曲和弹词里,这种衬词很多,因此产生了这个名词。唐代虽然还没有这个名词,但象“君不见”之类的附加成分,实在已是曲子里用衬词的萌芽。此外,李白还有一首《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有:

君不见,李北海,

英风豪气今何在?

君不见,裴尚书,

土坟三尺蒿藜居。

这是构成了两个三字句,也不能说是衬词了。

第二段四句,大意说:天既生我这个人材,一定会有用处。千金用完,也不必担优,总会得再有的。眼前不妨暂且烹羊宰牛,快乐一下。应该放量饮酒,一饮就是三百杯。这一段诗,表面上非常豪放,其实反映着作者的牢骚与悲愤。言外之意是象我这样的人材,不被重用,以致穷困得在江湖上流浪。

第三段再对两个酒友发泄自己的牢骚。岑夫子是岑勋,年龄较长,故称为夫子。丹邱生是一个讲究炼丹的道士元丹邱,李白跟他学道求仙,做了许多诗送他。这里,诗人劝他们尽管开怀畅饮,不要停下酒杯。我唱个饮酒歌给你们两位听:钟鼎玉帛,这种富贵排场的享乐,我以为不值得重视,我只愿意永远醉着不醒。自古以来,一切圣人、贤人都已经寂寞无名,谁也不知道他们。只有喝酒的人,象刘伶、陶渊明这些人,倒是千古留名的。从前陈思王曹植有两句诗道:“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名都篇》)是说他打猎回来,在平乐观里宴请朋友和从臣,饮万钱一斗的美酒,大家尽情欢乐谈笑,现在我们的主人为什么说没有钱,舍不得打酒呢?应该立刻就去打取美酒,来请大家喝个痛快。这一段四韵八句就是“请君为我侧耳听”的一曲歌,是诗中的歌。“钟鼎”是“钟鸣鼎食”的简用,“玉帛”是富贵人的服御。这四个字就代代富贵人的奢侈享受。诗人说,这些都不足贵重,只要有酒就成了。“主人”是讽刺他自己,也可以说是自嘲。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可见现在正是“少钱”的时候。钱少,也不要紧,酒总得要喝,于是引出了最后一段三句:好吧,现在手头虽然没有钱,家里还有一匹五花骏马,还有一件价值千金的狐裘,立刻叫儿子拿出去换取美酒,和你们喝个痛快,把千秋万古以来的愁绪一起销解掉。

李白的诗,以饮酒、游仙、美女为题材的最多,后代的文学批评家常以此为李白的缺点。例如王安石就说:“李白诗词,迅快无疏脱处,然其识污下,十句九言妇人与酒耳。”所谓其识污下,就是世界观庸俗。这种批评,虽则也有人为李白辩护,但在李白的诗歌里,高尚、深刻的世界观确是没有表现。他只是一个才气过人的诗人,能摆脱传统创作流利奔放的诗篇。至于对人生的态度,他和当时一般文人并没有多大不同。早期的生活,就是饮酒作诗,到处旅游。后来跑到长安,认识了贺知章。贺知章极欣赏他的诗,把他推荐给玄宗。于是玄宗留他在宫里做一名翰林供奉。“翰林供奉”是所谓“文学侍从之臣”当明皇和杨贵妃赏花饮酒作乐的时候,找他来做几首新诗谱入歌曲。这就是翰林供奉的职务。它并不是一个官。然而李白做了翰林供奉却骄傲得很。他有好些诗自画他当时的得意情况:“归来入咸阳,谈笑皆王公。”(《东武吟》)又云:“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这是说王公宰相都来和他交朋友了。“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流夜郎赠辛判官》)是说当时和他饮宴的都是王公贵人。“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是说从前瞧不起我的人,现在都来巴结我了。此外,他还有不少诗句,夸耀他的得意时候。大约正是这种骄傲自大态度,得罪了不少人,使玄宗左右那些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对他不能容忍,在玄宗面前挑拨了几句,他就被放逐出宫廷。他自己说当时是“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可见他自己也早就觉察到已经处于骑虎之势,正在无法脱身,而被龙尾巴一掉,便从天上摔下来了。此后,他又恢复了饮酒浪漫的生活,把自己装成一个飘飘然有仙风道骨的高人逸士,不时在诗里讽刺一下政治,好象朝廷不重用他,就失去了天下大治的机会。《盐铁论》里有一段大夫讥笑文学的话:“文学裒衣博带,窃周公之服;鞠躬踧踖,窃仲尼之容;议论传诵,窃商赐之辞;刺讥言治,过管晏之才;心卑卿相,志小万乘。及授之政,昏乱不治。”这些话都切中文人之弊。他们平时高谈阔论,目空一切,“心卑卿相”,人人自以为是伊、吕、管、晏。及至给他一个官做,也未见得能尽其职守。唐代进士初入仕途,往往从县尉做起,可是诗人中也没有出类拔萃的好县尉,而他们常在诗中发牢骚,嫌位卑官小,屈辱了他这样的人才。这种孤芳自赏的高傲情绪,从屈原以来,早就在我国文学中形成一个传统,而李白的表现,特别发扬了这个传统。我以为我们学习古典文学,对历代作家这一种世界观的过度的表现,可以不必重视,更不宜依据他们的自我表扬,而肯定他们真是一个被压制的人才。李白的诗,是第一流的浪漫主义作品,他在盛唐时期诗坛上的情况,正和雨果在法国,拜伦在英国一样。游仙、饮酒、美人,是他的浪漫主义形式;嵚崎、历落①、狂妄、傲岸,是他的浪漫主义精神。但是他对政治社会的认识,还是消极因素多于积极因素。因此,我以为李白的诗,还不能说是一种积极的浪漫主义。就以饮酒为例,李白的饮酒和陶渊明的饮酒,显然不同。陶渊明的饮酒是作为一个农民,在劳作之后,饮几杯酒,以养性全神。他的饮酒的态度是:“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饮酒》之八)李白的态度是:“人生得意须尽欢。”陶渊明说人家“有酒不肯饮”是因为“但顾世间名”(《饮酒》之四),而李白却说:“惟有饮者留其名。”陶渊明为逃名而自隐于酒,李白则为争名而“一饮三百杯”。由此可知,陶渊明的饮酒,对人世社会好象是消极的,但他的人格却是积极的。李白则相反,他对人世社会好象还积极,而其人格却是消极的。我觉得李白的饮酒诗,只能比之为古代波斯诗人莪玛·哈耶谟和哈菲兹②,而不能和陶渊明相提并论。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两句诗曾引起过一些封建卫道者的批评,以为李白过于狂妄,难道连先圣先贤如孔子、孟子者,都是默默无闻,只有酒鬼留名于后世吗?编《唐文粹》的姚铉就把“圣贤”改为“贤达”,代李白纠正了失言。这种批评,其实是多馀的,读文艺作品不能如此认真,如此老实。这两句诗,仅是艺术上的夸张手法,不必看成思想的真实。宋代人讲究诗的各种炼句方法,把这种格式的诗句称为“尊题格”。在一个对比中,为了强调甲方而大大地压低乙方,这叫作“强此弱彼”的句法。也就是“尊题”的意思。李白为了夸大饮者,而贬低了圣贤的后世之名。白居易的《琵琶行》云:“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为了夸张商妇弹琵琶的美妙,就说得江州地方没有中听的音乐,有的只是很难听的山歌与村笛。韩愈的《石鼓歌》云:“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为了夸大石鼓诗的典雅,甚至责怪孔子编《诗经》为什么不把这首诗收进去。还说,《诗经》中的大雅小雅两部分的诗都是很“褊迫”而无曲折的。甚至还说孔子是一个“陋儒”。又为了夸大石鼓文的书法,而贬低王羲之的书法是庸俗的:“羲之俗书逞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以上二例,也都是尊题手法,在唐诗中是常见的
去年战,桑乾源;

今年战,葱河道。(韵一)

洗兵条支海上波,

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

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

古来唯见白骨黄沙日。(韵二)

秦家筑城备胡处①,

汉家还有烽火然。



烽火然不息,

征战无已时。(韵三)

野战格斗死,



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

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

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

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战城南”是汉代鼓吹乐中铙歌十八曲之一。铙歌是一种军乐,行军时用短箫和铙钹伴唱,故又称短箫铙歌。汉代的“战城南”曲辞,大意是描写将士英勇作战,身死阵地,自以为对君对国,效忠尽节,可是刀笔之吏,还有非议,以致功高而赏薄,欲为忠臣而不可得。李白此诗,也是描写捍卫边防的战士。题材是继承了旧传统的,但主题思想却稍有改变,针对着当时的现实情况了。

《旧唐书·王忠嗣传》说:天宝元年,王忠嗣率师北讨契丹,战于桑乾河,三战三胜。又《李嗣业传》说:李嗣业曾讨伐勃律,打通了去葱岭的道路。李白此诗开头两句,如果就指这两次战役,那么可以推测此诗作于天宝二年(公元七四三年)。

条支是汉代西域一个小国,在青海边上。这里两句是说唐军在青海上洗兵器,在天山下牧马,他们离家万里,永远过着战斗生活,人都衰老了。以上是全诗第一段,即第一韵六句,首先就说明了题目虽旧,内容却是时事。

第二段即第二韵四句,说匈奴没有农业生产,他们的生产劳动,就是以杀牛杀羊,乃至劫掠杀人,以代替耕作。自古以来,他们的田,不是稻田、麦田,而是白骨田、黄沙田。秦朝时在边境上构筑的城堡,到了汉朝时还经常燃烧着报告敌人入侵的烽火。这一段是简练地概括一下,在我国漫长的边境上,历代以来都有各个种族的敌人入侵,引起了战争。

第三段较长,也用一个韵,十句。“烽火然不息”二句是第二、三段之间的一个连锁:从秦汉到如今,烽火燃烧不熄,战争永远没有停止。参加野战的兵士在格斗中死亡,留下来的败阵之马在向天悲嘶,乌鸢飞下来啄食死人的肠子,衔着飞去挂在枯树枝上。在如此剧烈的激战中,兵士的血污染了草莽,将军也只剩一个空名。“将军空尔为”这一句,在语法上是“空尔为将军”的倒装。空尔即徒然,“尔”字是副词的语尾形式。全句用现代语来说,就是“只成了一个空头将军”。结尾二句,完全用老子《道德经》的话:“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由于看到了这样惨酷的战争,才知道武器实在不是好东西,圣人非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决不贸然使用的。圣人,指帝王。这两句完全是散文句,李白开始大胆地用在诗里。者、而、之这些虚字,虽然先已有人用过,也没有李白那样突出地用。这都是李白诗的特征。“败马”、“乌鸢”一段,只是稍稍改变了汉乐府的辞句。现在把汉乐府的前半首抄在这里,以供对照。

战城南,死郭北,

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在开元、天宝年间,玄宗好大喜功,在各方面边境上,对奚、契丹、突厥,吐蕃等经常用兵。虽然最初总是敌人先来侵犯,劫掠我边境,但在打退敌人以后,就不免要乘胜远征,而那时便会转胜为败,全军覆没。所以盛唐诗人以边塞为题材的诗,常常反映出一种既肯定战争又否定战争的矛盾心理,这在岑参、高适、王维的诗里,都可以找到例证。李白这首诗的第二段明白地说战争起于胡人入侵,那么第三段应当描写我军人卫国战争的壮烈场面。可是作者却描写了战争的惨酷。而且结句又并不对这场战争有什么赞扬。他主张兵器应该是“不得已而用之”,什么情况才是“不得已”呢?作者没有在这里说明,但已在《古风》第十四首中说了:

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塞苦。

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

王昌龄也说: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他们都是同样的思想,以为只要坚守国防,不让敌人侵入,就可以免得“士卒涂草莽”。万一敌人竞敢于入侵,那就只好动用武器,把他们打退。这就是所谓“不得已”的时候。在我国的历史上,对待强邻压境的政策,一向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偶尔有几个皇帝发动扩张主义的战争,就会受到人民的讽刺或责怨。盛唐诗人写边塞战争的诗,可以说是反映了人民的意志的。

《战城南》是李白几十首乐府诗中最浅显明白的。运用汉代乐府歌辞的那几句,可以说是有点抄袭嫌疑,因为基本上还是用了原意,没有脱胎换骨。选李白诗的人,不很愿意选这一首,因为不够代表李白的豪放风格。我现在选讲这一首,是为了给学诗或作诗的青年提供一个适当的范本,如果参看汉乐府原作,可以懂得古诗变为近体诗的道路,用旧瓶装新酒的手法,以及正统乐府诗的模式。

关于战争的诗句
答: 1、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
答: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迢迢万里馀,领我赴三军。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我始为奴朴,几时树功勋?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给我几首古今中外描写战争的诗(至少4首)
答:领我赴三军。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我始为奴朴,几时树功勋?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一作立)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迳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关于战争的古诗5首
答: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赏析: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5、《出塞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描写战争的诗句20首,谁知道???
答:高峰凌青冥,深穴万丈坑。皇天自山谷,焉得人心平。齐鲁足兵甲,燕赵多娉婷。仍闻丽水中,日日黄金生。苟非夷齐心,岂得无战争。<<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 国破山河在,城...

描写战争的古代诗句
答: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九歌国殇》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城足今古,白骨乱蓬篙.。2.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 至少30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

谁能帮我找4首古今中外关于描写战争的诗词
答:1、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评析]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

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 至少30首
答: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迢迢万里馀,领我赴三军。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我始为奴朴,几时树功勋?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与战争相关的文章和描写战争的诗句或战争名言
答:译文:汉军已经占领我楚军阵地,汉军军营传来的楚歌歌声四面缭绕。大王(项羽)您的霸王气概都已不复存在(准备血战而死),我还有什么理由抛弃你而独自苟且偷生呢。4、《战城南》——唐代李白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译文:秦朝的筑城...

关于战争的诗句两首
答: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描写战争的古诗2首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