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呼他人的礼仪要注意哪些? 称呼礼仪有哪些要求?

作者&投稿:弋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际中,经常要与各种年龄、性别、身份的人互相交往和相处,都有一个如何称呼别人的问题。由于各国、各民族语言不同,风俗习惯各异,因而在称呼上差别很大。如果称呼错了,不但会使对方不高兴,甚至还会闹出笑话来。在比较正式的社交场合,对别人称呼不得当,就显得有失礼貌,有时甚至对自己与他人的交际相处带来不利影响。现在一般社交礼仪中的称呼(又称称谓)逐渐趋向于简单化,但也更注重亲切与尊重。在商务交往中,应重点掌握公众称谓和国际交往中的称谓。

公众称谓一般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的。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一般社交场合和工作场合,“同志”这个称呼比较普及。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一些社交场合,称男士为“先生”,年轻女子为“小姐”、“女士”,也可以用职业名称来称呼,如教师、医生、律师、导演等;某些职称也可以称呼,如教授、编辑、记者、工程师、技术员等;也可以用职务称呼,如王校长、张主任、李总编,或用军衔称呼,如“王将军”、“杨少校”、“李连长”等。

国际交往中,一般对男子称先生,对女子称夫人、女士、小姐,这些称呼均可冠以姓名、职称、衔称等,如“戴维先生”、“秘书小姐”、“杰克夫人”等。但在日本,对女子一般不称“小姐”、“女士”,而称“先生”,如“中岛京子先生”。

对地位高的官方人士,一般为部长以上的高级官员,按国家情况称“阁下”、职衔或先生,如“部长阁下”、“主席先生阁下”、“大使先生阁下”等。但美国、墨西哥、德国等国没有称阁下的习惯,因此在这些国家可称先生。对有地位的女士可称夫人,对有高级官衔的妇女也可称“阁下”。

君主制国家,按习惯称国王、皇后为“阁下”。对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士既可称爵位,也可称“阁下”,一般也称先生。

对医生、教授、法官、律师以及有博士等学位的人士,均可单独称“医生”、“法官”、“律师”等,同时可以加上姓氏,也可加先生,如“卡特教授”、“法官先生”、“律师先生”、“马丁博士”等。

对于自己已经认识的人,多在姓氏之前加上称呼,千万不可以用名代姓,如说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人们一定要称之为华盛顿总统、华盛顿先生,因为华盛顿是他的姓,如果称他为乔治先生,保证震惊全场。因为只有以前的黑奴才会如此称呼主人的,此点国人都常常弄不清楚,所以也让别人惊异连连。

有不少人一见外国人就称为“Sir”(先生),这是不对的。因为只有对看起来明显十分年长者或是虽不知其姓名但显然是十分重要的人士方才适用之,当然面对正在执行公务的官员、警员等也可以Sir称呼以表尊敬;而相对于女士则一律以Madam(夫人)称呼之,不论她是否已婚。

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之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因此对它不能随便乱用。

在中国的礼仪称呼中,关系十分密切的人之间,可以不称其姓而直呼其名。长辈对晚辈大都这样称呼,但关系普通者之间以此称呼是不适当的。

在同事之间,可以姓氏前边加上“老”或“小”相称,对年长者称“老章”,对年轻者称“小吴”。

对于知识界人士,可以直接称呼其职称,或在前边冠以姓氏,如“曾教授”、“曹医生”等。对于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或师长,可以称呼其“先生”。

有时遇到才结识的朋友,且年长于自己,不知该怎样称呼好的话,可以称之为“老师”,尤其对文艺界人士可以这样做。年轻的朋友为了表示亲热以“哥们儿”、“姐们儿”相称,不太文雅,而叫人外号则更是粗俗失礼行为。

向他人介绍家人时,中国人喜欢称呼自己的伴侣为“爱人”,称呼父母为“家父、家母”,称呼子女为“小儿、小女”。对朋友的父母儿女则分别称为“令尊”、“令堂”、“令郎”、“令嫒”。

敬语主要指的是在人际交往活动中蕴涵着的对他人表示敬重、礼让、客气等内容的语言表达方式。敬语是谈吐文雅的重要体现,是展示谈话人风度和魅力的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尊重他人并获得他人尊重的必要条件,是人际交往达到和谐融洽境界的推动因素。一般而言,敬语的类型可归结为以下几种。

1.问候型敬语

问候语即人们彼此相见相互问候时使用的敬语,通常有“您好”,“早上好”,“久违了”等。问候型敬语的使用既表示尊重,显示亲切,给予友情,又充分体现了说话者有教养、有风度、有礼貌。

2.请求型敬语

俗话说,人生在世,不可能“万事不求人”,而请求型敬语就是在请求别人帮忙时所使用的一类敬语。这类敬语通常有“请”,“劳驾”,“请多关照”,“承蒙关照”,“拜托”等多种不同表达方式。

3.道谢型敬语

道谢语即当自己在得到他人帮助、支持、关照、尊敬、夸奖之后表达谢意时所使用的敬语。这类敬语最简洁、及时而有效地表达就是由衷地道一声“谢谢”。除此之外,属于这种类型的敬语还有“承蒙夸奖、不胜荣幸”,“承蒙提携”等。

4.致歉型敬语

在现代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层面不断扩大,人际关系的网络也日趋复杂,这使得人际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而当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或消极影响时,最平常的致歉型敬语是“对不起”,“请多包涵”,“打扰您了”,“给您添麻烦了”,“非常抱歉”等。

当然在人际交往活动中,敬语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除了上述四种类型外,在其他一些场合下也常用敬语,如等待客人说“恭候”;请人勿送说“留步”;陪伴朋友说“奉陪”;中途先走说“失陪”;向人道贺用“恭喜”;赞赏见解用“高见”;欢迎消费者用“光顾”;谈及老人年岁用“高寿”;称小姐年龄用“芳龄”;说他人来信为“惠书”,等等。

但是不管运用何种敬语,在表达上都要注意:

首先,敬语的使用要本着诚心诚意的原则,不能只是作为形式上的应付或敷衍塞责;其次,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场合、不同氛围灵活掌握敬语的使用,既要体现出彬彬有礼,又要不落俗套;再次,使用敬语时还应认真、得体、直截了当,不要含糊不清,同时还要注意对方的反应,并辅之以必要的体态语言。总之,要力求通过敬语的表达使从事人际交往的人们在心里产生反响和共鸣,以达到感情的进一步交流。

称呼礼仪的原则是哪四个?~


1、对自己的亲属,一般应按约定俗成的称谓称呼,但有时为了表示亲切,不必拘泥于称谓的标准。如对公公、婆婆、岳父、岳母都可称为“爸爸”、“妈妈”。
亲家之间为表示亲密、不见外,也可按小辈的称呼来称呼对方。但对外人称呼自己的亲属,要用谦称。称自己长辈和年龄大于自己的亲属,可加“家”字,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称百分低或年龄小于自己亲属,可加“舍”字,如“舍弟”、“舍妹”、“舍侄”等。至于称自己的子女,可称“小儿”、“小女”。
2、称呼他人的亲属,要用敬称。一般可在称呼前加“令”字,如“令尊”、“令堂”、“令郎”、“令爱”等。对其长辈,也可加“尊”字,“尊叔”、“尊祖父”等。
3、朋友、熟人间的称呼,既要亲切友好,又要不失敬意,一般可通称为“你”、“您”,或视年龄大小在姓氏前加“老”、“小”相称,如“老王”、“小李”。
4、对有身份者或长者,可用“先生”相称,也可在“先生”前冠以姓氏。对德高望重的长者,可在其姓氏后加“老”或“公”,如“郭老”、“夏公”,以示尊敬。
5、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表示庄重、尊敬,可按职业相称,如“老师”、“师傅”第二十产。也可以职务、职称、学衔相称,如“周处长”、“陈经理”、“王教授”、“李博士”等。

扩展资料:
握手作为一种礼节,还应掌握四个要素:
1、握手力度。握手时为了表示热情友好,应当稍许用力,但以不握痛对方的手为限度。在一般情况下,握手不必用力,握一下即可。男子与女子握手不能握得太紧,西方人往往积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但老朋友可以例外。
2、先后顺序。握手的先后顺序为:男女之间,男方要等女方伸手后才能握手,如女方不伸手,无握手之间,可用点头或鞠躬致意;宾主之间,主人应向客人先伸手,以示欢迎;长幼之间,年幼的要等年长的先抻手。
上下级之间,下级要等上级先伸手,以示尊重。多人同时握手切忌交叉,要等别人握完后再伸手。握手时精神要集中,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握手时不要看着第三者,更不能东张西望,这都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军人戴军帽与对方握手时,应先行举手礼,然后再握手。
3、握手时间。握手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握手双方亲密程度灵活掌握。初次见面者,一般应控制在3秒钟以内,切忌握住异性的手久久不松开。即使握同性的手,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对方欲罢不能。但时间过短,会被人认为傲慢冷淡,敷衍了事。
4、握手禁忌。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或戴着墨镜,另一只手也不能放在口袋里。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可以戴着薄纱手套与人握手。握手时不宜发长篇大论,点头哈腰,过分客套,这只会让对方不自在、不舒服。与基督教徒交往时,要避免交叉握手。
这种形状类似十字架,在基督教信徒眼中,被视为不吉利。与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切忌用左手与他人握手,因为他们认为左手是不洁的。除长者或女士,坐着与人握手是不礼貌的,只要有可能,都要起身站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际交往礼仪

见面问候礼仪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问候礼仪有哪些常识需要注意
答:3、称呼问候完的交谈礼仪。态度诚恳,表情自然、大方,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谈话时不可用手指指人,做手势动作幅度要小。谈话者应保持一定距离。在公共场合男女之间不要耳鬓厮磨,与非亲属关系的异性避免长时间攀谈、耳语。对长辈、师长、上级说话要尊重,对下级、晚辈、学生说话则注意平易近人。同时与...

问候礼仪包括哪些?
答:1、问候态度 问候是敬意的一种表现,态度上需要注意:要主动。问候别人,要积极、主动。当别人首先问候自己之后,要立即予以回应,不要不理不睬摆架子。要热情。问候别人的时候,通常要表现得热情、友好。毫无表情,或者表情冷漠的问候不如不问候。要自然。问候别人的时候,主动、热情的态度,必须表现得自...

与他人打招呼应注意哪些礼仪规范
答:走在路上或在公共场所,遇见相识的人应该主动打招呼,问候致意。可以说“您早”、“您好”“晚上好”。别人向你打招呼以后,也要应答向他致意,否则被认为不礼貌。有时也可面带微笑,注视对方并点头致意,这也是一种向人问候的好方法。遇到比较熟悉的朋友,除了问候致意外,还可以问问对方家人的情况,...

打电话的基本礼仪有哪些
答:5. 表现有礼,拨打电话的人在通话的过程中,始终要注意待人以礼,举止和语言都要得体大度,尊重通话的对象,并照顾到通话环境中其他人的感受。

问候礼仪有哪些
答:1、握手礼 两人相向,握手为礼,是当今世界最为流行的礼节。不仅熟人、朋友,连陌生人、对手,都可能握手。握手常常伴随寒暄、致意,如你(您)好、欢迎、多谢、保重、再见等。握手礼含义很多,视情而定,分别表示相识、相见、告别、友好、祝贺、感谢、鼓励、支持、慰问等不同意义。2、鞠躬礼 此种礼节...

问候礼仪的基本要点
答:问候是敬意的一种表现,态度上一定要注意:主动:向他人问候时,要积极、主动。那同样当别人首先问候自己之后,要立即予以回应,千万不要摆出一幅高不可攀的样子。热情:向他人问候时,要表现得热情、友好、真诚。毫无表情,或者拉长苦瓜脸表情冷漠的问候不如不问候。大方:向他人问候时,主动、热情的...

职场基本问候礼仪
答:通常认为,一个人在接触他人时,假定不主动问候对方,或者对对方的问候不予以回应,便是十分失礼的。 在有必要问候他人时,职场商务人员主要需要在问候的次序、问候的态度、问候的内容等三个方面加以注意。 (一)问候次序 在正式会面时,宾主之间的问候,在具体的次序上有一定的讲究。 1.一个人问候另一个人。一个人...

称呼他人的礼仪要注意哪些?
答:说他人来信为“惠书”,等等。但是不管运用何种敬语,在表达上都要注意:首先,敬语的使用要本着诚心诚意的原则,不能只是作为形式上的应付或敷衍塞责;其次,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场合、不同氛围灵活掌握敬语的使用,既要体现出彬彬有礼,又要不落俗套;再次,使用敬语时还应认真、得体、直截了当,不...

职场打招呼礼仪及四大原则
答:我注意到在与同事和上司交往时,真诚尊重是礼仪的首要原则。只有真诚待人,才是尊重他人;只有真诚尊重,方能创造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真诚和尊重是相辅相成的。真诚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待人真心实意的友善表现。(二)平等适度的原则 在职场社交上,礼仪行为总是表现为双方的,你给对方施...

人际交往中有哪些礼仪?
答:1. 打招呼与问候礼仪:在与他人见面或离开时,应礼貌地打招呼并问候对方。例如,使用适当的称谓(如先生、女士等),并用友好的语气和微笑与他人交流。2. 尊重他人的隐私:避免询问他人私人问题,尤其是在初次见面时。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和个人空间,不要过于侵入性地进行交谈或探讨。3. 注意言辞和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