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驱型成长——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一)

作者&投稿:亓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威廉·斯蒂克斯鲁德博士(William Stixrud,PhD):临床神经心理学家,美国国家儿童医疗中心成员,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教员。他的演讲涵盖了青少年脑发展、冥想、压力作用机制、睡眠缺失以及新技术对大脑的负面影响等领域。他还发表过一系列颇有影响力的科学论文。

    奈德·约翰逊(Ned Johnson):华盛顿特区家庭辅导企业PrepMatters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位受欢迎的演讲者;还是青少年在学习技巧、亲子互动和焦虑管理方面的导师。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时代周刊(Time)》、《华盛顿邮报》以及《华尔街日报》等媒体都推荐报道过他的工作成就。

     本书的目的:给读者立刻可以采取行动的具体建议,教你如何让孩子走上自律自控自主的成功道路。

    “ 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可能是大部分家长的心声,而且很多家庭也是这样去做的,尽了全家最大的努力,倾注了一大家子的心血为子女提供学区房、课外辅导和各种技能培训班等方面的支持。但如果没有和孩子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这大量而又沉重的爱,反而给子女和家长带去长期的压力,这压力逐步积累,从量变形成质变,最终带给家庭带来伤害,甚至悲剧。现在大家也应该经常能听到初高中,甚至小学生,出现自残、跳楼等极端行为,舆论往往认为是现在的小孩子抗压能力不行,但作为家长的我们,有没有从自身的角度去反省过,真的只是孩子的问题吗?不妨让我们跟着作者的建议去思考和尝试,没准你就会发现,你的孩子越来越优秀。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控制感对一个成年人来说是不是很重要,我相信大家应该会认同。一旦缺乏对自身的控制感,人就会处于压力之下,身体状态和心境都会潜移默化地改变。成年人是如此,何况心智还在发展的孩子。(有的人要到33岁才能达到对情绪的完全控制,是不是很惊讶!)倘若没有健康的控制感,孩子就会感到无能为力和不知所措,也往往因此变得过度被动和顺从。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做出有意义的选择的能力,就更有可能变得焦虑,且爱发脾气,甚至还会自暴自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父母所提供的资源和机会,孩子就没法完成自我发展。在缺乏控制感的情况下,不管孩子的成长背景如何,内心的混乱总是会带来伤害。

     第1章 天底下最让人紧张的事

    人类压力研究中心总结了那些给生活带来压力的事情,并将其缩写为 NUTS

    新奇(novelty):你之前从没经历过的事。

    不可预知(unpredictability):你预想不到却发生了的事。

    对自我的威胁(threat to the ego):你作为一个人的安全感或能力遭到质疑。

    控制感(sense of control):你感到几乎根本不能驾驭局势。

    其中,控制感是我们每个人都想要掌控的,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是如此。因此,将餐盘里的蔬菜一分为二,再让孩子自己选择吃掉哪一半,才是让一个挑食的五岁小孩吃蔬菜的最好方法。

    既然压力对孩子伤害这么大,那么我们尽全力保护好孩子,不要让他处于压力之下,不是就解决问题了吗?而事实上,如果孩子长期被屏蔽在压力之外,接触不到导致焦虑的情境时,这往往会让他们在焦虑时情况更加严重。我们要让孩子学会怎么才能成功地应对压力,也就是培养出较高的压力耐受性。其实,就是让孩子在压力的情况下感知到自己处于一个可以掌控的状态,那么有朝一日,就算处于不可控的状态之中,他的大脑也能更好地处理压力。这就是让孩子获得对压力的免疫力。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清楚,可以让孩子处于什么样的压力下,而应该尽量避免什么样的压力。正确的理解压力:(1)正向压力,让孩子能够承担风险,并表现得更出色,比如正在筹备戏剧表演的孩子,一开始有压力,但最后会收获表演的成就感和自豪感。(2)可承受压力,在相对短暂的时间里出现在孩子身上,可以提高孩子的韧性,关键是必须要有成年人提供支持,并且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来应对压力与恢复元气。比如父母争吵离异,家人离世等,这种关键时刻,父母一定要陪伴孩子并进行疏导,正确的处理,可以使这些压力较大的情况变为可承受压力。(3)毒性压力,在缺乏支持的情况下,应激系统被频繁或长期地激活。比如目睹严重的侵害事件,或长期处于某种日复一日的压力情景中,且无人支持和疏导。

    不同时期的大脑对压力的敏感性也不同,最为敏感的几个阶段,(1)产前阶段,(2)儿童早期,(3)青春期阶段。

    只要是正常的青少年,就算没有遭遇什么特定的压力源,都会对压力有过度的反应。这是由青少年的大脑决定的。因此当你发现青春期的孩子冲你发火,往往并不是因为他想发火,而是他被大脑中的激素控制了。同时,长期的疲劳感与紧张感,很容易让青少年焦虑或抑郁,因此他们需要家长给予理解和支持!

    作者给出的行动建议:

    1.把你孩子能够支配的事情列成一份清单。想一想,还有什么是可以再添加进这份清单的吗?

    2.问问你的孩子,有没有什么事情是他觉得自己可以说了算,可现在他却管不着的?

    3.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注意措辞,尽量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

    4.如果你的孩子已经10岁以上,那么可以跟他聊聊那让人感到压力的4种情况(NUTS),让孩子对压力有个认识。

    5.如果你的孩子似乎非常焦虑,请求助医生。

    6.面对那些特别容易伤心的孩子,你可以让他知道他很安全,而且你也在他的身边,但不要向他做什么过分的保证,更要让他知道你对他有信心,相信他有能力搞定生活中的那些压力的能力。不要试图替他去解决问题。

    7.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把孩子保护得太好,将孩子与压力完全隔离开来了。

    8. 让孩子做下 成人心理内-外控制源量表 ,了解一下你孩子的心理控制源。

附件:成人心理内-外控制源量表

成人心理内-外控制源量表(Adult Nowicki-Strickland Internal-External control scale, ANSIE)是在1969年由 Nowicki和 Stricland两人负责编制的,其心理控制源术语来自 Rotter的社会学习理论。他们将心理控制源分为内控和外控两极,外控是指个体认为事情结局不由个人努力所决定的信念,内控是指个体认为事情结局与个人努力相一致。该量表共拥有40个题目,让被试人员回答“是”或者“否”,第2、4、6、9、13、15、20、22、25、26、28、30、32、34、38、40题回答“否”得1分,其余题目回答“是”得一分,得分的取值范围在0(内控)到40(外控)之间。

指导语:本测验共有40个问题,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是”或“否”选择,在后面相应的选项上划√。答题时不必作过多的考虑,因为这些问题的肯定与否定均不存在正确与错误的区别,您认真、如实的回答就是最佳答卷。

1.你是否相信,大多数问题只要你不是敷衍了事,就会自行解决?

2.你是否相信能使自己不患上感冒?

3.是不是有些人生来就走运?

4.大多数时间,你是否认为获得一个好分数对你意味着一件大事?

5、你是否常因为错本不在你的事而受到责备?

6.你是否相信只要一个人努力,他她总会顺利过关。

7.你是否认为,大多数情况下不值得努力尝试,因为事情从来不会如愿的?

8.你是否觉得如果早晨开端顺利,那么不管你做什么这一天都会一帆风顺?

9.你是否认为,大多数情况下,别人会倾听你所说的话?

10.你是否相信,盼望会带来点好的结果?

11.当你受到责备时,是否常常出于一些根本站不住脚的理由?

12.在大多数情况下,你是否发现很难改变一位朋友的想法(观点)?

13.你是否认为,士气比运气更有助于一个球队获胜?

14.你是否感到,想改变你父母的任何看法简直是不可能的?

15.你是否认为,父母应当允许孩子们自己为大多数事情拿主意?

16.你是否觉得,当你做错什么事时,你几乎没办法加以改正?

17.你是否认为,大多数人生来就擅长体育运动?

18.是否同龄的大多数人都比你强壮?

19.你是否觉得,处理大多数问题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不去理会它们?

20.你是否觉得,在挑选你的朋友时,你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21.如果你找到了一株幸运草,你是否相信这会给你带来好运气?

22.你是否认为,你做家庭功课与否,同你所得分数的高低有关系?

23.你是否觉得,如果你的一位同龄人冲你发脾气,你没办法阻止他/她?

24.你是否佩戴过什么幸运符?

25.你是否认为,人们喜不喜欢你,取决于你的所作所为?

26.如果你向父母求援,他们是否会帮你?

22你是否觉得,当人们对你不友善时,通常根本没有任何理由?

28.你是否认为,多数时间今天你的所作所为可以改变明天可能发生的事?

29.你是否认为,如果倒霉事将要发生,那么无论你如何阻止,也还会发生?

30.你是否认为,人们通过不断努力,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31.你是否发现,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家中根本没办法做到随心所欲?

32.你是否觉得事情之所以有了好结果,是辛勤努力的结果?

33.你是否觉得,一旦某位同龄人要与你作对,你还真拿他(她)没办法?

34.你是否觉得,让朋友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很容易?

35.你是否常常感到,在家里你对准备吃什么很少发表看法?

36.你是否觉得,如果有人不喜欢你,你对此无能为力?

37.你是否常常感到,用功也没什么用,因为其他人本来就比你聪明?

38.你是不是相信事先做好计划会取得更出色的结果

39.大多数情况下,你是否感到你对家里决定要做什么事没什么要说的?

40.你是否认为,做个聪明人比走运更好?

趋向于低分者内控倾向高,个体在归因时更倾向于内部归因;趋向于高分者外控倾向高,个体在归因时更倾向于外部归因。

下一章   自驱型成长(二)——顾问型父母

~

《自驱型成长》:一本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的好书
答:结合脑科学发现,以控制感贯穿全书,着眼于孩子自律独立能力的培养,立足在今晚就要改变,《自驱型成长》这本书是在焦虑的养育大环境下,让父母放下焦虑,重新找回控制感,也让孩子发展出自己的控制感,掌握自律、实现独立的一本好书,值得推荐给每位家长、教育工作者和发展与教育领域的研究者。 ——林思恩,中科院心理所和香...

【快速阅读334/400】《自驱型成长》
答:【快速阅读334/400】《自驱型成长》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有意识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有助于提升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终身成长性思维,使之能够灵活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未来的挑战,获得更好的身心健康成长,更优异的学习成绩和更高水平的职业成功。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成功...

自驱型成长——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一)
答:比如父母争吵离异,家人离世等,这种关键时刻,父母一定要陪伴孩子并进行疏导,正确的处理,可以使这些压力较大的情况变为可承受压力。(3)毒性压力,在缺乏支持的情况下,应激系统被频繁或长期地激活。比如目睹严重的侵害事件,或长期处于某种日复一日的压力情景中,且无人支持和疏导。 不同时期的大脑对压力的敏感性也不同,...

《自驱型成长: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第二讲收获
答:正确做法应该是权威性养育。我们该给孩子权威、可信的支持,而不是控制。尊重他们,引导他们培养自己成熟的价值观。3.顾问型父母对孩子的成长的好处:一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主控制模型,形成自律习惯。二是避免孩子成为被父母过度控制而感到“我的生活与我无关”的“空心人”。三是让孩子拥有控制感才能培养胜...

豆瓣8.5《自驱型成长》:远离作业的烦恼
答:1、培养孩子的积极性 我们认为孩子不够主动、积极,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到我们想要他们去做的事情,比如按时起床、完成作业,而这些只是孩子和我们的合作态度,并不是他真正的做事态度。培养孩子的积极性,是希望孩子可以不再为了各种外部奖励或者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去努力赋予生活更多的意义。首先,我们需要...

《自驱型成长: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第一讲收获
答:1.内驱力不是压力,是人在自我成就的希望下产生的自我策励的驱动力。内驱力可以促使我们在完成某件事时,不会出现“我不得不完成”的想法,而是有种愉悦、满足的快感。2.压力分为三种:正向压力,可承受压力和毒性压力。3.可承受压力起初会对人有些损害,但很快可以复原。4.毒性压力,是指人在没...

培养自驱型学习习惯的方法
答:以下是几个可以培养出自驱型学习习惯的方法明确目标孩子需要了解自己学习的目标和期望,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学习计划。设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设计具体的行动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例如制定日程表、任务清单等,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和目标感。激发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常常是自驱型学习最核心的部分。家长可以尝试...

如何培养出自驱型学习的孩子?
答:培养出自驱型学习的孩子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以下是一些建议:1. 树立积极的学习氛围:营造一个积极、支持和鼓励的学习环境。家长和教师可以表达对学习的重视,并给予孩子充分的赞扬和认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2. 培养兴趣和好奇心:鼓励孩子追求自己感兴趣的学习领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读完《自驱型成长》,关于培养孩子自律,我有这些收获想与你分享_百度知...
答:最近这周读完了《自驱型成长: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这本书。参考了《卡片式笔记写作法》一书中的建议,以及油管博主 Ali Abdaal 提供的读书笔记模版。我利用Notion软件整理出了我的读书笔记。接下来准备就如何培养孩子的自驱力写一篇文章,欢迎大家关注我的频道。想要培养孩子自驱力的父母 (读完...

如何培养出自“驱型”学习的孩子?
答:在玩耍和学习当中把握平衡。我们都知道爱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内驱力的重要来源,要想培养孩子的自知 驱力,就必须让孩子得到天性的释放,因此我认为家长只要帮助孩子把握好学业和玩沙的平衡,便可以让孩子自由健康的成长。总而言之,希望每一个父母都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