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教育类化学校本课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参考

作者&投稿:尹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摘要: 以构建生态教育类高中化学校本课程体系为目标,从课程设计理念、课程目标确立、课程内容组织结构和课程环境设计等方面探讨了生态教育理念下的校本课程设计思路,提出了生态教育类校本课程内容选择的策略,以期为生态教育类化学校本课程的设计和编制提供理论和方法参考。

   关键词: 生态教育;;化学校本课程;;课程设计;内容设计;教学策略

  十余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功的探索,但基于生态教育观点设计特色校本课程的研究还不多。面对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在校本课程设计中有效融合生态教育理念,构建生态教育类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将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探索。基于生态教育理念的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课程设计研究是把生态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先进理念融入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努力使校本课程内容涵盖生活、环境、能源等生态领域,构建生态教育类系列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将有益于提升校本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1生态教育类校本课程理念设计

  生态教育(Eco-Education)是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下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其内涵尤为广博。生态教育是一种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为宗旨的教育理念,重点强调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促进师生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生态教育的课程观强调“多元开放”的课程理念、“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和谐”的价值追求等。把生态意识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生态观的重要途径[1]。基于此,生态教育类校本课程设计理念将以“提高学生生态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地区特色,体现生态教育理念的、充满活力的高中化学校本课程体系,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的环境、能源、生态类知识和技能,为培养具有良好生态素养的公民奠定基础。

   2生态教育类校本课程目标设计

  生态教育类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宗旨是让学生通过了解和掌握化学环境能源与生态类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力,激发学生欣赏化学,热爱化学的情感;选择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课程模式,使学生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理解化学知识的基本原理;通过化学趣味实验项目,了解实验设计的过程和方法,掌握一定的实验设计技能;了解化学相关学科的科普知识,了解化学前沿科技动态。(2)过程与方法:经历生态教育实践调查过程,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团队合作精神;形成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解释、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化学现象和化学问题的意识,学会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探究化学对环境变化造成的影响,感受化学以及化学工业对环境的利弊,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操,正确看待化学与环境、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追求化学为人类服务的目标。

   3生态教育类校本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是构成课程的要素之一,“选择怎样的课程内容”和“如何选择”是设计与实施生态教育类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核心问题。

  3.1课程内容选择范围

  为实现高中化学生态类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需遵循一定逻辑联系的线索进行:———学生与自然发展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学生与自我发展的关系。在生态教育理念指导下,“环境、生命、生活”3大主题领域的课程资源构成了生态教育类化学校本课程的内容范畴。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选择可以因地方、学校的差异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各具特色。

  3.2课程内容结构设计

  依据生态教育理念,将生态教育类化学校本课程内容划分为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和环境教育3个学习领域,每个主题领域再分为3个科目,9个科目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出生态教育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3]。在内容选择上,重视化学与生命成长、生活以及环境的联系。每个科目围绕某一学习领域,整合学生经验和课程资源,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生态教育类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9个科目,具体设置如下:

  3.3课程内容选择策略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需要结合本校实际充分发挥创造性而确定适合的内容。为便于内容选择和组织的操作性,整合校本课程内容选择的已有经验,提出以下3个内容选择策略:

  3.3.1以学科知识为线索,保障内容科学性

  校本课程的内容组织既要遵循广域性和适切性的特点,同时又必须有其内在的学科知识逻辑线索,贴近课程标准,正确把握学习要求,有利于学生顺利达到学习目标。校本课程根据内容素材的特点构建相对应的学科知识系统,充分发挥课程内容的科学导向性,为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的学习提供科学的保障。经过调查了解,现行的很多学校校本课程内容广域性有余,而科学性尚有不足,这样的校本课程学习必然不利于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在知识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学校化学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还是要坚持以学科知识为主线,以保障课程内容的科学性。

  3.3.2以个性发展为核心,提升内容发展性

  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促进生态意识的形成,引导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是高中化学生态教育类校本课程的任务和目标之一。在化学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首先要考虑大多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进而因校、因地制宜地进行课程内容设计,从而在源头上有效避免了校本课程教育功能的滞后性;其次,课程内容在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之外,还需充分整合课程资源,优化内容章节设计,进而突出课程内容循序渐进的逻辑性和发展性特点,由浅入深、由博而专,层层递进。由此可见,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是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内容设计的核心指向,同时也是有效提升课程内容可持续发展性的'重要方面。

  3.3.3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促进内容社会性

  学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地方,学校课程的设计与设置理所当然的要同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选择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技术、化学学科造福社会发展等资源融入校本课程的内容设计,引发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通过讨论、调查、实验等学习方式进一步理解化学知识,充分认识化学(科学)在社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化学(科学)、技术和社会3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校本课程内容选择上,不仅要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发展性,更应力争体现社会发展的特征和趋势,营造一种“课程源于社会生活,课程用于社会生活”的校本课程学习氛围。

   4生态教育类校本课程环境设计

  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优美、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尤其是生态教育类化学校本课程的实施对校园环境的要求更加严格,可以从学习环境、教室格局和师生关系3个方面对课程环境设计进行探讨。

  4.1营造安静优美的学习环境

  (1)要保证教室的环境卫生。(2)确保教室环境安静,教室内外禁止喧闹,老师要培养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3)教室的环境应该具有个性化,教室的布置应该由老师和学生一起亲自布置。(4)教室中的色调要协调。教室的色彩应该符合教学内容,教室最好用冷色调,化学实验室则应该用暖色调。(5)教室的布置应该简洁大方,不能摆设过多的物品,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4.2设计和谐开放的教室格局

  教室里的课桌和教具布置,尤其是学生的座位编排,影响着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影响课堂的教学气氛,进而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态度造成相应的影响。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特点灵活地调整学生的座位编排,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对学生座位进行编排时,应该根据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量进行安排,不管是传统的座位编排还是开放的座位编排,都应该注意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课堂上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教学中来。

  4.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石。在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中,教师应该充分扮演好学生生活中的引导者、激励者和合作者角色。从教师角度看,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的问题,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学生角度看,要尊重教师的正确指导,接受教师的教育行为,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积极配合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研究。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将会使课堂的活力得以最大程度地显现;师生之间在没有专制、压力以及怀疑阻抗的情绪中交流和沟通,一起探讨,共同探究,畅所欲言,使校本课程的课堂呈现一种生态和谐之美。

   5结语

  校本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极富生命力的研究领域,其研究与实践始终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深化,并在学校层面上充分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4-8]。以生态教育理念为指导,对高中化学校本课程设计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研究,提出设计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新视角。校本课程的设计与探索之路永无止境,如何进一步提升校本课程内涵,强化校本课程特色,优化校本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助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将是教育工作者不懈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闫蒙钢.生态教育的探索之旅.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张宁云,王伟群.化学教育,2009,30(6):19-21

  [4]叶波,范蔚.课程与教学,2012(4):49

  [5]胡君.化学教育,2015,36(1):6-9

  [6]温利广.化学教育,2014,35(21):13-19

  [7]卢晓平.化学教育,2014,35(17):5-7

  [8]陈潇潇.化学教育,2014,35(13):4-6



~

生态教育类化学校本课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参考
答:摘要: 以构建生态教育类高中化学校本课程体系为目标,从课程设计理念、课程目标确立、课程内容组织结构和课程环境设计等方面探讨了生态教育理念下的校本课程设计思路,提出了生态教育类校本课程内容选择的策略,以期为生态教育类化学校本课程的设计和编制提供理论和方法参考。 关键词: 生态教育;;化学校本课程;;课程设计;内容...

什么是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内容设计的重要理念
答:基本理念: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

如何用系统理论对化学教学设计进行指导?
答:化学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关于化学教学设计的基础知识,简要介绍了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与化学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结合具体实例,阐明化学教学设计过程中各基本要素的分析与设计,包括化学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化学教学目标撰写、化学教学策略设计、化学教学媒体设计、化学教...

高三年级化学教案设计5篇
答:在本章教学中,原电池原理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是承前启后,因为原电池原理教学是对前三节有关金属性质和用途等教学的丰富和延伸,同时,通过对原电池原理教学过程中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从而从本质上认清金属腐蚀中最主要的电化学腐蚀的原因,为后续金属腐蚀的原因分析及寻找金属防护的途径和方法提供了理论指...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实施建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_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 (一)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全面发展科学素养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化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1.全面体现三维目标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指的是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了哪些方面
答:教学设计需要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依据,转变传统的备课观,体现教育主体和学习主体的相互作用。现代教学理论 理论的指导是教学设计由经验层次上升到理性、科学层次的基本前提。科学的教学理论是对教学规律的客观总结和表现。依据科学的教学理论和学习原理设计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案和...

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校本课程有哪些
答:在湖南省基础教育研究所领导的指导下,我市进行了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下面谈谈一年多来的实践与认识。 (一)确立《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建设的目标 校本课程目标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和灵魂。在开发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之初,我们就提出:①《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的特殊目标必须与国家中学化学课程的...

简述2022版义务教育化学新课标的特点
答:2022版义务教育化学新课标的特点如下:1、以发展核心素养为宗旨,整体规划了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确立了与之匹配的课程目标体系。2、强调基于核心素养设计学习主题、根据学习主题设计化学课程内容结构的思路,充分发挥大概念统领作用。3、注重基于大概念整体设计单元教学,重视探究与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开展基于...

化学的理论体系有哪些?
答: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有的理论都是为了解释实验现象而存在的,而实验现象又是千变万化,不可复制的。而不是推理其他的东西。化学也是一门新兴的科学,他的发展历史很短。“化学”一词,若单从字面解释就是“变化的科学”之意。化学如同物理皆为自然科学之基础科学。很多人称化学为“中心...

化学教学设计课件(5篇)
答:1、分析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来讲,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具体表现为: 分析化学的教材内容是以化学反应四大平衡理论为基础来讲述四类滴定分析方法,其课程内容与无机化学部分内容有相当多的重复性;在分析化学中学会正确取样、预处理是解决问题的核心,但是在分析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