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内需措施的可行性 必要性 不足点 新建议

作者&投稿:木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十项扩大内需的措施中:1.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解决低收入者。加住房难题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位列首位。目前低收入者面对高房价望而却步,许多人辛苦一辈子也买不起一套房,住房问题已成为我国一个突出问题。国家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房建设的支持力度,会很大程度上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环境. 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如铁路.公路.机场等)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的一个瓶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将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百姓也会从中直接受益。3.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解决百姓看病难题.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设施、卫生条件差等原因,许多人一生病就得去大医院。要加快基层医院人才的培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使老百姓真正信任社区医院。4. 加快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丰富百姓文化生活.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国教育发展的顽疾。扩大内需关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势必将大大改善落后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状况,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5. 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居民收入继续增加. 为扩大就业,国家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扶持中小企业,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增长等。
可行性。短期效应和长远利益相结合。当前金融危机给中国的经济带来的长远影响!十大措施中很多着眼于长远的举措。如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调控经济和改善民生相结合。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等。
刺激经济和经济转型相结合。我国坚持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结构并重,诸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民生短板、文化教育短板等举措,都是有利于促进整体经济发展转型的。增强信心和赢得民心相结合。十大措施都是利国利民之举,充分体现了对百姓的照顾,必然能最大地赢得民心。促进增长和深化改革相结合。如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等,都将进一步推动原本就倍受关注的改革进程。有效扩大投资和积极拉动消费相结合. 4万亿元的巨额投资,十分重视对住房、医疗等民生保障领域的投入,减少公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注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切实增强公民的消费能力。
建议 首先加大“三农”投资 长期以来国内对三农投入比较少,大部分农民收入很低,因而农民的消费欲望很强,全部收入的90%可能都会用来消费,因此扩大三农投资是目前刺激内需最有效的办法。其次提高收购粮价 增加农民收入 国家虽然实行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但是当前粮食的收购价格的上涨远低于销售价格上涨,而粮食价格的上涨,远比不上化肥、农药、柴油等农资价格的上涨,种粮成本的增加部分吞噬了国家惠农的政策,影响农民的增收。最后大规模减税 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前提是先提高百姓的收入水平,而大规模地减税是扩大内需又快又好的一个政策手段。比如再次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取消红利税;比如取消或降低房屋转让营业税,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所得税等。在减税的同时,要对贫困人口进行财政补贴,加快完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这样,扩大消费的政策才能落到实处.

究其根本原因是中国老百姓的消费太少,达不到拉动内需的需求!如此就使政府不得不动用巨额财产来扩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内需,求实上楼说的基本正确,这也是最基本和最有效果的办法,但是如此一来政府就会因为财政赤字增加而使政府面临巨大的压力,为此 中国政府就要需要发行大规模的国债,还有一个愿意是中国的财富差距越来越大,巨额的外汇储备等! 要拉动内需、振兴经济,首先要让大多数城乡居民兜里有钱,没有后顾之忧,这样他们才会对未来有信心,也才敢花钱。否则像现在这个样子,有钱的人不在国内花钱,大多数人没多少钱可花,激活国内市场只能是一句空话。其次要打破行业垄断,放开价格管制,加大二次分配中用于西部地区、农村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投入,积极缩小三大差距。从今天来看,重要的已经不是让少数人先富起来,而是让大多数人都能过上“小康”的幸福生活。
下列因素限制了居民消费,从而导致内需不足:

农民收入过低
城镇就业率下降
食品和消费品价格上涨
教育、医疗费用上涨
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
人口老龄化
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不

我个人认为扩大内需要首先从老百姓的衣(医)、食、住、行方面扩大内需。我们中国有13亿,多么庞大的消费群体阿,但是现在老百姓不肯花钱,这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好传统,一时还真是改不过来啊。

那要看是什么内需 家电的话已经做的很好了 最好在日用品方面减税 让厂家让利

经济危机下,中国激活农村市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如何开拓农村市场

深入农村,吃透农村消费市场。对农村市场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农民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和消费特点,了解农民购买力有多大,并用什么营销方式和策略去开发等等。同时,在产品包装、品牌等方面也应符合农民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并以此制定自己的营销规划。针对农村市场人口众多,但居住相对分散,居民文化素质和消费水平较低,信息传播渠道狭窄等特点,企业应该从生产设计、营销方式、分销渠道及售后服务等方面来开拓农村市场。
一、 开发适合农村的产品
许多企业把启动农村市场当成是处理自己库存积压产品的“回收站”,他们并不研究农村市场的真实需要,而是处处以城市为准坐标系,从产品的性能、款式到价位都是直接沿用城市的老方式,这无疑将影响企业在农村市场的发展。从产品的设计开始,企业要深入农村目标市场,调查影响居民消费环境的主要因素,生产合适的产品。如海尔公司生产了适合农户洗地瓜用的洗衣机,康佳集团则根据某些农村地区地理位置偏僻、电视机接收效果差的情况生产出适合当地用的接收功能强大的电视机。这些企业都获得了当地农村市场丰厚的回报,也赢得了市场的美誉。产品设计也要注意到农村居民消费的特殊性,在不影响产品质量和基本性能的前提下,去掉一些在农村不适用或农民不易学会的功能,尽量做到功能适当,操作简单易学。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既方便了农村消费者,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二、 制定适应农村的价格
整体来看,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还很低。因此,应制定能为目标消费者接受的价格,以物美价廉取胜。农村消费以传统节俭型为主,价格往往成为购买商品时的首要考虑因素。所以投放农村市场的产品,既要适合农村的使用特点,又要在价格上力求实惠。如,隆力奇集团在农村市场推出的小包装蛇油膏以内一元钱的超低价格得到了中国农民的青睐。许多企业在进攻农村市场时,以牺牲产品质量来换取低价,这种做法是非常愚蠢的。农民的心是善良的,善良的心得到伤害,就直接变化为仇恨。最终这些“搬石砸脚”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

三、 建立吃苦耐劳的队伍
农村市场分散,住宿、餐饮、交通等配套服务措施比较落后,有时作息时间要根据农村人的习惯而改变。开发农村市场必须有一支肯吃苦的队伍,否则再好的策略也无法实现。傅山药业在农村推广络欣通产品时,员工往往要半夜从县城赶到乡镇的集市,夏天头顶烈日,冬天冒着严寒,在现场做促销。等他们回到办公室时,经常是深夜。这么艰苦的推广工作,没有一支顽强的销售队伍,是无论如何也完不成。在销售队伍建设上应当尽量本土化,这样会更适合当地市场特点。销售管理应当尽量灵活,用好的激励政策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做到自我激励。
四、 策划符合当地的活动
采取灵活的促销策略,做好销售服务工作。应采取农民喜欢的方式促进商品销售,如送货下乡、以物易物,对农民不熟悉的商品,采取“试用”方式。在主要城镇或中心集镇设立售后服务、维修网点,以高质量的服务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村居民具有比较浓厚的从众心理,同时农村居住特点决定了口碑是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而且,农民容易接受实实在在的促销,企业可以将产品直接送到农民大门口,尤其可充分利用集市贸易日,派促销人员直接向农民讲解、演示产品的功能与操作方法,同时进行直接销售,配以让利直接上门安装等服务,这样既可以在群众中拥有良好的口碑,形成“示范效应”,为企业扩大产品知名度,又达到了促销的目的。治穷先治愚,农民缺的是文化和科技。企业可举办针对农村的公益性下乡活动,如康佳集团送电影、彩电、科技的三下乡活动,就取得了良好效益。
在选择传播媒体时,攻打农村市场以地方电视台、墙体广告、城郊公交车体为主,此外要抓住精神领袖做好口碑传播工作。广告传播内容要简单明了,传播对象以年轻人为主。
五、 把握季节消费的时机
前文中提到,农村消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重点性。生产资料和大件消费品的销售黄金季节各有不同,重点消费品的购买时间都非常集中。淡季应当充分做好内功和品牌宣传工作,旺季重点做好“临门一脚”的促销工作。
六、 解决购物不便的难题
建立适合农村市场的分销渠道。农村市场分散性大,商业网点少,销售渠道不够畅通。对此,生产经营可与当地商业企业合作,通过加盟连销、代理、代销等形式,建立自己的直销系统或委托代理系统。
要想占领农村市场,可以尽量扩大县一级营销网络,并在县城的大商场中增加铺货面积,提高现场演示水平,让农村消费者能方便地接触到实物。同时加大服务对商业的援助力度,如派员协作、派车送货、售后服务等。另外,联合农村现有分布广泛的供销社网络也是重要的分销渠道。供销社长期服务于农村市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网点多,分布广,形成了独特的优势。把产品通过供销社分销到农民手中,企业只要配合销售在一定集中区设立维修站进行售后服务即可。这样就节省了大量重新布点的成本,争取了主动。对于知名的企业,也可利用自身良好形象,开展连锁经营、代理制、物流配送、租赁、购并、公司与农户利益共同体等形式,在农村兴办连锁店、加盟店、专营店等,将营销网络向农村延伸。
啤酒是季节性较强的消费品,由于受消费习惯的影响,这一点在农村更为明显。因为除了夏季,农民大都饮用白酒。河南蓝星啤酒抓住农村夏季麦收的有利时机,组织车辆和人员分散行动,把啤酒送到田间地头,给农民提供了便利,销量随之大增。山西络欣通药业以“送药下乡,免费义诊”的方式解决了农村购物不方便的难题,因此创造了单品年销售额突破五亿元的销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