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学佛的人都是有一定善根的人,是累世修行的结果,现在又遇佛法,我想问一下,比如说前世念佛... 我这人信佛,朋友圈经常发一些佛教的东西,我闺蜜说我不正常了,...

作者&投稿:友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末学浅识,对您的问题只有那么一点点自己的体会,说出来仅供师兄您参考一下。
1、学佛是需要善根,因为有此一善念的体现,才能切合佛法,深入佛道。并非需要累世积累善根。如果前世念佛功夫很深,那一定已经往生净土,今世再来就是菩萨应化了。否则不能成为念佛功夫深。但是只要前世有过念佛功夫的,今世修行念佛法门,必定会具足深信、切愿。
“一称南无佛,皆以成佛道。”佛经中记载这么一个故事,一位80多岁老人,无依无靠,迫不得已去僧团出家,本来的希望只是能够养老。恰巧释迦世尊外出,老人就去分别找舍利弗、大目犍连、阿难陀求出家,舍利弗、大目犍连以神通智慧力,观察此老人80亿劫内没有做过一件善事,就不同意他出家。阿难陀因为两位尊者都不同意他出家,所以也不敢答应。老人没办法,就想跳河自杀。结果刚巧碰到世尊回来。问明情况,就允许他出家。世尊当时的弟子们就奇怪的问世尊说:”这个老人,80亿劫没有做个一件善事,为什么允许他出家呢?“世尊说:“虽然你们有罗汉神通,可以看80亿劫过去未来之事,但八十亿劫前的事情,你们就不能了解,这位老人与80亿劫前,因为上山砍柴碰到老虎,情急之下,念了一句”南无佛“,以此善根,应当与我这里得度。”不久,这个老人即证得阿罗汉果(篇幅原因,简略叙述,如有出入,请以经书为准)。
2、学佛时间长短不能以现世的修行为准,比如六祖惠能大师,只是听闻一位居士念《金刚经》上一句话,就得开悟。六祖固然是古佛再来,同时也说明了历劫修行,绝不空费的道理。但是莫要起分别心,心想什么我超过谁谁谁了,如此分别心,就非正法,易入魔道。应该常做:“十方三世皆是佛,中间唯我一小人。”那我来说,末学就认为这个世间所有的事情,都是佛菩萨的示现(包括师兄您的提问,其实也是让我巩固所学的),只有我自己是一位罪恶凡夫,所以见到好的、如法的,就检讨自己,认真学习;见到不好的,不如法的,依然检讨自己,认真改正。
3、梦里经常念佛是好事,说明师兄您与净土有大渊源,更应当一心念佛,求生极乐,但是切莫当成有修行。南无阿弥陀佛
4、佛弟子是统称,佛有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比丘、比丘尼属于出家众,优婆塞、优婆夷属于在家中。出家众是否给长辈顶礼,请参看莲池大师《竹窗随笔》中的“出家父母反拜”一文。在家众,当然要跪拜父母尊长,不仅要跪拜,而且还要依照孝敬、弟子规中所说,好好孝养父母。佛经众有提到,“佛不在世,父母既是佛,供养父母的功德最大。
以前佛在世的时候,有一年遇到饥饿灾荒,许多人都饿死了,到处都是白骨,比丘们都很难乞到食物。当时世尊等待比丘们都出去乞食后,独自一人到城中乞食,但是从早上一直到中午,挨家挨户乞食,都没有乞到食物,世尊只有空钵而返,第二天再去,但第二天仍然没有乞到食物,第三天同样乞食同样没有得到,这天忽然有一位比丘,在路上见到世尊,看到世尊的面色异常,好像很饥饿的样子,就对世尊说:“世尊,今天乞到食物了吗?”,世尊对比丘说:“我三天以来,乞食没有乞到一匙,我今天饥饿虚弱,没有力气和你说话”,比丘听佛这么说,悲伤流泪不能控制,即自己想到:“世尊是无上福田,众生覆护之处,我自己的三衣就卖掉,再买取一钵饭,侍奉给世尊,现在正是时候”,比丘如此想完,就取卖衣买了一钵饭,赶紧给世尊拿去,世尊已经知道了这一情况故对比丘说:“比丘啊,现在恰逢灾荒,人们都饿死了,你在什么地方得到这一钵白白的大米饭的?”,比丘就一五一十的给佛说了整个情况,世尊又说:“比丘啊,出家人的三衣,即是三世诸佛的幢相啊,这衣服的因缘,极尊、极重、极恩啊,你今天用这三衣换得一钵饭给我,我完全领受了你的好心,但是我消受不起这钵饭啊。”
比丘又对佛说:“世尊您是三界的福田,圣中之极,都说不能消受,那除了佛之外,谁还能消受呢?”,世尊说:“比丘啊,你有父母吗?”,比丘答说:“有”,世尊就说:“你拿这钵饭供养你的父母去吧”,比丘说:“世尊您都不能够消受,我的父母有岂能消受呢?”,世尊说道:“你的父母能消受,为什么呢?父母生育了你的身体,对你有非常大而重的恩,因为这样所以能够消受”,世尊又问:“比丘,你的父母信佛吗?”,比丘答言:“我的父母对佛都不信”,世尊说:“你的父母他们今天会对佛有信心的,见到你供养他们饭,会大生欢喜,因为这样而大发信心,然后你就教受他们三皈依,就可以吃这钵饭了”,这位比丘就按照佛的教诲,愍仰而去。以此义故,大须孝养父母。

前世念佛功夫很深对现在念佛当然有作用了,比如说一个信佛的人就喜欢念佛法门,其他的都提不起兴趣,那他前生也有可能是念佛的。其实念佛时间长短不是决定性因素,念佛重在心行,在于精进,就比如你念了十声佛,而这中间都在想中午吃啥饭呢等等妄想,不能收摄身心,念一万年也就那样,只是自欺罢了,为什么不能收摄,因为还是不能深信佛法,没有彻底的出离心,这时就需要深入经藏,修行六菠萝蜜做功德,只有这样反复的闻思修,你念佛才能精进。念佛只要一直念去,念到一心不乱,哪还有时间想:啊,我的念佛功夫怎么样,我是不是比别的人更用功。梦里经常念佛是你白天念佛精进的结果,如果梦里能达到一心不乱那就不错了,但是 此时更要注意不要落入魔数,可参照楞严经的50种阴魔的破法。所以念佛法门是最简单也是最不简单的,经律论一定要通,最起码一经一论要通达,而且还要有善知识的指引,又有很多空闲时间念佛,这些因缘都具足了,那你不止善根深厚而且福报也不小了。什么叫信佛,只有学习了佛法之后相信佛所说的才叫信佛,从而才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信佛主要是信法。天天就知道烧香拜佛只能叫膜拜,并不是烧香拜佛不对,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拜佛的意义。一个人天天拜佛,却做很多恶事,却希望发财,希望保佑他恶事得逞,怎么能实现呢,估计佛菩萨只能怜悯了。所以想做佛弟子,要先做好人,把人做好了才有资格学佛,所以在家人当然可以给父母磕头了,但是不能叫顶礼,顶礼只有对佛菩萨才能说顶礼,因为佛经说了,孝敬父母就是对佛的敬重,要不五无间重罪怎么有杀害父母这一条呢。如果是出家弟子,我就不太清楚了,你就要问问寺院的出家大德了

1、功不唐捐,有宿世的积累,今生修行要比其他人要容易很多;
2、如果宿世修过念佛法门,而且还挺深入,那么今生的确会比一些学佛时间长的好一些,但是也不尽然,有的佛子一念勇猛其他人是没法比的,就像古代一个僧人一生坏事做尽,突然有一天觉得非常不好,这样下去会下地狱的,他想到阿弥陀佛不是有大愿力只要在1-7日内一心不乱的念佛就能往生极乐,所以他真的把自己关起来死命的念了七天,还真的就见到阿弥陀佛往生了!
3、佛弟子当然可以给长辈顶礼啊,而且要比其他人做得更恭敬,行菩萨道的修行人看见谁都要恭敬,如果不恭敬就是犯了大戒(大我慢);
4、如果是初学佛法的人,最好还是不要给别人讲法(如果别人有兴趣的话,这个可以,而且最好大方的送一些书籍与他结缘),估计不仅不能让别人介绍,而且会使别人反感,这是断佛慧命的事,所以啊!先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修行,等到有见地的时候,再观察周围人的根性,对机说法,这样才是最好的

实际上,能够梦里念佛,这是非常难得的,很多人即使天天念佛也做不到梦里念佛,因为遮障太大。
这也说明的确累世都在念佛。
可是,没有念到有往生的把握,所以今生还在念。至于说和别人比功夫,这是没必要的事情。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而且个人生死个人了。
不是出家人是可以给长辈磕头的,但是不能头面接足归命礼。只可以常见的磕头。想让长辈听闻佛法,劝导是可以的。随缘就好。
善根,不是善事,是堪能接受佛法而能觉悟觉醒。能够踏实实修,成就法门,了脱生死,这叫善根成熟。否则只是结缘佛法,不能算是成熟。
累世的修行对今生的修行有一定的帮助。但过去不是现在可以掌控的。现在的努力应该是为了了脱生死,不是为了下一辈子积攒什么。所以此问无用。

的确啊,今生能够接触到佛法确是累世积累的善根,这便是善因得善果。不过今生得遇佛法不一定是累世修行的结果,善根和修行是不同的概念,修行是诸善皆行、诸恶不做,善根可能仅是做了某善或愿做某善。

如果前世有一定的修行,或多或少对今生有一定的影响。至于念佛功夫深浅,不止跟前世有关,更重要的是你这一世的因缘和努力。

至于梦中遇佛,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从佛教的角度看,日思佛是善因,梦中得见是善果嘛,不过不能以梦中遇佛为究竟,过于执着梦相就反而事与愿违了,要以此为契机更加精进,尝试去在梦境获得主动,比如梦中见佛那就要提醒自己在梦中也不忘念佛和礼供,梦到恐怖景象那就要提醒自己在梦中也不忘忏悔,经文中说一切都是如梦如幻的,如果能在梦中自主自在,那么对现实中的学佛是有助力的。

做为佛弟子当然可以给长辈顶礼,孝道是不分宗教和国籍的,佛教也倡导孝,不过让亲人也能闻佛法要懂得善巧方便,要随缘,不可强求,不然反生不愉快。

阿弥陀佛 学佛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佛教徒是指皈依的居士。居士就是在家的佛教徒。一般来说,在家的佛教徒鼓励自己能够守几戒就守几戒,守一戒一份功德,但是不是强制要求。除非你自己发心要受五戒,你就必须做到。星云法师开示,皈依不等于出家,不等于受戒,只是愿意将身心皈依三宝,尽身命信奉三宝,护持三宝。不改变自己的信仰。
下面贴一篇皈依的意义给你参照:
皈依的意义

皈依是「皈」投「依」靠的意思,也含有救济、救护之义。三皈依是指归投三宝、依靠佛、法、僧三宝,藉著三宝功德威力的加持、摄护,能止息无边的生死苦轮,以及能远离一切怖畏,而得呵护、解脱一切忧悲苦恼。

世间的人,依靠金银财「宝」,就能获得物质生活;若能依靠佛法僧「宝」,就能得到精神升华的安稳。

《成佛之道》一书说:「众生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在一生又一世的时间推移过程中,流转升沉於苦海中,亟需依靠三宝的舟航,才能到达彼岸。但众生愚痴,不知皈依,有的知道求皈依,却误信邪师外道,甚或迷恋世间的财宝、权位、眷属、生命……等,殊不知财产为五家所共有,逢到大水、大火,遇到盗贼、恶王,或生了不肖儿女,财富随即就转眼成空,而崇高的权位也将落空。如《顶生王经》记载:顶生转轮王统一四大洲,上升忉利天,与帝释共同治理天宫,终不免坠落人间,忧愁而死。亲爱的眷属,一旦无常来时,也要分离;再者,有生必有死,故生命不足恃,而国家、社会,也总在治乱之中,流转不已。因此,这一切均不是究竟的皈依处,故有『皈依处处求,三宝最吉祥』之谓。」

《阿毘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三十四载道:「众人怖所逼,多皈依诸山、园苑及丛林、孤树制多等。此皈依非胜,此皈依非尊,不因此皈依,能解脱众苦。诸有归依佛,及归依法僧,於四圣谛中,恒以慧观察,知苦知苦集,知永超众苦,知八支圣道,趣安隐涅盘。此归依最胜,此归依最尊,必因此皈依,能解脱众苦。」

此之皈依,即由深切之信心,深信佛、法、僧三宝确为真正的皈依处,能因之而得种种功德;既知三宝有此等功德,乃立愿做一名佛弟子,信受奉行,恳求三宝的威德加持摄受,将一己的身心归属於三宝,从此不再信奉天魔外道。

《大乘义章》卷十说:「归投依伏,故曰归依。归投之相,如子归父;依伏之义,如民依王,如怯依勇。」

一般而言,皈依是信仰。希愿领受外在的助力,从他力而得到救助,这是他力的宗教,佛教皈依固然有此意义,而除此之外,更有不共外教的地方,因为皈依的最深意义、最终目的,乃是皈向自己的自心、自性。即如佛陀在涅盘会上教诫弟子的「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的皈依真义。这明示了弟子应依仗自力,依正法修学,依自己的佛性,自己能成佛故。因此自己身心之当体,即为正法涅盘。能够有这样的认识,这才是皈依的真正意义。
皈依三宝者,如得灵丹妙药,能够医治贪瞋痴的心病;如灯烛星月,能够指引我们的迷途;如苦海舟航,能够脱离生死的苦海;如贫人得宝,能够庄严我们的身心。

《俱舍论》卷十四说:「皈依三宝能究竟解脱众苦。」


《大乘义章》卷十也举出三点皈依三宝的旨趣:
1、为远离生死之恶、不善。
2、为求出世涅盘。
3、为利益众生。


《优婆塞戒经》说:「为破诸苦,除烦恼,受於无上寂灭之乐,以是因缘皈依三宝。」


《般若经》云:「一切圣人皆以无为法得名,无为即无漏之别因也。由此三宝常住在世,不为世法之所欺慢,因此称为宝,如世间的珍宝为众生所重。今此三宝为诸群生,三乘七众所归仰。」


《善生经》说:「若人受三自归,所得果报不可穷尽,如四大宝藏,全国人民七年之中,运出不尽。皈依三宝者,其福过彼,不可胜计。」


《佛说希有校量功德经》说:「假使满三千大千世界中,诸佛如来,譬如竹苇甘蔗稻麻,彼等诸佛世尊至真等正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二万岁中,常以一切娱乐之具,衣服饮食床卧汤药,种种奉施,乃至灭度之后,收其舍利起七宝塔,一一宝塔皆以香华伎乐缯盖幢幡香烛油灯,种种所须,悉皆供养,实得无量无边不可算不可数福德之聚。佛言:阿难!犹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淳净心作如是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所得功德胜前福德,百倍千倍万倍,不可算数,譬喻言辞所不能知及。」


《杂阿含经》云:「与须达令受三皈,终生天上。有怀妊者为其胎子,受三自归;生已后有知见,复教三皈。设有奴婢客人怀妊生子,亦如是教。若买奴婢,能受三皈、五戒者,然后买之,不能者不买。乃至乞贷举息,要受三皈,然后与之。若有施三宝物者,从世尊闻,称名咒愿乃得生天。佛言:善哉!如来有无上知见,审知方便,皆得生天,故知皈依三宝,功德最大,不得不受。」


《法句譬喻经》中有一段记载:「从前帝释天五德离身,五衰相现,自知命尽,当下要堕入畜生,在一个以冶陶为业的人家受驴胎。帝释天立刻驰往佛所,稽首作礼,伏地三自皈命佛法僧众。未起之间,其神识已至陶家驴腹之中。当时,驴因没有绳索系缚,行动之间,破坏坯器,主人用鞭责打,驴腹痛,即时伤胎,其神识即刻又还入原来身中,五德还备,复为天帝。当时,佛陀为其说法,帝释天即知无常之要,明白罪福的变化,了解兴衰的根本,从此欢喜信受三宝,故再进而得须陀洹道。


又,《旧杂譬喻》卷上记载:「从前佛陀至忉利天为母说法的时候,有一天人,寿命垂尽,他寿终之后,当下生拘夷那竭国,受疥癞母猪腹中作子。当时忉利天人愁忧无计可施,有另一天人告诉他,当往求救於佛陀,天人听后,即刻往佛所稽礼。佛告天人:『欲脱猪身,应当皈依三宝。』如是三日,天人依从佛陀的指教,朝暮归依。七日之后,天人寿命已尽,因为已自皈的缘,生维耶离国作长者子。」

从以上所说,我们可以知道,皈依的功德其大无比,所以众生皆当皈依三宝。藉由三宝的威德加持,净化身心,感召善因好缘,成办诸事,并且找回生命的价值,重新认识自我宝贵的清净本性,开发每个众生本具的如来佛性、平等的法性以及清净的真心。
三宝的呼唤
一、皈依三宝可以使人生更多彩多姿,更踏实安全。
二、你要丰富人生,必须先要皈依三宝。
三、人生不能没有信仰,踏出信仰的第一步-皈依三宝!
四、一生的转捩点,转迷为悟、转邪为正、转恶为善,就是要皈依三宝。
五、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大事,就是皈依三宝。
六、皈依三宝是心灵的依靠;皈依三宝是永恒的宝藏。
七、皈依三宝是迈入幸福的捷径!
八、皈依三宝是走向真理的道路,是认识了自己。
九、皈依三宝,一入佛门即进入佛法的堂奥。
十、皈依三宝是受戒的基础,是成佛的根本。
十一、想不受苦报,便应皈依三宝,相信因果轮回之理,勿造恶业。
十二、好信仰,要向好朋友推荐-皈依三宝大家一起来。
十三、慎重推荐,究竟皈依处-三宝最吉祥。
十四、真正的故乡-来自三宝;真正的依靠-来自三宝。
十五、趋向真理大道-皈依三宝。
十六、打开心灵之窗-皈依三宝。
十七、重建幸福人生-皈依三宝。
十八、找回本来面目-皈依三宝。
十九、点亮一盏永恒的心灯-皈依三宝。
二十、人间净土的建立-人人皈依三宝。
二一、心灵起死回生的开始-皈依三宝。
二二、生命的导航-皈依三宝。
二三、放下人生的重担-现在正是皈依三宝的时候。
二四、佛陀亲切的呼唤,您还要犹豫多久?赶快回到三宝的怀抱里。
二五、一盏夜路明灯,一艘苦海慈航,一块上好福田,一位智慧明师。
二六、心灵的环保,生命的清流,病患的良医,那就要皈依三宝。
二七、来自两千五百年佛陀的诚挚呼唤-皈依三宝。
二八、以慈悲来代替怨恨,以般若来感化邪恶,以施舍来帮助吝啬,以皈依三宝来净化自我,净化社会。
二九、您皈依三宝,三宝就会与您同在!
三十、圆满人生,就要从皈依三宝开始!
皈依三宝的功德利益,可以说在人生中,所得利益总加起来,也不及皈依三宝的功德之大之多。《佛说希有校量功德经》说:皈依三宝所得的功德之大,若具足四事供养,乃至建七宝塔供养舍利的功德,尚不及皈依三宝所获得的功德之百分之一。「夫三宝者,千生难遇,万劫难逢,皈依者,福增无量;礼念者,罪灭河沙。譬如灵丹之妙药,疗百病而蠲除。冥冥黑夜中,三宝为灯烛;滔滔苦海内,三宝为舟航;焰焰火宅中,三宝为雨泽。」由此可知三宝的功德。

没有皈依三宝,即使拜佛烧香,也只能算是佛教的尊敬者,不能算做佛教徒,如果是佛教徒,第一具备的条件就是皈依三宝。


皈依三宝究竟有什麼功德利益呢?总结经典中的功德利益有下列十点:


第一、找到了宇宙间第一伟大的圣者释迦牟尼佛作为老师,成为正式的佛弟子。


第二、经云:「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畜生;皈依僧,不堕饿鬼。」故一旦皈依三宝以后,立刻可以恶道除名,人天有份。


第三、如顶戴宝冠,身著华服,人身立刻庄严;而皈依三宝,则道德、人格、信仰因而提升。


第四、佛陀指示护法龙天、一切善神,在末法时代,要保护、加被所有皈依的三宝弟子。


第五、能够获得世间大众的尊敬,并以为模范。


第六、消灾免难,平安吉祥,一切好事,都会成就。


第七、能积集广大福德,得大富贵,如为人生前途造了平坦的道路,如苦海茫茫中有了舟航。


第八、减少烦恼,得遇善人为友,到处都能得方便。


第九、有受戒的资格。皈依三宝的人可以受持五戒,参加八关斋戒等。


第十、终有一天,必定得度。即使没有修行,只要皈依三宝,将来弥勒菩萨龙华三会的时候,也能得度。

个人有信仰是对的,不管是哪一种信仰都应该坚持下去!加油,你是正确的

...大福报的话学不了佛,可是福报大了的话就没有必要学佛吧
答:三恶道苦,佛度三恶道不容易。佛讲得很清楚,三恶道里面度的众生,是哪些众生?在人间都学佛学得还很有基础,没有依教奉行,堕到三恶道去了,所以他阿赖耶识里头有佛法的种子;换句话说,有善根,有这个根基,佛才好度他。如果没有很深厚的基础,三恶道的人没法子度脱,那怎么样?只有他受报...

我吃素信佛念佛,努力生活能到极乐世界吗?这辈子也是比较善良的。
答:往生极乐世界是凭阿弥陀佛的多善根福德因缘得以往生的,在《阿弥陀经》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

什么样的人注定会学佛修道呢?
答:等到了孩子们都比较大时,外婆的担子轻了,开始信佛。她就是一个经常待在佛堂,念经祈福的老太太。我不知道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经常读经,与佛相伴的。从我记事起,每天早上,她就会搬一张小凳子,坐在厨房那一边的区域,手里捧着一本佛经,就开始了一天的生活。综上,有佛缘的人,注定会信佛修道...

佛教问题: 发菩提心者, 是否需要很大的善根?
答:然而,发菩提心绝非“只此一次”。很多人在过去世发过菩提心,比如楼主自己,能在这里提出这个问题,很可能过去世发过菩提心。当然,未来世也可能多次发心。发菩提心之重要,难以言表;末学以为是“学佛第一事”,佛言祖语为证,略举如下,楼主深思:《华严经》:“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

什么佛经和咒是学佛必看和必须会的?
答:咒的话:阿弥陀佛这四个字就够了 因为首先《佛说十善业道经》是一切佛法的根基!没有根基的话其他的都是空谈。请记住,一切佛法依十善大地得以成就!其次《大乘妙法莲华经》是你将来成佛的因缘。第三,无论何时何地称念阿弥陀佛是增长自身的善根福德因缘(成佛之缘)。你一定要记住,无论何时何...

为什么听见佛经就想哭
答:从这两位高僧大德的开示中可以推断出,师兄你宿世善根不是一般的深厚,极有可能宿世修行,也说不准以前出家过!估计出家都不是一世两世的。我师父也和我讲过,梦到佛菩萨都是万分吉祥的事情,师兄可以梦到诸位菩萨,那定不是一般的福德缘分,有的人,一次都梦不到呢。师兄有这样深厚的福德,希望师兄...

我想学佛,可是听他们信佛人一边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
答:请问常老师,耶稣是真的为世人被钉死吗?听说被一个印度的上师救走了,还在印度结婚生子?答:没有这回事,耶稣的确被钉在十字架上而圆寂的,三天后肉身再复活升天。耶稣将当时很多犯戒犯罪人的业转到自己身上代受,被钉在十字架上圆寂抵消了众人的因果业报,这是佛菩萨大慈大悲精神的实际体现。 &#...

究竟念佛目的是什么?只念佛不知佛理,能行吗?佛经读不懂怎么办?w_百度...
答:而念佛好比药丸,而且是万灵药,什么病都能治。所以不懂佛理只念佛,好比虽然不知道药方是什么,但是直接把万灵药吃了,生死大病自然就治好了,因为念佛就是请阿弥陀佛来帮忙,而阿弥陀佛有大神通,大智慧,不用您说就知道您有哪些问题需要治疗。而且不懂佛理只会念佛之人贵在专一,学佛这个专一非常...

有人说只要信佛、学佛、拜佛、多行善事、一定会往生。那么一个人他不...
答:不是修行善事就具有了成佛的本质,这是对于佛教的误解,把佛教看成了一个劝人为善修行善事的低级宗教了。即便他信佛拜佛多做善事,也只是种一点点福报。哪怕他也在学佛,但是如果把佛教搞成了佛学,也是枉然。唯有按佛所说的去真实的实践,发菩提心,认真参悟,才会修行成佛。但是行善事并不白白浪费...

...长养一切诸善根。’这两句话的含义。南无阿弥陀佛
答:不管学什么,首先要相信别人告诉你的经验。例如,学各种科学知识,首先就要相信其中的各项前提条件等等。并相信其中得到的结论,这样才能深入。当然,学习过程中可以有一定的疑惑,但一定是要首先相信,深入学习后运用所学再进行比较。佛法也是如此,首先要相信,这样才能学下去,所以说佛度有缘人。但学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