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企业生产费用要素实际发生与归集结转之间的区别

作者&投稿:邹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定义:在企业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发生的能用货币计量的生产耗费,称之为生产费用。生产费用按照经济性质(内容)划分,可分为劳动对象消耗的费用、劳动手段消耗的费用和活劳动中必要劳动消耗(或构成成本的活劳动费用)的费用,这在会计上称为生产费用要素。而归集和结转是进行产品成本计算不可缺少的的过程;两者的区别在于费用要素的实际发生额需要按产品归集结转,因为有在产及生产周期的影响,月份实际发生额并不一定等于结转的成本额。
二、生产费用要素包括的内容:
(1)外购材料:外购材料是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的一切由企业外部购入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包装物、修理用备件、低值易耗品等。
(2)外购燃料:外购燃料是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由企业外部购进的各种燃料,包括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外购燃料与外购材料从性质上看是相同的,可归为一类。但由于在许多企业燃料是重要的能源,在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故将其单独列为一类进行核算。
(3)外购动力:外购动力是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由企业外部购进的动力,如电力等。
(4)工资:工资是指企业应计入生产费用的职工工资。
(5)折旧费:折旧费是指企业按照一定的方法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费。
(6)其他支出:其他支出是指不属于以上各项费用要素的支出,如差旅费、租赁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以及计入本期生产费用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
三、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生产费用说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那些性质的费用,消耗了多少,可以了解生产费用的构成,有利于加强生产费用的核算和管理。同时,又为企业核定流动资金定额和编制采购资金计划提供必要的核算资料。按费用要素反映的生产费用和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间的联系和区别联系 两者就其经济内容来说基本一致,即都是耗费,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生产费用发生额是企业计算该期间完工产品成本的基础。区别包括的范围不同计算的基础不同包括的范围不同 按生产费用要素反映的生产费用包括工业生产费用和非工业生产费用(指进行非工业性生产而发生的费用);按成本项目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只包括工业性生产费用。计算的基础不同 生产费用是同“期间”相联系的。以工业生产费用来说,它反映本期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费用的实际发生额;而产品成本则是同“产品”相联系的,它反映本期产品成本所应负担的费用。它们两者不一定相等。因为有些本期支出的生产费用可能转入下期产品成本,而有些将在下期支出的生产费用可能有一部分要提前计入本期产品成本。此外,由于企业在本期投产的产品不一定在本期全部完工,同时,本期完工的产品也不一定全部是本期投产的。因此,计算本期完工产品成本,就要在各种产品本期生产费用的基础上,加上期初未完工产品成本,减去期末未完工产品成本。第一节生产费用要素概述二、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方式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可概括为:凡是属于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属于间接费用经汇集与分配后,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全部费用,都是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在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要素,有的是为某种产品所耗用,有的为几种产品共同耗用。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上述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区别对待。对于能确定为某种产品所耗用的直接费用要直接计入;为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间接费用,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方式费用要素的汇集与分配,是通过编制费用要素分配表来进行的。费用要素分配表的编制,应根据成本核算的体制、凭证的份数以及传递程序等具体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企业实行一级成本核算体制时,应由财会部门来编制;企业实行两级成本核算体制时,则是由各车间的成本会计人员来编制。费用要素分配表不论由谁来编制,其编制的要求和基本方法是一样的。财会部门和各车间或部门要合理分工互相配合,认真做好各项费用要素的汇集和分配工作,以便正确计算产品成本。
本文部分内容引自:1,百度百科;
2.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列教材《成本会计学》(第七版)

企业产品成本的归集 分配和结转的方法~

成本核算体系包括品种法 、分批法、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 和作业成本法
  品种法
  也称简单法,是以产品品种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企业,深受它们的青睐。
  1、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企业; 如发电,供水,采掘等企业. 2、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中,如果企业规模较小,而且管理上又不要求提供各步骤的成本资料时,也可以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3、企业的辅助生产车间也可以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分批法
  是按照产品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在小批单件生产的企业中,企业的生产活动基本上是根据定货单位的订单签发工作号来组织生产的,按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往往与按定单计算产品成本相一致,因而分批法也叫定单法。
  它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企业,主要包括: 1.单件、小批生产的重型机械、船舶、精密工具、仪器等制造企业。 2.不断更新产品种类的时装等制造企业。 3.新产品的试制、机器设备的修理作业以及辅助生产的工具、器具、模具的制造等,亦可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

  逐步结转分步法
  也称顺序结转分步法,它是按照产品连续加工的先后顺序,根据生产步骤所汇集的成本,费用和产量记录,计量自制半成品成本,自制半成品成本随着半成品在各加工步骤之间移动而顺序结转的一种方法。
  多步骤复杂生产的大批量生产企业可以运用逐步结转分步法,具体说有下列企业: 1、半成品可对外销售或半成品虽不对外销售但须进行比较考核的企业。 如:纺织企业的棉纱、坯布, 冶金企业的生铁、钢锭、铝锭,化肥企业的合成氨等半成品都属于这种情况。 2、一种半成品同时转作几种产成品原料的企业。 如:生产钢铸件、铜铸件的机械企业,生产纸浆的造纸企业。 3、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企业。对外承包必然在内部也要承包或逐级考核,需要计算各步骤的半成品成本。

  平行结转分步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适用于多步骤复杂生产,从总的说,只要不要求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前举的运用逐步结转分步法的企业都可运用平行结转分步法。随着我国企业经济责任制的推行,企业普遍实行内部经济责任制和责任会计,尤其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大量的企业要按公司法的规定进行规范化改组,企业内部的责权利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车间的成本指标考核,必然要求各车间要计算半成品成本。所以,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运用范围将大大缩小,更多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具体运用于下列企业: 1、半成品无独立经济意义或虽有半成品但不要求单独计算半成品成本的企业。如:砖瓦厂、瓷厂等。 2、一般不计算零配件成本的装配式复杂生产企业,如:大批量生产的机械制造企业。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和基于ABC的作业成本管理(ABCM),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属于工业企业费用要素的有:
(1)外购材料。它是指企业为生产耗用而从外部购进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修理用备件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2)外购动力。企业生产耗用而从外部购进的各种动力。
(3)外购燃料。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一切向外购进的各种燃料,包括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等。
(4)职工薪酬。企业所有应计入生产费用的职工工资、工资性津贴、补贴、奖金及职工福利费用等。
(5)折旧费与摊销费。企业计提的固定 资产折旧费和无形资产等的摊销费。
(6)利息支出。借款利息支出减去利息收入后的金额。
(7)税金。计入管理费用的各种税金。
(8)其他支出。不属于以上个要素的费用支出。如差旅费、办公费、租赁费、保险费和诉讼费等。

扩展资料:

要素费用与成本项目不同: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称为要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进行分类,称为成本项目。
举例说明:‘材料费用’是一种要素费用,当耗用的材料为产品的组成部分时,这时‘材料费用’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当耗用的材料是用来修理机器。
间接服务于产品,则这时的‘材料费用’计入‘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一个要素费用对应的费用在分配后可按用途对应多个成本项目。
要素费用分配的一般原则:
对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而且专设成本项目的直接生产费用直接计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
对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费用,先计入制造费用,再分配转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及所属明细账制造费用项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要素费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产费用要素

生产成本和生产费用的区别是什么?生产费用包括哪些内容?
答:生产是你在生产的时候有料多少所产生的费用,成本是你做好以后一共用的费用!比如:一张纸它的原材料成本是一分钱,这就是生产价格,生产成以后你得要加上工人的费用一分钱,和自己所耗费的时间精力一分钱等,加起来这就是成本价格。

什么是费用要素?什么是成本项目?
答:费用要素是指工业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成本项目指对计入产品成本的工业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进行的分类。构成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其经济用途所做的分类,一般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生产用燃料和动力、生产工人工资、废品损失、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销售费用等项目。

生产成本和生产费用、制造费用有哪些区别?
答:2、从涵盖的范围看。生产费用要素反映的是某一时期(月、季、年)内企业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而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是指某一时期某种产品所应负担的费用。两者虽然都反映某一时期的费用,但前者包括的是待摊费用的摊销数和预提费用的计提数 生产成本与制造费用的区别 1、生产成本是直接用于产品...

生产成本和生产费用、制造费用怎么区别?
答:(2)生产成本:生产成本也称制造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成本。包括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各项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都包含在内。2.覆盖的范围(1)生产费用要素反映的是某一时期(月、季、年)内企业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2)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

生产成本和生产费用有什么区别?
答:1、从反映的内容看:生产费用包括企业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如外购材料,不论是用于产品生产的直接材料或间接材料,还是用于固定资产修理或专项工程等都包括在内;而成本项目中反映的原材料仅指构成产品实体(或主要成分)的原材料费用,工资费用仅指直接生产工人的工资。2、从涵盖的范围看:生产费用要素反映的...

生产费用怎么解释呢?
答:生产费用(production expenses),是指在企业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发生的能用货币计量的生产耗费,也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支付的劳动报酬之和。制造产品时消耗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的总和,叫做生产费用。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生产费用是以价值形式出现的,在资本...

要素费用包括哪些内容
答:要素费用是按照生产费用要素归类反映的生产费用。工业企业通过编制生产费用计划,确定各项要素费用的计划数;通过编制生产费用表反映各项要素费用的实际数。根据各项要素费用的计划数和实际数,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了哪些生产费用,数额各是多少,用以分析企业各个时期各种生产费用支出的水平。由于在要素...

生产费用包括哪些内容?
答:或主要成分)的原材料费用,工资费用仅指直接生产工人的工资。生产费用要素反映的是某一时期(月、季、年)内企业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而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是指某一时期某种产品所应负担的费用。两者虽然都反映某一时期的费用,但前者包括的是待摊费用的摊销数和预提费用的计提数。

. 简答题 企业发生的生产费用与会计要素中的费用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区别:指代要素不同,费用包含范围比生产费用广。生产费用包括进行商品生产发生的费用和企业自制设备和各项劳务作业所发生的费用。但不包括来料加工所耗用订货者的原材料价值和未经加工转售的原材料、燃料的价值。费用是由于资产流出企业、资产损耗或负债增加而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会计费用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