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中,朱棣从起兵到夺取皇位只用了4年,为何建文帝不堪一击?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帝无力反抗,为何其他藩王也不反对?

作者&投稿:苦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因为建文帝不如朱棣般武艺高超,有勇有谋,指挥有方。朱棣从小就才华横溢,足智多谋,他深得朱元璋的喜欢,甚至在他10岁那年,就被朱元璋赐封为燕王,拥有了自己的封地,朱元璋还经常和文武百官说,自己这么多孩子中,只有朱棣无论是从性格还是为人处世上都像极了自己。

朱棣的老师是明朝的著名的大功臣,建文帝的老师并没有特别突出之处。朱棣的老师是徐达,徐达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具有特别高超的军事才能。朱棣潜心跟随着徐达学习军事文化,努力学习武艺,认真钻研军事战略,遇到不懂得问题,虚心向徐达求教,还不怕吃苦受累,无论严寒酷暑都认真练习自己的武学技能,最后终于获得了一身的好本领。

建文帝身边没有优秀的将领,没有一个人能担当的起军政大事。当时朱棣带着燕军打进来时,建文帝思考再三都选不出一个优秀的大将去应战,最后还是不得已让已经年龄大的耿炳文去带领兵将应战,虽然他年轻的时候是一位优秀的将领,但是现在年龄已经大了,行动都不便了,又如何去打仗呢,这不是送死吗?

建文帝在耿炳文失败后居然又派了一个养尊处优的公子哥前去打仗,也不知道他眼光是怎么了?想法总是这么奇特。虽然他拥有60万大军,但是指挥者没用,一直失败,士兵们又贪生怕死,这就注定了他肯定会失败的。



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用了“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很快就从一方藩王,成为了明朝的统治者,为了继位的合法性,还把自己的生母改为马皇后(朱元璋老婆),为了堵住悠悠之口,他朱棣更是把侄子朱允炆的后宫佳丽几乎屠戮殆尽。那为什么作为皇帝的朱允炆,为何会不堪一击?建文帝朱允炆可是朱元璋生前就指定的皇位继承人,其实细细分析就会发现,建文帝朱允炆的失败是注定的。

其实建文帝朱允炆,也算的上是位悲催的皇帝了,掌握天时,地利,人和的他,却依旧未能斗得过自己的皇叔朱棣,究其原因不外乎这几点。首先,朱允炆对削藩的事情太过于急躁,自己的皇位还没有怎么稳住,就拿那些手握重兵的皇叔开刀,真是搞不懂,朱允炆哪来的勇气,仅仅是因为自己是皇帝?要知道朱元璋在世时,对朱棣也是有爱有忌惮,他朱允炆倒好,一刀切,削藩!这下把本来就不满这个侄子继位的皇叔们都得罪了,特别是宁王和燕王,要知道这两位一位善谋,善战,他朱允炆就不想想其中一个联合其他王爷,都是很危险的,可是建文帝还是这么做了,后果自然很严重。

其二,他朱允炆虽然手上也有文臣武将,但是跟朱棣比就差了些,除了徐达之子徐辉祖、长兴侯耿炳文,还有一个只会夸夸其谈的李景隆,其他地方的武将多为朱棣的部下,文臣呢,除了三个整天在建文帝面前,说藩王威胁论的齐泰等,就没有比较拿得出手的文臣。那就防守等其他地方有心之臣勤王吧,比如远在云南的沐英所辖的军队,要知道沐英是朱元璋的义子,建文帝跟沐英的儿子关系也不错,就冲朱元璋的这份信任,他沐英一族就得世世代代忠诚皇帝,不论是现在的还是将来的,可惜啊,他朱允炆不知道是健忘,还是时间压根就来不及,总之建文帝最后落得失败的下场,真不知道朱元璋知道这个结果会作何感想。



因为他自己本身懦弱,崇尚儒学,做事情犹豫不决,再加上他不能善用身边的人才,没有人辅佐他,所以不堪一击。

朱棣八辈子也没想到自己能赢,但是建文帝懦弱犹豫、视军事为儿戏,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中,向我们呈现了什么是一副好牌打的稀烂。

首先是他继位时太年轻,在军中没有树立起自己的微信,朝中也缺少忠心为他的人;其次是他用人不明,造成了重大失误。

靖难之役中朱棣四年时间就夺取了皇位,为何建文帝如此脆弱?~

朱棣花了4年的时间就夺得皇位,并不能说建文帝脆弱,只能说那个时候他们两方都不强,只是朱棣手中握有的筹码以及使用的策略比建文帝稍稍强了那么一点,所以他才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朱元璋在世的时候杀了太多的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能够打仗将军基本上都被朱元璋杀完了,所以以至于到了朱允炆继承皇位的时候,所留给他的东西根本就不多,当然也没有那种可以领兵作战的顶尖的将军,反观朱棣那里也同样是这样。

朱允炆的手中没有顶尖的将军是一方面,其次也是因为朱允炆太仁慈了,要知道在他刚登基的时候,他有很大的机会可以把朱棣打倒,毕竟那个时候,朱棣的实力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面对京城的军队朱棣也没有什么招架之力,但是让我看不懂的是朱允炆这个时候却选择放过了朱棣,然后等到朱棣发育起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打不过了。

此外朱棣懂得利用朱允炆削藩的策略来拉更多的盟友入伙,比如说当朱棣和朱允炆斗得不相上下的时候,驻扎在南昌的宁王便成了压倒朱允炆的最后一根稻草,本来靠着手中的兵力,朱允炆甚至还占有一点上风,但是宁王的八万大军突然加入了战场,使得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朱棣利用这新加入战场的八万人一鼓作气击垮朱允炆的防线,然后皇位就这么易主了,朱允炆也不知所踪。

朱元璋的儿子朱标死后,他伤心欲绝,几经考虑之后,他立朱标次子为皇太孙,将来继承皇位。后来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朱允炆少不更事,他的心腹大臣齐泰、黄子澄等人建议他削藩,建文帝听从众人建议,于是草率削藩。
此事伤及燕王朱棣的利益,于是在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艰苦战斗,建文帝最终无力反抗,在宫中放了一把火。朱棣冲进宫门口的时候,建文帝已不知所踪,只留下一具存在争议的尸体。
按理来说,朱棣此举就是谋反,虽然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但瞒不过所有人。众所周知,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个个都封了藩王。既然朱棣想当皇帝,其他藩王肯定也想,那朱棣起兵的时候,建文帝无力反抗,为何其他藩王也不反对,换句话说,他们为何会任由朱棣抢皇位?

其实这件事很简单,其他藩王就算想当皇帝,也想反对朱棣,但是他们不敢,也做不到。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可以从几大方面来分析一下。
一、身份优势
史书中对于朱棣的生母,一直都存在争议,《燕王令旨》中说:
“顾予匪才,乃父皇太祖高皇帝亲子,后孝慈高皇后亲生,皇太子亲弟,忝居众王之长。”
《明太祖实录》以及《明史·成祖本纪》中,也是这样记载的。
然而经历代学者考证,这只是朱棣为了保证自己继位的合法性,而篡改出来的身世,实际他的生母并非马皇后。可不管他是不是马皇后嫡出,他都是朱元璋的第四子。
长子太子朱标、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棡,确实都是马皇后所生,都是朱元璋的嫡子。然而朱标英年早逝,秦王朱樉于洪武二十八年病逝,晋王朱棡于洪武三十一年去世。朱棡在三月去世,同年五月朱元璋驾崩,因此在朱元璋去世时,朱棣就已经是长子了。
所以不管朱棣是不是马皇后嫡出,当时他也是长子的身份,拥有合法继承权,其他藩王要想抢皇位,要不除掉前面的哥哥们,让自己成为长子,要不就以实力说话,直接打败朱棣。可没人有这样的实力,这就是要说的第二点。

二、实力差距
在众多藩王中,实力最强的,就属九位边塞王了,其中就包括朱棣。其余内地藩王实力远不如朱棣,所以他们不敢反对。
至于其他的边塞王,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此时已经去世。辽王朱植一早被建文帝召回,手中兵力大大衰减。谷王朱橞原本支持建文帝,在靖难之役爆发时,极力保护建文帝,然而建文四年,朱橞见大势已去,便开城投降了,说明他的实力也不如朱棣。
代王朱桂性格暴躁,早在建文元年,就被贬为庶人,所以当朱棣起兵的时候,他已经没有任何实力了。庆王朱栴一早就支持朱棣,后来得到朱棣重用,所以他从一开始,就自知不是其对手。
肃王朱楧在建文元年,也遭到建文帝打击,实力早已不如从前,根本无力与朱棣斗。如此一来,唯一有点机会和朱棣斗的,就只有宁王朱权了。只可惜当初建文帝撤掉其护卫,将宁王召回京,导致最后朱棣将宁王的兵力转移到自己手中。
如此一来,其余边塞王也不是朱棣对手,反而朱棣的实力大增。因此别的藩王不敢反对他,此时的朱棣可谓是一家独大。
三、众人心声
当初朱元璋分封藩王,一来是为了将天下掌握在老朱家,二来是为了使众位藩王团结一心,共同扶持位于正中的皇帝。

但每个藩王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为了保证利益,他们大多会选择趋利避害。建文帝上台之后,草率决定削藩,立刻侵害所有藩王的利益,这时候他们便选择抱团取暖,这样才能保护自己。
眼看着快要轮到自己,这时候都想起兵取而代之,但又没十分把握。因此朱棣出面,正是所有藩王的心声,所以他们即使不会出兵帮助朱棣,也不会选择反对他。
事实也确实如此,当朱棣登基后,当初没有和他作对的藩王,全部受到善待。如果当初他们选择团结起来勤王,最后朱棣被打败,那么他们的命运仍然是被削藩,没有人会这么傻,选择帮助皇帝来削减自己的利益。所以朱棣起兵,正是“王”心所向。
四、接受现实
出于以上原因,藩王不能阻止朱棣,也害怕自己帮助建文帝之后,仍然会受到削藩的迫害,所以只能隔岸观火。等到朱棣打到宫门口,此时建文帝已下落不明,皇位已经算是到了朱棣手中,大家不想接受现实都不行了。
所以朱棣的胜利,除了他自身实力强大,和建文帝少不更事,完全不是他对手外,还和众位藩王,为了保护自己利益有关。当初朱元璋分封藩王的时候,是想子孙能够团结起来,而他没想到的是,当大家团结起来的时候,不是为了勤王,而是在帮助朱棣谋反。

朱棣起兵称帝,究竟是天命所归还是谋权篡位?
答:靖难之役,就是为了谋权篡位朱棣内心本就有觊觎皇位心思,如果不是哥哥朱标太过优秀,我想朱棣在朱元璋还在世时候,就会开始谋划夺权,让朱元璋立自己为储君。无奈兄长太优秀,父亲又太喜欢兄长,以至于兄长离开,都不愿意从自己剩余儿子中,选择一位来做皇帝。靖难之役出现,同建文帝削藩有很大关系。削藩这...

朱棣以“清君侧,靖国难”为借口发起了靖难之役,他难道不怕失败吗...
答:正因为考量太多,使得朱棣在起兵前,个人内心非常煎熬,也非常的犹豫。夺侄儿皇位,本就是不义行为;身为臣子造反,又是一件不忠事情。从这里也能够看出,朱棣内心对造反,也很忌惮和害怕。二、起事当天,异常天气让朱棣胆战心惊古时候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对于异常天气情况,都会联想到不好事物。朱棣起事...

朱棣在靖难之役中毫发无损只因朱允说了什么?
答:靖难之役,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燕王朱棣以“靖难”为理由起兵反叛,一路打到南京城下,夺取皇位;而他的侄儿建文皇帝朱允,则在大火中不知所踪。坐拥大明朝天下的朱允,竟然在短短几年内就输给了只有北京一隅的朱棣,这确实有点费解。更神奇的是,朱棣亲冒矢石,永远冲在前线,但...

靖难之役中朱棣到底是怎样取得胜利的,到底发生了什么?
答:靖难之役中朱棣能够取胜有两个主要因素,一个是朱允炆的操作有问题,不仅自毁长城还强行削藩,给自己制造了许多反对势力;第二是燕王朱棣的军事策略得当跟运气好,不能否认运气也是战争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先说朱棣取胜的第一个因素,即朱允炆的原因。朱允炆继位后后一月,根基不稳的情况下,大力削藩,...

靖难之役是怎么回事?明成祖朱棣又是怎么做的?
答:废除建文年号,建文四年改称洪武三十五年),下令大力搜索齐泰、黄子澄等建文朝臣五十余人,朱棣还令尽复建文所改的一切太祖皇帝制定的成法和官制,以表明其起兵目的在于恢复祖训。靖难之役是明初围绕皇权斗争日趋激化的必然结果,朱棣以强藩起兵夺取皇位后,北方不再有强藩存在。

靖难之役中,朱棣的地方军为什么能打败建文帝的朝廷军呢?
答:靖难之役中,朱棣手下虽然是地方军,但是是大明朝看守北大门的军队,他们骁勇善战,一个个都如狼似虎。而朱允炆手里的中央军,长期没有打仗,老将军被朱元璋杀掉太多自然是战斗力比不上朱棣了。一、朱棣夺取了朱权的主力大军。朱棣在燕国起兵以后,并没有急着南下,而是找到了自己的兄弟朱权。当时朱权...

藩王造反无不以卵击石!但为何朱棣的“靖难之役”能篡位成功?
答:1402年7月13日,朱棣的靖难大军浩浩荡荡开进南京,南京宫中起火,建文帝不知所踪,历时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落下帷幕。(图)南京城墙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特点的朝代,出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现象,从看似不可能的以南向北完成大一统,到朱棣时代的天子守国门,构成了明朝特有的形态。而朱棣...

靖难之役朱棣是如何推翻朱允_的
答:要不是朱标早逝的话,靖难之役也就不会发生了,关键是朱棣还是建文帝朱允炆的长辈,这种从后背身上抢夺皇位的事情在历史上还是比较少见的。实际上当时建文帝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反而是被身处劣势的朱棣给翻盘了,那建文帝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当时建文帝只有22岁,上位仅仅一年,早年被朱元璋分配到...

朱棣起兵反叛为何会成功?
答:再看燕王,他从正式起兵开始就从没有动摇过,一心要夺取皇位。耿炳文、李景隆先后率数十万大军来伐,燕王毫不畏惧,出战之际每每“面有喜色”。每获大胜或大败之时,燕王都不失时机的上书朝廷,自称“臣燕王棣”,表明自己无意造反,有意罢兵,实际上则加紧布置,整军备战。根据以上分析,朱棣至少有三...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前,都做了什么准备?
答: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这个时候距离建文帝登基也就一年左右的时间。这期间,建文帝主要工作就是削藩,他接连削了五个藩王,随后便把目标盯到了朱棣身上。同时为了防止朱棣造反,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随后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