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在靖难之役中毫发无损只因朱允说了什么?

作者&投稿:阴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靖难之役,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燕王朱棣以“靖难”为理由起兵反叛,一路打到南京城下,夺取皇位;而他的侄儿建文皇帝朱允,则在大火中不知所踪。坐拥大明朝天下的朱允,竟然在短短几年内就输给了只有北京一隅的朱棣,这确实有点费解。更神奇的是,朱棣亲冒矢石,永远冲在前线,但在整个战争中几乎从未受伤,这到底是为什么?清修《明史》上说,这是因为“诸将以天子有诏,毋使负杀叔父名,仓卒相顾愕贻,不敢发一矢”,那意思就是,朱允对众将下令,不能杀伤朱棣,于是众将都不敢对朱棣放箭,这才保住了朱棣的性命。两军已经交战,还顾念着“毋使朕负杀叔父名”,朱允这种妇人之仁,也因此成了笑柄。

但这句话真的可信吗?朱允到底有没有说过这句话?虽然朱允的这句“名言”,在明朝官方修订的《明神宗实录》中就出现过,但明朝不少人也对此提出了质疑。崇祯年间的朱国祯,就提出了不少反驳的理由:
第一,在建文朝的南军中,有一员大将,名叫平安,他作战极其勇猛,在白沟河之战中,差一点点就杀掉了朱棣,但马腿突然折断,这才没有成功。事后朱棣也曾询问过他:“前日之战,汝马不蹶,其杀我乎?(如果马腿不断,你会杀我吗?)”而平安的回答则简单明了:“杀之。”由此可见,至少平安这员大将,就根本没收到过什么“毋伤朱棣”的命令,否则,他又怎么会这么奋勇的去冲杀朱棣呢?

第二,朱棣在靖难之役中,曾经骑过几匹马,这些马都曾在冲杀时中过箭。朱棣后来为了表彰这些战马,特地为它们画了《四骏图》和《八骏图》。这些马身上到底哪儿中了箭,在画像上也有记录:“其一曰龙驹,郑村坝大战,胸膛着一箭,都指挥丑丑拔箭;其二曰赤免,白沟河大战,胸膛着一箭,都指挥亚失帖木拔箭;三曰枣骝,小河大战,胸膛一箭,后两曲池一箭,安顺侯脱火赤拔箭;四曰黄马,灵璧县大战,后曲池着一箭,指挥鸡儿拔箭……”大家想想,朱棣自己骑的马都中了这么多次箭,看来南军的将士,根本没有不伤朱棣的觉悟啊。

第三,朱棣每次打仗都“杂诸将中”,也就是和他身边的将领混在一起,远远望去根本分不清,就算南军众将有心不伤朱棣,实际操作起来也很困难,可以说几乎不可能实现。而对于朱棣在靖难中的战斗,史籍中还有“上以骁骑数百,循滹沱河绕出敌后,突入敌阵,大呼奋击,两阵矢交如雨,而集于上旗者如猬毛”这种记载。“集于上旗者如猬毛”,那便是说,南军不停的冲着朱棣放箭,有的箭射偏了,扎在朱棣的旗帜上,就好像刺猬身上的刺一般密密麻麻。这种惨烈的场景,令朱棣身边的将士看了都心有余悸,看来,朱棣确实是冒着生命危险在造反啊。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建文帝朱允很可能根本没说过“毋使负杀叔父名”这句话,即便他说了,建文南军的将士也都没有当真,继续对朱棣照砍不误。那么,为什么朱棣可以毫发无损呢?我想,第一,他的防护措施做得好,又有良马,所以能在箭雨中逃出生天;第二,为了保证士气,即便稍微受了点轻伤,也会秘而不宣,不会说出来,防止扰乱军心;第三,朱棣的运气实在太好,运气这个东西,也是所有成功者都需要的。



~

朱棣在靖难之役中毫发无损只因朱允说了什么?
答:靖难之役,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燕王朱棣以“靖难”为理由起兵反叛,一路打到南京城下,夺取皇位;而他的侄儿建文皇帝朱允,则在大火中不知所踪。坐拥大明朝天下的朱允,竟然在短短几年内就输给了只有北京一隅的朱棣,这确实有点费解。更神奇的是,朱棣亲冒矢石,永远冲在前线,但...

靖难之役胜利之后,朱棣看了密旨之后为何大哭?
答:因为建文帝朱允炆在密旨中写道:“勿使朕背负杀叔之名。”也正是这道圣旨让朱允炆的将士们多次放过朱棣,朱棣才能够获得靖难之役的胜利,所以朱棣反叛成功后才知道原来朱允炆一直在用这道密旨保护自己的性命,因此大哭不止。建文帝朱允炆本来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太孙,当初也是越过了自己的...

谋权篡位的朱棣,是怎样做到在所有战场上都毫发无损的呢?
答: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把他的侄儿朱允文的皇帝夺到手,实在是为历史所不齿。燕王朱棣负责守卫北部边疆,可见其武力值很高,人称马上皇帝,最后还是死在了征服蒙古人的路上。武力值再高的人不可能在千军万马的混战当中毫发未伤,但是朱棣,在与其侄儿的对战当中,从北打到南所有的战役中竟然毫发无损,很多...

朱棣谋权篡位,为什么自始至终毫发无损?
答:清朝修撰的明朝史书有记载,说在当时建文皇帝对全军下诏,不得伤害自己的叔父朱棣,所以,无论是将军士兵通通不敢将弓箭瞄准燕王,这也使得朱棣在整个战争中保全性命。燕王朱棣行谋反之事在先,两军对垒,朱允?赡罴扒浊椴幌氡掣荷笔宥衩??/p>建文皇帝这种仁慈,未免让人笑掉大牙,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妇...

靖难之役时朱棣能赢的真相是什么?与朱允炆有何关系?
答:因此,就建文帝朱允炆来说,恰恰没有曹操这样的心态,也即在靖难之役中,建文帝朱允炆不够果断,顾虑太多,最终葬送了良好的开局。当然,朱棣之所以获得最终的胜利,也和朱允炆的用人问题存在直接的关系。虽然朱元璋确实没有为朱允炆留下多少人才,但是,换帅李景隆等操作,确实凸显出朱允炆不会用人...

靖难之役中朱棣到底是怎样取得胜利的,到底发生了什么?
答:靖难之役中朱棣能够取胜有两个主要因素,一个是朱允炆的操作有问题,不仅自毁长城还强行削藩,给自己制造了许多反对势力;第二是燕王朱棣的军事策略得当跟运气好,不能否认运气也是战争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先说朱棣取胜的第一个因素,即朱允炆的原因。朱允炆继位后后一月,根基不稳的情况下,大力削藩,...

朱棣谋权篡位,为什么自始至终毫发无损?
答:这就让将领们很不解了,让自己去打战,还不能伤害将领,这仗打起来不就畏首畏尾了,以至于有多次机会诛杀朱棣都被错过了。这也就是朱棣虽是叛军将领,却毫发无损的原因,还是朱允炆不相信他会真的谋反,念在骨肉亲情想留他姓名,结果当叛军入城,自己在大火中一命呜呼了。

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 朱允炆为何下旨不得杀朱棣
答:就是这道口谕,朱棣在四年的靖难之役中,才敢亲冒矢石,在两军阵前纵横驰骋,毫发无损。联想到建文初年,徐达的儿子徐辉祖曾强烈建议建文帝扣押朱棣的儿子来恐吓对方。建文帝犹豫不决,竟然不同意。结果放虎归山,朱棣再无顾忌。第二,方孝孺向建文帝推荐了平叛的主帅——他的朋友李景隆。正是李景隆...

靖难之役中朱棣赢在哪个方面,朱允炆是如何输的?
答:只要将朱允炆的几个亲信除掉,其他老部下还是会追随朱棣的。朱棣长期建立起的人脉,要比皇帝的公文诏书有影响力得多。朱棣除掉了朱允炆的亲信之后,他的那些旧将马上表示愿意效命于朱棣,这就使朱允炆苦心积虑的调遣变成了一场空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能成功,主要有四点原因:第一、朱棣部队战斗力更强...

靖难之役中,朱棣为什么要夺取他侄子朱允_的皇位呢?
答:靖难之役中,朱棣之所以要夺取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是因为朱棣造反完全是被逼出来的。话说朱允炆当上皇帝之后,太畏惧藩王的势力,于是开始“削藩”,“削藩”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朱允炆毕竟年轻,他太急了,以至在“削藩”过程中造成了许多藩王被杀头或者自杀。在这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