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八脉如何分布? 奇经八脉他们的关系和位置都是什么呢

作者&投稿:杜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喜欢看武侠小说的人对“奇经八脉”这个词应该不会陌生,但如果真要他们说出一个所以然来,按就不见得能有几个人说得上来了。

那么,到底什么是奇经八脉呢?其实,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所以称为“奇经”。下面我们就结合下面的图,简单了解一下奇经八脉的分布情况。

1.先来看督脉,督,总督的意思。督脉行于背正中,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所以又称“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和肾有密切的联系。

如果你的督脉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出现以下症状:脊柱强直、角弓反张、脊背疼痛、精神失常、小儿惊劂等。

  2.再来看任脉,任,就是担任。任,又与“妊”意义相通。其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称“任主胞胎”。任脉行于胸腹部的正中,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有“阴脉之海”的称号。它在人体中是怎么走的呢?它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鼻,沿腹部正中线上行,通过胸部,颈部,到达下唇内,环绕口唇,上至龈交,分行至两目下。如果一个女子月经不调或者不孕的话,那就是说明她的任脉有问题,另外,疝气、带下、少腹肿块、流产等也是任脉问题引起的病症。

  3.冲脉,起于胞中,并在此分为三支:一支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一支沿腹腔前壁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一支下出会阴,分别沿股内侧下行至大趾间。它是总领气血的,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冲脉又称“血海”,同妇女的月经有密切关系。如果它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导致月经不调、经闭、崩漏、乳少、吐血及气逆上冲等。

  4.带脉:带脉围腰一周,有如束带,能约束诸脉,所以有“诸脉皆属于带”的说法。它起于季胁,斜向下行至带脉穴,绕身一周。

5.阴跷脉、阳跷脉:跷,有轻健跷捷的意思。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同时还有濡养眼目,主管眼睑的开合和下肢运动的作用。跷脉左右成对。阴阳跷脉均起于足眼。阴跷病的话,人的肢体外侧肌肉驰缓而内侧肌肉拘急、喉痛、嗜睡;阴跷病的话,肢体内侧肌肉驰缓而外侧肌肉拘急、癫狂、不眠、目内眦赤痛。

  6.阴维脉、阳维脉:维,有维系的意思。阴维脉维系三阴经,阳维脉维系三阳经。阴维起于小腿内侧足三阴经交会之处,沿下肢内侧上行,到腹部,与足太阴脾经同行,到胁部,与足劂阳肝相合,然后上行至咽喉,与任脉相会。阴维脉发生病变时,常患胸痛、心痛、胃痛等病。



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

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其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部会于足少阴经。奇经中的带脉横行于腰部,阳蹻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阴蹻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和颈部。 奇经八脉的作用:一是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二是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奇经八脉犹如湖泊水库,而十二经脉之气则犹如江河之水。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因有其所属的腧穴,故与十二经全称为“十四经”。十四经均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和所属腧穴。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络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正常人体本来就是通的,只是可以通过修行来加强和升华而已。

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八脉中的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 其中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 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 带脉起于胁下,环行腰间一周。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沿腿股内侧上行, 至咽喉与任脉会合。阳维脉起于足跗外侧,沿腿膝外侧上行,至项后与督脉会合。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随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踵阳跷 脉会合。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伴足 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沿足太阳经上额,于项后会合足少阳经。 [编辑本段]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  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其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部会于足少阴经。奇经中的带脉横行于腰部,阳蹻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阴蹻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和颈部。 [编辑本段]作用  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之间,其作用主要体现于两方面。
  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奇经八脉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督脉与 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 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 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 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 用;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 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跷脉主持 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
  其二,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当十二经脉及脏 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 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
  冲、带、跷、维六脉腧穴,都寄 附于十二经与任、督脉之中,惟任、 督二脉各有其所属腧穴,故与十二经 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十四 经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及所 属腧穴,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在临床上是针灸治疗及药物归经的基础。

八脉交会的分布位置
答:八脉交会穴均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下。八脉交会穴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腧穴,均分布于肘膝以下,包括公孙、内关、后溪、申脉、足临泣、外关、列缺、照海。因这八个穴是金元时代窦汉卿常用的有效穴位,故又称窦氏八穴。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通过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

十二经脉包括哪些?
答:十二经脉包括:1、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2、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3、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4、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十二经脉具有运行气血、联接脏腑内外、沟通上下等功能,无论...

经络图解的目录
答:一、古代经络图二、十二经脉、十二别络、十五络脉综合分布图解三、奇经八脉分布图解四、经络、穴位体表连线图解五、十二经筋分布图解六、三百六十五络分布图解七、十四经皮部分布图解八、脏腑及生殖器经络分布图解九、头部组织器官经络分布图解十、内脏之间的经络联系和经络线路之间的联系图解十二经脉、十二...

手部经络是怎样的?
答:经是经脉,为纵行的主干,循行部位较深,包括十二正经、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是络脉,为横行的分支,循行部位浅表,包括十五络、浮络、孙络。 经脉和络脉一起形成了复杂的经络系统,把人体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气血通过经络系统运行于全身,将水谷精微物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协调阴阳平衡...

人体经络是怎么来的?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呢?
答:任脉24穴,督脉28穴,十四经脉361穴,奇穴114穴。综上,人体共有475个穴位。大多数穴位和经络是对称的,但是奇经八脉里的任、督二脉和冲脉就没有办法说对称了,因为它们的走向是人体的正中。在此经络上的穴位也不能说是对称的。身体有十二条经络,主要有胆经、肝经、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

奇经八脉和十二经络怎样定穴位?
答:谢人体经络穴位有十二正经及腧穴和奇经八脉及经外奇穴,经络循行路线和腧穴分布定位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成熟了,在此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就有经脉篇详细描述了人体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以及所主病证,关于腧穴定位,我觉得近代针灸泰斗杨甲三教授的“三边三间”理论很经典, 杨甲三 教授通过对穴的本质的探讨与...

中医中的经络是什么?
答: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其中纵行的干线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各个部位的分支称为络脉。《灵枢.经脉》:“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经络的主要内容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

头部经络有哪些?
答:头部的经络有督脉,任脉,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等。“头为诸阳之会”,六阳经(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胃,胆)均循行过头。额头,面部为大肠,胃;侧头为三焦,胆;后头,颈肩部为膀胱,小肠。头部的正中线走的是督脉;...

奇经八脉口诀
答: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奇经八脉交错分布于十二正经之间,但又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由于其循行别道奇行,故得此名。奇经主要有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的作用,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各科的治疗都要运用奇经八脉的理论,尤其是针灸、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