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经络是怎样的? 手上六条经络分别是哪几个手指

作者&投稿:简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

经是经脉,为纵行的主干,循行部位较深,包括十二正经、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是络脉,为横行的分支,循行部位浅表,包括十五络、浮络、孙络。

经脉和络脉一起形成了复杂的经络系统,把人体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气血通过经络系统运行于全身,将水谷精微物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协调阴阳平衡,使脏腑组织器官发挥各自的功能,从而保障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手指部是3条阳经与3条阴经相交会之处,因此手部的经络比较集中。其中掌侧为手三阴经,背侧为手三阳经,它们都有各自的循行路线。

拇指拇指分布有手太阴肺经,它从腕后(寸口)走到大鱼际,沿着大鱼际边缘,延伸至大拇指桡侧末端的少商穴,是与肺、支气管等呼吸器官有密切联系的经络。

食指食指分布有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阴肺经2条经脉。

手阳明大肠经开始于食指末端桡侧的商阳穴,沿食指桡侧上缘,走出于第一和第二掌骨间,向上延伸入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中。它与大肠有着密切的联系。

手太阴肺经从腕后桡骨茎突上方分出分支,向手背到达食指桡侧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中指中指分布有手厥阴心包经,它从掌长肌腱和桡侧肌腱正中进入手掌,沿着中指内侧延伸到中指末端的中冲穴。

心包经与心脏及循环系统关系密切。同时,因为心包经与小肠也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它与消化系统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没有名指没有名指分布有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厥阴心包经2条经脉。

手少阳三焦经从没有名指靠小指一侧末端的关冲穴向上走出,循行于第四和第五掌骨之间,沿手背到达腕关节外侧。

手少阳三焦经与淋巴系统及内分泌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控制淋巴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维持内脏脏能平衡。

手厥阴心包经从掌中分出,沿着没有名指靠小指的一侧分布于手指末端,接于手少阳三焦经。

小指小指分布有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2条经脉。

手少阴心经从手掌沿着小指内侧走到指甲内侧末端的少冲穴,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是与心脏及血液循环系统有着密切联系的经络。手太阳小肠经起自于手小指外侧末端的少泽,沿着掌侧和背侧的交界线上到腕部,与小肠有着密切的联系。

手部穴位与病理反应点手部腧穴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发现出来的。手部病理反应点是指某些征候发生后,在手部产生特有反应的区域。这些部位取用方便,疗效卓著,为临床按摩所常用。

手阳明大肠经穴阳溪定位:位于腕背横纹桡侧端,拇指翘起时,两筋(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取之。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齿痛、咽喉肿痛、手腕痛等。

曲池定位:屈肘成直角,位于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瘾疹、热病、腹痛、吐泻、高血压等。

手三里定位:位于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曲池穴下2寸处。

主治:齿痛颊肿、上肢活动不利、腹痛、腹泻等。

上廉定位:位于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曲池穴下3寸处。

主治:头痛、手臂麻木、肠鸣腹痛等。

下廉定位:位于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曲池穴下4寸处。

主治:头痛、眩晕、目痛、肘臂痛、腹胀、腹痛等。

温溜定位:位于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阳溪穴上5寸处。

主治:头痛、面肿、咽喉肿痛、疔疮、肩背酸痛、肠鸣、腹痛等。

偏历定位:位于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阳溪穴上3寸处。

主治:目赤、耳鸣、鼻出血、喉痛、手臂酸痛等。

合谷定位: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桡侧之处的中点。取穴时,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指与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拇指尖下即是。

主治:所有头面诸病,如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渊齿痛、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面肿等。此外还主治伤风、咳嗽、哮喘、吐泻、消渴、黄疸、水肿、痹证、中风、乳少、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等。

三间定位:微握拳,在手第二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第二掌骨小头上方)。

主治:目痛、齿痛、咽喉肿痛、气喘、身热、腹胀、肠鸣、泄泻等。

二间定位:微握拳,在第二掌指关节前缘桡侧赤白肉际处(第二掌骨小头桡侧前凹陷中)。

主治:鼻出血、齿痛、口歪、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热病等。

商阳定位:位于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旁约0.1寸处。

主治:耳鸣、耳聋、齿痛、咽喉肿痛、颌肿、青光眼、手指麻木、呕吐、热病、昏迷等。手少阳三焦经穴四渎定位:位于尺骨鹰嘴下5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耳聋、咽喉肿痛、暴喑、齿痛、上肢痹痛等。

三阳络定位:位于腕背横纹上4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耳聋、暴喑、齿痛、上肢痹痛等。

会宗定位: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穴尺侧约1寸,于尺骨的桡侧缘取之。

主治:耳聋、上肢痹痛等。

支沟定位: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耳鸣、耳聋、暴喑、胁肋痛、便秘、热病等。

外关定位:位于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胁肋痛、上肢痹痛等。

阳池定位:位于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主治:目赤肿痛、耳聋、咽喉肿痛、疟疾、腕痛、消渴等。

中渚定位:握拳,位于手背部第四、五掌骨小头后缘之间的凹陷中,液门上l寸处。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热病、手指无法屈伸、踝关节扭伤等。

液门定位:握拳,位于手背部第四、五指之间,掌指关节前凹陷中。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疟疾等。

关冲定位:位于第四指末节尺侧,指甲角旁约0.1寸处。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热病、昏厥等。

手太阳小肠经穴小海定位:屈肘,位于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肘臂疼痛等。

支正定位:位于阳谷穴与小海穴的连线上,阳谷穴上5寸。

主治:头痛、目眩、热病、项强、肘臂酸痛等。

养老定位:以掌向胸,位于尺骨茎突桡侧缘凹陷中,腕背横纹上1寸。

主治:视物不清,肩、背、肘、臂酸痛等。

阳谷定位:位于腕背横纹尺侧端,尺骨茎突前凹陷中。

主治:头痛目眩、耳鸣耳聋、齿痛、热病、腕痛等。

腕骨定位:后溪穴直上,位于第五掌骨基底与三角骨之间的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痛项强、耳鸣、黄疸、热病、疟疾、指挛腕痛等。

后溪定位:握拳,位于第五掌指关节后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疟疾、多汗、指挛腕痛等。

前谷定位:握拳,位于第五掌指关节前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痛、目痛、耳鸣、咽喉肿痛、乳少、指痛、热病等。

少泽定位:位于小指末节尺侧,指甲角旁约0.1寸处。

主治:头痛、咽喉肿痛、耳鸣耳聋、乳少、昏迷、热病等。

手太阴肺经穴尺泽定位: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潮热、胸部胀痛、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等。

孔嘬定位:位于尺泽与太渊的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舯痛、肘臂挛痛等。

列缺定位:位于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

主治: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等。取穴时,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即是。

经渠定位:位于桡骨茎突内侧,腕横纹上1寸,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手腕痛等。

太渊定位:位于掌后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的凹陷中。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胸痛、咽喉肿痛、腕臂痛、呕吐、经闭、没有脉症等。

鱼际定位:位于手掌侧面,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

主治:咳嗽、咯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等。

少商定位:位于拇指末节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处。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鼻出血、发热、呕吐、呃逆、昏迷等。

手厥阴心包经穴曲泽定位: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腹泻、热病、肘臂挛痛等。

郄门定位:位于腕横纹上5寸,两筋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呕血、咯血、疔疮等。

间使定位:位于腕横纹上3寸,两筋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疟疾等。

内关定位:位于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上肢痹痛、失眠、眩晕、偏头痛等。

大陵定位:仰掌,位于腕横纹的中点处(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疮疡、失眠等。

劳宫定位:位于第二、三掌骨之间,握拳屈指时,中指尖所指处即是。

主治:心痛、呕吐、口疮、口臭等。

中冲定位:位于中指末节尖端的中央。

主治:心痛、昏迷、舌强肿痛、热病、吐泻、小儿夜啼、中暑、昏厥等。

手少阴心经穴少海定位:屈肘,位于肘横纹内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心痛、肘臂挛痛、头顶痛等。

灵道定位:位于腕横纹上1.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

主治:心痛、暴喑、肘臂挛痛等。

通里定位:位于腕横纹上l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

主治:心悸、暴喑、舌强不语、腕臂痛等。

阴郄定位:位于腕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

主治:心悸、心痛、骨蒸盗汗、吐血、鼻出血、暴喑等。

神门定位:位于腕横纹上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心痛、心烦、健忘、失眠等。

少府定位:手掌面,位于第四、五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端与没有名指端之间即是。

主治: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遗尿、小指挛痛等。

少冲定位:位于小指末节桡侧,指甲旁约0.1寸处。

主治:心悸、心痛、胸胁痛、热病、昏迷等。

经外奇穴十宣定位:位于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处。

主治:昏迷、高热、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

四缝定位:仰掌,伸指,位于第二、三、四、五指掌面,近端指间关节横纹中点处。

主治:小儿疳积、消化不良、腹泻、肠虫症、咳嗽等。

中魁定位:位于手背,中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中点处。

主治:呕吐、食欲不振、呃逆、牙痛、鼻出血等。

八邪定位:位于手背侧,微握拳时,第一至五指间的横纹端赤白肉际处即是,左右共8个穴。

主治:烦热、头项强痛、咽痛、齿痛、目痛、手指麻木、手指拘挛等。

落沈(外劳宫)定位:位于手背第二、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上约0.5寸处。相当于外劳宫穴处。

主治:落枕、手臂痛、腹痛腹泻、小儿消化不良、颈椎病等。

腰痛点定位:位于手背侧,第二、三掌骨及第四、五掌骨之间,腕横纹下约1.5寸处,尺侧为精灵,桡侧为威灵,合称腰痛点,左右共4穴。

主治:急性腰扭伤、头痛、小儿惊风等。

小骨空定位:位于手背,握拳时,手小指背侧近端指间关节横纹中点处即是。

主治:目赤肿痛、目翳、喉痛、指关节痛等。

大骨空定位:位于手背,拇指指间关节横纹中点处即是。

主治:目痛、目翳、白内障、吐泻、鼻出血等。

中泉定位:位于腕背侧横纹中,阳溪穴与阳池穴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主治:胸闷、咳嗽气喘、胃痛、吐血等。

虎口定位:拇指、食指分开,手指蹼中点上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唇紫、烦热、头痛、眩晕、牙痛、失眠等。

五虎定位:握拳,位于手背第二、第四掌骨小头之高点处,左右共4穴。

主治:手指拘挛等。

拳尖定位:握拳,位于手背第三掌骨小头之高点处。

主治:目翳、目痛、指挛等。

二白定位: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4寸,桡侧屈腕肌腱两侧,一手两穴。

主治:痔疮、脱肛等。

臂中定位: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与肘横纹之间的中点处,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上肢瘫痪、痉挛、前臂神经痛等。

手部病理反应点胸痛点定位:位于拇指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胸痛、吐泻等。

小肠点(便秘点)定位:位于掌面,食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之中点。

主治:小肠病、便秘等。

大肠点定位:位于掌面,食指远端指间关节横纹之中点,主治:大肠病等。

咳喘点(咳嗽点)定位:位于掌面,食指掌指关节间横纹靠近尺侧处。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等。

脾点定位:位于掌面,拇指指间关节横纹中点。

主治:脾胃病、浮肿等。

降压点定位:位于手掌,腕后正中第一、二横纹之间。

主治:高血压。

胃肠点定位:位于手掌面,劳宫与大陵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慢性胃炎、溃疡、消化不良等。

踝点定位:位于拇指掌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急性踝关节扭伤、踝关节疼痛等。

足跟痛点定位:位于胃肠点与大陵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足跟痛等。

心点定位:位于掌面,中指远端指间关节横纹的中点处。

主治:所有心血管疾病等。

三焦点定位:位于掌面,中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处。其中点为中焦,桡侧为上焦,尺侧为下焦。

主治:胸部、腹部、盆腔疾病、小儿消化不良等。

肺点定位:位于掌面,没有名指远端指间关节横纹的中点处。

主治:所有呼吸系统疾病等。

肝点定位:位于掌面,没有名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的中点处。

主治:肝、胆病等。

肾点(夜尿点)定位:位于掌面,小指远端指间关节横纹的中点处。

主治:夜尿、尿频、腰膝酸痛等。

命门点定位:位于掌面,小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的中点处。

主治:生殖系统疾病等。

牙痛点定位:位于掌面,第三、四掌指关节之间,靠近第三掌指关节处。

主治:牙周炎、咽喉炎、三叉神经痛、牙痛、下颌关节痛等。

定惊点定位:位于掌面,大小鱼际交接处之中点。

主治:高热、惊厥等。

哮喘新点定位:位于第四、五掌指关节之间。

主治: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疟疾点定位:位于掌面,第一掌骨与腕关节汇合处,大鱼际的桡侧缘。

主治:疟疾、热病等。

咽喉点定位:位于手背,第三、四掌指关节之间,靠近第三掌指关节处。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牙痛、三叉神经痛。

扁桃体点(鱼际点)定位:即鱼际穴,第一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主治:扁桃体炎、咽喉肿痛等。

心悸点定位:位于掌面,第五掌指关节桡侧缘。

主治:心悸、月经过多、痛经等。

感冒点定位:位于掌面,第一掌骨基底内侧下1寸。

主治:感冒、扁桃体炎、齿痛等。

运动点定位:位于掌面,大鱼际上缘和中央各有一点。

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

眼点定位:位于拇指指间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目赤肿痛、流泪、麦粒肿等所有眼病。

前头点定位:位于食指近端指间关节的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膝、踝、趾等关节疼、胃肠病、头痛等。

颈项点定位:位于第二、三掌指关节之间,近第二掌指关节处。

主治:落枕、颈项扭伤等。

头顶点定位:位于中指近端指间关节的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神经性头痛、头顶痛等。

偏头点定位:位于没有名指近端指间关节的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偏头痛、胸胁痛等。

会阴点定位:位于小指近端指间关节的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会阴部痛、痛经、白带过多等。

后头点定位:位于小指近端指间关节的尺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后头痛、扁桃体炎、呃逆、臂痛等。

坐骨神经点定位:位于第四、五掌指关节之间,近第四掌指关节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髋臀痛等。

坐骨点定位:位于小指掌指关节的尺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腰背痛、尾骨痛、耳鸣、鼻塞等。

止痒点定位:位于手背,第五掌骨与腕骨交界处。

主治:荨麻疹、瘙痒症等。

升压点定位:位于手背腕横纹中点。

主治:低血压、休克等。

呃逆点定位:位于手背,中指远端指间关节横纹的中点处。

主治:呃逆、呕吐等。

退热点定位:位于手背,中指桡侧指蹼处。

主治:发热、腹泻等。

腹泻点定位:位于手背,第三、四掌指关节上l寸。

主治:腹泻、腹痛等。

急救点定位:即中冲穴。

主治:昏迷、热病等。

止血点定位:位于手背腕横纹上,没有名指纵线和小指纵线之间。

主治:所有出血证。

腰痛点定位:位于手背,腕横纹下1.5寸,第二伸指肌腱桡侧、第三伸指肌腱尺侧各1穴。

主治:腰痛、急性腰扭伤等。

腰脊点定位:位于手背第三掌骨体近心段中线。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痛等。

扁点定位:位于食指掌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肩部疼痛、肩周炎等。

痉挛刺激点定位:位于手背面,每个相邻掌指关节上1寸处。

主治:手指痉挛等。

止痛点定位:位于手背面,第二掌骨中点桡侧缘0.5厘米处。

主治:痛证。

鼻出血点定位:位于手背面,拇指、食指指蹼缘中点,赤白肉际处。

主治:鼻出血、鼻炎等。

安眠点定位:位于手背面,合谷穴与三间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失眠、神经衰弱等。

头痛点定位:位于手背第三、四掌骨间,掌指关节后0.5寸处。

主治:头痛、偏头痛。



早中晚,站,坐都可以



手上有几条经络?是那几条经络?~

手臂上一共有六条经络 阴经:心经,心包经,肺经 阳经:小肠经,三焦经,大肠经

我们的手掌有六条经络联通我们全身的五脏六腑,能够体现身体状况。手指末端有很多的神经末梢和穴位,六条经络分别是,太阴经,阳明经,厥阴经,少阳经,少阴经和太阳经。分别连通我们十个指头的不同部位。

大拇指端,止于少商,遍布太阴经(肺经)。从寸口连通至大鱼际。与支气管等发声器官有紧密的联系;食指端,起于商阳,遍布有阳明经(大肠经)。与我们的十二指肠等消化系统有密切的联系;中指指端,止于中冲, 遍布有厥阴经(心包经), 顺着掌心和中指里侧拓宽至中指尾端的中冲穴。与心脏及呼吸系统密切相关;无名指端,起于关冲,遍布少阳经(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从右手无名指靠小指一侧尾端的关冲穴完善摆脱,与我们的呼吸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小指指端,止于少冲,遍布少阴经(心经),手少阴心经从手掌心顺着小拇指里侧来到手指甲里侧尾端的少冲穴,与心脏及呼吸系统拥有密切联系;小指指端,起于少泽,遍布有太阳经(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拇指两侧的少泽,顺着骨测和骨间的交界线上到手腕,与结肠拥有密切的联系。

手少阳三焦经,联通全部肾脏,经常按摩,可以促进消化系统。手阳明大肠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粪便,在卯时进行大肠的蠕动,使肺得到修养调整。手阳明大肠经疏通可以有效地预防皮肤病。疏通手阙阴心包经可以解决心痛心烦。经络具有运行气血抵抗病痛的作用,经常按摩和刮痧手指手掌,具有养生保健的作用,按摩可配合穴位图进行,对手掌六陶静若有足够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对症下药",从而达到保健养生的作用。

经络的十二经脉
答:十二经脉是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这概括说明了十二经脉的分布特点:内部,隶属于脏腑:外部, 分布于躯体。又因为经脉是“行血气”的,其循行有一定方向;就是所说的“脉行之逆顺”,后来称为“流注”;各经脉之间还通过分支互相联系,就是所说的“外内之...

手臂上都有哪些经络
答:人体共有十二条经络,六条阴经,六条阳经,每条经络循经走向不同,所属的脏腑不同,治疗的病症也有很多,但经络的循环走向是有规律的。在手臂上有六条经络,分别是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大拇指上有肺经,中指有心包经,小指有心经。手臂内侧还有三条阴经,小指开始有手少阴,手厥阴,手太阴。胳膊...

十二条经脉的名称都是什么?
答:其方向和联系规律如下: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十二经脉的内外关系是手、脚的三阴三阳通过不同的经络相互沟通,形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

经络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别络是络脉中较大者,具有加强十二经脉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在体表的联系。孙络,是最细小的络脉,属络脉的再分支,分布全身,难以计数。浮络,是循行于人体浅表部位,"浮而常见"的络脉。连属部分包括经络对内连属各个脏腑,对外连于筋内、皮肤而称为经筋和皮部。其中,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

经络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答: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源于远古,服务当今。在两千多年的医学长河中,一直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络的作用是:1、经络的...

人体经络?
答:《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这是将脉按大小、深浅的差异分别称为“经脉”、“络脉”和“孙脉”。经络的主要内容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属于经脉方面的,以十二经脉为主,属于络脉方面的,以十五络脉为主。它们...

人体经络系统由哪五部分组成是什么
答: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面,还是经常会出现经络的这个词的,这主要看是什么场所,比如说一些针灸的地方以及中医馆内会说到经络这个词,那什么是经络,人体经络体统又由什么组成,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

什么是经络
答:经络是中医概念。经络本身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之间的通道,也可以联系身体各个部位。经络的组成包括了经脉跟络脉。经脉包括十四正经、奇经八脉,还有其他附属的经别、经筋、皮部。络脉是属于经脉之后的分支,包括了十五络脉、孙络、浮洛。经络可沟通内外、网络全身,使人体保持协调统一。另外可以反映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