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图记文言文阅读令诚贤也

作者&投稿:以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归有光吴山图记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吴山图记》 作者: 归有光 吴、长洲二县〔1〕,在郡治所〔2〕,分境而治〔3〕。

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4〕。

而灵岩〔5〕,吴之故宫在焉〔6〕,尚有西子之遗迹〔7〕。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8〕。

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9〕,七十二峰沉浸其间〔10〕,则海内之奇观矣〔11〕。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12〕,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13〕。

君之为县,有惠爱〔14〕,百姓扳留之〔15〕,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16〕。

夫令之于民〔17〕,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18〕;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

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19〕,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20〕,固宜。

而君则亦既去矣〔21〕,何复惓惓于此山哉〔22〕?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23〕,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24〕。 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25〕,出示此图,展玩太息〔26〕,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震川先生集》卷十六) 【译文】 吴县、长洲两县的县治,在吴郡的郡治所在地,两县划分境界各自管理。

府城西南的众多山冈,都在吴县境内。其中最高的山峰,有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等山。

灵岩山上,春秋时吴国的宫殿的故址就在那儿,还有西施的遗迹。像虎丘、剑池以及天平、尚方、支硎等处,都是名胜所在地。

太湖浩浩淼淼,面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在湖中沉浮,真可以算海内奇观了。 我同年得中的好友魏用晦任吴县县令未满三年,因考绩列入优等被调入京城担任给事中。

魏君任吴县县令期间有恩于民,离任时,百姓设法挽留却未能成功,魏君也舍不得离开他的百姓,于是有热心人便画了一幅《吴山图》来送给他。 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县令确实是贤良的,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为蒙受其恩泽而感到荣耀;如果县令不贤良,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会遭殃,感受到耻辱。

魏君对于吴县的山河,可以说是增添了光彩了。今后有那么一天,吴县的老百姓将会在青山秀岩间挑选一块名胜宝地,在佛寺或道观里祭祀他,这完全是应该的。

那么魏君既然已经离开了吴县,为什么还对这里的名山那样眷恋呢? 从前,苏东坡称赞韩琦离开了黄州四十多年,还念念不忘黄州,以至于写下了怀念黄州的诗歌。 苏东坡为黄州人把这诗刻在石碑上。

由此后人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贤能之士到某一处地方,不单单会使那儿的人民不忍心忘记他,而且连自己也不能忘记那儿的人民。 现在魏君离开吴县已经三年了,一天,他与我同在内庭,取出这幅《吴山图》给我看,一边欣赏,一边叹息,就命我写篇文章记载这件事情。

唉!魏君对于我乡吴县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又怎能使我们吴县百姓忘记他呢。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小题1:C小题1:B小题1:D小题1:①七十二峰沉浸在湖中,则是国内的奇特景观。

②如知县确实是贤明的,那地方的山川草木也受其恩泽而有光彩。③贤明的人对他所到过的地方,不独使当地的人不忍心忘记他,他自己也不能忘记那些当地人。

小题1:宜:应该。小题1:B项,连词,“因为”/介词,“通过”;A项,助词“的”;C项,介词,对;D项,转折连词,“却”。

小题1:此题考查断句,要根据文意断句。“矣”是句末语气词。

小题1:①“沉浸其间”l分,判断句1分,“海内”l分,句意通顺l分②“诚”1分,“被”1分,“也”表判断l分,语句通顺l分③“于”1分,“所至”l分,“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1分,“他自己也不能忘记那些当地人”l分【参考译文】吴县和长洲,都在苏州府境内,分别管理自己的地区。而苏州府西边的群山都在吴县。

其中最高的有穹窿山、阳山、邓尉山、西脊山和铜井山;而灵岩山是吴国的故宫所在地,还留存着有关西施的古迹。像虎丘、剑池及天平山、尚方山、支硎山,都是优美之处;而太湖水势浩荡,有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在湖中,则是国内的奇特景现。

我的同榜登科的朋友魏用晦君任吴县知县,还没到三年,就因为成绩列入优等而被调任给事中之职。魏君做知县时对百娃有恩惠,百姓挽留他而未能如愿;魏君也舍不得他的百姓。

因此有一位热心人画了《吴山图》赠给他。知县对百姓来讲确实很重要。

如知县确实是贤明的,那地方的山川草木也受其恩泽而有光彩;如知县确实是昏庸的,那地方的山川草木也遭受其祸害而沾受耻辱。魏君对吴县的山川,是增加光彩了。

将来我们吴县百姓在山里找一处风景优美的佛寺、道观上香祝祷他,这当然是应该的;可是魏君既然已经离开吴县了,为什么还对吴县的山川念念不忘呢?过去苏东坡说韩琦离开黄州四十多年却还想念它没有忘记,甚至写了思念黄州的诗,苏东坡替黄州人把他的诗刻在石上。这使我领悟到:贤明的人对他所到过的地方,不独使当地的人不忍心忘记他,他自己也不能忘记那些当地人。

魏君至今已离开吴县三年了。一天,他和我同在内厅,拿出《吴山图》来边观赏边发出吁叹,因而让我为它写篇记。

啊!魏君对我们吴县有这般深厚的感情,我们吴县人又怎么能忘掉他呢?。

3. 归有关的吴山图记文言文

归有光 吴、长洲二县山,在郡治所,分境而治。

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

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

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人为给事中。

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

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

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

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己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

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4. 《吴山图记》翻译

大意:

(一)自“吴长洲二县”至“则海内之奇观矣”

记叙郡西诸山皆在吴县。

(二)自“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至“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记叙吴县民感县令(即余同年友魏用晦君)惠爱,赠以《吴山图》。

(三)自“夫令之于民诚重矣”至“何复惓惓于此山哉”

记叙因县令诚贤,其地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

(四)自“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至“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说明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不忍忘,亦不能自忘于其人。

(五)自“君今去县已三年矣”至“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说明作记缘由。

主旨:说明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不忍忘,亦不能自忘于其人。

详见:

5. 文言文阅读(12分)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

小题1:A小题1:(1)(范文正公)显贵了之后,在姑苏近郊买了数千亩良田,修了一座“义庄”,用来供养族人当中的贫穷的人。

(既、为、以,各0.5分)(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 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除。(贤、奉、法各0.5分)小题1:体现了范文正公显贵了之后,心中还装着其他人的优秀品质。

小题1:A、主:管理(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小题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做这类题时应注意: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关键词语要翻译准确,力求做到“信”“达”“雅”。2、要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翻译时还原成现代汉语语序。

3、要注意语句整体的通顺完整。(1)既:已经。

于:在。为:建造,修。

以:用来。(2)贤:贤明。

奉:尊奉。法:规矩、做法。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小题1:C小题1:B小题1:D小题1:(1)年龄刚刚超过二十,严肃稳重得像老年(年长)的儒生一样。

(2)不久,石彪因为从前的怨(仇)恨弹劾年富,年富被逮捕投入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3)户部不能没有年富,人们大多不喜欢年富,这就是年富被称为贤能的原因。

小题1:小题1: 事。小题1:“强烈阻止”不对,文中说“巧阻”,是委婉巧妙地阻止。

“控制犯罪”不对,纯属无中生有,文中只是说年富不让一些官吏欺瞒他。小题1:略【附参考译文】年富,字大有,是怀远县人。

本来姓严,错成“年”。他凭借会试中副榜授官德平县训导。

年龄刚刚超过二十岁,严肃稳重得像老年(年长)的儒生一样。明朝英宗皇帝继位,年富上书说:“……皇帝亲军中府军前卫的补充兵,本来选自民间百姓人家的子弟,随时侍奉在太子身边。

现在(因为)死亡或残疾,全 用户 2017-09-27 举报 扫描下载二维码 ©2020  联系方式:service@zuoyebang  协议 var userCity = "\u5317\u4eac", userProvince = "\u5317\u4eac", zuowenSmall = "3";。



~

急求初三语文所有文言文的翻译!! 先告诉我初三有哪些文言文 然后翻译在...
答:先告诉我初三有哪些文言文 然后翻译在下面 谢谢 我好整理 谢谢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作为...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

初三语文文言文 人教版1
答:我要初三两册的文言文全文,要拿来抄... 我要初三两册的文言文全文,要拿来抄 展开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有哪些?全告诉我!不要只有题目!要有内容!
答: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鲁智深道∶“因俺救了林冲,高俅不许相国寺收留俺,俺想上二龙山宝珠寺安身,寨主邓龙不肯,俺打败了...

文言文冶
答:此灾异所缘而起也。 臣闻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情者人之欲也。或夭或寿,或仁或鄙,陶冶...5. 文言文翻译~急 注释: ①自新:人名。 ②方简:刚直简朴。 ③檠(qíng):灯架。 ④里长:明代以

高分悬赏,初三复习用,将所有初中语文文言文的重点句子,包括古诗文中...
答:④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2、表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3、表并列或承接,因果关系。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三、动词:译为“认为”。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文言文实词用法 1、人不...

中考曾巩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 【答案】【小题1】C【小题1】A【小题1】C【小题1】(1)曲堤有个姓周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 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

高一下语文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
答:125.文:1、画着文彩(皆披发纹身)2、文章(属予作文以记之)3、彩饰(舍其文轩) 126. 闻:1、听说(余闻之也久) 2、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 127.下:1、攻下、攻克(蕲下) 2、向下(日光下澈) 3、往下走(下见小潭) 128. 鲜:1、鲜艳(芳草鲜美) 2、xiǎn,少(陶后鲜有闻) 129. 贤:1、胜过、超过...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
答:阳球擅长击剑,骑马射箭的本事很高。但天性严厉,喜欢申不害、韩非的学术。郡中有位官员侮辱了他的母亲,阳球纠集了几十名少年将这个官吏和全家杀死,自此阳球出了名。起初,他被举荐为孝廉,补任尚书侍郎,阳球熟悉精通过去的典章制度,他起草的奏章和判决意见,经常被尚书推崇信赖。后出京担任高唐令,因...

文言文记时
答:3. 【记母教铨时(文言文阅读)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置左右;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孟子·梁惠王上》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时者,所以记岁也。 ——《管子·山权数》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四时...

九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
答: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