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风效应原理(高中地理27个必考效应)

作者&投稿:有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焚风效应原理
焚风是山区特有的天气现象,它是由于气流越过高山后下沉造成的。在下降过程中空气隔热升温,但由于空气的相对湿度随温度上升而下降,这个升温过程完全是干的,没有水蒸发的过程,同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不断降低,造成了干燥的热风。
焚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在世界各地山脉几乎都有类似的风,在各个地方它也有不同的名字。如在智利的安第斯山脉这样的焚风被称为帕尔希风,在阿根廷同样的焚风被称为Zonda,如台湾民间因其炎热而称之火烧风。
扩展资料
焚风的危害
阿尔卑斯山脉在刮焚风的日子里,白天温度可突然升高20℃以上,初春的天气会变得像盛夏一样,不仅热,而且十分干燥,经常发生火灾。强烈的焚风吹起来,能使树木的叶片焦枯,土地龟裂,造成严重旱灾。在高山地区,焚风会造成融雪,使上游河谷洪水泛滥,有时还会导致雪崩。
焚风天气出现时,许多人会出现不适症状,如疲倦、抑郁、头痛、脾气暴躁等。医学气象学家认为,这是由焚风的干热特性以及大气电特性的变化对人体影响引起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焚风
高中地理27个必考效应
高中地理必考的效应如下:
1、焚风效应。
翻越山坡的暖湿气流,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大气中的水汽凝结降落差不多;到背风坡,随着气流下沉,海拔变低,气温升高,空气变得既高温又干燥,此现象被称作“焚风效应”。
2、绿洲效应。
在沙漠地区,只要有水源,水份与空气混合,就能降低空气温度,提高相对湿度,这种水份与空气混合产生降温加湿的结果与沙漠中绿洲的形成十分相似,因此称之为“绿洲效应”。
3、盆地效应。
在盆地内部的地表,炎热的夏季,常因地势低,空气密度大,稠密的大气阻挡了地面热量向高空的辐射冷却,加之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势不易散热,使气温升高。如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的寒极,曾达到—71℃的低温,就是位于封闭盆地。以上现象谓之“盆地效应”。
4、高原效应。
在面积较大的高原上,其上空空气密度小,白天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夜间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形成气温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地势愈高,这种特点愈明显,谓之“高原效应”。
5、狭管效应。
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这种地形峡谷对气流的影响,被称之为“狭管效应”。
6、温室效应。
近代由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面热量截留在温室气体内,同时大气自身气温也在升高,又以大气辐射射向地面,因而对地面有类似于温室玻璃所起的保温作用,所以叫“温室效应”。
焚风效应的成因及原理
焚风是由于气流越过高山后下沉造成的。当一团空气从高空下沉到地面时,每下降1000米,温度平均升高6.5℃。这就是说,当空气从海拔四千至五千米的高山下降至地面时,温度会升高20℃以上,使凉爽的气候顿时热起来。
焚风效应形成原因
焚风是山区特有的天气现象。台湾台东市焚风的形成就是西南气流在越过中央山脉后,湿气遭到阻挡,水汽蒸发从而形成了干热的焚风。
风分为几种
风通常分为微风、轻风、大风、狂风、暴风、龙卷风,这几种。
另外还有海风、陆风、山风、谷风、焚风、冽风及旋风等等。世界上的风,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天文性质的风,叫做行星风系,就是由于地球的转动所产生的气流;
另一类是地方性的风,是由地球环境所造成的,称为地方风。
地方风的种类很多,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季风。
季风是由于海与陆、冬季与夏天吸热散热不同而造成的。
在冬季,大陆天气冷而气压高,海洋则较暖和而气压低,故气流由陆地吹向海洋,吹干燥而寒冷的西北风;
夏季则大陆热而气压低,海洋上则较凉而气压高,故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吹潮湿而热的东南风。
我国焚风效应典型地区
1、台湾台东市焚风,它的形成就是西南气流在越过中央山脉后,湿气遭到阻挡,水汽蒸发从而形成了干热的焚风
2、四川泸州地区,南边的西南季风和东边的东南季风,越过云贵高原时气流中水汽蒸发殆尽,下沉到四川盆地时形成焚风
3、其他:天山南北、秦岭脚下、川南丘陵、金沙江河谷、大小兴安岭、太行山下、皖南山区
焚风效应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在自然界,有这样一种天气现象:当一团空气越过高山,其会不断下沉,在这过程中温度会不断升高,湿度不断降低,从而形成一种很干的热风。这种现象就叫做焚风效应,那么焚风效应的成因是什么呢?
1、焚风是山区特有的天气现象。是由于气流越过高山后下沉造成的。当一团空气从高空下沉到地面时,每下降1000米,温度平均升高6.5℃。
2、这就是说,当空气从海拔四千至五千米的高山下降至地面时,温度会升高20℃以上,使凉爽的气候顿时热起来,这就是“焚风”产生的原因。
3、台湾台东市焚风的形成就是西南气流在越过中央山脉后,湿气遭到阻挡,水汽蒸发从而形成了干热的焚风。
以上就是给各位带来的关于焚风效应的成因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了。


~

高中地理27个必考效应
答:22. 绿岛效应:指在城市中,由于绿色植物的存在,对周围环境产生改善作用的现象。23. 雨影效应:指山脉对气流产生阻挡作用,使得山脉背风面降水较少的现象。24. 冷岛效应:指城市地区由于热岛效应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温度较低的现象。25. 山体效应:指山脉对气候产生影响,使得山脉两侧气候差异的现象。

地理27个效应是指什么?
答:1. 焚风效应:当暖湿气流翻越山坡时,在迎风坡会形成地形雨。当这些湿气流到达背风坡时,由于气流下沉,海拔降低,气温上升,空气变得既热又干燥。这种现象被称为焚风效应。它在全球热带、温带的山地中很常见,甚至可以形成主要由焚风效应影响的荒漠,如南美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沙漠。在我国,许多地区都能...

高中地理27个必考效应
答:高中地理27个必考效应:1. 焚风效应:暖湿气流翻越山坡时,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到达背风坡时,气流下沉,海拔降低,气温升高,空气变得高温干燥。这种现象称为“焚风效应”。2. 绿洲效应:在沙漠地区,只要有水源,水分与空气混合,能降低空气温度,提高相对湿度。这种水分与空气混合产生的降温加湿效果与...

高中地理27个必考效应
答:高中地理27个必考效应如下:1.焚风效应;2.绿洲效应;3.盆地效应;4.高原效应;5.狭管效应;6.温室效应;7.阳伞效应;8.大气的保温效应;9.热岛效应;10.干岛效应;11.雨岛效应;12.城市浑浊岛效应;13.雾岛效应;14.湿岛效应;15.湿度效应。16.湖泊效应;17.海洋沙漠化效应;18.二氧化碳的施...

高分必看!高中地理27个考试必考“效应”。
答:揭秘高中地理必考的27大效应,尽在此处 一、自然奇观 1. 焚风效应: 当暖湿气流翻越山岭,背风坡的干燥高温犹如巴塔哥尼亚沙漠的炼狱,揭示了地形对气温的深刻影响。2. 绿洲之谜: 水源附近,如加利福尼亚寒流地带,雾气弥漫,这是水汽与冷流相互作用的“绿洲效应”。3. 盆地的温度剧变: 低洼地势造就...

高中地理27个必考效应
答:18. 雨影效应:山脉对降水的阻挡作用,使得山脉背风面降水量较少的效应。19. 绿岛效应:城市中的绿地和树木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形成城市中的小块温凉区域。20. 地理滞后效应:自然环境变化在人类社会中的传递和响应存在时间滞后的现象。21. 科里奥利效应:地球自转导致气流偏转的现象,影响天气和气候。22....

高中地理,逢考必出的27个地理效应,提前掌握、逆袭学霸
答:深入解析:高中地理中的27个必考地理效应,助你走向学霸之路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地理效应这一章节似乎总能在考试中显现出其不可或缺的地位。课本上虽然提及了诸如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等基础概念,但这些仅仅是冰山一角,真正的学霸们早已掌握了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索那些高考必出的...

焚风效应原理(高中地理27个必考效应)
答:焚风效应原理焚风是山区特有的天气现象,它是由于气流越过高山后下沉造成的。在下降过程中空气隔热升温,但由于空气的相对湿度随温度上升而下降,这个升温过程完全是干的,没有水蒸发的过程,同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不断降低,造成了干燥的热风。焚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在世界各地山脉几乎都...

高中地理27个必考效应
答:雨岛效应,11.城市浑浊岛效应,12.雾岛效应 13.湿岛效应,14.水库水文效应,15.城市水文效应,16.山体效应,17.冷岛效应,18.雨影效应,19.绿岛效应,20.地理滞后效应,21.科里奥利效应,22.地形的屏障效应,23.二氧化碳的施肥效应,24.海洋沙漠化效应,25.湖泊效应,26.湿度效应,27.狭管效应 ...

高中地理,求解
答:2、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大,升温慢,所以相对陆地为高压。3、地形的狭管作用,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这种地形峡谷对气流的影响;称为“狭管效应”。由狭管效应而增大的风,称为峡谷风或穿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