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数学应用题 求这个数学应用题

作者&投稿:钱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红花衬衫厂要制做一批衬衫,原计划每天生产400件,60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是原计划每天生产件数的1.5倍。完成这批衬衫的制做任务,实际用了多少天?

分析与解 要求完成这批衬衫的制做任务,实际用了多少天,必须知道这批衬衫的总数和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已知原计划每天生产400件,60天完成,就可以求出这批衬衫的总数量;又知道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是原计划生产件数的1.5倍,就可以求出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

完成这批衬衫的制做任务,实际用的天数是:

400×60÷(400×1.5)

=24000÷600

=40(天)

也可以这样想:要生产的衬衫的总数量是一定的,所以,完成这批衬衫制做任务所需要的天数与每天生产衬衫的件数成反比例关系。由此可得,实际完成这批衬衫制做任务的天数的1.5倍,正好是60天,于是得出制做这批衬衫实际需要的天数是:

60÷1.5=40(天)

答:完成这批衬衫制做任务,实际用了40天。

例2、 东风机器厂原计划每天生产240个零件,18天完成。实际比原计划提前3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多少个零件?

分析与解 要求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多少个零件,得先求出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个零件,再减去计划每天生产的零件数:

240×18÷(18-3)-240

=4320÷15-240

=288-240

=48(个)

也可以这样想:实际与计划所完成的零件总数是相同的。根据反比例意义可知,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与完成生产这批零件所用的天数成反比例关系。由此可知,原计划完成任务的天数与实际完成任务的天数比18∶(18-3)即 6∶5,就是实际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与原计划每天生产零件个数的比。当然,实际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是原计划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的6/5。于是求出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零件的个数是:

=48(个)

还可以这样想:生产零件的总数是 240×18=4320(个);把这个数分解质因数,然后再把分解的质因数适当地分组,分别表示出原计划每天生产的个数与完成天数的乘积和实际每天生产的个数与实际完成天数的乘积。

4320=25×33×5

=(24×3×5)×(2×32)……原计划每天生产的个数与完成

天数的乘积

=(25×32)×(3×5)……实际每天生产的个数与完成天数的

乘积

进而求出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的个数是:

25×32-24×3×5

=288-240

=48(个)

答: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48个。

例3、 在春光小学“创造杯”展览会上,展品中有36件不是六年级的,有37件不是五年级的,又知道五、六两个年级的展品共有45件。那么,五、六年级的展品各有多少件?

分析与解 根据已知,有36件不是六年级的,就是说,1~4年级的展品加上五年级的展品共有36件。有37件不是五年级的,就是说,1~4年级的展品加上六年级的展品共有37件。

比较以上两个条件,可以得出,六年级比五年级的展品多37-36=1件。

又知道五、六两个年级的展品共有45件,于是求出五年级的展品有

(45-1)÷2=44÷2=22(件)

六年级的展品有

(45+1)÷2=46÷2=23(件)

答:五年级的展品有22件,六年级的展品有23件。

例4、机械厂零件加工组里有1位师傅和6位徒弟,共7人。徒弟每人每天能加工零件50个,师傅每天加工零件的个数比全组7个人每天平均加工的个数多24个。师傅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

分析与解 师傅每天加工零件的个数比全组7个人平均每天加工的个数多24个。把这24个平均分给6位徒弟,再加上徒弟每天加工的50个,正好是7个人平均每天加工的个数。这个数再加上24就是师傅每天加工零件的个数。

24÷6+50+24

=4+50+24

=54+24

=78(个)

答:师傅每天加工零件78个。

例5、 儿童服装厂生产红上衣和黄上衣。每件红上衣需要2个钮扣,每件黄上衣需要4个钮扣。做成的两种颜色的上衣,每30件装成一箱,每箱衣服共需要钮扣72个。每箱中有红上衣和黄上衣各多少件?

分析与解 已知每件黄上衣要用4个钮扣,每件红上衣要用2个钮扣。如果将黄上衣一分为二,黄上衣就成为“半件黄上衣”了。这时红上衣和“半件黄上衣”都需要2个钮扣。已知每箱中两种颜色的上衣共需要钮扣72个,于是可以求出红上衣和“半件黄上衣”共有72÷2=36(件)。实际每箱中两种颜色的上衣共30件,36件比30件多了6件,说明有6件黄上衣被一分为二了,所以每箱中有6件黄上衣。进而求出每箱中红上衣的件数是 30-6=24(件)

列式为:

72÷2-30=36-30=6(件)

30-6=24(件)

还可以这样思考:

把每箱中的30件上衣,每件都取下2个钮扣,这样红上衣就没有钮扣了,黄上衣每件上还剩下2个钮扣,共取下2×30=60个钮扣。这时箱内的上衣上还剩下72-60=12个钮扣。因为只有每件黄上衣上还剩下2个钮扣,所以12÷2=6(件)就是每箱中黄上衣的件数。那么,每箱中红上衣的件数就是 30-6=24(件)了。

列式为:

(72-2×30)÷(4-2)

=(72-60)÷2

=12÷2

=6(件)

30-6=24(件)

答:每箱中有红上衣24件,有黄上衣6件。

例6、 主人的篮子里放着苹果和桃。苹果的个数是桃的3倍。一群顽皮的小猴,趁主人不注意的时候,每只小猴子都拿了8个苹果和3个桃。主人发现时,桃子已被小猴拿光了,还剩下10个苹果。这群顽皮的小猴一共有多少只?

分析与解 篮子里的苹果的个数是桃的3倍,每只小猴子拿了3个桃子,而且拿光了,那么要是每只小猴子拿9个苹果,也可以把苹果拿光(因为苹果个数正好是桃个数的3倍)。可是,每只小猴子只拿了8个苹果,结果还剩下10个苹果,这正好说明这群小猴子共有10只。

答:这群顽皮的小猴一共有10只。

例7、 光明小学原计划192天烧煤91800千克。如果每天比原计划节约

分析与解 要求节约出来的煤还可以再烧几天,就必须知道一共节约出来多少煤和节约后每天的烧煤量。

一共节约出来多少千克的煤?

节约出来的煤还可以再烧多少天?

5400÷450=12(天)

还可以这样想:

17个单位,那么实际每天节约用煤为1个单位,实际每天用煤为16个单位。原计划烧煤192天,一共可以节约出192个单位的煤,这些煤还可以烧:

192÷16=12(天)

答:节约出来的煤还可以再烧12天。

例8、 有1993个人和1993斤面粉。第1个人拿走了全部面粉的1/2,第2个人拿走了余下面粉的1/3,第3个人拿走了再余下的1/4,……第1992

走了。那么第1993个人拿走了多少斤面粉?

分析与解 解答这道题不宜采用分步计算的方法。1993斤面粉被第1个人拿走1/2,剩下的当然是全部的1/2,这一算就出现了小数,再算第2个人拿走后剩下多少斤面粉就更复杂了。因此解答时应从整体去思考,列综合算式解答,就简便多了。依题意列式为

答:第1993个人拿走了1斤面粉。

例9、食堂买来一批面粉,第一天吃这些面粉总量的,第二天吃了余下面粉总量的的,以后7天,每天吃去当天面粉总量的,,……,。最后,第十天吃了4袋,正好吃完。这批面粉原来共有多少袋?

分析与解 根据题意,从第10天、第9天,……倒推回去,列式求出这批面粉原来共有

=40(袋)

也可以这样想:

这些面粉共吃了10天,把这堆面粉平均分成10堆。第1天吃了这批面

每天吃的都是平均分成10堆中的1堆,第10天吃的那一堆正好是4袋,因此,这批面粉共有

4×10=40(袋)

答:这批面粉原来共有40袋。

例10、 有两个容器,第一个容器中有1升水,第二个容器是空的。将第一个容器中的水的1/2倒入第二个容器中,然后将第二个容器里的水的1/3倒回第一个容器中,然后再将第一个容器里的水的1/4倒入第二个容器中,……如此进行下去,倒了1993次后,第一个容器里有多少水?

分析与解 根据题意,把倒的次数、两杯中水的数量列成下表。

从上表不难看出,凡是倒了1、3、5、……奇数后,第一个容器里的水都是1/2升。当然,倒了1993次后,第一个容器里的水也是1/2升。

也可以列式计算:

例11、 幼儿园小朋友过“六一”儿童节,阿姨给小朋友分苹果,开始每人分3个,结果有15个人只分到2个;后来又买来40个苹果,又分给小朋友,结果正好每个分到4个。幼儿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分析与解 题中告诉我们,开始每人分3个,结果有15个小朋友只分到2个,就是说,每人分3个缺少15个苹果。后来又买来40个苹果,又分给小朋友,结果正好每人分到4个。把这40个苹果先拿出15个,分给开始分时每人只分到2个苹果的那些小朋友,这时还剩下25个苹果,每人再分1个,正好是每人分到4个苹果。因此得出,幼儿园共有25个小朋友。

(40-15)÷(4-3)

=25÷1

= 25(人)

答:幼儿园一共有25个小朋友。

例12、 一个箱子里装满了实心球,连箱子共重12千克。从箱中取出实心球的1/4后,剩下的实心球连箱共重9.5千克。问箱子重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 一个箱子里装满了实心球,连箱子共重12千克;从箱中取实心球的1/4后,剩下实心球的3/4连箱子共重9.5千克。由此可以得出,实心球的1/4重(12-9.5)千克,那么实心球的总重是:

=10(千克)

箱子重量是:

12-10=2(千克)

答:箱子重2千克。

例13、用绳子测井深。把绳子折成三股来量,井外余1米;把绳子折成四股来量,井外余米。问井深多少米?

分析与解 把绳子的全长看作“1”,把绳子折成三股来量,就是用绳长的1/3来量;把绳子折成四股来量,就是用绳长的1/4来量。井外所余绳子长度之差就是绳长1/3与绳长1/4之差。于是得到绳子的全长是:

也可以这样想:

正好是绳子的长度。

正好是绳子的长度。

好是井的深度。

于是求出井的深度是:

例14、 同学们搞野营活动。一个同学到负责后勤工作的老师那里去领碗。老师问他领多少,他说领55个。又问“多少人吃饭?”他说:“一个人1个饭碗,两个人1个菜碗,三个人1个汤碗。”请算一算这个同学给参加野营活动的多少人领碗?

分析与解 先算出平均1人要用多少个碗,再算出多少人需要55个碗。列式是

还可以这样解答:

吃饭时每人1个饭碗,要用多少个饭碗,就表示有多少人参加野营活动。题中又说,两个人1个菜碗,三个人1个汤碗。我们知道,2和3的最小公倍数是6,就是说,当有6个人吃饭时,要用6个饭碗,3个菜碗,2个汤碗。于是得出有6个人吃饭时,共需要6+3+2=11个碗。

于是,我们把参加野营活动的人,分成每6个人一组,每组人吃饭时要用11个碗。

由55÷11=5可以知道,领55个碗说明吃饭的人正好分成了5组,于是求出这个同学要给6×5=30人领碗。

答:这个同学给参加野营活动的30人领碗。

例15、儿子的年龄是母亲年龄的,是父亲年龄的,父亲年龄比母亲大2岁。那么父亲几岁?母亲几岁?儿子几岁?

岁,这时父亲比母亲大1岁。

题中告诉我们,父亲年龄比母亲大2岁,因此可知,母亲为 40岁,父

答:父亲42岁,母亲40岁,儿子12岁。

例16、教室里有一些男生和一些女生。老师问他们人数。一个男生告诉老

分析与解 题中告诉我们,除去1个男生,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题中还告诉我们,除去1个女生,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5。

示女生人数,除去1个女生,正好是9个女生。分母部分的15恰好表示男生人数,除去1个男生,正好是14个男生。

由此得出,教室里有男生15人,女生10人。

答:教室里有男生15人,女生10人。

例17、 某书店原有书若干本,第一天售出全部的1/2,第二天又运进900本,第三天售出的书比现有的书的1/3还多40本,结果还剩下800本。书店里原有书多少本?

分析与解 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可以倒推回去,求出书店里原有书多少本。

假设第三天售出的书比现有的书的1/3不多40本(即少售了40本),

,于是可以求出第三天售书前书店里有书多少本。

假设第二天不运进900本,这时书店里的书恰好是第一天卖出原来的书

求出书店里原有书的本数。

=720(本)

答:书店里原有书720本。

例18、 有7袋米,它们的重量分别是 12千克、 15千克、17千克、20千克、22千克、24千克、26千克。甲先取走一袋,剩下的由乙、丙、丁取走。已知乙和丙取走的重量恰好一样多,而且都是丁取走重量的2倍。那么甲先取走的那一袋的重量是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 题中告诉我们,甲先取走一袋后,剩下的由乙、丙、丁取走。已知乙和丙取走的重量恰好一样多,而且都是丁取走的重量的2倍,因此乙、丙、丁三人取走的重量是了取走的重量的5倍。

而7袋米的总重量是

12+15+17+20+22+24+26=136(千克)

从136中减去5的倍数,剩下的就是甲取走的重量的千克数。或者说,从136千克中减去甲取走那袋米的重量,剩下的重量一定是5的倍数。要使136减去一个数后得数能被5除尽,这个数的个位数字一定是1或6。而题中列出的7袋米的重量的千克数只有26的个位数字为6,因此甲先取走的那一袋米的重量是26千克。

答:甲先取走的那一袋米的重量是26千克。

例19、 有若干堆围棋子,每堆围棋子的数目一样多,并且每堆中的白棋子占28%。明明从第一堆中拿走一半棋子,而且都是黑棋子。现在在所有的棋子中,白棋子占32%。那么原来共有几堆围棋子?

分析与解 根据题意,白棋子的个数在明明取走棋子的前后是没有变化的。由于取走了黑棋子,棋子总数有了变化,所以白棋子占棋子总数的百分数就发生变化,原来白棋子占总数的28%,而后来占总数的32%。由此可知,

答:原来共有4堆围棋子。

例20、 植树节那天,学校把一批树苗分给三~六年级部分学生去植。如果由三年级的部分学生单独去植,平均每人植6株;如果由四年级的部分学生单独去植,平均每人植12棵;如果由五年级的部分学生单独去植,平均每人植20棵;如果由六年级的部分学生单独去植,平均每人植30棵。现在由三、四、五、六4个年级的部分学生都去植,平均每人植几棵?

分析与解 不管由几年级去植树,树苗的总数是一定的。设要植的树苗

生都去植树,平均每人植的棵数是

还可以这样想:根据题中给出的三~六年级单独去植树时平均每人植的棵数,可以推得,要植树的总棵数一定是6、12、20、30这四个数的公倍数。这四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60。假设要植60棵树,那么不难算出三~六年级的人数分别是10人、5人、3人、2人,于是求出三~六年级的部分学生都去植树时,平均每人植的棵数是:

答:三、四、五、六4个年级的学生都去植树时,平均每人植3棵树。

例21、 一件工程,如果甲先独做12天,然后乙再单独做9天,正好完成;如果乙先独做21天,然后甲再独做8天,也正好完成。如果这件工程由甲单独做,几天可以完成?

分析与解 题中所给的条件可用图49表示。

从图49不难看出,完成相同的工作量(图中双竖线中间部分),甲要用12-8=4(天),乙要用21-9=12(天),从而求出,在完成相同的工作量时,甲、乙所用时间的比为4∶2即1∶3。因此,甲单独完成这件工程要用

答:这件工程由甲单独做,15天可以完成。

例22、 某水池可以用甲、乙两个水管注水。单开甲管,要10小时把空池注满;单开乙管,要20小时把空池注满。现在要求用8小时把空池注满,并且甲、乙两管合开的时间要尽可能地少,那么甲、乙两管合开最少要几小时?

分析与解 因为甲管注水较快,所以甲管应一直开着,8小时可给空池注水

开乙管的时间是:

即甲、乙两管合开的最少的时间是4小时。

也可以这样想:因为甲管注水较快,所以甲管应该一直开着。由于单开甲管10小时才能把空池注满,所以单开甲管8小时,还差甲管再开2小时的水量才能把空池注满。已知注满水池单开甲管要10小时,单开乙管要20小时,因此,单开甲管2小时的水量,就是单开乙管4小时的水量,即乙管要开4小时、也就是甲、乙两管合开的最少时间是4小时。

答:甲、乙两管合开最少要4小时。

例23、 一件工程,甲独做20天可以完成;乙独做30天可以完成。现在由甲、乙合做,因为乙途中休息了几天,结果经过14天才完成任务。那么乙途中休息了几天?

分析与解 题中告诉我们,由于乙在甲、乙合做全工程中休息了几天,结果经过14天才完成任务。假设乙途中没有休息,那么甲、乙合做14天就会超过全部工程量,而超过的部分恰好是乙由于休息而没有干的,于是求出乙途中休息的天数是:

=5(天)

答:乙途中休息了5天。

例24、 一件工程,甲乙丙三队合做,要8天完成。已知甲队每天的工作效率等于乙、丙两队每天的工作效率之和,丙队每天的工作效率相当于甲、乙两队每天工作效率和的1/5,那么这件工程如果由乙队单独去做,要几天才能完成?

分析与解 题中告诉我们,甲队每天的工作效率等于乙、丙两队每天的工作效率之和,丙队每天的工作效率相当于甲、乙两队每天工作效率之和的

题中还告诉我们,甲乙丙三队合做这件工程,8天可以完成,甲队每天工作效率又等于乙丙两队每天工作效率之和,所以这件工程如果由甲队独做,

由此得出,乙单独完成这件工程要用的天数是:

16÷2×3=24(天)

答:这件工程若由乙队单独去做,要24天才能完成。

例25、 一项工程,如果由第一、二、三小队合干,需要12天才能完成;如果由第一、三、五小队合干,需要7天才能完成;如果由第二、四、五小队合干,需要8天才能完成;如果由第一、三、四小队合干,需要42天才能完成。现在由这五个小队一起干这项工程,几天才能完成?

分析与解 要求这五个小队一起干时完成这项工程需用的天数,先要求出这五个小队工作效率之和。设这五个小队的工作效率分别为A、B、C、D、E。根据已知可得

将上面四式相加,得

即3(A+B+C+D+E)=1/2

所以 A+B+C+D+E=1/6

因此,第一、二、三、四、五小队合干这项工程,要用

答:五个小队合干这项工程,6天可以完成。

例26、一个水池底部要用一个常开的排水管,上部要有若干个同样粗细的进水管。当打开4个进水管时,需要5小时才能注满一池水;当打开2个进水管时,需要15小时才能注满一池水。现要需要在2小时内注满一池水,那么至少需要打开几个进水管?

分析与解 假设每个进水管每小时进水量为1,那么打开 4个进水管, 5小时的进水量为 4×5=20。

打开2个进水管,15小时的进水量为2×15=30。

比较上面得出的结果,不难求出,排水管每小时的排量为

(30-20)÷(15-5)=1

进而求出满池的水量为

20-1×5=15或30-1×15=15

那么,要在2小时内注满水池,至少要打开的进水管为:

(15+1×2)÷2=8.5≈9(个)

答:至少要打开9个进水管。

例27、 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条路去B地,甲的速度始终不变,而乙在行走AB间的前1/5路程时的速度是甲速度的2倍,在行走后AB

时间少,因此甲先到达B地。

答:甲先到达B地。

例28、 从A城到B城,甲要行2小时,乙要行1小时40分钟。如果甲先行10分钟,那么乙出发后多少分钟,在何处追上甲?

分析与解 根据已知,从A城到B城,甲比乙要多用

60×2-(60+40)=20(分钟)

也就是说,如果甲比乙早出发20分钟,二人就可以同时到达B城。现在甲比乙早出发10分钟,即甲先行10分钟后乙再出发,那么二人就会同时到达A、B两城间的中点处。

到达两城间的中点处,乙要用50分钟,这就是说,乙出发50分钟,在A、B两城间的中点处追上甲。

答:乙出发后50分钟,在两城间中点处追上甲。

例29、 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客车行了甲、乙两地间全程的3/5时,恰好和货车相遇。相遇后货车仍以原来每小时行40千米的速度向甲地驶去,又用了18小时到达甲地。求客车的速度。

分析与解 题中要求客车的速度,那么就要先求出客车行驶的路程和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题中已知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客车行了甲、乙两地间全程的3/5与货车相遇,这时货车行了甲、乙两地全程的2/5。货车仍以原速(每小时40千米)又行了18小时到达甲地,即用了18小时走了全程的3/5,这样可以求出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

=1200(千米)

货车每小时行40千米,它行全程2/5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客车行全程3/5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即两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至相遇时所用的时间。

=480÷40

=12(小时)

=720÷12

=60(千米)

也可以这样想:根据已知货车行了全程的3/5用了18小时,可以求出它行全程要用几小时。

所以客车的速度是:

40×1.5=60(千米)

还可以这样想:客车、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出发到相遇,它们行驶的时间是相同的,因此客车、货车行驶的路程比就是客、货两车的速度比。所以客车的速度是:

答: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

例30、 一辆汽车运一批货从江城到海乡,又从海乡运一批货返回江城,往返共用了13.5小时。去时用的时间是回来时用的时间的1.25倍,去时的速度比返回时的速度每小时慢6千米。这辆汽车往返共行了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 已知这辆汽车往返共用13.5小时,去时用的时间是回来时用的时间的1.25倍,即往返时间比是1.25:1,即5∶4。显然去时用的时间是:

=7.5(小时)

因为往返的路程是相等的,往返时间比是5∶4,那么往返的速度比就是4∶5。已知去时比回来时每小时慢6千米,于是可以求出去时的速度是:

6÷(5-4)×4

=6÷1×4

=24(千米)

这样又能求出这辆汽车往返的路程。这辆汽车往返共行了

24×7.5×2= 360(千米)

答:这辆汽车往返共行了360千米。

例31、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地点离A地100千米,相遇后两车仍以原速继续行驶,分别到达B、A两地后,立刻沿原路返回,这时又在距B地60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间的距离。 好了,楼主 请采纳

求数学应用题~

六年级应用题。


1.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个车站相对开出,货车每小时行35千米,客车每小时行45千米,2.5小时相遇,两车站相距多少千米?

  2.两个县城相距52.5千米,甲、乙二人分别从两城同时相对而行,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比甲快0.5千米,几小时后相遇?

  3.甲、乙二人分别从相距110千米的两地相对而行。5小时后相遇,甲每小时行12千米,问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甲、乙两站相距486千米,两列火车同时从两站相对开出,5小时相遇。第一列火车比第二列火车每小时快1.7千米,两列火车每小时的速度各是多少?

  5.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65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列火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列火车每小时行52千米,4小时后还差多少千米才能相遇?

6.大陈庄和小王庄相距90千米。小刚和小牛分别由两庄同时反向出发。2小时24分后两人相距46.6千米,如果小刚每小时行9.9千米,小牛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7.学校距活动站670米,小明从学校前往活动站每分钟行80米,2分钟后,小丽从活动站往学校走,每分钟行90米,小明出发多少分钟后和小丽相遇?相遇时二人各行了多少米?

8.甲、乙两队合挖一条水渠,甲队从东往西挖,每天挖65米,乙队从西往东挖,每天比甲多挖2.5米。两队合挖8天后还差52米,这条水渠全长多少米?

  9.张、李两位叔叔计划共同生产一种零件300个,二人一起生产了5小时后还差40个没完成。已知张叔叔每小时生产24个,李叔叔每小时生产多少个?

  10.甲、乙两队合修一条长2400米的路,甲队每小时修126米,乙队每小时比甲队多修48米,求完工时两队各修路多少米?

  11.东西两村相距64千米。甲、乙二人同时骑车从东西两地相对出发,2.5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12.5千米,乙每小时比甲快多少千米?

  12.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50千米,货车每小时比客车慢8千米,客车先行1小时后,货车从乙地出发,经过3小时后两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3.东西两城相距254千米,甲、乙两辆汽车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27千米,先行2小时后,乙车开始出发,速度为每小时23千米。乙车出发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14.甲、乙两个工程队开凿一条隧道。甲队每天开凿1.5千米,乙队比甲队的2倍少0.5千米.半个月完成了任务,这条隧道有多长?

  15.两个车站相距360千米,两列火车相对行驶,第一列火车每小

  16.两艘客轮同时从两港相对行驶,甲轮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轮每小时行36千米,早上8时开出,晚上11时相遇,两港口相距几千米?

  17.甲、乙两个工程队同时从公路的一点向两头铺沥青,甲队每天比乙队多铺20米。已知4天后两队相距880米,两队每天各铺多少米?

  18.小明和小华相距50步远,同时反向出发,小明每分钟走80步,小华每分钟走85步。当两人相距1700步时,出发了多少分钟?

  19.两辆摩托车分别从相距44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因雪后路滑,5小时后才相遇。甲车比原计划每小时少行15千米,乙车比原计划每小时少行7千米。已知原计划甲车每小时的速度是乙车的1.2倍,求两车原计划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答案仅供参考:

、1.(35+45)×2.5=200(千米)

  2. 52.5÷(5+5+0.5)=5(小时)

  3. (110-12×5)÷5=10(千米)

  4. (486-1.7×5)÷5÷2=47.75(千米)

   47.75+1.7=49.45(千米)

  5. 650-(50+52)×4=242(千米)

  6. (90-46.6)÷2.4-9.9≈8.18(千米)

  7. (670-80×2)÷(80+90)+2=5(分钟)

   80×5=400(米)

   90×(5-2)=270(米)

  8. (65+65+2.5)×8+52=1112(米)

  9. (300-40)÷5-24=28(个)

  10. 2400÷(126+126+48)=8(小时)

   126×8=1008(米)

   (126+48)×8=1392(米)

  11. 64÷2.5-12.5-12.5=0.6(千米)

  12. (50+50-8)×3+50=326(千米)

  13. (254-27×2)÷(27+23)=4(小时)

  14. (1.5+1.5×2-0.5)×15=60(千米)

  15. 50×4=200(千米)

  16. (40+36)×(12-8+11)=1140(千米)

  17. (880÷4+20)÷2=120(米)

   120-20=100(米)

  18. (1700-50)÷(80+85)=10(分钟)

  19. (440÷5+15+7)÷(1.2+1)=50(千米)

   50×1.2=60(千米)


1.李师傅上午工作了3小时,共加工零件246个,下午工作了4小时,共加工零件342个。李师傅这一天平均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2.自行车修理部在四月份上半月修自行车165辆,下半月修自行车195辆,四月份平均每天修多少辆?

  3.一辆汽车给公社运化肥,上午运5次,共运30.7吨,下午运4次,比上午少运6.5吨,平均每次运化肥多少吨?

  4.某书店一月份出售书1235本,二月份出售1009本,三月份出售1340本,四月份比三月份少出售208本,五月份至年终书的出售量比前4个月的3.5倍少198本。这年平均每月出售多少本书?

  5.前进化肥厂去年上半年平均每月生产化肥9800吨,下半年平均每月生产化肥18700吨,今年计划比去年增产15000吨,今年计划平均每月生产化肥多少吨?

  6.一列火车前5小时行驶了260千米,后7小时比前5小时每小时平均多行驶9千米,这列火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7.某农场35人用一周时间锄一块地,前3天共锄地70.3亩,后4天共锄地120.8亩,平均每人每天锄地多少亩?

  8.一艘轮船从甲港驶往乙港,因顺水行驶10小时到达,从乙港返回甲港时逆水,比去时多行了5小时。甲、乙两港之间相距250千米。求这艘轮船来回的平均速度?

  9.李明同学数学、语文、外语考试的平均分是97分,数学、语文的平均分是96分,他的外语考了多少分?

  10.某化肥厂四月份生产化肥4006吨,五月份生产化肥5000吨。如果要使第二季度平均月产量达到4800吨,六月份至少要生产多少吨化肥?

  11.有两块麦地,第一块3亩,第二块5亩,两块地平均亩产麦子370千克。第一块平均亩产320千克,第二块平均亩产多少千克?

  12.某校五年级一班一次数学考试,第一组9人,平均分数是90分,第二组10人,平均分数是89.5分,第三组10人,平均分数是92.2分,第四组9人,共考了774分。这个班同学的总平均分是多少分?

答案仅供参考:

1.(260+342)÷(3+4)=84(个)

  2.(165+195)÷30=12(辆)

  3.(30.72-6.5)÷(5+4)=6.1(吨)

  4.[(1235+1009+1340+1340-208)+(1235+1009+1340+1340- 208)]3.5-198=1752(本)

  5.(9800×6+18700×6+15000)÷12=15500(吨)

  6.260+(260÷5+9)7÷(5+7)=57.25千米

  7.(70.3+120.8)÷(3+4)÷35=0.78(亩)

  8.250×2÷(10×2+5)=20(千米/小时)

  9.97×3-96×2=99

  10.4800×3-4006-5000=5394(吨)

  11.[370×(3+5)-320×3]÷5=400(千克)

  12.(90×9+89.5×10+922×10+774)÷(9+10+10+9) =89.5 (分)


1.一个正方体,每条棱长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块长3米、宽6分米、厚3分米的长方体木块,把它截成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可以截成多少块?

  3.某大队挖了一条长200米长的排灌渠,这条渠的横断面是一个梯形,渠口宽3米,渠底宽1.5米,渠深1.8米,修成这条渠共挖出多少方土。

  4.有一个窗子,下部为4尺长、6尺高的长方形,上部为一个半圆形,这个窗户的面积有多大?

  5.某建筑工地挖地基,长47.5米,宽24米,深2米,挖出的土每4立方米重7吨,如果用载重5吨的汽车6辆来运,需要运多少次?

  6.新开垦的一个果园,长140米,比宽的3倍还多20米,在这果园里种梨树,株距2米,行距2.5米,可种梨树多少?

  7.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半径15米的圆面积相等,已知长方形的长是45米,它的宽是多少?

  8.用砖砌一个圆形花池,外直径6米,内直径5.4米,高0.5米,每块砖长30厘米,宽15厘米,厚5厘米,砌这个花池需用多少块砖?

  9.做100节直径3寸、长4尺的烟筒,至少需要多少铁皮?

  10.一堆圆锥形谷子,高2.4米、底面周长31.4米,这堆谷子有多少千克?(1立方米谷子按540千克计算)?

  11.某农场有一块长方形地,周长1560米,宽比长少180米,全部
面粉厂加工,加工的小麦是多少吨?

答案仅供参考:

  1. 5×5×5=125(立方分米)

  2. 3米=30分米

  (30×6×3)÷(3×3×3)=20(块)

  3.(3+1.5)×1.8÷2×200=810(方)

  4.4×6+(4÷2)2×3.14÷2=30.28(平方尺)

  5.[7×(47.5×24×2÷4)]÷(5×6)=133(次)

  6.(140-20)÷3=40(米)

  (140×40)÷(2×2.5)=1120(棵)

  7.152×3.14÷45=15.7(米)

  8.[(6÷2)2×3.14(5.4÷2)2×3.14]×0.5÷(0.3× 0.15×0.05)=1193.2(块)

  9. 0.3×3.14×4×100=376.8(平方尺)

  11.[(1560÷2)+180]÷2=480(米)

   480-180=300(米)



  1.在一幅地图上,5厘米的长度表示地面上150千米的距离,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2.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25厘米,求两地间的实际距离。

  4.混凝土的配料是水泥∶黄沙∶石子=1∶2∶3。现在要浇制混凝土楼板40块,每块重0.3吨,需要水泥、黄沙、石子各多少吨做原料?

  5.一批零件,每天做56个,28天完成,如果提前12天完成,每天应做多少个?

  6.某工人要做504个零件,他5天做了120个,照这样的速度,余下的还要做多少天?

  7.一间大厅,用边长4分米的方砖铺地,需用324块;若改铺边长3分米的方砖,需要多用几块?

  8.一根皮带带动两个轮子,大轮直径30厘米,小轮直径10厘米;小轮每分钟转300转,大轮每分钟转几转?

  9.一件工程,如果34人工作需20天完成,若要提前3天完工,现在需要增加几名工人?

  10.一本文艺书,每天读6页,20天可以读完,要提前8天看完,每天要比原来多看几页?

  11.羊毛衫厂共有工人538人,分三个车间,第一车间比第三车间少12人,已知第二车间与第三车间的人数比是3∶4。三个车间各有多少人?照这样计算,还要多少小时才能耕完这块地?

  13.学校把购进的图书的60%按2∶3∶4分配给四、五、六三个年级。已知六年级分得56本,学校共购进图书多少本?

  14.小明居住的院内有4家,上月付水费9.8元,其中张叔叔家有2人,王奶奶家有4人,李阿姨家有3人,小明家有5人,若按人口计算,他们四家各应付水费多少元?

  15.某生产队由15个队员收割一块双季稻,8小时能割完,但割了3小时以后,由于天气突然发生变化,增加了10个社员进行抢收,问还需多少小时才能割完这块双季稻?

答案仅供参考:

  1. 150千米=150000厘米
5∶150000=1:30000 比例尺是1:30000

  2.解设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x厘米
1∶6000000=25∶X
X=150000000
150000000厘米=1500千米

  4.总份数:1+2+3=6

  

  5.解 设每天应做x个

  x×(28-12)=56×28 x=98

  6.解 设还要做x天

  120∶5=(504-120)∶x,x=16

  7.解 设需用x块

  32×x=42×324 x=576 576-324=252(块)

  8.解 设大齿轮每分钟转x转

  10π×300=30π×x x=100

  9.解 设提前3天完工,需要x人

  34:x=(203):20 x=40 40-34=6(人)

  10.解 设提前8天看完,每天看x页

   6:x=(20-8)∶20 x=10 10-6=4(页)

14. 2+4+3+5=14(人)
  

  15.解 设需要x小时才能割完

   15∶(15+10)=x∶(8-3) x=3

⑤。
(来源:小学数学网)

利润 为 收入扣减成本。。。
因此就是一个复合函数了。
L(q)=R(q)-C(q)
代入 得到一个关于q的二次函数。。。化归会找极值问题。。。开口向下,就是顶点处有最大利润。这时的生产量q 可以用公式计算 。。。。与标准二次函数二次项和一次项系数相关的
就解决了。

四年级数学经典应用题及答案解析
答:这篇《四年级数学经典应用题及答案解析》,是 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四年级三班34个同学合影。定价是33元,给4张相片。另外再加印是每张2.3元。全班每人要一张,一共需付多少钱?平均每张相片多少钱?2、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共要行驶580千米,用了6小时。途中一部分公路是...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
答:1.美美用36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81)平方厘米。36/4=9 9*9=81 2.丽丽用3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成一个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15)多少厘米。36-3-3=30 30/2=15 3.聪聪用一根36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比丽丽摆的...

生活数学应用题50道,越多越好
答:生活数学应用题50道,越多越好 生活数学,初一的... 生活数学,初一的 展开 2个回答 #热议# 可乐树,是什么树?quick_gunner 2008-08-03 · TA获得超过2.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46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42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0、有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第一...

三年级小学生数学应用题及答案(20道)
答:以下是 整理的《三年级小学生数学应用题及答案(20道)》,希望帮助到您。 三年级小学生数学应用题及答案(1-10道)1、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小红家到学校有312米。小明家到学校只有155米。小明家到小红家有多远?(他们两家和学校的位置可能有几种情况?)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在学...

数学应用题
答:1、有苹果、梨、橘子和桃各一箱。已知苹果和梨共重55千克;梨和橘子共重45千克,橘子和桃共重35千克;而且桃比梨少5千克。求每箱水果各重多少千克?2、一所小学五年级有四个班,其中一班和二班共99人,二班和三班共101人,三班和四班共100人。一班比二班多2人。问这四个班各有多少人?3...

270道应用题小学数学
答:270道应用题小学数学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孩子之间打架 父母要不要干预?匿名用户 2016-02-22 展开全部 1.一个果园里栽了125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少20棵。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树?2.一段路长324米,已经修了240米,剩下的计划4小时修完。平均每小时修多少米?3. 红光印刷厂...

五年级上册数学题应用题50道
答:五年级上册数学题应用题50道:1、粮店运来两车面粉,每车装80袋,每袋25千克。这个粮店运来多少千克面粉?2、三年级同学到菜园收白菜,分成4组,每组11人,平均每人收45千克。一共收白菜多少千克?3.化肥厂计划生产7200吨化肥,已经生产了4个月,平均每月生产化肥1200吨,余下的每月生产800吨,还要...

数学应用题
答:1:设鸡X只,则兔(50-X)只。鸡有脚2X只,兔有脚4*(50-X)只 则2X+4*(50-X)=180 -2X+200=180 X=10 故鸡10只,兔50-10=40只 2:设鸡X只,则兔(45-X)只。鸡有脚2X只,兔有脚4*(45-X)只 则4*(45-X)-2X=30 180-6X=30 6X=150 X=25 故鸡25只,兔45-25=20...

数学应用题。题目如下,给出详细步骤和必要文字说明,谢谢! 越详细越好...
答:1、设每个甲种零件的进价x元,则每个乙种零件的进价为x+2元 80/x=100/(x+2)100x=80x+160 20x=160 x=8,x+2=8+2=10 每个甲种零件的进价8元,每个乙种零件的进价为10元 2、设购乙零件x个,则甲零件3x+5个 4x+5≤95即x≤22.5 (4x+5)*15-10x-8*(3x+5)>371即x>12....